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泵高级酮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9568发布日期:2019-08-16 21:51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离心泵高级酮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心泵高级酮冷却装置,属于化工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高级酮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用离心泵将200℃左右的高级酮进行输送,现有技术中的机械密封是双机械密封结构(背靠背式的),第一道机械密封是密封介质(高级酮),第二道密封是密封冷却水,通过两道密封结构之间的热交换实现对高级酮的冷却降温。但在实际应用中,两道密封结构中的换热板(用于隔离两道密封结构),因高温容易损坏,冷却水会渗透至高级酮中,造成高级酮成分的变化,并且,由于渗透位置处于内部,当发生渗透时,操作人员很难发觉,因此设计一种新型离心泵高级酮冷却装置对于高级酮的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心泵高级酮冷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离心泵高级酮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交换腔、端盖及冷却管道,所述交换腔的端部设有法兰,所述法兰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端盖通过螺钉连接于法兰,所述端盖与法兰之间还设有密封垫,所述冷却管道包括冷却盘管及冷却中心管,所述冷却盘管及冷却中心管均穿过端盖,冷却中心管设置于冷却盘管的内部;

所述端盖还连接进料管及出料管;所述冷却盘管、冷却中心管、进料管及出料管的端部均设有端部法兰。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前述的一种离心泵高级酮冷却装置,处于热交换腔内部进料管的长度大于处于热交换腔内部冷却中心管的长度。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前述的一种离心泵高级酮冷却装置,出料管处于热交换腔内部出料口与端盖表面齐平。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前述的一种离心泵高级酮冷却装置,所述出料管是波纹管,出料管处于热交换腔外部的长度不等于进料管处于热交换腔外部的长度。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前述的一种离心泵高级酮冷却装置,所述进料管是不锈钢材质。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前述的一种离心泵高级酮冷却装置,所述端盖的热交换腔连接面还设有止口,所述止口连接热交换腔的内沿。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前述的一种离心泵高级酮冷却装置,所述热交换腔的外表面还设有若干等距分布的散热片。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前述的一种离心泵高级酮冷却装置,所述热交换腔还设有排气孔。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端盖与法兰之间还设有密封垫。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冷却盘管、冷却中心管、进料管及出料管的端部均设有端部法兰。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工作时,高级酮从进料管流入,从出料管流出,化学溶液进入至热交换腔内部时,处于热交换腔的最底端,当化学溶液从出料管流出时,经历了从热交换腔底部到端部的过程,在该过程中能够与冷却盘管及冷却中心管充分接触,完成热交换过程,降低温度。

冷却盘管与冷却中心管是一体式管道,在热交换腔内部没有接口,使用时也不会发生机械碰撞,因此在实际使用时,很难会发生冷却管道破裂的现象,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

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时,热交换腔的温度较高,热交换腔的外表面的若干等距分布的散热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热交换腔内部热量的排出,提升整体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右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热交换腔;2-密封垫;3-端盖;4-冷却管道;5-进料管;6-出料管;11-散热片;12-法兰;13-排气孔;41-冷却盘管;42-冷却中心管;31-止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离心泵高级酮冷却装置,包括热交换腔1、端盖3及冷却管道4,交换腔1的连接于端盖3,冷却管道4包括冷却盘管41及冷却中心管42,冷却盘管41及冷却中心管42均穿过端盖3,冷却中心管42设置于冷却盘管41的内部;端盖3还连接进料管5及出料管6。较佳地,冷却盘管41、冷却中心管42、进料管5及出料管6的端部均设有端部法兰。

较佳地,端部设有法兰12,法兰12设有多个螺纹孔,端盖3通过螺钉连接于法兰12。较佳地,端盖3与法兰12之间还设有密封垫2。

处于热交换腔1内部进料管5的长度大于处于热交换腔1内部冷却中心管42的长度,这样有利于化学溶液与冷却管道4充分接触。

本实施例的出料管6处于热交换腔1内部出料口与端盖3表面优选齐平。

本实施例的出料管6优选波纹管,出料管6处于热交换腔1外部的长度不等于进料管5处于热交换腔1外部的长度。这样便于连接,避免端盖3的外面的端部法兰过于集中,不利于安装。

进料管5优选不锈钢材质。

为了便于端盖3与法兰12连接,也为了增加两者之间的密封性能,端盖3的热交换腔1连接面还设有止口31,止口31连接热交换腔1的内沿。

结合图1与图3,热交换腔1的外表面还设有若干等距分布的散热片11,散热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进一步增加热交换腔1内部热量的排出。

本实施例的热交换腔1还设有排气孔13,排气孔13设置于热交换腔1的最高处,这样能够有利于内部气体排出。

冷却管道4优选韧性及热导率较好的紫铜。

工作时,冷却盘管41与冷却中心管42的端部法兰连接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可选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本实施例不做限定,冷却水可从从冷却盘管41的端部法兰进入,从冷却中心管42的端部法兰流出;也可从冷却中心管42的端部法兰进入,然后从冷却盘管41的端部法兰流出。高级酮从进料管5流入,从出料管6流出。由于处于热交换腔1内部进料管5的端部与法兰12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冷却盘管41与法兰12之间的距离,所以化学溶液进入至热交换腔1内部时,处于热交换腔1的最底端(图1的最右端),当化学溶液从出料管6流出时,经历了从热交换腔1底部到端部的过程,在该过程中能够与冷却盘管41及冷却中心管42充分接触,完成热交换过程,降低温度。

冷却盘管41与冷却中心管42是一体式管道,在热交换腔1内部没有接口,使用时也不会发生机械碰撞,因此在实际使用时,很难会发生冷却管道4破裂的现象,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

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时,热交换腔1的温度较高,热交换腔1的外表面的若干等距分布的散热片11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热交换腔1内部热量的排出,提升整体散热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