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扶正合金轴承油槽新结构的潜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9500发布日期:2019-06-21 23:11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扶正合金轴承油槽新结构的潜油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泵领域,特别是涉及改进型潜油泵。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潜油泵扶正合金轴承分为轴承镶套和轴承轴套,轴承镶套中有带润滑槽和不带润滑槽两种结构,因为轴承镶套带油槽加工效率低成本高,但是比不带油槽的扶正合金轴承运行可靠性高,现有轴承镶套润滑槽是直线凹槽,凹槽与孔的衔接处易产生夹角,虽然有充分的油做润滑,但由于夹角在镶装过程中由于过盈配合,夹角的部位易凸起在高速运转中与轴套摩擦易产生烧结损坏。扶正合金轴承的组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轴承镶套镶装在支架内孔里,另一种是轴承镶套镶装在导轮内孔里,都起到扶正耐磨作用。实践证明,扶正合金轴承镶套镶装在支架内孔里还是镶装在导轮内孔里,都存在着共同的问题是在高速运转中由于镶套的润滑槽设计的问题导致镶套与轴套摩擦易产生烧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创新提供了一种采用扶正合金轴承油槽新结构的潜油泵,其包括有壳体、泵轴、多级叶轮、上下接头,所述泵轴上安装有扶正合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正合金轴承包括有轴承轴套,所述轴承轴套的外表面上设有润滑槽,所述润滑槽沿轴承轴套的轴心螺旋。

所述多级叶轮安装在泵轴上,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有与多级叶轮形成输送流道的流道内壁,所述输送流道呈多级曲线型。

所述泵轴的两端均设有支撑轴承。

所述泵轴的出油端上设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通过螺栓连接在泵轴上,所述配重块与泵轴之间设有密封圈。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采用扶正合金轴承油槽新结构的潜油泵,在原有扶正合金轴承结构不变的条件下,把镶套的润滑槽去掉放置在轴套的外径上,并且加工成螺旋结构,消除了凹槽与孔的衔接处产生夹角凸起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这种采用扶正合金轴承油槽新结构的潜油泵,其包括有壳体1、泵轴2、多级叶轮3、上下接头,在泵轴2上安装有扶正合金轴承,该扶正合金轴承用于支承泵轴的中心位置,而泵轴2的两端均设有支撑轴承9,该扶正合金轴承包括有轴承轴套,如图2所示,在轴承轴套6的外表面上设有润滑槽60,润滑槽60沿轴承轴套6的轴心螺旋。这种结构的好处是:其一在原有基础上把镶套7内孔油槽调整到轴承轴套6外径上,便于加工,其二由于轴承轴套6外径上的油槽是螺旋油槽,因此无夹角产生,消除了扶正合金轴承在高速运转中由于镶套的润滑槽设计的不合理导致镶套与轴套高速摩擦产生的烧结损坏。

潜油泵的多级叶轮3安装在泵轴2上,壳体1的内壁上设有与多级叶轮形成输送流道的流道内壁4,输送流道5呈多级曲线型。通过多级曲线型的输送流道设计,可以大大提高液体输送扬程。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多级叶轮3安装在泵轴2的进油端上,因此泵轴2的进油端较重,为了使泵轴2的左右两端重量平稳,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在泵轴2的出油端上设有配重块8,配重块8通过螺栓81连接在泵轴2上,配重块8与泵轴2之间设有密封圈80(密封圈80能防止油进入到配重块8与泵轴2之间,保证配重块8与泵轴2之间有足够的摩擦力)。通过配重块8的设置,可以使泵轴2的左右两端重量保持平稳,从而提高潜油泵的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