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风扇网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57112发布日期:2020-04-03 14:56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风扇网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进风扇网罩。



背景技术:

风扇指热天借以生风取凉的用具电扇,是用电驱动产生气流的装置,内配置的扇子通电后来进行转动化成自然风来达到乘凉的效果。目前,风扇已经广泛地使用和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现有的风扇网罩一般包括风扇底座、风扇网罩、电机、扇叶等部件,但是现有的风扇网罩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一)现有风扇前、后网罩1、2是由多个不同大小的圆框15、扁环16和多根网辐条17连接构成的,扁环的横断面呈竖直扁状,扁环的长度是沿网罩的径向方向延伸,所述多根网辐条呈中心放射状分布,多根网辐条的内端与中心圆框焊接,多根网辐条的外端搭在扁环表面并与外扁环焊接。因此,网辐条的外端裸露在外,网罩的外表面不平整,美观不美观,而且网辐条的外端尖锐,容易割伤用户,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的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性高、表面光滑平整、手感好、外观美观的改进风扇网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改进风扇网罩,包括前网罩、后网罩以及至少两个锁紧螺栓,前网罩和后网罩的外边缘合拢在一起,以使前网罩和后网罩围成扇叶容置空间,所述前网罩的外边缘处设置有内扁环,后网罩的外边缘处设置有外扁环,所述外扁环和内扁环的横断面呈水平扁状,所述内扁环的直径小于外扁环的直径,前、后网罩的外边缘合拢时,内扁环套设在外扁环的内表面,所述前、后网罩是由多根辐条与各自的扁环连接构成的,多根辐条呈中心放射状设置,多根辐条的内端中心连接在一起,多根辐条的外端与扁环的内表面焊接。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以下进一步改进。

所述前网罩是由多根前辐条、多个大小不同的前环形框以及内扁环连接构成的,多根前辐条呈中心放射状设置,多根前辐条的外端与内扁环的内表面焊接,多根前辐条的内端中心连接在一起,多个前环形框由内往外依次设置,多个前环形框与多根前辐条的辐射中心同轴设置。

所述后网罩是由多根后辐条、多个大小不同的后环形框外扁环连接构成的,多根后辐条呈中心放射状设置,多根后辐条的外端与外扁环的内表面焊接,多根后辐条的内端中心连接在一起,多个后环形框由内往外依次设置,多个后环形框与多根后辐条的辐射中心同轴设置。

所述外扁环和内扁环的长度沿前网罩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内扁环的长度小于外扁环的长度,以便内扁环隐藏于外扁环内,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美观。

所述内扁环套设在外扁环的内表面,并抵接在后辐条的外端上,使得后辐条的外端限位内扁环套,从而防止内扁环继续卡入外扁环内,内、外扁环过分配合,导致前、后网罩损坏。

所述外扁环的外表面设有多个沉孔,所述内扁环对应沉孔的位置设置有螺孔,沉孔是由外扁环的外表面贯穿至内表面构成,锁紧螺栓的螺杆由外往内穿过沉孔,并与螺孔螺纹连接,锁紧螺栓的尖锐螺杆隐藏于内扁环的内表面,从而避免割伤用户,使用十分安全。

所述锁紧螺栓的头部位于沉孔内,从而使得外扁环的外表面平整、顺滑、手感好,外观美观。

所述前辐条的外端与内扁环的内表面垂直连接,从而使得辐条的外端隐藏于内、外扁环的内表面,从而辐条的外端避免割伤用户,使用十分安全,而且使得前后网罩的表面平整。

所述前网罩为平面网罩,所述前网罩的前辐条外端与内扁环的内表面垂直连接,后网罩为前侧敞开、后侧闭合的筒型网罩,所述平面网罩设置在筒型网罩的前侧并关闭筒型网罩的前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本实用新型的前、后网罩的外边缘处分别设置有内扁环和外扁环,前、后网罩的辐条均是连接在内、外扁环的内表面,从而使得辐条的外端隐藏于内、外扁环的内表面,避免辐条的外端割伤用户,使用十分安全,而且使得前后网罩的表面平整、顺滑、手感好、外观美观。

(二)更有的是,锁紧螺栓的尖锐螺杆隐藏于内扁环的内表面,从而避免割伤用户,使用十分安全,且锁紧螺栓的头部位于沉孔内,从而使得外扁环的外表面平整、顺滑、手感好,外观美观。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现有的风扇网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3至图5所示,实施例一,一种改进风扇网罩,包括前网罩1、后网罩2以及至少两个锁紧螺栓3,前网罩1和后网罩2的外边缘合拢在一起,以使前网罩1和后网罩2围成扇叶容置空间,所述前网罩1的外边缘处设置有内扁环11,后网罩2的外边缘处设置有外扁环21,所述外扁环21和内扁环11的横断面呈水平扁状,所述内扁环11的直径小于外扁环21的直径,前、后网罩2的外边缘合拢时,内扁环11套设在外扁环21的内表面,所述前网罩1是由多根前辐条12、多个大小不同的前环形框13以及内扁环11连接构成的,多根前辐条12呈中心放射状设置,多根前辐条12的外端与内扁环11的内表面焊接,多根前辐条12的内端中心连接在一起,多个前环形框13由内往外依次设置,多个前环形框13与多根前辐条12的辐射中心同轴设置。所述后网罩2是由多根后辐条22、多个大小不同的后环形框23以及外扁环21连接构成的,多根后辐条22呈中心放射状设置,多根后辐条22的外端与外扁环21的内表面焊接,多根后辐条22的内端中心连接在一起,多个后环形框23由内往外依次设置,多个后环形框23与多根后辐条22的辐射中心同轴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以下进一步改进。

所述外扁环21和内扁环11的长度沿前网罩1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内扁环11的长度小于外扁环21的长度,以便内扁环11隐藏于外扁环21内,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美观。

所述内扁环11套设在外扁环21的内表面,并抵接在后辐条22的外端上,使得后辐条22的外端限位内扁环11套,从而防止内扁环11继续卡入外扁环21内,内、外扁环21过分配合,导致前、后网罩1、2损坏。

所述外扁环21的外表面设有多个沉孔24,所述内扁环11对应沉孔24的位置设置有螺孔14,沉孔24是由外扁环21的外表面贯穿至内表面构成,锁紧螺栓3的螺杆由外往内穿过沉孔24,并与螺孔14螺纹连接,锁紧螺栓3的尖锐螺杆隐藏于内扁环11的内表面,从而避免割伤用户,使用十分安全。

所述锁紧螺栓3的头部位于沉孔24内,从而使得外扁环21的外表面平整、顺滑、手感好,外观美观。

所述前网罩1为平面网罩,所述前网罩1的前辐条12外端与内扁环11的内表面垂直连接,后网罩2为前侧敞开、后侧闭合的筒型网罩,所述平面网罩设置在筒型网罩的前侧并关闭筒型网罩的前侧,从而使得前辐条的外端隐藏于内、外扁环21的内表面,从而前辐条的外端避免割伤用户,使用十分安全,而且使得前后网罩2的表面平整。

实施例二,实施例二的实施方式与实施例一的实施方式相似,不同点在于:所述筒型后网罩1的侧壁由筛网围成,筛网的周边连接于外扁环的内表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