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接式及内嵌式打气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4679发布日期:2019-03-02 02:57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接式及内嵌式打气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气装置领域,特别适用于空间狭小的环境下使用,尤其涉一种插接式及内嵌式打气筒。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打气筒一般都是采用一个皮碗结构的活塞来进行充气,现有的活塞结构摩擦系数较大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气的情况,因此使用较为不便,寿命无法保证,并且提及过大,之后出现了单向阀结构的气筒,但单向阀气筒一般都是体积较大,结构复杂,无法实现小型化。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的打气筒结构不科学,集成程度低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插接式及内嵌式打气筒,其集成度较高,结构设计合理,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插接式打气筒,其包括第一打气筒1a和第一活塞筒1b,第一打气筒的顶端由第一活塞筒的一端面插入至第一活塞筒内,位于第一打气筒的顶端配装有第一滑移胶片,第一滑移胶片的外周抵在第一活塞筒的内壁上,位于第一活塞筒的另一端面设置有第一逆止阀1d,在第一逆止阀出气口处设有可将第一活塞筒内气体导出的第一导气管1e;

所述的第一滑移胶片包括,第一下圆形部1o和第一上缺口部1h,第一下圆形部为圆盘型,第一上缺口部上开设有两个第一内凹缺口1hh,第一下圆形部和第一上缺口部通过第一过渡部相连,位于第一过渡部上套设有第一封气胶圈1f,第一封气胶圈的内径大于第一下圆形部的外径等于第一活塞筒的内径。

进一步的,还包括止回端子,止回端子螺接在第一活塞筒的一端面处,第一打气筒穿过止回端子伸出。

进一步的,还包括手握筒1c,所述的打气筒伸入至手握筒中,手握筒与打气筒相螺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逆止阀1d包括螺接在第一活塞筒的另一端面的阀体1q,在阀体上开有贯通的气路,位于气路内设有可活动滑移的封气胶片1z,封气胶片通过气路堵头限位在气路中,气路堵头1p带有供气体穿过的气道。

进一步的,每个第一内凹缺口1hh都由第一平切面部分和第一半圆形凹陷部分组成,第一平切面部分为形成一条直线的平面缺口,第一半圆形凹陷部分位于平切面部分的中央。

一种嵌入式打气筒,其包括第二打气筒2a和第二活塞筒2b,第二打气筒活动的插入至第二活塞筒内,位于第二打气筒的底端配装有第二滑移胶片2c,第二滑移胶片的外周抵在第二活塞筒的内壁上形成第一活塞结构,第二导气管2d活动插入至第二打气筒内,位于第二打气筒的底端配装有活塞胶块,活塞胶块的外周抵在第二打气筒的内壁上形成第二活塞结构,第二导气管通过螺接在第二打气筒一端的第二手握筒2e限位在第二打气筒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滑移胶片包括,第二下圆形部和第二上缺口部,第二下圆形部与第二活塞筒的内形适配,第二上缺口部上开设有两个第二内凹缺口,第二下圆形部和第二上缺口部通过第二过渡部相连,位于第二过渡部上套设有第二封气胶圈,第二封气胶圈的内径大于过渡部的外径小于下圆形部的外径。

进一步的,位于第二滑移胶片的出气口处在第二打气筒中设有第二逆止阀,第二逆止阀包括在第二打气筒内所设有的贯通的第二气路,位于第二气路内设有可活动滑移的封气球,封气胶片通过第二气路堵头限位在第二气路中,第二气路堵头带有供气体穿过的气道。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而言具有的有益效果:

都采用了双层套筒配合手握把的结构形式,通过改变手握把的固定位置实现直线方向的施力和充气,易于实现小型化,结构集成化。

嵌入式打气筒的打气筒与导气管和活塞分别形成一个活塞结构,形成了双活塞的结构形式,采用了三段式的结构设计,整体结构较为精妙,并且易于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插接式打气筒的结构图。

图2为第一逆止阀的结构图。

图3为第一滑移胶片的结构图。

图4为第一滑移胶片的结构图。

图5为一种嵌入式打气筒的结构图。

其中,第一打气筒1a、第一活塞筒1b、第一逆止阀1d、第一导气管1e、第一下圆形部1o、第一上缺口部1h、第一内凹缺口1hh、第一封气胶圈1f、手握筒1c、第一逆止阀1d、阀体1q、封气胶片1z、气路堵头1p、第一内凹缺口1hh;

第二打气筒2a、第二活塞筒2b、第二滑移胶片2c、第二导气管2d、第二手握筒2e。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4所示,一种插接式打气筒,包括第一打气筒1a和第一活塞筒1b,所述的第一打气筒1a的底部伸入至手握筒中,手握筒与打气筒相螺接,第一打气筒1a与手握筒之间形成一圈中空间隙层,第一打气筒的顶端由第一活塞筒的一端面插入至第一活塞筒内,止回端子螺接在第一活塞筒的另一端面处,第一打气筒穿过止回端子伸出,使用时活塞筒前后移动,当第一打气筒顶住止回端子时实现极限行程,位于第一打气筒的顶端配装有第一滑移胶片,第一滑移胶片的外周抵在第一活塞筒的内壁上,所述的第一滑移胶片包括,第一下圆形部1o和第一上缺口部1h,第一下圆形部为圆盘型,第一下圆形部的外径小于第一活塞筒的内径,第一上缺口部上开设有两个第一内凹缺口1hh,第一下圆形部和第一上缺口部通过第一过渡部相连,位于第一过渡部上套设有第一封气胶圈1f,第一封气胶圈的内径大于第一下圆形部的外径等于第一活塞筒的内径。

如图3-图4所示,位于第一活塞筒的另一端面设置有第一逆止阀1d,在第一逆止阀出气口处螺接有可将第一活塞筒内气体导出的第一导气管1e,所述的第一逆止阀1d包括螺接在第一活塞筒的另一端面的阀体1q,在阀体上开有贯通的气路,气路的尺寸大于封气胶片1z的尺寸,出气口处刚好形成相和封气胶片1z的凹槽,位于气路内设有可活动滑移的封气胶片1z,封气胶片通过气路堵头限位在气路中,气路堵头1p带有供气体穿过的气道。

如图3所示,每个第一内凹缺口1hh都由第一平切面部分和第一半圆形凹陷部分组成,第一平切面部分为形成一条直线的平面缺口,第一半圆形凹陷部分位于平切面部分的中央。封气胶圈1f

在使用过程中,手握住手握筒,然后推动第一活塞筒1b,此时当第一活塞筒1b上移时,会带动封气胶圈1f的边缘进入第一上缺口部的缺口中,当第一活塞筒1b下移时,封气胶圈1f会在第一下圆形部的作用下保持圆形不变形状态,实现封死,规律性的上下推动第一活塞筒1b实现了出气闭气状态,第一逆止阀在第一活塞筒1b上移时封气胶片1z堵住出气口,第一活塞筒1b下移让开封气胶片1z让开出气口。

实施例2,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嵌入式打气筒,包括第二打气筒2a和第二活塞筒2b,第二打气筒活动的插入至第二活塞筒内,位于第二打气筒的底端配装有第二滑移胶片2c,第二滑移胶片的外周抵在第二活塞筒的内壁上形成第一活塞结构,第二导气管2d活动插入至第二打气筒内,位于第二打气筒的底端配装有活塞胶块,活塞胶块的外周抵在第二打气筒的内壁上形成第二活塞结构,第二导气管通过螺接在第二打气筒一端的第二手握筒2e限位在第二打气筒内。

所述的第二滑移胶片与第一滑移胶片结构相同,第二滑移胶片包括,第二下圆形部和第二上缺口部,第二下圆形部与第二活塞筒的内形适配,第二上缺口部上开设有两个第二内凹缺口,第二下圆形部和第二上缺口部通过第二过渡部相连,位于第二过渡部上套设有第二封气胶圈,第二封气胶圈的内径大于过渡部的外径小于下圆形部的外径。

位于第二滑移胶片的出气口处在第二打气筒中设有第二逆止阀,第二逆止阀包括在第二打气筒内所设有的贯通的第二气路,位于第二气路内设有可活动滑移的封气球,封气胶片通过第二气路堵头限位在第二气路中,第二气路堵头带有供气体穿过的气道。

在使用过程中,手握住手握筒,然后推动第二手握筒并带动第二打气筒2a移动,第二打气筒2a上移时,会带动封气胶圈的边缘进入第一上缺口部的缺口中,当第一活塞筒下移时,封气胶圈会在第一下圆形部的作用下保持圆形不变形状态,实现封死,规律性的上下推动第一活塞筒实现了出气闭气状态,并且活塞胶块形成的第二活塞结构,可以根据需求前后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双活塞的结构形式,第二逆止阀在第一活塞筒上移时封气球堵住出气口,第一活塞筒下移让开封气球让开出气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