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置有中间罐的渣浆泵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035113发布日期:2019-06-28 23:11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置有中间罐的渣浆泵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物料输送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置有中间罐的渣浆泵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渣浆泵主要适用于矿山、冶金、化工、建材及石油等行业领域输送液、固介质混合物,属于离心泵的一种,其主要通过叶轮的旋转带动液固混合介质以进行物料的输送。在通常情况下,物料池的布置位置一般是高于渣浆泵安装位置的。这么做是为了保证渣浆泵在长期待机后再次启动时,有液态物料存在于其泵体内,渣浆泵能正常产生泵压。而目前,在特殊装配环境下,为实现物料池位置低于渣浆泵位置,且并不影响渣浆泵的正常运作,如图1所示,现有的渣浆泵的吸液管处会串接一个止回阀。其中,由于止回阀的设置,渣浆泵在停机后,其泵体内的物料并不会回溯至物料池,渣浆泵的泵体内依然有液态物料存在。所以在渣浆泵再次启动时,并不会发生空转现象,依然可以正常产生泵压。但由于渣浆泵所输送物料大多是液固混合物,易发生堵塞、结晶等现象,致使止回阀发生失效。而当止回阀出现失效时,渣浆泵在停机后,其泵体内的物料便会在自重作用下回溯至物料池内。渣浆泵在再次启动时,便出现空转现象。此时,需要人工对渣浆泵进行加注液操作,渣浆泵才能正常运作。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设置有中间罐的渣浆泵系统,其可有效避免渣浆在停机时其泵体内的物料完全回溯至物料池内,从而避免渣浆泵在再次启动时出现空转。

而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

一种设置有中间罐的渣浆泵系统,包括有渣浆泵、具有封闭内腔的中间罐、注液管和吸水管,所述渣浆泵的入液口与中间罐内腔的出液口之间通过连接管而相连通,所述中间罐内腔的入液口与吸水管的出液口相连通,所述中间罐内腔的入液口高于其出液口,而所述中间罐内腔的出液口高于渣浆泵的入液口,所述吸水管的入液口低于渣浆泵的入液口,所述注液管竖直布置于中间罐的上方,所述注液管底部的出液口与中间罐内腔相连通,所述注液管与中间罐内腔的连通位置高于中间罐内腔的入液口;还包括有呈圆台形状并采用弹性材料制作而成的塞头,所述注液管入液口的内径大小大于塞头较小端直径且小于塞头较大端直径,所述塞头的较小端由注液管的入液口塞入在注液管当中,从而封闭住注液管的入液口。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与所述中间罐内腔相连通且水平布置的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的出液口通过法兰盖所封闭,所述中间罐内腔与排污管的连通位置低于中间罐内腔的出液口。

进一步的,所述塞头的较大端通过一软绳而与中间罐的外壁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罐呈中空的长方体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吸水管为挠性管。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设置有中间罐的渣浆泵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上所述的设置有中间罐的渣浆泵系统,还包括有以下步骤:

s1、将吸水管的入液口深入于物料液面以下;

s2、打开注液管,由注液管的入液口向中间罐内注入水,直至中间罐入液口处发生溢流;

s3、对注液管进行加热;

s4、将塞头较小端由注液管的入液口塞入至注液管内,封闭住注液管的入液口;

s5、待注液管冷却后,用泥层覆盖住注液管的入液口;

s6、开启渣浆泵。

进一步的,在s3中,将注液管加热至50℃至60℃。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在渣浆泵系统中设置中间罐,有效避免了渣浆泵在再次启动时出现空转现象,减少了人工加注液作业频率,降低了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方式当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设置有中间罐的渣浆泵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注液管入液口与塞头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设置有法兰盖的注液管的示意图。

【具体符号说明】

1-渣浆泵,2-中间罐,3-注液管,4-吸水管,5-排污管,6-连接管,7-塞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设置有中间罐2的渣浆泵做详细介绍。

如图2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设置有中间罐2的渣浆泵,其包括有渣浆泵1、具有封闭内腔的中间罐2、注液管3和吸水管4,所述渣浆泵1的入液口与中间罐2内腔的出液口之间通过连接管6而相连通,所述中间罐2内腔的入液口与吸水管4的出液口相连通,所述中间罐2内腔的入液口高于其出液口,而所述中间罐2内腔的出液口高于渣浆泵1的入液口,所述吸水管4的入液口低于渣浆泵1的入液口,所述注液管3竖直布置于中间罐2的上方且可选择开启或关闭,所述注液管3底部的出液口与中间罐2内腔相连通,所述注液管3与中间罐2内腔的连通位置高于中间罐2内腔的入液口;还包括有呈圆台形状并采用弹性材料制作而成的塞头7,所述注液管3入液口的内径大小大于塞头7较小端直径且小于塞头7较大端直径,所述塞头7由注液管3的入液口塞入在注液管3当中,从而封闭注液管3的入液口。

如图2所示,在第一次启动渣浆泵1时,首先将吸水管4延伸至物料池当中,并使吸水管4的入液口深入在物料液面以下。之后,打开注液管3,通过注液管3向中间罐2内腔内注入水,直至中间罐2内腔的入液口处发生溢流。而由于中间罐2内腔的入液口高于其出液口,中间罐2内腔的出液口高于渣浆泵1的入液口,所以当中间罐2内腔入液口处发生溢流时,渣浆泵1的泵体内即充有水。然后关闭注液管3的入液口,渣浆泵1即可正常启动。当启动渣浆泵1后,渣浆泵1会在中间罐2内形成负压,将物料由物料池吸附至中间罐2的内腔当中,并使物料最终进入至其泵体中,从而实现对物料的输送作业。在渣浆泵1关闭待机后,泵体内的物料失去泵压,便会发生回溯现象。而此时,由于中间罐2的设置,渣浆泵1的泵体中始终会充有液态物料。其在再次启动时,并不会发生空转现象,依然能使中间罐2内腔产生负压。本发明通过在渣浆泵1与物料池之间设置中间罐2,有效避免了渣浆泵1在再次启动时出现空转现象,减少了人工加注液作业频率,降低了维护成本。其中,吸水管4可以选用为采用不锈钢制造而成刚性管,而为方便吸水管4对于物料的抽取动作,提高吸水管4的灵活性,在本实施方式当中,所述吸水管4为采用橡胶制成的挠性管。

而关于注液管3入液口的封闭以及开启动作,可以通过阀门或者如图4所示的法兰盖来实现,但是阀门以及法兰盖的气密性有限,会对渣浆泵1的泵压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本实施方式当中,采用了如图3所示采用弹性材料制作而成的塞头7封闭注液管3的入液口。其中,塞头7可胀紧并封闭住注液管3的入液口,从而保障注液管3入液口的气密性,避免注液管3对中间罐2中的压力产生不利影响。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本实施方式当中,还包括有与所述中间罐2内腔相连通且水平布置的排污管5,所述排污管5上的出液口通过法兰盖所封闭,所述中间罐2内腔与排污管5的连通位置低于中间罐2内腔的出液口。其中,中间罐2内腔中的固态杂质会自然沉淀至中间罐2内腔的最低层。此时,拆卸用于封闭排污管5出液口的法兰盖即可对这些固态杂质进行排放。

此外,为避免塞头7在添注液程序当中发生丢失,在本实施方式当中,塞头7的的较大端通过一软绳而与中间罐2的外壁相连。同时,在其他实施方式当中,中间罐2可以采用桶形罐体,而在本实施方式当中,为方便中间罐2的布置,所述中间罐2呈中空的长方体形状。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设置有中间罐的渣浆泵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上所述的一种设置有中间罐的渣浆泵系统,还包括有以下步骤:

s1、将吸水管4的入液口深入于物料液面以下;

s2、打开注液管3,由注液管3的入液口向中间罐2内注入水,直至中间罐入液口处发生溢流;

s3、对注液管3进行加热,优选的,将注液管3加热至50℃至60℃。

s4、将塞头7较小端由注液管3的入液口塞入至注液管3内,封闭住注液管3的入液口;

s5、待注液管3冷却后,用泥层覆盖住注液管3的入液口;

s6、开启渣浆泵。

其中,在将塞头7塞入至注液管3内之前,对注液管3进行加热处理,可使注液管3受热膨胀,其内径略微增大,之后,再将塞头7塞入至注液管3内,待注液管3冷却后,塞头7即可胀紧住注液管3入液口,从而有效提高了注液管3入口处的气密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