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6860发布日期:2019-06-14 23:50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泵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体,尤其涉及一种集成锁紧螺母的泵体。



背景技术:

泵体(特别是塑料泵体)的周边设置连接孔,用于连接件插入并与其他相邻部件形成固定连接。目前,泵体通常采用通过锁紧螺母与螺杆(或螺钉)配合的方式与其他相邻部件形成固定连接。锁紧螺母的安装方式有松配安装方式和注塑安装方式。松配安装方式需要用拉杆固定,安装过程中螺母容易脱落,安装效率较低。螺母注塑的方式要求螺母自身具有防脱松的结构,相对来说螺母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泵体,锁紧螺母集合在所述泵体上,锁紧螺母的内端受到锁紧螺母容纳部的底壁限制,锁紧螺母的外端受到倒扣的限制,使锁紧螺母稳定的固定在泵体上,即避免锁紧螺母移动、松脱,又避免后续在使用连接件时装配螺母,即提高了锁紧螺母使用的稳定性,又提高了装配螺母的效率,而且采用普通螺母即可,有利于降低螺母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泵体,包括均布设置在泵体上的连接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内设置锁紧螺母容纳部,所述锁紧螺母容纳部中设置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容纳部的内壁设置倒扣,所述倒扣设置在所述锁紧螺母的外端,所述倒扣使所述锁紧螺母向外移动受到限制。锁紧螺母集合在所述泵体上,锁紧螺母的内端受到锁紧螺母容纳部的底壁限制,锁紧螺母的外端受到倒扣的限制,使锁紧螺母稳定的固定在泵体上,即避免锁紧螺母移动、松脱,又避免后续在使用连接件时装配螺母,即提高了锁紧螺母使用的稳定性,又提高了装配螺母的效率。而且采用普通螺母即可,通过倒扣达到防松脱的目的,有利于降低螺母成本。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措施:为了能够对锁紧螺母进行有效限位,所述倒扣至少为两个,均匀设置在所述锁紧螺母容纳部的内壁。通常情况下锁紧螺母为六角螺母,倒扣设置三个能够有效对六角螺母进行限位。

为了方便脱模,为了节省材料,为了提高倒扣的限位承受力,为了提高泵体的视觉效果,所述倒扣的截面呈三角形。

所述倒扣的外侧顶点部位具有圆弧过渡部。

所述泵体上设置脱模通孔,所述脱模通孔的设置位置与所述倒扣的设置位置相适配。

所述脱模通孔从所述锁紧螺母容纳部的底部延伸至所述泵体的一端面,所述倒扣与所述泵体的另一端面相对应配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锁紧螺母集合在所述泵体上,锁紧螺母的内端受到锁紧螺母容纳部的底壁限制,锁紧螺母的外端受到倒扣的限制,使锁紧螺母稳定的固定在泵体上,即避免锁紧螺母移动、松脱,又避免后续在使用连接件时装配螺母,即提高了锁紧螺母使用的稳定性,又提高了装配螺母的效率,而且采用普通螺母即可,有利于降低螺母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驱动锁母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栓与电机连接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如图1-图5所示,泵体(尤其是塑料泵体),包括均布设置在泵体1上的连接孔11,所述连接孔11内设置锁紧螺母容纳部12,所述锁紧螺母容纳部中设置锁紧螺母2,所述锁紧螺母容纳部的内壁设置倒扣13,所述倒扣设置在所述锁紧螺母2的外端,所述倒扣13使所述锁紧螺母2向外移动受到限制。泵体1和倒扣13为一体结构,通过注塑成型而成。

锁紧螺母集合在所述泵体上,锁紧螺母的内端受到锁紧螺母容纳部的底壁限制,锁紧螺母的外端受到倒扣的限制,使锁紧螺母稳定的固定在泵体上,即避免锁紧螺母移动、松脱,又避免后续在使用连接件时装配螺母,即提高了锁紧螺母使用的稳定性,又提高了装配螺母的效率。而且采用普通螺母即可,通过倒扣达到防松脱的目的,有利于降低螺母成本。

为了能够对锁紧螺母进行有效限位,所述倒扣至少为两个,均匀设置在所述锁紧螺母容纳部的内壁。通常情况下锁紧螺母为六角螺母,倒扣设置三个能够有效对六角螺母进行限位。

为了方便脱模,为了节省材料,为了提高倒扣的限位承受力,为了提高泵体的视觉效果,所述倒扣13的截面呈三角形。

进一步来说,所述倒扣13的外侧顶点部位具有圆弧过渡部。

所述泵体1上设置脱模通孔14,所述脱模通孔的设置位置与所述倒扣的设置位置相适配。

所述脱模通孔14从所述锁紧螺母容纳部的底部延伸至所述泵体的一端面,所述倒扣与所述泵体的另一端面相对应配合。

如图6所示,在使用时,通过螺栓3与电机4形成连接,位于泵体部分的螺栓与锁紧螺母形成螺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