一种气体增压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8476发布日期:2018-11-30 20:51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风枪,具体涉及一种气体增压泵。



背景技术:

热风枪利用热风对元件进行焊接与摘取元件,现有技术中所用传输热风的增压泵通常为双膜片式气泵,易出现气流冲击或气压不足的状况,较难达到传输压力稳定的效果,该种情况会对焊接造成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体增压泵。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体增压泵,包括外壳、固定连接于外壳下方的底板,其中:所述外壳包括固定连接成一体的控制室、进行供气的气体压缩室、缓冲室,所述气体压缩室设置于缓冲室与控制室之间,所述气体压缩室包括设有泵体的容置腔、与容置腔两端连接并配合传输气体到缓冲室的盖板,所述缓冲室连接用于向外输送气体的出气端,所述缓冲室内设有连通盖板与缓冲室的传输通道,所述容置腔连通进气端。

其中:所述出气端包括固定连接于缓冲室一侧的出气口,所述进气端包括固定连接于缓冲室上并与出气口同侧设置的进气口,所述缓冲室内固定设置贯穿缓冲室并与容置腔连通的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与进气口连通。

其中:所述盖板由连通进气端以及传输通道的盖板壳体、输气块组成,所述盖板壳体内侧设有一组嵌合位,所述输气块两侧设有嵌合于嵌合位上的连接位,所述盖板壳体内设有将嵌合输气块后方间隙分隔为上下部分的分隔条,所述盖板壳体与输气块之间的间隙由设置于上方的第一间隙、设置于下方的第二间隙组成,所述第一间隙、第二间隙均与输气块连通,所述盖板壳体与容置腔固定连接,所述容置腔两侧设有第五通孔、连通输气块与传输通道的内槽、与输气块嵌合连接的嵌合槽,所述输气块与容置腔连通,所述进气端与第五通孔连通,所述第二间隙与第五通孔、容置腔均连通,所述输气块嵌合于嵌合槽内。

其中:所述输气块由设置于上端并用于传输气体到传输通道的连接框、设置于下端并与嵌合槽嵌合的嵌合腔组成,连接框内设置第一槽孔,所述嵌合腔内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容置腔两侧设有连通嵌合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通孔处于第一间隙侧设有第二阀片,所述第一槽孔通过内槽连通传输通道,所述嵌合腔内设有多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设置于第一通孔的下方,所述第三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二间隙与第五通孔、第三通孔连通,所述第三通孔处于嵌合腔侧设有第一阀片,所述第一槽孔通过第一间隙、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

其中:所述盖板四周设有用于连接容置腔的连接孔,所述容置腔两侧外表设有与连接孔对应连接的凸台。

其中:所述泵体包括泵体固定框、设置于泵体固定框内的线圈、与线圈连接的磁铁、设置于泵体固定框两侧的橡胶膜,所述容置腔内设有对泵体固定框进行限位的固定条,所述橡胶膜与容置腔左右内侧相抵触。

其中:所述底板上设有纵横交错的加强筋,底板设有多个脚垫安装孔,所述脚垫安装孔内固定连接脚垫,所述多个脚垫安装孔对称均匀分布于底板的边缘。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通孔呈中心发散分布,所述多个第三通孔呈中心发散分布,所述第一阀片固定设置于第三通孔上,所述第二阀片固定设置于第一通孔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外壳包括固定连接成一体的控制室、进行供气的气体压缩室、缓冲室,所述气体压缩室包括设有泵体的容置腔、与容置腔两端连接并配合传输气体到缓冲室的盖板,所述缓冲室连接用于向外输送气体的出气端,所述缓冲室内设有连通盖板与缓冲室的传输通道,一体式设计、该种输气线路设置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并且传输线路行程短从而保证气体传输压力的稳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外壳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壳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外壳局部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盖板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输气块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泵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8,一种气体增压泵,包括外壳13、固定连接于外壳13下方的底板1,所述外壳13包括固定连接成一体的控制室2、进行供气的气体压缩室、缓冲室4,其中控制室2与气体压缩室之间设有第一隔板32、气体压缩室与缓冲室4之间设有第二隔板34。所述气体压缩室设置于缓冲室4与控制室2之间,所述气体压缩室包括设有泵体的容置腔5、与容置腔5两端连接并配合传输气体到缓冲室4的盖板6,所述缓冲室4连接用于向外输送气体的出气端,所述缓冲室4内设有连通盖板6与缓冲室4的传输通道8,所述容置腔5连通进气端,所述控制室2内固定设置控制泵体功率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导线与泵体连接。一体式设计,并分隔为控制室2、气体压缩室、缓冲室,其可很好的保证气体压缩室压缩完毕后通过盖板6以及传输通道8传输到缓冲室4内达到稳压传输的效果,使焊接过程保持气流稳压,所述外壳13与底板1之间设有增强气密性的第一密封圈。所述底板1上设有纵横交错的加强筋12使该增压泵的刚性更强。底板1上纵横交错的加强筋12增大了与气体的接触面积亦起很好的散热作用。缓冲室4的设置便于气体缓冲以及降噪。底板1设有多个脚垫安装孔14,所述脚垫安装孔14内固定连接脚垫14a,所述多个脚垫安装孔14对称均匀分布于底板1的边缘。

所述出气端包括固定连接于缓冲室4一侧的出气口7,所述进气端包括固定连接于缓冲室4上并与出气口7同侧设置的进气口9,所述缓冲室4内固定设置贯穿缓冲室4并与容置腔5连通的进气通道9a,所述进气通道9a与进气口9连通。其中进气口9连接热风机输送热风。所述第一隔板32上设有第一导线缺口32a,所述第二隔板34上设有第二导线缺口34a,所述连接控制器的导线设置于第一导线缺口32a内、第二导线缺口34a内并贯穿容置腔5,所述连接控制器的导线通过第二导线缺口34a内并通过缓冲室4贯穿出气口7内部。所述缓冲室4起储气的作用,缓冲室4储存通过传输通道8传送而来的气体。

所述盖板6由连通进气端以及传输通道8的盖板壳体68、输气块69组成,所述盖板壳体68内侧设有一组嵌合位68a,所述输气块69两侧设有嵌合于嵌合位68a上的连接位69a,所述盖板壳体68内设有将嵌合输气块69后方间隙分隔为上下部分的分隔条64a,所述盖板壳体68与输气块69之间的间隙由设置于上方的第一间隙64、设置于下方的第二间隙66组成,所述第一间隙64、第二间隙66均与输气块69连通,所述盖板壳体68与容置腔5固定连接,所述容置腔5两侧设有第五通孔51、连通输气块69与传输通道8的内槽52、与输气块69嵌合连接的嵌合槽53,所述输气块69与容置腔5连通,所述进气口9通过进气通道9a与第五通孔51连通,所述第二间隙66与第五通孔51、容置腔5均连通,所述输气块69嵌合于嵌合槽53内。所述内槽52横向设置于容置腔5内。进气通道9a设置于缓冲室4一侧面并与容置腔5连通,其中内槽52与容置腔5一侧贴合,进气通道9a与内槽52的设置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并且传输线路行程短从而保证气体传输压力的稳定。

所述输气块69由设置于上端并用于传输气体到传输通道8的连接框62、设置于下端并与嵌合槽53嵌合的嵌合腔61组成,其中连接位69a设置于嵌合腔61两侧,连接框62内设置第一槽孔621,所述嵌合腔61内设有多个第一通孔63,所述容置腔5两侧设有连通嵌合腔61的第二通孔54,所述第二通孔54与第一通孔63连通,所述第一通孔63处于第一间隙64侧设有第二阀片63a,所述第一槽孔621通过内槽52连通传输通道8,所述嵌合腔61内设有多个第三通孔65,所述第三通孔65设置于第一通孔63的下方,所述第三通孔65与第二通孔54连通,所述第二间隙66与第五通孔51、第三通孔65连通,所述第三通孔65处于嵌合腔61侧设有第一阀片65a,所述第一槽孔621通过第一间隙64、第一通孔63与第二通孔54连通。所述多个第一通孔63呈中心发散分布,所述多个第三通孔65呈中心发散分布,所述第一阀片65a固定设置于第三通孔65上,所述第二阀片63a固定设置于第一通孔63上。容置腔5两侧设有第五通孔51、第二通孔54,其中第五通孔51每侧设有两个。第二通孔54与嵌合腔61连通,嵌合腔61内设有第一通孔63、第三通孔65,第一通孔63、第三通孔65均与第二通孔54连通,第五通孔51通过第二间隙66与第三通孔65另一端连通进行输气,该种设置使输气端设置紧凑简单,工作效率高,出气时通过第二通孔54、第一通孔63、第一间隙64、第一槽孔621、内槽52传输到传输通道8、缓冲室4,其传输气体的通道设计紧凑简单,增大了气体压缩以及缓冲室4的空间。其中盖板6由盖板壳体68、输气块69组成,易于组合安装,同时后续需要进行检修更换元件时分离拆卸即可,节约工时。

所述盖板壳体68四周设有用于连接容置腔5的连接孔67,所述容置腔5两侧外表设有与连接孔67对应连接的凸台55,所述盖板壳体68与容置腔5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所述泵体包括泵体固定框57、设置于泵体固定框57内的线圈58、与线圈58连接的磁铁59、设置于泵体固定框57两侧的橡胶膜57a,所述容置腔5内设有对泵体固定框57进行限位的固定条57b,所述橡胶膜57a与容置腔5左右内侧相抵触。其中固定条57b分别固定设置于第一隔板32、第二隔板34上。

所述控制器为电位器,其中电位器通过导线连接线圈58并对其控制,所述电位器包括相互连接的接线柱、电容、电阻,该电位器通过旋转接线柱调节泵体的功率从而调节风量,其中接线柱通过设置于控制室2上的通孔延伸出外壳13外。

通过进气口9、进气通道9a输送气体到第五通孔51传输到第二间隙66后通过第三通孔65以及第二通孔54传输到泵体进行压缩,其中泵体内橡胶膜57a左右往复运动进行压缩气体,橡胶膜57a移动进行压缩后气体分别通过第二通孔54、第一通孔63、第一间隙64、第一槽孔621、传输通道8后到达缓冲室4,通过缓冲室4的出气口7输出压缩气体。

其中第一阀片65a、第二阀片63a为均为橡胶阀片,第一阀片65a、第二阀片63a使用螺丝分别固定设置于第三通孔65、第一通孔63处,进气时通过第二间隙66的气体顶开第一阀片65a输送气体到泵体内进行压缩,压缩后气体推开第二阀片63a传输到缓冲室4,当泵体往复运动时,为避免气体回流,第一阀片65a单向进气,第二阀片63a单向出气。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外壳13包括固定连接成一体的控制室2、进行供气的气体压缩室、缓冲室4,所述气体压缩室包括设有泵体的容置腔5、与容置腔5两端连接并配合传输气体到缓冲室4的盖板6,所述缓冲室4连接用于向外输送气体的出气端,所述缓冲室4内设有连通盖板6与缓冲室4的传输通道8,一体式设计、该种输气线路设置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并且传输线路行程短从而保证气体传输压力的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