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双泵导液装置及其液冷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35110发布日期:2019-06-28 23:11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并联双泵导液装置及其液冷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设备散热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并联双泵导液装置及其液冷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中央处理器运算速度越来越高,使得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增加,传统的液冷式散热系统包括吸热元件、驱动泵、散热元件,单驱动泵设置在管道上,通过单驱动泵的驱动作用,使冷却液吸热元件和散热元件之间循环流动,达到散热的目的,此方案仅靠单驱动泵的驱动力驱动冷却液,散热速度和效率必然会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有对称设置的双泵同时同向导流冷却液,加快冷却液循环速度,提高散热效率和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并联双泵导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对称设置的第一泵体(11)和第二泵体(12)以及设置在第一泵体(11)和第二泵体(12)之间且连接在一起的主壳体(16),呈对称设置的第一盖体(13)和第二盖体(14)及底部的环设换热腔体组(15),所述第一泵体(11)与所述主壳体(16)通过第一泵壳螺丝(114)连接,形成第一导液腔室(1611),所述第二泵体(12)与所述主壳体(16)通过第二泵壳螺丝(124)连接,形成第二导液腔室(1612),所述第一盖体(13)与所述主壳体(16)通过第一端盖螺丝(134)连接,形成第三导液腔室(1613),所述第二盖体(14)与所述主壳体(16)通过第二端盖螺丝(144)连接,形成第四导液腔室(1614),所述环设换热腔体组(15)与所述主壳体(16)通过换热底板螺丝(156)连接,形成环设换热腔室(1615)。

优选的,所述主壳体(16)包括主壳体第一端面(1601)、主壳体第二端面(1602)、主壳体第三端面(1603)、主壳体第四端面(1604)、主壳体第五端面(1605)、主壳体第一开口(161)、主壳体第二开口(162)、主壳体第三开口(163)、主壳体第四开口(164)、主壳体第一空腔(165)、主壳体第二空腔(166)、主壳体第三空腔(167)、主壳体第四空腔(168)、主壳体第五空腔(169)。

优选的,所述第一泵体(11)包括一端与所述主壳体(16)通过第一泵壳螺丝(114)连接同时垫设于所述第一泵壳(113)和主壳体第一端面(1601)之间起密封作用的第一泵壳密封圈(112)、固定在所述第一泵壳(113)内部的第一定子线圈(115)、盖设在第一定子线圈(115)上并通过第一泵控制板螺丝(117)固定在所述第一泵壳(113)的第一泵控制板(116)以及穿设于所述第一泵壳(113)和第一定子线圈(115)内可以转动的第一转子单元(111)。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子单元(111)包括第一转动部(1111)及第一叶轮部(1112),所述第一转动部(1111)及第一叶轮部(1112)位于所述第一导液腔室(1611)内。

优选的,所述第二泵体(12)包括一端与所述主壳体(16)通过第二泵壳螺丝(124)连接同时垫设于所述第二泵壳(123)和主壳体第二端面(1602)之间起密封作用的第二泵壳密封圈(122)、固定在所述第二泵壳(123)内部的第二定子线圈(125)、盖设在第二定子线圈(125)上并通过第二泵控制板螺丝(127)固定在所述第二泵壳(123)的第二泵控制板(126)以及穿设于所述第二泵壳(123)和第二定子线圈(125)内与所述第一转子单元(111)转动方向相同的第二转子单元(121)。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子单元(121)包括第二转动部(1211)及第二叶轮部(1212),所述第二转动部(1211)及第二叶轮部(1212)位于所述第二导液腔室(1612)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盖体(13)包括一端与所述主壳体(16)通过第一端盖螺丝(134)连接同时垫设于所述第一端盖(132)和主壳体第三端面(1603)之间起密封作用的第一端盖密封圈(131)、第一端盖接头(135)和第一端盖(132)之间起密封作用的第一端盖接头密封圈(136)、用来固定第一端盖接头(135)于第一端盖(132)的第一端盖接头螺丝(133),所述第一端盖接头(135)内部设有第一端盖接头通孔(1351),所述第一端盖接头通孔(1351)和第三导液腔室(1613)相连通,所述第二盖体(14)包括一端与所述主壳体(16)通过第二端盖螺丝(144)连接同时垫设于所述第二端盖(142)和主壳体第四端面(1604)之间起密封作用的第二端盖密封圈(141)、第二端盖接头(145)和第二端盖(142)之间起密封作用的第二端盖接头密封圈(146)、用来固定第二端盖接头(145)于第二端盖(142)的第二端盖接头螺丝(143),所述第二端盖接头(145)内部设有第二端盖接头通孔(1451),所述第二端盖接头通孔(1451)和第四导液腔室(1614)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环设换热腔体组(15)包括一端与所述主壳体(16)通过换热底板螺丝(156)连接同时垫设于所述换热底板(155)和主壳体第五端面(1605)之间起密封作用的换热底板密封圈(154)、集流块(153)、集流块架(152)、导流块(151),所述集流块(153)及集流块架(152)位于主壳体第三空腔(167)内,所述导流块(151)位于主壳体第四空腔(168)内,所述环设换热腔室(1615)与所述第一导液腔室(1611)、第二导液腔室(1612)、第三导液腔室(1613)以及第四导液腔室(1614)相通。

一种具有上述权利要求所述并联双泵导液装置及其液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交换冷却液并散热的冷排装置(20)、设置在冷排装置上的散热风扇(30)以及安装在冷排装置中起导流和换热作用的并联双泵导液装置(10),所述散热器(23)出液口通过第一导管(21)连接有并联双泵导液装置(10)上的第一端盖接头(135),所述散热器(23)进液口通过第二导管(22)连接有并联双泵导液装置(10)上的第二端盖接头(145)。

优选的,所述散热器(23)内的冷却液经第一导管(21)被导流进第一端盖接头通孔(1351)流入至所述第三导液腔室(1613)内,经过所述主壳体第五空腔(169)后流入环设换热腔室(1615)内,冷却液在所述环设换热腔体组(15)内循环带走发热源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升温后的冷却液受所述第一叶轮部(1112)和第二叶轮部(1212)同时同向导流作用从所述环设换热腔室(1615)中吸取并先后经过集流块(153)与吸水腔室(1511),升温后的冷却液经两路通路同时流入第四导液腔室(1614)内,第一通路由主壳体第一开口(161)流入第一导液腔室(1611),经主壳体第二开口(162)流入所述第四导液腔室(1614)内,第二通路由主壳体第三开口(163)流入第二导液腔室(1612),经主壳体第四开口(164)流入所述第四导液腔室(1614)内,再经第二端盖接头通孔(1451)流入第二导管(22)后进入所述散热器(23)内,通过所述散热风扇(30)散热降温,冷却后的冷却液反复循环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过呈对称设置的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同时同向导流,加快整个液冷散热系统冷却液的运行速度,提高散热效果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并联双泵导液装置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并联双泵导液装置立体分解。

图3是本发明图1中截面a-a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图3中截面b-b左视图。

图5是本发明图4中截面c-c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主壳体立体图一。

图7是本发明的主壳体立体图二。

图8是本发明的并联双泵导液装置及其液冷散热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

并联双泵导液装置(10)、第一泵体(11)、第一转子单元(111)、

第一转动部(1111)第一叶轮部(1112)、第一泵壳密封圈(112)、

第一泵壳(113)、第一泵壳螺丝(114)、第一定子线圈(115)、

第一泵控制板(116)、第一泵控制板螺丝(117)、第二泵体(12)、

第二转子单元(121)、第二转动部(1211)、第二叶轮部(1212)、

第二泵壳密封圈(122)、第二泵壳(123)、第二泵壳螺丝(124)、

第二定子线圈(125)、第二泵控制板(126)、第二泵控制板螺丝(127)、

第一盖体(13)、第一端盖密封圈(131)、第一端盖(132)、

第一端盖接头螺丝(133)、第一端盖螺丝(134)、第一端盖接头(135)、

第一端盖接头通孔(1351)、第一端盖接头密封圈(136)、第二盖体(14)、

第二端盖密封圈(141)、第二端盖(142)、第二端盖接头螺丝(143)、

第二端盖螺丝(144)、第二端盖接头(145)、第二端盖接头通孔(1451)、

第二端盖接头密封圈(146)、环设换热腔体组(15)、导流块(151)、

吸水腔室(1511)、集流块架(152)、集流块(153)、

换热底板密封圈(154)、换热底板(155)、换热底板螺丝(156)、

主壳体(16)、主壳体第一端面(1601)、主壳体第二端面(1602)、

主壳体第三端面(1603)、主壳体第四端面(1604)、主壳体第五端面(1605)、

主壳体第一开口(161)、主壳体第二开口(162)、主壳体第三开口(163)、

主壳体第四开口(164)、主壳体第一空腔(165)、主壳体第二空腔(166)、

主壳体第三空腔(167)、主壳体第四空腔(168)、主壳体第五空腔(169)、

第一导液腔室(1611)、第二导液腔室(1612)、第三导液腔室(1613)、

第四导液腔室(1614)、环设换热腔室(1615)、冷排装置(20)、

第一导管(21)、第二导管(22)、散热器(23)、散热风扇(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阐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8为本发明的一种并联双泵导液装置及其液冷散热系统,包括用于交换冷却液并散热的冷排装置(20)、设置在冷排装置上的散热风扇(30)以及安装在冷排装置中起导流和换热作用的并联双泵导液装置(10),散热器(23)出液口通过第一导管(21)连接有并联双泵导液装置(10)上的第一端盖接头(135),散热器(23)进液口通过第二导管(22)连接有并联双泵导液装置(10)上的第二端盖接头(145)。

图1至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并联双泵导液装置,包括呈对称设置的第一泵体(11)和第二泵体(12)以及设置在第一泵体(11)和第二泵体(12)之间且连接在一起的主壳体(16),呈对称设置的第一盖体(13)和第二盖体(14)及底部的环设换热腔体组(15),第一泵体(11)与主壳体(16)通过第一泵壳螺丝(114)连接,形成第一导液腔室(1611),第二泵体(12)与主壳体(16)通过第二泵壳螺丝(124)连接,形成第二导液腔室(1612),第一盖体(13)与主壳体(16)通过第一端盖螺丝(134)连接,形成第三导液腔室(1613),第二盖体(14)与主壳体(16)通过第二端盖螺丝(144)连接,形成第四导液腔室(1614),环设换热腔体组(15)与主壳体(16)通过换热底板螺丝(156)连接,形成环设换热腔室(1615)。

图6、图7为本发明的主壳体(16),包括主壳体第一端面(1601)、主壳体第二端面(1602)、主壳体第三端面(1603)、主壳体第四端面(1604)、主壳体第五端面(1605)、主壳体第一开口(161)、主壳体第二开口(162)、主壳体第三开口(163)、主壳体第四开口(164)、主壳体第一空腔(165)、主壳体第二空腔(166)、主壳体第三空腔(167)、主壳体第四空腔(168)、主壳体第五空腔(169)。

图1至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泵体(11),包括一端与主壳体(16)通过第一泵壳螺丝(114)连接同时垫设于第一泵壳(113)和主壳体第一端面(1601)之间起密封作用的第一泵壳密封圈(112)、固定在第一泵壳(113)内部的第一定子线圈(115)、盖设在第一定子线圈(115)上并通过第一泵控制板螺丝(117)固定在第一泵壳(113)的第一泵控制板(116)以及穿设于第一泵壳(113)和第一定子线圈(115)内可以转动的第一转子单元(111)。

第一转子单元(111)包括第一转动部(1111)及第一叶轮部(1112),第一转动部(1111)及第一叶轮部(1112)位于第一导液腔室(1611)内。

图1至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泵体(12),包括一端与主壳体(16)通过第二泵壳螺丝(124)连接同时垫设于第二泵壳(123)和主壳体第二端面(1602)之间起密封作用的第二泵壳密封圈(122)、固定在第二泵壳(123)内部的第二定子线圈(125)、盖设在第二定子线圈(125)上并通过第二泵控制板螺丝(127)固定在第二泵壳(123)的第二泵控制板(126)以及穿设于第二泵壳(123)和第二定子线圈(125)内与第一转子单元(111)转动方向相同的第二转子单元(121)。

第二转子单元(121)包括第二转动部(1211)及第二叶轮部(1212),第二转动部(1211)及第二叶轮部(1212)位于第二导液腔室(1612)内。

图1至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盖体(13),包括一端与主壳体(16)通过第一端盖螺丝(134)连接同时垫设于第一端盖(132)和主壳体第三端面(1603)之间起密封作用的第一端盖密封圈(131)、第一端盖接头(135)和第一端盖(132)之间起密封作用的第一端盖接头密封圈(136)、用来固定第一端盖接头(135)于第一端盖(132)的第一端盖接头螺丝(133),第一端盖接头(135)内部设有第一端盖接头通孔(1351),第一端盖接头通孔(1351)和第三导液腔室(1613)相连通,第二盖体(14)包括一端与主壳体(16)通过第二端盖螺丝(144)连接同时垫设于第二端盖(142)和主壳体第四端面(1604)之间起密封作用的第二端盖密封圈(141)、第二端盖接头(145)和第二端盖(142)之间起密封作用的第二端盖接头密封圈(146)、用来固定第二端盖接头(145)于第二端盖(142)的第二端盖接头螺丝(143),第二端盖接头(145)内部设有第二端盖接头通孔(1451),第二端盖接头通孔(1451)和第四导液腔室(1614)相连通。

图1至图5为本发明的环设换热腔体组(15)包括一端与主壳体(16)通过换热底板螺丝(156)连接同时垫设于换热底板(155)和主壳体第五端面(1605)之间起密封作用的换热底板密封圈(154)、集流块(153)、集流块架(152)、导流块(151),集流块(153)及集流块架(152)位于主壳体第三空腔(167)内,导流块(151)位于主壳体第四空腔(168)内,环设换热腔室(1615)与第一导液腔室(1611)、第二导液腔室(1612)、第三导液腔室(1613)以及第四导液腔室(1614)相通。

正常工作时,散热器(23)内的冷却液经第一导管(21)被导流进第一端盖接头通孔(1351)流入至第三导液腔室(1613)内,经过主壳体第五空腔(169)后流入环设换热腔室(1615)内,冷却液在环设换热腔体组(15)内循环带走发热源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升温后的冷却液受第一叶轮部(1112)和第二叶轮部(1212)同时同向导流作用从环设换热腔室(1615)中吸取并先后经过集流块(153)与吸水腔室(1511),升温后的冷却液经两路通道同时流入第四导液腔室(1614)内,第一通道由主壳体第一开口(161)流入第一导液腔室(1611),经主壳体第二开口(162)流入第四导液腔室(1614)内,第二通道由主壳体第三开口(163)流入第二导液腔室(1612),经主壳体第四开口(164)流入第四导液腔室(1614)内,再经第二端盖接头通孔(1451)流入第二导管(22)后进入散热器(23)内,通过散热风扇(30)散热降温,冷却后的冷却液反复循环使用。

本发明通过呈对称设置的第一泵体(11)和第二泵体(12)与主壳体(16)连接在一起,呈对称设置的第一盖体(13)和第二盖体(14)及底部的环设换热腔体组(15)与主壳体(16)连接在一起组成并联双泵导液装置,通过双泵同时同向导流,使冷却液在整个散热系统中快速流动,增强冷却液循环效率,提升散热效果。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