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高效自吸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51585发布日期:2020-03-24 20:08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高效自吸泵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泵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高效自吸泵。



背景技术:

自吸泵具有结构紧凑、操作方便、运行平稳、维护容易、效率高、寿命长,并有较强的自吸能力等优点。管路不需安装底阀,工作前只需保证泵体内储有定量引液即可。不同液体可采用不同材质自吸泵。

自吸泵的工作原理是水泵启动前先在泵壳内灌满水(或泵壳内自身存有水)。启动后叶轮高速旋转使叶轮槽道中的水流向涡壳,这时入口形成真空,使进水逆止门打开,吸入管内的空气进入泵内,并经叶轮槽道到达外缘。

为了实现自吸排气和抽水过程,需要分别控制自吸泵内的叶轮和抽真空机构运行,因此需要设置驱动系统和离合机构,现有技术采用的离合机构结构简单,但是稳定性不好,且自吸泵不够智能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高效自吸泵,具体地,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高效自吸泵,包括:

泵体,具有泵腔和连通所述泵腔的进水口、出水口和排气管;

抽真空机构,包括壳体,壳体具有与所述排气管连接的连接口,壳体内上下活动设置有隔膜,隔膜上设置有推杆;

第一驱动电机;

离合机构,该离合机构包括:

制动轮,具有内部腔室和连通所述内部腔室的开口,所述内部腔室内设置有轮系;

输入轴,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连接,并延伸至制动轮内连接所述轮系;

带盖轴体,套设在输入轴外部,带盖轴体的盖部安装在制动轮的开口上;

输出轴套,为中空结构,安装在所述制动轮上,制动轮上套装有第一凸轮,所述推杆抵止在所述第一凸轮上;

输出轴,贯穿所述输出轴套设置,一端连接所述轮系,另一端伸入所述泵腔内,并安装有叶轮;

离合装置,可选择的连接所述输入轴与带盖轴体,或释放输入轴和/或带盖轴体。

优选的,所述离合装置包括:滑动套设在所述带盖轴体的轴部上的连接套,所述输入轴上安装有可一体转动的输入套,所述输入套和带盖轴体的轴部上均设置有花键,所述连接套内壁设置第一花键,连接套靠近所述输入套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花键,所述连接套通过第一花键与带盖轴体上的花键啮合连接,通过第二花键可选择性的与输入套上的花键啮合或分离。

优选的,所述离合装置还包括驱动部件和可转动设置的驱动杆,驱动杆一端延伸至所述驱动部件,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连接套,所述驱动部件驱动所述驱动杆的一端摆动,驱动杆的另一端拨动所述连接套沿所述带盖轴体的轴部滑动,与所述输入套啮合或分离。

优选的,包括位置固定的外部壳体,所述制动轮安装在所述外部壳体内,所述外部壳体上设置有连接座,所述驱动杆中部可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座上。

优选的,所述驱动部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二凸轮,所述驱动杆的一端抵止在所述第二凸轮上,第二凸轮转动驱动所述驱动杆远离所述输入套的一端摆动。

优选的,所述驱动杆和所述外部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第一复位弹簧提供驱动杆远离输入套的一端抵止在所述第二凸轮上的作用力。

优选的,所述外部壳体包括左端壳和右端壳,所述左端壳安装在所述右端壳上与右端壳之间形成容纳制动轮的腔室,所述左端壳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带盖轴体的轴部由所述安装孔伸出所述腔室。

优选的,所述左端壳凸出设置有轴承座,轴承座具有所述安装孔,所述带盖轴体的轴部贯穿所述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和所述轴部之间安装有滚动轴承。

优选的,所述连接套与所述轴承座之间或者连接套和所述滚动轴承端面之间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提供连接套向所述轴承座滑动的作用力。

优选的,所述泵体内设置有排气腔和出水腔,所述排气腔室顶部设置所述排气管,排气腔室内设置有具有止回阀的浮球,所述出水腔室顶部设置出水口,出水口上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上可活动设置有隔离板,出水管内位于隔离板外部设置有触水开关,所述离合装置还包括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电连接所述触水开关和第二驱动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1、本发明的自吸泵通过离合装置自动控制执行自吸、抽水过程,效率高,提高了设备寿命和企业经济效益。

2、本发明的离合装置,包括滑动套设在所述带盖轴体的轴部上的连接套,通过驱动部件驱动连接套沿着带盖轴体的轴部滑动,即可切换吸气工况和抽水工况的,在吸气达到要求时,可及时的停止抽真空机构的工作,节约了能源。

3、本发明中,泵体内设置有排气腔和出水腔,所述排气腔室顶部设置所述排气管,排气腔室内设置有具有止回阀的浮球,所述出水腔室顶部设置出水口,出水口上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上可活动设置有隔离板,出水管内位于隔离板外部设置有触水开关,所述离合装置还包括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电连接所述触水开关和第二驱动电机,该控制装置可根据触水开关的检查信号,控制第二驱动电机工作实现由吸气工况切换为抽水工况,智能化程度高,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智能高效自吸泵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连接套;3、输入轴;4、输入套;5、第二复位弹簧;7、驱动杆;10、第一复位弹簧;13、输出轴套;131、第一凸轮;14、输出轴;141、叶轮;15、轮系;16、带盖轴体;17、左端壳;171、连接座;172、轴承座;18、制动轮;20、泵体;21、进水口;22、排气管;30、壳体;31、隔膜;32、推杆;40、浮球;41、止回阀;50、出水管;51、隔离板;52、触水开关。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提供一种智能高效自吸泵,包括:

泵体20,具有泵腔和连通所述泵腔的进水口21、出水口和排气管22;

抽真空机构,包括壳体30,壳体30具有与所述排气管22连接的连接口,壳体30内上下活动设置有隔膜31,隔膜31上设置有推杆32;

第一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

离合机构,该离合机构包括:

制动轮18,具有内部腔室和连通所述内部腔室的开口,所述内部腔室内设置有轮系15;

输入轴3,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连接,并延伸至制动轮内连接所述轮系15;

带盖轴体16,套设在输入轴3外部,带盖轴体16的盖部安装在制动轮18的开口上;

输出轴套13,为中空结构,安装在所述制动轮上,制动轮上套装有第一凸轮131,所述推杆32抵止在所述第一凸轮131上;

输出轴14,贯穿所述输出轴套13设置,一端连接所述轮系15,另一端伸入所述泵腔内,并端部安装有叶轮141;

离合装置,可选择的连接所述输入轴3与带盖轴体16,或释放输入轴3和/或带盖轴体16。

本实施例中,自吸泵采用了结构更加稳定耐用的离合机构,确保设备工作稳定执行,且能够提高设备寿命和企业经济效益。

其中,所述离合装置包括:滑动套设在所述带盖轴体16的轴部上的连接套1,所述输入轴3上安装有可一体转动的输入套4,具体的,输入轴3上设置有外花键,该输入套4内壁设置有内花键,输入套4套装在输入轴3上,输入套4上的内花键和输入轴上的外花键相啮合,输入轴3转动,则输入套4随输入轴3一体转动,所述输入套4朝向所述带盖轴体16的一端设置有与连接套1啮合的花键,所述带盖轴体16的轴部上均设置有花键,所述连接套1内壁设置第一花键,连接套1靠近所述输入套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花键,所述连接套1通过第一花键与带盖轴体16上的花键啮合连接,通过第二花键可选择性的与输入套4上的花键啮合或分离。连接套1可沿着带盖轴体16的轴部滑动,当连接套1向输入套4移动至连接套1的第二花键与输入套4端部的花键啮合时,则输入轴3与带盖轴体16传动连接,输入轴3转动通过输入套4、连接套1带动带盖轴体16转动,进而使得整个部件,即制动轮、输出轴14,输出轴套均一体转动,则自吸泵进入自吸工况,当泵腔内空气排尽后,控制连接套1远离输入套4与输入套4分离,则输入轴3转动,通过轮系15带动输出轴14转动,输出轴14转动,带动叶轮141高速转动,执行抽水工况。

实施例二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二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公开驱动所述连接套1活动的驱动机构,具体如下:

所述离合装置还包括驱动部件和可转动设置的驱动杆7,驱动杆7一端延伸至所述驱动部件,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连接套1,所述驱动部件驱动所述驱动杆7的一端摆动,驱动杆7的另一端拨动所述连接套1沿所述带盖轴体16的轴部滑动,与所述输入套4啮合或分离。

驱动杆7与所述连接套1配合的一端设置为u形的夹持结构,驱动杆7转动,通过该夹持结构可带动连接套1在带盖轴体16的轴部上往复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离合装置包括位置固定的外部壳体30,所述制动轮安装在所述外部壳体30内,所述外部壳体30上设置有连接座171,所述驱动杆7中部可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座171上。

另外,所述驱动部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14连接有第二凸轮(图中未示出),所述驱动杆7的一端抵止在所述第二凸轮上,第二凸轮转动驱动所述驱动杆7远离所述输入套4的一端摆动带动连接套滑动。

为了确保第二凸轮对驱动杆7的作用,所述驱动杆7和所述外部壳体30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10,第一复位弹簧10提供驱动杆7远离输入套4的一端抵止在所述第二凸轮上的作用力。如此第二凸轮转动即可推动驱动杆7的端部摆动。

所述外部壳体30包括左端壳17和右端壳,所述左端壳17安装在所述右端壳上与右端壳之间形成容纳制动轮的腔室,所述左端壳17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带盖轴体的轴部由所述安装孔伸出所述腔室。

所述左端壳17凸出设置有轴承座172,轴承座172具有所述安装孔,所述带盖轴体16的轴部贯穿所述轴承座172,所述轴承座172和所述轴部之间安装有滚动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套1与所述轴承座172之间或者连接套1和所述滚动轴承端面之间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5,所述第二复位弹簧5提供连接套1向所述轴承座172滑动的作用力。因为在自吸泵的工作中,大部分时间处于抽水工况,因此第二复位弹簧5提供连接套1向轴承座172滑动的作用力,使得在自然状态下,连接套1与输入套4分离,离合装置仅输出轴14转动,输出轴套13不转动,降低能耗。

在具体工作中,驱动部件先通过驱动杆7拨动连接套1向输入套4滑动与输入套4连接,此时输入轴3转动,带动输入套4、连接套1、带盖轴体16、制动轮、输出轴14、输出轴套13转动,输出轴套13转动,带动第一凸轮131转动,第一凸轮推动推杆32上下活动,推杆32带动隔膜31在抽真空机构的壳体30内上下活动,泵体20的泵腔内的空气通过排气管22进入所述抽真空机构后排出,泵腔内气压逐渐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源的水由所述进水口21逐渐进入所述泵腔内,当泵腔内空气被排放完毕时,则驱动部件转动,通过驱动杆7带动连接套1向远离输入套4的一侧滑动,此时输入轴3与带盖轴体16传动分离,输入轴3转动,但是带盖轴体16保持静止,输入轴3转动,通过轮系15带动输出轴14转动,输出轴14转动带动叶轮141转动,自吸泵进入抽水工况。本实施例中,离合装置结构精密,传动效果好,确保整机稳定的作业。

实施例三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中,在上述各实施例二的基础上,为自吸泵增加了智能控制方案,整个过程中不需要人工参与,明显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的,所述泵体20的泵腔包括相联通的排气腔和出水腔,所述排气腔室顶部设置所述排气管22,排气腔内设置有具有止回阀41的浮球40,所述出水腔室顶部设置出水口,出水口上连接有出水管50,出水管50上可活动设置有隔离板51,出水管50内位于隔离板51外部设置有触水开关52,所述离合装置还包括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电连接所述触水开关52和第二驱动电机。

本实施例中,自吸泵的工作过程如下:

自吸泵开启,控制装置控制第二驱动电机转动,通过第二凸轮推动驱动杆7,通过驱动杆7拨动连接套1向输入套4滑动与输入套4连接,然后控制第一驱动电机工作,第一驱动电机带动输入轴3转动,输入轴3转动,带动输入套4、连接套1、带盖轴体16、制动轮、输出轴14、输出轴套13转动,输出轴套13转动,带动第一凸轮131转动,第一凸轮推动推杆32上下活动,推杆32带动隔膜31在抽真空机构的壳体30内上下活动,泵体20的泵腔内的空气通过排气管22进入所述抽真空机构后排出,泵腔内气压逐渐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源的水由所述进水口21逐渐进入所述泵腔内,当排气腔内液位逐渐上升,浮球40随液位上升,最终浮球40上的止回阀41封堵所述排气管22的进气口,此时叶轮141高速转动,驱动水流向上,当液位足够高时,叶轮141驱动水流冲开隔离板51,进入抽水工况,此时触水开关52触水,将信号传递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接收到信号后,控制第二驱动电机转动,通过第二凸轮带动驱动杆7摆动,驱动杆7带动连接套1向远离输入套4的一侧滑动,此时输入轴3与带盖轴体16传动分离,输入轴3转动,但是带盖轴体16保持静止,输入轴3转动,通过轮系15带动输出轴14转动,输出轴14转动带动叶轮141转动,自吸泵进入抽水工况。本实施例中,自吸泵自动控制离合装置的离合过程,及时控制抽真空机构停止工作,降低了能耗,确保安全作业。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