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叶轮船用离心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7173发布日期:2019-01-08 21:42阅读:610来源:国知局
双叶轮船用离心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力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心泵,特别是一种配置双叶轮的船用离心泵。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造船业的发展,新造大吨位船舶数量越来越多。为了确保航行安全,大吨位船舶按规范必须配备生活用水系统、消防用水系统及压载用水系统,这些用水系统的核心设备是船用离心泵。由于大吨位船舶体积大、净高度高,各用水系统配备的船用离心泵出口必须有足够大的输出扬程,才能满足使用要求。现有技术配置单只叶轮的船用离心泵因结构原因,输出扬程有限,达不到大吨位船舶配套要求。本行业针对此情况的技术方案有多种,首选在船用离心泵中增加叶轮数量,常规设计为双叶轮结构。该结构中首级叶轮出口输出的介质,通过泵体中预置的通道与次级叶轮的进口沟通,由次级叶轮对介质再一次增加能量,使得船用离心泵出口扬程倍增,从而满足大吨位船舶配套要求。但是,现有技术配置多叶轮的船用离心泵,均采用叶轮一顺安置结构,此种安装结构简单、排列有序、布局紧凑、制造容易,使用时前后配置的叶轮对介质接力增压,使得出口扬程倍增。可是,离心式叶轮因结构原因,在传输介质时存在一定的轴向推力,顺序排列的离心叶轮将有害轴向推力叠加,产生的大额轴向力易造成泵轴支承、配套电机支承及叶轮自身的磨损,其结果影响用水系统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现有技术采用顺序安置叶轮的不足,提出一种水力模型不变,安装结构简单、合理,运转平稳,无轴向推力的双叶轮船用离心泵。该泵内置的叶轮采用背靠背结构,各自产生的轴向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可互为抵消。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双叶轮船用离心泵,它包括首级叶轮、泵体、次级叶轮、泵轴和后泵盖。所述泵体为卧式结构,它内置的左蜗壳和右蜗壳同轴且相互平行,左蜗壳的进口端联通泵体的输入口,右蜗壳出口端联通泵体的输出口,左蜗壳与右蜗壳之间借助内流道相串联,左蜗壳内置首级叶轮,右蜗壳内置次级叶轮。所述泵轴为横置的直杆轴,轴端贯穿次级叶轮和首级叶轮的轴孔实现同轴连接。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首级叶轮的吸入口朝左,次级叶轮的吸入口朝右,构成背靠背安装结构。所述后泵盖伸入泵体右端内孔并作定位密封连接,使得后泵盖的内腔与泵体内流道对接,构成次级叶轮的吸入口与泵体的内流道相通结构。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首级叶轮和次级叶轮均为闭式轮结构,而且直径相等。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双叶轮采用背靠背安置,此种安装结构简单、紧凑、安装容易;

2、两只结构及参数完全相同叶轮安装在同一泵体中,产生的轴向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可自我消除具有副作用的轴向推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所示的双叶轮船用离心泵,它包括首级叶轮1、泵体2、次级叶轮3、泵轴4和后泵盖5。所述泵体2为卧式结构,泵体2内置左蜗壳2.1和右蜗壳2.2,这两只形状及结构参数相同的蜗壳同轴且相互平行。结构中左蜗壳2.1进口端联通泵体2的输入口,右蜗壳2.2出口端联通泵体2的输出口,左蜗壳2.1与右蜗壳2.2之间借助内流道2.3相串联,左蜗壳2.1内置首级叶轮1,右蜗壳2.2内置次级叶轮3。本实用新型应用的首级叶轮1和次级叶轮3均为闭式轮结构,而且直径相等。所述泵轴4为横置的直杆轴,轴端贯穿次级叶轮3和首级叶轮1的轴孔实现同轴连接。此结构中首级叶轮的吸入口朝左,次级叶轮3的吸入口朝右,形成一种背靠背安装结构。所述后泵盖5伸入泵体2右端内孔并作定位密封连接,使得后泵盖5的内腔5.1与泵体2的内流道2.3相联通结构。也就是说首级叶轮1输出的介质,经内流道2.3进入后泵盖5的内腔5.1中,由次级叶轮3接力增加能量,形成高扬程的介质从泵体2的输出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主要结构特征是双叶轮采用背靠背安装结构,此种安装结构建立在泵体2和两只叶轮水力模型不变的基础上,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安装容易等特点。由于泵体2配置的首级叶轮1和次级叶轮3结构及参数完全相同,工作时两只叶轮产生的轴向推力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因此可自我平衡掉具有副作用的轴向推力,大大减轻泵支承的负担,避免不必要的磨损,使得泵运行平稳,噪音低,无故障期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