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增压泵的泵盖、增压泵和净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0169发布日期:2019-04-05 19:54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用于增压泵的泵盖、增压泵和净水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泵及其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增压泵的泵盖、增压泵和净水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饮水理念的深入,人们对健康饮水越来越重视,净水机已成为大家的首先。用户选用净水机时,净水机的噪音及使用可靠性是重要指标,也是提高净水机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利指标。

其中,净水机的增压泵是净水机的核心动力元件,也是净水机的主要噪音源,增压泵的隔膜室结构直接影响增压泵的抗爆破能力和增压泵的内部介质流场分布。由于隔膜室的底壁和侧壁的交界面是应力集中的区域,需要合理布置加强肋。

相关技术中,为解决上述问题,在隔膜室的侧壁和底壁的交界面处设置沿隔膜室的半径方向直线延伸的多个加强肋,其中,多个加强肋中的两个加强肋设在增压泵的进水口的两边。然而,这种隔膜室结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加强肋的分布数量不足,上述交界面处的应力没有显著改善,增压泵的抗爆破能力提升效果不佳;如果增加加强肋的数量,会导致隔膜室结构在注塑过程中严重缩水;隔膜室内的水流流路较差,尤其是进水口两边的加强肋,严重影响流场分布,使得增压泵运行时产生较大的压力脉动和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增压泵的泵盖,所述泵盖内介质流场分布合理、泵盖的应力分布合理,具有良好的使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泵盖的增压泵。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增压泵的净水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增压泵的泵盖,包括:泵盖本体,所述泵盖本体内限定出隔膜室,所述泵盖本体上形成有与所述隔膜室分别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隔膜室的内壁上设有沿所述隔膜室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加强肋,每个所述第一加强肋沿曲线延伸,每个所述第一加强肋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子加强肋和第二子加强肋,所述第一子加强肋设在所述隔膜室的底壁上,所述第二子加强肋设在所述隔膜室的侧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增压泵的泵盖,通过在隔膜室的内壁上设置沿隔膜室的周向间隔布置的、沿曲线延伸的多个第一加强肋,使得第一子加强肋设在隔膜室的底壁上、第二子加强肋设在隔膜室的侧壁上,从而第一加强肋可以改善隔膜室内的介质流路,从而改善了隔膜室内介质的流场分布,而且第一加强肋可以改善隔膜室的底壁和隔膜室的侧壁的交界面处的应力集中。当泵盖应用于增压泵时,避免了增压泵运行时产生较大的压力脉动,从而避免了增压泵产生较大的噪音,提升了增压泵的声品质,同时提高了增压泵的抗爆破能力,提升了增压泵的使用可靠性;当增压泵应用于净水机时,可以显著改善净水机的振动和辐射噪音问题,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位于所述泵盖本体的彼此相对的两侧,多个所述第一加强肋包括进水加强肋和出水加强肋,所述进水加强肋邻近所述进水口设置,所述出水加强肋邻近所述出水口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膜室内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隔膜室分隔为低压腔和高压腔,所述低压腔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高压腔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加强肋设在所述低压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隔板形成为筒状结构且设在所述隔膜室的所述底壁上,所述低压腔位于所述分隔板的外侧,所述高压腔位于所述分隔板的内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第一加强肋与所述分隔板彼此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膜室的所述底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加强肋,所述第二加强肋沿曲线延伸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分隔板、所述隔膜室的所述侧壁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加强肋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加强肋包括多个加强肋组,所述加强肋组包括两个所述第二加强肋,所述第二加强肋沿弧线延伸,两个所述第二加强肋的与所述分隔板相连的一端相连且两个所述第二加强肋的与所述侧壁相连的一端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肋组为两组,两组所述加强肋组的其中一组邻近所述进水口设置、两组所述加强肋组的另外一组邻近所述出水口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加强肋沿弧线延伸,所述第一加强肋朝向所述隔膜室的中心凸出设置;或者,所述第一加强肋朝向远离所述隔膜室的中心凸出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第一加强肋朝向所述隔膜室的中心凸出设置时,所述第一子加强肋为一个、且所述第二子加强肋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子加强肋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子加强肋的两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膜室的所述底壁上设有沿所述隔膜室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安装柱,多个所述安装柱与多个所述第一加强肋分别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安装柱将对应所述第一子加强肋分隔成两个加强肋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加强肋为设在所述隔膜室的所述内壁上的凸筋;或所述第一加强肋由所述泵盖本体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向所述隔膜室内凸出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增压泵,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增压泵的泵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增压泵,通过采用上述的泵盖,避免了增压泵运行时产生较大的压力脉动,从而避免了增压泵产生较大的噪音,提升了增压泵的声品质,同时提高了增压泵的抗爆破能力,提升了增压泵的使用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净水机,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增压泵。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水机,通过采用上述的增压泵,显著改善了净水机的振动和辐射噪音问题,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泵盖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泵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泵盖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泵盖的再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泵盖100、

泵盖本体1、进水管10a、出水管10b、

隔膜室11、底壁11a、侧壁11b、低压腔11c、高压腔11d、

第一加强肋12、进水加强肋120a、出水加强肋120b、

第一子加强肋121、加强肋段121a、第二子加强肋122、

分隔板13、

第二加强肋14、加强肋组140、

安装柱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增压泵的泵盖100。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增压泵的泵盖100,包括泵盖本体1。

泵盖本体1内限定出隔膜室11,泵盖本体1上形成有与隔膜室11分别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隔膜室11的内壁上设有沿隔膜室11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加强肋12,每个第一加强肋12沿曲线延伸,每个第一加强肋12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子加强肋121和第二子加强肋122,第一子加强肋121设在隔膜室11的底壁11a上,第二子加强肋122设在隔膜室11的侧壁11b上。

例如,如图1-图4所示,泵盖本体1可以大致形成为轴向一端封闭、轴向另一端敞开的筒状结构,使得泵盖本体1内限定出隔膜室11,进水口和出水口可以分别沿泵盖本体1的厚度方向贯穿泵盖本体1,使得进水口与隔膜室11连通、出水口与隔膜室11连通,从而介质例如水可以通过进水口流入隔膜室11内、再通过出水口流出。

每个第一加强肋12可以沿曲线平滑延伸,当介质在隔膜室11内流动时,第一加强肋12可以对介质起到一定的导流作用,可以改善隔膜室11内的介质流路,从而改善了隔膜室11内介质的流场分布;第一子加强肋121可以沿曲线延伸且第一子加强肋121设在隔膜室11的底壁11a上,第二子加强肋122可以沿曲线延伸且第二子加强肋122设在隔膜室11的侧壁11b上,而第一子加强肋121和第二子加强肋122相连,使得第一加强肋12的一部分设在隔膜室11的底壁11a上、第一加强肋12的还有一部分设在隔膜室11的侧壁11b上,第一加强肋12可以横跨隔膜室11的底壁11a和隔膜室11的侧壁11b的交界面,从而改善上述交界面处的应力集中,进而改善了泵盖100的应力分布,也就是说,第一加强肋12可以以较少的个数显著改善泵盖100的应力集中。由此,在泵盖100的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置第一加强肋12的个数,在保证泵盖100使用可靠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减少第一加强肋12的个数,以简化泵盖100的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加强肋12的厚度和高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例如,在泵盖100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和优化,确定泵盖100的应力集中的具体位置,并可以结合泵盖本体1的料厚,设置第一加强肋12的厚度和高度,实现第一加强肋12的合理布置。

当泵盖100应用于增压泵时,由于隔膜室11内介质流场分布合理,避免了增压泵运行时产生较大的压力脉动,从而避免了增压泵产生较大的噪音,提升了增压泵的声品质,同时,增压泵的应力集中得到改善,提高了增压泵的抗爆破能力,从而提升了增压泵的使用可靠性;当增压泵应用于净水机时,可以显著改善净水机的振动和辐射噪音问题,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曲线”与“直线”是相对概念,是指整个第一加强肋12可以形成为曲线段、而非直线段,例如,曲线可以为弧线(包括圆弧线和椭圆弧线)、双曲线、抛物线、三角函数曲线等,而不限于此;泵盖100应用于增压泵时,“底壁11a”并不一定是位于泵盖100底部的壁面、而是指泵盖100的上述轴向一端封闭而形成的内壁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增压泵的泵盖100,通过在隔膜室11的内壁上设置沿隔膜室11的周向间隔布置的、沿曲线延伸的多个第一加强肋12,使得第一子加强肋121设在隔膜室11的底壁11a上、第二子加强肋122设在隔膜室11的侧壁11b上,从而第一加强肋12可以改善隔膜室11内的介质流路,从而改善了隔膜室11内介质的流场分布,而且第一加强肋12可以改善隔膜室11的底壁11a和隔膜室11的侧壁11b的交界面处的应力集中。当泵盖100应用于增压泵时,避免了增压泵运行时产生较大的压力脉动,从而避免了增压泵产生较大的噪音,提升了增压泵的声品质,同时提高了增压泵的抗爆破能力,提升了增压泵的使用可靠性;当增压泵应用于净水机时,可以显著改善净水机的振动和辐射噪音问题,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位于泵盖本体1的彼此相对的两侧,也就是说,进水口和出水口可以彼此相对设置,多个第一加强肋12包括进水加强肋120a和出水加强肋120b,进水加强肋120a邻近进水口设置,出水加强肋120b邻近出水口设置,从而进水加强肋120a可以改善进水口处的应力集中,出水加强肋120b可以改善出水口处的应力集中,同时进水加强肋120a可以对进水口处的介质起到导流作用,减小进水口处的流动阻力。当泵盖100应用于增压泵时,可以进一步改善增压泵运行产生的压力脉动和噪音问题,同时提升增压泵的抗爆破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增压泵的使用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进水加强肋120a与进水口之间的间隔距离、出水加强肋120b与出水口之间的间隔距离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例如,在图1-图4的示例中,进水加强肋120a与进水口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为0,出水加强肋120b与出水口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为0。

当然,进水加强肋120a还可以远离进水口设置,出水加强肋120b也可以远离出水口设置,也就是说,进水加强肋120a与进水口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置,出水加强肋120b与出水口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置,使得进水加强肋120a和出水加强肋120b的位置具有良好的设计灵活性,从而提升了泵盖100的适用性。

进一步地,如图1-图4所示,进水口处可以设有进水管10a,进水管10a的一端可以伸入隔膜室11内,出水口处可以设有出水管10b,出水管10b的一端可以伸入隔膜室11内,进水加强肋120a的第一子加强肋121的一端可以与进水管10a相连、进水加强肋120a的第一子加强肋121的另一端与进水加强肋120a的第二子加强肋122相连,出水加强肋120b的第一子加强肋121的一端可以与出水管10b相连、出水加强肋120b的第一子加强肋121的另一端与出水加强肋120b的第二子加强肋122相连,从而进水加强肋120a和出水加强肋120b可以进一步改善进水口和出水口处的应力集中,使得泵盖100应用于增压泵时、保证增压泵具有良好的抗爆破能力,保证增压泵的使用可靠性。其中,进水管10a和出水管10b可以与泵盖100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隔膜室11内设有分隔板13,分隔板13将隔膜室11分隔为低压腔11c和高压腔11d,低压腔11c与进水口连通、高压腔11d与出水口连通,低压介质可以通过进水口直接流至低压腔11c内、并经过隔膜室11内隔膜组件的压缩形成为高压介质流入高压腔11d内,最终高压介质可以通过出水口流出,以实现增压泵的增压功能;第一加强肋12设在低压腔11c内,以便于第一加强肋12更好地引导低压腔11c内介质的流动,改善低压腔11c内介质的流场分布,保证第一加强肋12的导流作用。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隔膜组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分隔板13形成为筒状结构且分隔板13设在隔膜室11的底壁11a上,低压腔11c位于分隔板13的外侧,高压腔11d位于分隔板13的内侧。例如,如图1-图4所示,分隔板13可以大致形成为圆筒结构,且分隔板13可以与隔膜室11同轴设置,也就是说,分隔板13的中心轴线可以与隔膜室11的中心轴线重合;分隔板13可以由隔膜室11的底壁11a的一部分朝向隔膜室11敞开的上述轴向另一端延伸形成,从而隔膜室11的内壁可以与分隔板13的外周壁共同限定出低压腔11c、隔膜室11的部分底壁11a可以与分隔板13的内周壁共同限定出高压腔11d,隔膜组件可以设在分隔板13上以将低压腔11c内的介质压入高压腔11d内。由此,泵盖100的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具体地,在图1-图4的示例中,每个第一加强肋12与分隔板13彼此间隔设置,也就是说,每个第一加强肋12与分隔板13之间的间隔距离均大于0,从而避免了由于第一加强肋12与分隔板13之间间隔距离为0时、第一加强肋12会阻挡低压腔11c内围绕分隔板13流动的介质的流动,导致第一加强肋12增加介质的流动阻力,进而保证了低压腔11c内介质流场的合理分布,进一步避免了增压泵运行产生较大的压力脉动和噪音。

可以理解的是,每个第一加强肋12与分隔板13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置。

可选地,隔膜室11的底壁11a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加强肋14,第二加强肋14沿曲线延伸且第二加强肋14的两端分别与分隔板13、隔膜室11的侧壁11b相连。例如,在图1-图4的示例中,隔膜室11的底壁11a上设有四个第二加强肋14,每个第二加强肋14均可以沿弧线延伸,第二加强肋14的一端可以与分隔板13固定相连、第二加强肋14的另一端可以与隔膜室11的侧壁11b固定相连,由此,第二加强肋14也可以对介质起到一定的导流作用,进一步改善隔膜室11内的介质流路,改善隔膜室11内介质的流场分布,同时第二加强肋14可以进一步提升增压泵的抗爆破能力,进一步保证增压泵的使用可靠性。

当然,第二加强肋14还可以设置为一个、两个、三个或五个等。

可选地,第二加强肋14为多个,多个第二加强肋14包括多个加强肋组140,加强肋组140包括两个第二加强肋14,第二加强肋14沿弧线延伸,两个第二加强肋14的与分隔板13相连的一端相连且两个第二加强肋14的与侧壁11b相连的一端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例如,在图1-图4的示例中,第二加强肋14为四个,四个第二加强肋14形成两组加强肋组140,两组加强肋组140可以沿隔膜室11的周向间隔布置,每组加强肋组140均包括两个第二加强肋14,两个第二加强肋14的一端可以彼此相连后与分隔板13固定相连,两个第二加强肋14的另一端可以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以与隔膜室11的侧壁11b相连,使得每个加强肋组140的两个第二加强肋14可以大致形成为Y形结构。

当然,加强肋组140还可以仅包括一个第二加强肋14,该第二加强肋14可以沿弧线延伸,且该第二加强肋14的一端与分隔板13相连、另一端与隔膜室11的侧壁11b相连,从而在保证应力集中改善效果的前提下、简化了加强肋组140的结构,从而简化了泵盖100的结构,减少了泵盖100的用材量,降低成本。

可选地,第二加强肋14为设在隔膜室11的底壁11a上的凸筋,或者第二加强肋14由泵盖本体1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向隔膜室11内凸出形成。也就是说,第二加强肋14可以大致形成为凸筋结构或凹陷结构,均可以起到加强作用,提升泵盖100的使用可靠性。例如,在图1-图4的示例中,第二加强肋14可以均形成为凸筋结构,第二加强肋14可以由隔膜室11的部分底壁11a朝向隔膜室11敞开的上述轴向另一端凸出形成;又例如,第二加强肋14可以均形成为凹陷结构,此时,第二加强肋14可以由隔膜室11的部分底壁11a朝向远离隔膜室11敞开的上述轴向另一端凹入形成。

具体地,如图1-图4所示,加强肋组140为两组,两组加强肋组140的其中一组邻近进水口设置、两组加强肋组140的另外一组邻近出水口设置,以保证增压泵的抗爆破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第一加强肋12沿弧线延伸,第一加强肋12朝向隔膜室11的中心凸出设置,进一步保证了第一加强肋12的导流作用,改善隔膜室11内介质的流路。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二加强肋14沿弧线延伸,第一加强肋12朝向远离隔膜室11的中心凸出设置,同样可以保证第一加强肋12的导流作用,改善隔膜室11内介质的流路。

具体地,如图1-图4所示,当第一加强肋12朝向隔膜室11的中心凸出设置时,第一子加强肋121为一个、且第二子加强肋122为两个,两个第二子加强肋122分别连接在第一子加强肋121的两端,也就是说,在隔膜室11的底壁11a上、第一加强肋12的两端分别延伸超出隔膜室11的底壁11a和隔膜室11的侧壁11b的交界面处、并延伸至隔膜室11的侧壁11b上,从而进一步有效改善了隔膜室11的底壁11a和隔膜室11的侧壁11b的交界面的应力集中,保证增压泵的使用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加强肋12朝向远离隔膜室11的中心凸出设置时,第一子加强肋121为两个、且第二子加强肋122为一个,两个第一子加强肋121分别连接在第二子加强肋122的两端,也就是说,在隔膜室11的侧壁11b上、第一加强肋12的两端分别延伸超出隔膜室11的底壁11a和隔膜室11的侧壁11b的交界面处、并延伸至隔膜室11的底壁11a上,同样进一步有效改善了隔膜室11的底壁11a和隔膜室11的侧壁11b的交界面的应力集中,保证增压泵的使用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隔膜室11的底壁11a上设有沿隔膜室11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安装柱15,多个安装柱15与多个第一加强肋12分别一一对应设置,安装柱15将对应第一子加强肋121分隔成两个加强肋段121a。例如,如图1-图4所示,安装柱15可以为三个,以便于隔膜组件的安装,第一加强肋12可以为三个,三个安装柱15和三个第一加强肋12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使得每个安装柱15将对应的第一加强肋12的第一子加强肋121分隔成两个加强肋段121a,两个加强肋段121a的一端可以分别连接在安装柱15的外周壁上。由此,在保证隔膜组件安装可靠的前提下、减小了泵盖100的占用空间,有利于实现增压泵的小型化设计。

可选地,第一加强肋12为设在隔膜室11的内壁上的凸筋,或第一加强肋12由泵盖本体1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向隔膜室11内凸出形成。也就是说,第一加强肋12可以大致形成为凸筋结构或凹陷结构,均可以起到加强作用,提升泵盖100的使用可靠性。例如,在图1-图4的示例中,第一加强肋12可以均形成为凸筋结构,第一加强肋12可以由隔膜室11的部分内壁朝向隔膜室11敞开的上述轴向另一端凸出形成;又例如,第一加强肋12可以均形成为凹陷结构,此时,第一加强肋12可以由隔膜室11的部分内壁朝向远离隔膜室11敞开的上述轴向另一端凹入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增压泵,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增压泵的泵盖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增压泵,通过采用上述的泵盖100,避免了增压泵运行时产生较大的压力脉动,从而避免了增压泵产生较大的噪音,提升了增压泵的声品质,同时提高了增压泵的抗爆破能力,提升了增压泵的使用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净水机,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增压泵。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水机,通过采用上述的增压泵,显著改善了净水机的振动和辐射噪音问题,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水机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下面参考图1-图4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增压泵的泵盖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如图1-图4所示,泵盖100包括泵盖本体1,泵盖本体1大致形成为轴向一端封闭、轴向另一端敞开的筒状结构,泵盖本体1内限定出隔膜室11,隔膜室11的横截面形状大致成三个角均圆角过渡的正三角形,泵盖本体1上形成有与隔膜室11分别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沿上下方向相对设置,进水口处设有进水管10a,进水管10a的一端伸入隔膜室11内,出水口处设有出水管10b,出水管10b的一端伸入隔膜室11内;隔膜室11的底壁11a上设有分隔板13,分隔板13大致形成为圆筒结构,且分隔板13与隔膜室11同轴设置,分隔板13将隔膜室11分隔为低压腔11c和高压腔11d,低压腔11c位于分隔板13的外侧且低压腔11c与进水口连通,高压腔11d位于分隔板13的内侧且高压腔11d与出水口连通,低压介质可以通过进水口直接流至低压腔11c内、并经过隔膜室11内隔膜组件的压缩形成为高压介质流入高压腔11d内,最终高压介质可以通过出水口流出,以实现增压泵的增压功能。

隔膜室11的内壁上设有沿隔膜室11的周向大致均匀间隔布置的三个第一加强肋12,三个第一加强肋12一一对应设在上述正三角形的三个圆角处,三个第一加强肋12均形成为凸筋结构,且三个第一加强肋12均设在低压腔11c内,每个第一加强肋12沿弧线延伸,每个第一加强肋12均朝向分隔板13的中心轴线凸出设置且每个第一加强肋12均与分隔板12间隔设置;第一加强肋12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子加强肋121和第二子加强肋122,第一子加强肋121为一个且第一子加强肋121设在隔膜室11的底壁11a上,第二子加强肋122为两个,两个第二子加强肋122分别连接在第一子加强肋121的两端且两个第二子加强肋122均设在隔膜室11的侧壁11b上。

三个第一加强肋12中的其中两个分别为进水加强肋120a和出水加强肋120b,进水加强肋120a邻近进水口设置,且进水加强肋120a的第一子加强肋121的一端可以与进水管10a相连、进水加强肋120a的第一子加强肋121的另一端与进水加强肋120a的第二子加强肋122相连,出水加强肋120b邻近出水口设置,且出水加强肋120b的第一子加强肋121的一端可以与出水管10b相连、出水加强肋120b的第一子加强肋121的另一端与出水加强肋120b的第二子加强肋122相连,此时,进水加强肋120a的第二子加强肋122可以为一个,出水加强肋120b的第二子加强肋122也可以为一个。

进一步地,隔膜室11的底壁11a上设有四个第二加强肋14,四个第二加强肋14均形成为凸筋结构,四个第二加强肋14形成两组加强肋组140,每组加强肋组140均包括两个第二加强肋14,两组加强肋组140沿隔膜室11的周向间隔布置,两组加强肋组140的其中一组邻近进水口设置、两组加强肋组140的另外一组邻近出水口设置;每个第二加强肋14均沿弧线延伸,每组加强肋组140的两个第二加强肋14的一端彼此相连后与分隔板13的外周壁固定相连、两个第二加强肋14的另一端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以与隔膜室11的侧壁11b上的凸起固定相连,该凸起有侧壁11b的一部分朝向隔膜室11的中心轴线凸出形成,使得每个加强肋组140的两个第二加强肋14可以大致形成为Y形结构。其中,第一加强肋121的高度可以与第二加强肋122的高度相等或不相等。

如图1-图4所示,进水加强肋120a和两组加强肋组140的上述其中一组分别位于进水口的左右两侧,出水加强肋120b和两组加强肋组140的上述另外一组分别位于出水口的左右两侧,以更好地改善进水口和出水口处的介质流场,减小进水口和出水口处的介质流动阻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增压泵的泵盖100,通过设置第一加强肋121和第二加强肋122,显著改善了隔膜室11内介质的流场分布,同时改善了泵盖100的应力集中,提升了泵盖100的抗爆破能力,提升了泵盖100的使用可靠性。当泵盖100应用于增压泵时,避免了增压泵运行时产生较大的压力脉动,从而避免了增压泵产生较大的噪音,提升了增压泵的声品质,同时提高了增压泵的抗爆破能力,提升了增压泵的使用可靠性;当增压泵应用于净水机时,可以显著改善净水机的振动和辐射噪音问题,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