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音装置以及风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2252发布日期:2019-09-12 09:34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消音装置以及风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风机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消音装置以及风机系统。



背景技术:

消音器是阻止声音传播而能使气流正常通过的一种装置,使用消音器是消除空气中噪声的重要措施,风机领域中,消音器一般安装在排气管路末端,用于降低噪音,防止噪音对环境带来污染。

众所周知,流量越大的风机所产生的噪音相对越大,普通消音器的降噪作用应用于大流量风机系统,其所能起到的降噪效果微弱,无法满足环境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消音装置以及风机系统,其能够有效吸收大流量风机排风管路噪音。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消音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具有进风端和出风端,所述箱体内自所述进风端向所述出风端方向依次包括用于减缓所述箱体进风速度的变径段,及用于消音的消音段,所述变径段的截面积自所述进风端向所述出风端方向逐渐增大,所述消音段内设置有若干间隔排布的消音部,由所述箱体与各个所述消音部之间构成的出风通路的横截面积大于由所述进风端构成的进风通路的横截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消音部包括由消音棉材料制成的消音单元、设置在所述消音单元两侧的无纺布层、设置在所述无纺布层外侧的面板,所述面板上开设有消音孔。

进一步的,所述消音部还包括用于将箱体和所述面板连接的连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消音孔的截面积总和与所述面板的表面积的比值在30~40%之间。

进一步的,由所述出风端与各所述消音部之间构成的出风通路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大。

进一步的,所述消音部朝向所述进风端的一侧设置有进风导向部。

进一步的,所述消音单元由岩棉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消音孔为圆形,其孔径为4~8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消音部的厚度为50~70毫米,各所述消音部间隔40~60毫米。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风机系统,包括风机和上述的消音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消音装置,可以使得由排风管路输送至消音段处的风速逐渐降低以减少噪声,延长消音段的消音作用时间,增强消音部的吸音效果。此外,所述箱体与各个所述消音部之间间构成的出风通路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进风端构成的进风通路的横截面积,可以避免消音部堵塞风道,不影响风机管路前端设备的正常排风、散热。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消音装置能够有效吸收大流量风机排风管路噪音。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消音装置的消音部结构,可以起到更好的消音效果。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消音装置的消音单元由岩棉材料制成,岩棉具有较好的吸音效果,同时耐高温,适用于常温及高温工作环境。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消音装置以及风机系统,对现有风机排风管路的改造,适于推广。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三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消音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消音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消音装置与安装段配合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箱体;11、进风端;12、出风端;1a、变径段;1b、消音段;2、消音部;21、消音单元;22、无纺布层;23、面板;24、消音孔;25、连接部;3、进风导向部;4、安装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及图6所示的一种消音装置,其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包括与排风管路连通的进风端11,及用于排风的出风端12,所述箱体1内自所述进风端11向所述出风端12方向依次包括用于减缓所述箱体1进风速度的变径段1a,及用于消音的消音段1b,所述变径段1a的截面积自所述进风端11向所述出风端12方向逐渐增大,所述消音段1b设置有若干间隔排布的消音部2,由所述箱体1与各个所述消音部2之间间构成的出风通路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进风端11构成的进风通路的横截面积。

借由上述结构,所述变径段1a可以在排风管路与所述消音装置连接段口径大小无法扩大前提下,便于排风管路与所述消音装置安装,更可以使得由排风管路输送至消音段1b处的风速逐渐降低,以减少噪声。同时在前述变径段1a的降低风速的效果下,风经过消音段1b的作用时间可以得到延长,进一步增强了所述消音部2的吸音效果。此外,变径段1a为增大消音段1b的体积、消音部2的工作面积提供了结构条件。另,由所述箱体1与各个所述消音部2之间间构成的出风通路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进风端11构成的进风通路的横截面积,可以避免消音部2堵塞风道,不影响风机管路前端设备的正常排风、散热等。由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消音装置能够有效吸收大流量风机排风管路噪音。

具体的,所述箱体1可以为方锥台状,便于安装固定,具有较好的风路变进通路,便于散热,避免风路阻塞。所述进风端11位于所述方锥台的上底面,所述出风端12位于所述方锥台的下底面。所述箱体1可以为不锈钢材质,所述变径段1a、消音段1b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各个所述消音部沿垂直于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各个所述消音部2还可呈放射状分布,该结构可以具有在声波通过时起到对声波更好的折射、反射作用,相应的,即可具有更好的吸音效果。所述进风端11和/或出风端12端面可以设置用于安装的安装孔。所述箱体1外壁可以设置用于安装固定所述箱体1的吊耳。

请参阅图4、图5,所述消音部包括由消音棉材料制成的消音单元21、设置在所述消音单元21两侧的无纺布层22、设置在所述无纺布层外侧的面板23,所述面板23上开设有消音孔24。

所述无纺布层22可以使消音单元21结构稳定,有助于吸音平衡。具体的,所述无纺布层22的克重可以为每平方米60~100克。

其中,所述消音部2还包括连接部25,所述面板23由连接部25夹持固定,所述连接部25与所述箱体1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连接部25夹持固定面板23,可使消音部2内的消音单元21结构稳定,所述连接部25与所述箱体1可以通过螺栓、螺钉、滑槽插接等方式可拆卸固定,便于维护更换消音部2。所述连接部25可以是不锈钢材质。

其中,所述消音孔24的截面积总和与所述面板23表面积的比值在30~40%之间。所述消音孔24可以为圆形,其孔径为4~8毫米。所述消音部的厚度为50~70毫米,各所述消音部2间隔40~60毫米。实际试验表明,上述结构参数下的消音部2结构,具有更好的消音效果。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消音孔24也可以为方形、菱形等。

由所述出风端12与各所述消音部2之间构成的出风通路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大。所述箱体1的内壁与与其紧邻的所述消音部2的侧壁贴合。上述结构可以提高音波的反射率,同时还能避免由面板23与所述箱体1内壁间通过的声波未经消音即传输至外界,提高消音效果。

其中,所述消音部2朝向所述进风端11的一侧设置有进风导向部3。

所述进风导向部3可以对声波进行反射、干扰,便有声波与所述进风导向部3后端的消音部2进一步充分接触,起到更好的消音作用。同时进风导向3还可以有效降低所述消音部2侧边对排风的阻抗作用,减少风路阻塞。

具体的,所述进风导向3可以为不锈钢材质。所述进风导向3可以选择截面呈三角形的楔形条,所述三角形的锐角朝向所述进风端11。当然的,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导向3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界面呈子弹头等形状的流线形结构。

其中,所述消音单元21由岩棉材料制成。在现有技术中,发电设备风冷排风管路,由于排风管路内空气携带高热量,普通消音器也无法适应高温工作环境。岩棉具有较好的吸音效果,同时耐高温,适用于高温工作环境。具体的,所述岩棉的绒重密度可以为每立方米50~70千克。

请参阅图6,本实施例所述消音装置还可通过一安装段4与所述排风管路连通,所述安装段4能使所述消音装置的排风方向低于水平方向。

消音装置的排风方向低于水平方向,即作为风机排风出口的消音装置朝下,一方面,该结构可以防止雨水落入所述箱体1,侵蚀消音部2,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外界风灌入箱体1、排风管路,引起排风管路对流、风路阻塞。具体的,所述安装段4可以是自身具有弯转结构,也可以是其与所述排风管路呈一定角度连接。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风机系统,该风机系统包括风机和上述的消音装置。具体的该风机系统还可以包括风机管路、过滤装置等。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