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泵单升降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6086发布日期:2019-03-22 19:04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泵单升降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泵单升降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物价的上涨,对于各种生产设备的成本及使用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一些上升做功,下降靠自重的中大型设备,传统液压产品,受到结构限制,流量不大,以至于效率低,反应慢,同时体积也大。

另外,现有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1510152107.2,公开了一种双泵合流液压控制系统,其包括工作液压系统、第二液压泵,电液控制卸荷阀组,阀组合流出油口经管路工作系统连通,阀组合流进油口与阀组合流出油口之间具有单向阀,外控溢流阀的进油端和内控端与单向阀的进油端连通,外控溢流阀的出油口与阀组卸荷出油口连通,电磁换向阀、液控换向阀串接后连接在外控溢流阀的外控端和阀组卸荷出油口,液控换向阀液控端经梭阀与先导阀连接,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和位移检测装置,电磁换向阀的电控端与控制器连接。上述技术方案结构复杂,仍不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因此,本申请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研发出一种双泵单升降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泵单升降控制系统,解决了双泵大流量液压系统在单升降系统中同时实现了保压效果好,下降时靠自重下降而不需要启动电机,减少了油液发热,节能,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泵单升降控制系统,包括液压油箱、以及与所述液压油箱连接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驱动泵和第二驱动泵,所述第一驱动泵和第二驱动泵均与电机刚性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泵与插装单向阀的进油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泵与插装单向阀之间设有螺纹溢流阀,所述第二驱动泵通过螺纹单向阀与插装单向阀的进油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泵与螺纹单向阀之间设有螺纹泄载阀,所述螺纹泄载阀与插装单向阀的进油端连接;所述插装单向阀的出油端与插装放油主阀的一端连接,所述插装放油主阀的另一端依次串接预泄压螺纹溢流阀和电磁单向阀并与柱塞缸连接,所述插装放油主阀与柱塞缸之间设有一电接点压力表。

进一步地,所述插装放油主阀为大流量二通插装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泵为高压小泵,所述第二驱动泵为低压大泵。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油箱与第一驱动之间设有第一吸油过滤器,所述液压油箱与第二驱动泵之间设有第二吸油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泵单升降控制系统,包括液压油箱、以及与所述液压油箱连接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驱动泵和第二驱动泵,所述第一驱动泵和第二驱动泵均与电机刚性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泵与插装单向阀的进油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泵与插装单向阀之间设有螺纹溢流阀,所述第二驱动泵通过螺纹单向阀与插装单向阀的进油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泵与螺纹单向阀之间设有螺纹泄载阀,所述螺纹泄载阀与插装单向阀的进油端连接;所述插装单向阀的出油端与插装放油主阀的一端连接,所述插装放油主阀的另一端依次串接预泄压螺纹溢流阀和电磁单向阀并与柱塞缸连接,所述插装放油主阀与柱塞缸之间设有一电接点压力表;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解决了双泵大流量液压系统在单升降系统中同时实现了保压效果好,下降时靠自重下降而不需要启动电机,减少了油液发热,节能,效率高。另外,该双泵单升降控制系统结构紧凑,体积小,省电,降低了使用成本。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液压油箱、2第一驱动泵、3第二驱动泵、4电机、5插装单向阀、6 螺纹溢流阀、7螺纹单向阀、8螺纹泄载阀、9插装放油主阀、10预泄压螺纹溢流阀、11电磁单向阀、12柱塞缸、13电接点压力表、14第一吸油过滤器、15 第二吸油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双泵单升降控制系统,包括液压油箱1、以及与所述液压油箱1连接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驱动泵2和第二驱动泵3,所述第一驱动泵2和第二驱动泵3均与电机4刚性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泵2与插装单向阀5的进油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泵2与插装单向阀5之间设有螺纹溢流阀6,所述第二驱动泵3通过螺纹单向阀7与插装单向阀5的进油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泵3与螺纹单向阀7之间设有螺纹泄载阀8,所述螺纹泄载阀8与插装单向阀 5的进油端连接;所述插装单向阀5的出油端与插装放油主阀9的一端连接,所述插装放油主阀9的另一端依次串接预泄压螺纹溢流阀10和电磁单向阀11并与柱塞缸12连接,所述插装放油主阀9与柱塞缸12之间设有一电接点压力表13。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该控制系统的流量为120l/min,最高使用压力为35mpa;所述插装放油主阀9为大流量二通插装阀,同时,上述的柱塞缸12为微型柱塞缸,利用机台自重产生的压力通过柱塞缸推动主阀开启,并且推动主阀的压力还增加了一个可调溢流阀,高压时溢流,作高压泄压用,保证主阀在较低压力时才开启,减少了机台换向振动。

具体的,所述第一驱动泵2为高压小泵,所述第二驱动泵3为低压大泵;所述液压油箱1与第一驱动泵2之间设有第一吸油过滤器14,所述液压油箱1与第二驱动泵3之间设有第二吸油过滤器15;这里采用第一吸油过滤器14和第二吸油过滤器15过滤油箱里油液中的杂质,从而保证该控制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电机4启动,第一驱动泵2和第二驱动泵3一起供油,油液经过螺纹单向阀7和插装单向阀5,快速推动柱塞缸12快速上升,加压时由第一驱动泵2(高压小泵)慢速加压,第二驱动泵3(低压大泵)由螺纹泄载阀8 泄压,最高压力由螺纹溢流阀6设定,当加压至电接点压力表13的设定压力时,电机4停转保压。下降时,电磁单向阀11通电,高压油进入插装放油主阀9控制腔,因有预泄压螺纹溢流阀10,此压力迅速降低,此较低的压力不能打开插装放油主阀9,达到预泄压的作用。当此压力达到预泄压螺纹溢流阀10设定压力时,各处压力保持一致,插装放油主阀9则在无压差状态下由控制柱塞推动下打开,柱塞缸12在自重下迅速下降。同时,自重产生的微小压力又是维持插装放油主阀9打开的动力,当电磁单向阀11断电时,插装放油主阀9无打开压力则自动关闭,这使得柱塞缸12下降时能停在任意位置。

综上所述,该双泵单升降控制系统,解决了双泵大流量液压系统在单升降系统中同时实现了保压效果好,下降时靠自重下降而不需要启动电机,减少了油液发热,节能,效率高。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