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用引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6970发布日期:2019-01-08 21:41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水利水电用引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利水电用引水装置。



背景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由于其建设规模大、周期长,而且受自然资源、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条件的影响较大,因此施工方案与常规陆上基础设施不同,不仅工程类别存在差异,而且在施工方法、工艺要求等方面具有针对性特点。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涉及对自然环境下水体的综合利用,因此,依托于河流、湖泊等水体建设的基础设施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引水工程是通过建筑或机械手段将水体输送至特定场所的工程技术。引水工程中,在基础设施层面广泛涉及渠道、水槽、隧洞、水管、渡槽等建筑结构;在动力学层面主要包括重力自流、虹吸引水以及水泵主动抽水三种原理,其中又以水泵抽水适用范围最广、应用最为广泛,不同于依靠重力的引水方式,水泵不仅涉及主动的能量输入,而且泵体在抽水过程中要与水体长时间接触,因此水体中的杂质含量如果过高容易造成水泵的损坏;此外,在引水工程中,本身也要求尽量降低被输送水体的污物含量,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在引水过程中降低杂质含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水利水电用引水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引水装置无法去除被输送水体中的固体杂物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水利水电用引水装置,包括基台,地脚,减震垫,第一电动机,联轴器,传动轴,轴承,叶轮,仓体,除污装置,排水管,其中地脚固定连接在基台底端,基台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减震垫,第一电动机固定连接在减震垫上,传动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一电动机传动连接,传动轴的另一端与叶轮传动连接,传动轴连接在轴承上,叶轮位于仓体中,排水管位于仓体上,所述排水管的轴线与叶轮的轴线相重合,仓体的底端具有一开口,所述开口处连接有除污装置;所述除污装置包括筒体,绞龙,螺旋盘片,第二电动机,上端口,下端口,格栅,排污口,其中筒体水平放置,绞龙位于筒体中,绞龙上连接有螺旋盘片,绞龙的一端与第二电动机传动连接,在筒体的一侧,其下端具有下端口、上端具有上端口,在筒体的另一侧,其下端具有排污口,所述上端口处连接有格栅,所述上端口与仓体底端的开口连接。

作为优选,仓体底端的开口处连接有滤网。

作为优选,所述减震垫为硅胶垫。

作为优选,所述仓体为长方体形状。

作为优选,所述仓体与传动轴相互垂直。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基台用于承载装置的动力机构,地脚用于支撑基台,减震垫用于安置第一电动机并起到减震缓冲作用;第一电动机、联轴器、传动轴、轴承构成了常规的电机驱动机构,从而可带动传动轴末端的叶轮旋转,由于叶轮位于仓体中,而仓体轴线上具有排水管、仓体底端具有开口,因此在叶轮的转动下可将水体从下端开口处抽引至仓体中,再经排水管排出,从而实现引水作用。

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在仓体底端设置了除污装置,该除污装置利用筒体承载横向的绞龙,利用第二电动机驱动绞龙转动,此时水体中如有较大体积的固体杂物则在螺旋盘片的推动下平移至筒体一端的排污口排出,而水体则竖直通过筒体,经由格栅过滤后进入仓体。基于以上结构,在执行引水作业的同时通过绞龙和格栅的双重手段去除固体杂物,从而降低了固体杂物阻塞水泵的风险,同时也提升了引水作业的环保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除污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基台 2、地脚 3、减震垫 4、第一电动机

5、联轴器 6、传动轴 7、轴承 8、叶轮

9、仓体 10、除污装置 11、排水管 101、筒体

102、绞龙 103、螺旋盘片 104、第二电动机 105、上端口

106、下端口 107、格栅 108、排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实施例1

水利水电用引水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基台1,地脚2,减震垫3,第一电动机4,联轴器5,传动轴6,轴承7,叶轮8,仓体9,除污装置10,排水管11,其中地脚2固定连接在基台1底端,基台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减震垫3,第一电动机4固定连接在减震垫3上,传动轴6的一端通过联轴器5与第一电动机4传动连接,传动轴6的另一端与叶轮8传动连接,传动轴6连接在轴承7上,叶轮8位于仓体9中,排水管11位于仓体9上,所述排水管11的轴线与叶轮8的轴线相重合,仓体9的底端具有一开口,所述开口处连接有除污装置10;所述除污装置10包括筒体101,绞龙102,螺旋盘片103,第二电动机104,上端口105,下端口106,格栅107,排污口108,其中筒体101水平放置,绞龙102位于筒体101中,绞龙102上连接有螺旋盘片103,绞龙102的一端与第二电动机104传动连接,在筒体101的一侧,其下端具有下端口106、上端具有上端口105,在筒体101的另一侧,其下端具有排污口108,所述上端口105处连接有格栅107,所述上端口105与仓体9底端的开口连接。

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基台1用于承载装置的动力机构,地脚2用于支撑基台1,减震垫3用于安置第一电动机4并起到减震缓冲作用;第一电动机4、联轴器5、传动轴6、轴承7构成了常规的电机驱动机构,从而可带动传动轴末端的叶轮8旋转,由于叶轮8位于仓体9中,而仓体9轴线上具有排水管11、仓体底端具有开口,因此在叶轮8的转动下可将水体从下端开口处抽引至仓体9中,再经排水管11排出,从而实现引水作用。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在仓体9底端设置了除污装置10,该除污装置利用筒体101承载横向的绞龙102,利用第二电动机104驱动绞龙102转动,此时水体中如有较大体积的固体杂物则在螺旋盘片103的推动下平移至筒体101一端的排污口108排出,而水体则竖直通过筒体101,经由格栅107过滤后进入仓体9。基于以上结构,在执行引水作业的同时通过绞龙102和格栅107的双重手段去除固体杂物,从而降低了固体杂物阻塞水泵的风险,同时也提升了引水作业的环保性。

实施例2

水利水电用引水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基台1,地脚2,减震垫3,第一电动机4,联轴器5,传动轴6,轴承7,叶轮8,仓体9,除污装置10,排水管11,其中地脚2固定连接在基台1底端,基台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减震垫3,第一电动机4固定连接在减震垫3上,传动轴6的一端通过联轴器5与第一电动机4传动连接,传动轴6的另一端与叶轮8传动连接,传动轴6连接在轴承7上,叶轮8位于仓体9中,排水管11位于仓体9上,所述排水管11的轴线与叶轮8的轴线相重合,仓体9的底端具有一开口,所述开口处连接有除污装置10;所述除污装置10包括筒体101,绞龙102,螺旋盘片103,第二电动机104,上端口105,下端口106,格栅107,排污口108,其中筒体101水平放置,绞龙102位于筒体101中,绞龙102上连接有螺旋盘片103,绞龙102的一端与第二电动机104传动连接,在筒体101的一侧,其下端具有下端口106、上端具有上端口105,在筒体101的另一侧,其下端具有排污口108,所述上端口105处连接有格栅107,所述上端口105与仓体9底端的开口连接。其中,仓体9底端的开口处连接有滤网;所述减震垫3为硅胶垫;所述仓体9为长方体形状;所述仓体9与传动轴6相互垂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