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7142发布日期:2019-08-31 02:05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风机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如用于工厂、矿井、隧道、冷却塔、车辆、船舶和建筑物的通风、排尘和冷却,锅炉和工业炉窑的通风和引风,空气调节设备和家用电器中的冷却和通风,谷物的烘干和选送,风洞风源和气垫船的充气和推进等。

风机运行过程中,由于损耗电能和运动摩擦等因素会导致风机相关部件发热,如果发热体不能及时被冷却,或热量不能及时导出,将导致风机相关部件(特别是绝缘套、刷握板等塑料件)熔化甚至烧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机,解决了风机工作时,因散热不及时导致相关部件熔化甚至烧毁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风机,包括法兰盘和叶片组件,所述法兰盘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叶片组件位于所述法兰盘的一侧并与所述容纳腔相通,所述法兰盘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进风口,所述容纳腔内设有电器总成,所述叶片组件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

所述叶片组件包括环形的安装部和沿所述安装部轴向设置的一圈叶片,每个所述叶片均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安装部两侧的第一叶片部和第二叶片部,所述第二叶片部位于所述法兰盘和所述安装部之间,所述叶片组件在转动过程中,保持有部分所述叶片的所述第二叶片部位于所述进风口的正上方。

作为一种风机的优选方案,所述法兰盘包括风轮罩,所述风轮罩的外周延伸设置有法兰面,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法兰面的一侧,所述法兰面的另一侧一体成型地设置有导风罩,所述导风罩分别与所述进风口及所述风轮罩的容纳腔相导通。

作为一种风机的优选方案,所述导风罩与所述风轮罩的外壁围成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导风罩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导风口。

作为一种风机的优选方案,所述导风罩和所述法兰面通过注塑一体成型。

作为一种风机的优选方案,所述导风罩从所述进风口开始沿其延伸方向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作为一种风机的优选方案,所述导风罩呈U型,所述导风罩包括依次连接的进风板、连接板和挡风板,所述进风板与所述挡风板相对设置。

作为一种风机的优选方案,所述进风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风面、第二导风面和第三导风面,所述第一导风面与所述法兰面连接,所述第一导风面、所述第二导风面和所述第三导风面与所述法兰面所成的夹角逐渐增大。

作为一种风机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风面与所述法兰面所呈夹角在40°至45°之间,所述挡风板与所述法兰面垂直。

作为一种风机的优选方案,所述法兰面的边缘向所述另一侧弯折,所述另一侧还设置有:

第一筋板,其一端与所述边缘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风轮罩连接;

第二筋板,其一端与所述边缘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风罩连接;以及

第三筋板,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筋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风罩连接。

作为一种风机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叶片部与所述第二叶片部一体设置,或所述第二叶片部与所述第一叶片部分体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风机工作时,冷却风顺着法兰盘的进风口导入,无需额外增加风道结构或通风口,简化组装工艺,提高安装效率。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机还通过在叶片组件的安装部朝向法兰盘的一侧增设第二叶片部,与现有技术不设置第二叶片部相比,叶片组件旋转时第二叶片部能够更高效地将冷却风送入进风口,大大地增强了冷却效果,解决了风机相关部件熔化甚至烧毁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风机工作时,冷却风通过导风罩的引导流入风机内部,导风罩与法兰面一体成型能够实现较好的导风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法兰盘结构简单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风机的局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风机叶片组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法兰盘和法兰罩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法兰盘在一个方向上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法兰盘在另一个方向上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法兰盘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如下:

1-法兰盘;2-风轮罩;

11-进风口;12-导风罩;13-法兰面,14-出风口,15-导风口;

121-进风板;122-连接板;123-挡风板;124-筋板;

1211-第一导风面;1212-第二导风面;1213-第三导风面;1241-第一筋板;1242-第二筋板;1243-第三筋板;

3-叶片,31-第一叶片部,32-第二叶片部,4-安装部,5-法兰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机,如图1所示,包括法兰盘1和叶片组件,叶片组件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法兰盘1上设有进风口11,本实施例的进风口11呈喇叭状设置。法兰盘1内形成有容纳腔,叶片组件位于法兰盘1的一侧并与容纳腔相通,电机的电器总成设于容纳腔内。通过进风口11将叶片组件旋转产生的冷却风送入容纳腔内对容纳腔内的电器总成进行冷却。

上述叶片组件包括环形的安装部4和沿安装部4轴向设置的一圈叶片3,叶片3的数量包括多个,多个叶片3均周向顺序分布。每个叶片3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安装部4两侧的第一叶片部31和第二叶片部32,本实施例的第一叶片部31和第二叶片部32均呈一定弧度,且两者的圆弧角度大小和圆弧朝向相同,这种设置能够使更多的风通过进风口11进入风机,具体如图2所示。其中,第二叶片部32位于法兰盘1和安装部4之间,第二叶片部32在法兰盘1上的投影至少覆盖部分进风口11,也就是说叶片组件转动能够使进风口11始终位于至少部分第二叶片部32的正下方,能顺利引导冷却风通过进风口11进入容纳腔。本实施例的叶片组件在转动过程中,保持有部分叶片3的第二叶片部32位于进风口11的正上方,使叶片3旋转产生的冷却风更多的通过进风口11进入容纳腔。

本实施例的风机工作时,冷却风顺着法兰盘1的进风口11导入,无需额外增加风道结构或通风口,简化组装工艺,提高安装效率。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风机通过在安装部4的一侧设置第二叶片部32,与现有技术不设置第二叶片部32比,更多的冷却风通过进风口11进入容纳腔,以对容纳腔内的电器总成进行冷却,增强了冷却效果,解决了风机相关部件熔化甚至烧毁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第一叶片部31和第二叶片部32一体成型设置,且叶片与安装部4也是一体注塑成型设置。当然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叶片部31和第二叶片部32还可以分开设置,再将两者分别连接于安装部4,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风机还包括法兰罩5,法兰罩5设于法兰盘1的端部,法兰罩5与法兰盘1卡接。法兰盘1包括法兰面13及导风罩12。其中,风机的风轮罩2外周延伸设置有法兰面13,上述进风口11设于法兰面13上,法兰面13一侧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导风罩12,导风罩12与风轮罩2围成的导风通道与进风口11及容纳腔相导通,且导风罩12沿其延伸方向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实现将冷却风进行汇聚和进一步导入风机内部,从而实现风机的自冷却,避免风机内部零部件由于耗电、摩擦等产生的高温而熔化或烧毁。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法兰盘1无需额外增加风道结构或通风口就能实现风机内部的自冷却效果,简化了组装工艺,提高了安装效率。

导风罩12与风轮罩2的外壁围成导风通道,导风通道的一端与进风口11连通,导风罩12上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导风口15。导风罩12上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出风口14,升温后的冷却风从出风口14排入外界,从而使更多的温度较低的冷却风从进风口11进入,冷却风进一步将风机内产生的热量带走。

本实施例提供的法兰盘1的材质可以为PPS(Poly Phenylene Sulphide,聚苯硫醚)、PA(Poly Amide,聚酰胺)、PI(Polyimide,聚酰亚胺)或PEEK(Poly Ether-ether-ketone,聚醚醚酮),耐高温、耐腐蚀且易加工。当然本实用新型法兰盘1的材质并不限于本实施例的几种,还可以为钢、铁或合金等。本实施例的风轮罩2和法兰面13为一体注塑成型,能简化工艺、降低制造成本。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风轮罩2和法兰面13通过轧制、冲压、焊接等工艺进行加工。

如图5所示,导风罩12呈U型,包括依次连接的进风板121、连接板122和挡风板123,进风板121与挡风板123相对设置,且挡风板123设置与法兰面13垂直,进风板121、连接板122、挡风板123与风轮罩2的周向侧壁共同围成导风罩12的导风通道,实现对冷却风的导送。

法兰面13的边缘沿反向弯折,导风罩12的周壁在与该边缘的连接处设置有筋板124,筋板124包括第一筋板1241、第二筋板1242和第三筋板1243。其中,第一筋板1241的一端与该边缘连接,另一端与风轮罩2连接,能增强法兰面13与风轮罩2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二筋板1242的一端与该边缘连接,另一端与导风罩12连接,能增强法兰面13与导风罩12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三筋板1243的一端与第一筋板1241连接,另一端与导风罩12连接,能进一步增强风轮罩2、法兰面13与导风罩12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风轮罩2、法兰面13或导风罩12变形或损坏。

如图6所示,进风板12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风面1211、第二导风面1212和第三导风面1213,第一导风面1211、第二导风面1212和第三导风面1213分别与法兰面13呈一定夹角设置,且第一导风面1211、第二导风面1212和第三导风面1213与法兰面13所呈夹角的角度逐渐增大。

风机工作时,冷却风能沿着第一导风面1211导入,由于受到挡风板123的遮挡,冷却风折回并沿第二导风面1212继续导入,随着导入的进行,冷却风再次受到挡风板123的遮挡,折回后继续沿第三导风面1213导入,且冷却风边导入边汇聚,最终平稳地导入风机内部。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导风面1211与法兰面13所呈夹角在40°至45°之间,能最大限度地导入冷却风,实现风机良好的自冷却效果。当然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导风面1211与法兰面13所呈夹角并不限于本实施例的范围值,还可以根据进风量、法兰盘1的尺寸将第一导风面1211与法兰面13所呈夹角设置为大于0°且小于90°的其他角度。

本实施例的叶片3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叶片3的圆弧朝向逆时针方向,叶片3旋转所产生的冷却风也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为了更好的将冷却风送入进风口11,第一导风面1211和挡风板123沿逆时针方向依次布置。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叶片3的转动并不限于本实施例的逆时针旋转,还可以是顺时针旋转,此时叶片3的圆弧朝向顺时针方向,此时,为了更好的将冷却风送入进风口11,第一导风面1211和挡风板123沿顺时针方向依次布置。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的工作原理如下:

启动风机,风机内部形成低压环境,第一叶片部31和第二叶片部32旋转产生冷却风,冷却风在第二叶片部32的旋转作用下由喇叭形的进风口11导入容纳腔内,通过第一导风面1211、第二导风面1212和第三导风面1213的引导,冷却风在导风罩12内逐渐汇聚并通过导风口15平稳地导送至风轮罩2的容纳腔中,实现将冷却风导入风机内部,并对风机内的零部件进行冷却。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