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1038发布日期:2019-10-09 07:04阅读:782来源:国知局
风扇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扇灯。



背景技术:

风扇灯,顾名思义就是把风扇和灯进行相互结合成一款新的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室内装饰照明。如图1、2所示,当前的风扇灯从上往下依次包括吸顶盘10,连接中柱20,接头盖30,以及由上圈40、中圈50和下圈60组成的风扇壳体,其中:上圈40通过设在其上端面的多个连接架401来与接头盖30连接安装,中圈50和下圈60通过紧固件来分别与上圈40和中圈50固定连接;在该风扇壳体内装有电机70和安装在电机70上的风扇叶片,在该中圈50的外周壁上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并通过灯臂801连接安装在中圈50外周壁上的灯体80;所有的灯体80是通过多条电线90并联连接的。如图1所示,下圈60呈上宽下窄的碗状,其侧壁为斜面,在下圈60侧壁的底端上设有挡边601(在此,通过向内和向上翻边形成),此时在下圈60的底部位置上就形成了一个由其侧壁和挡边601围成用来容纳那些电线的凹槽602;在该挡边的内壁上还间隔地设有多个折弯成型的压片603;于是当前风扇灯的所有电线100在与相应的灯体通电连接好后,用压片603来将它们固定在凹槽602中以防电线掉出凹槽而影响风扇的运行。

从上可以看出,当前风扇灯的风扇壳体是由上圈40、中圈50和下圈60组成,上圈40用来连接安装中圈50,中圈50需要用来安装灯体80,下圈60需要用来分布和隐藏电线,因此上圈、中圈和下圈缺一不可,从而导致当前风扇灯的结构复杂,同时也增加了生产成本;另外,透过上圈上端面的连接架能够看到或触碰到那些电线,从而使得当前的风扇灯不美观,还有可能存在漏电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生产成本低,更加美观和使用安全的风扇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风扇灯,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吸顶盘、接头盖、风扇壳体、以及装在风扇壳体内的电机和与电机连接安装的风扇叶片,所述的风扇壳体包括上网罩和下网罩,在所述的上网罩和下网罩的对接处分别设有上对接圈和下对接圈;所述的上对接圈的纵截面呈环状,在该上对接圈的内部穿入有给灯通电的电线;所述的上、下网罩由上、下对接圈对接后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一起;在该上对接圈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灯;所有灯通过上对接圈内的电线并联连接。

在对上述风扇灯的改进方案中,在所述的下网罩上设有至少一个导风环;该导风环的外侧壁为斜面。

在对上述风扇灯的改进方案中,在所述的上对接圈的外侧壁上设有公连接头;在所述灯上设有与该公连接头匹配的母连接头。

在对上述风扇灯的改进方案中,在所述的吸顶盘和接头盖之间设有连接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它的风扇壳体包括上网罩和下网罩,而且上对接圈的纵截面呈环状,因此它的灯安装在上对接圈的外侧壁上,而用来与每个灯电连接的电线隐藏在该上对接圈内,于是上网罩和下网罩代替了传统风扇灯的上圈、中圈和下圈,即省去了中圈的生产成本,因此它的结构简单、合理,能够节省生产成本;与此同时透过上网罩和下网罩均无法看到电线,也不会因触碰到电线而发生触电的危险,因此它整体看起来更加美观,使用更加安全。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 是现阶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2局部I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灯与上对接圈的安装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未安装灯罩时的组装示意图;

图7是图6局部Ⅱ的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局部Ⅲ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风扇灯,如图3至9所示,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吸顶盘1、接头盖3、风扇壳体4、以及装在风扇壳体4内的电机5和与电机5连接安装的风扇叶片6,所述的风扇壳体4包括上网罩41和下网罩42,在所述的上网罩41和下网罩42的对接处分别设有上对接圈411和下对接圈421,所述的上对接圈411的纵截面呈环状(即其纵截面是空心的)、下对接圈411的纵截面通常是扁平状,在该上对接圈411的内部穿入有给灯通电的电线8,所述的上、下网罩41、42由上、下对接圈411、421对接后通过紧固件(紧固件可以是螺丝、螺栓和螺母的结合等)固定连接在一起;在该上对接圈411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灯7,所有灯7通过上对接圈411内的电线8并联连接,在实际使用时,会在灯7上安装一个灯罩71。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灯7是直接安装在上对接圈411的外侧壁上,而用来与每个灯电连接的电线8分布在该上对接圈411的内部,这样本实用新型的风扇壳体4就只包括上网罩41和下网罩42,即上网罩41和下网罩42代替了传统风扇灯的上圈、中圈和下圈,相当于节省了中圈的生产成本,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合理,能够节省生产成本。另外,电线隐藏在了上对接圈411的内部,于是透过上网罩和下网罩均无法看到电线,也不会因触碰到电线而发生触电的危险,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看起来更加美观,同时确保了使用安全。

电线8通过引线与设在吸顶盘1或接头盖3中的控制器(图中未示出)连接,这跟当前风扇灯对灯、电机的控制方式一致,在此不再详述。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7所示,在所述的下网罩42上设有两个导风环9(在此,它们通过焊接方式与下网罩连接),这两个导风环9的外侧壁91均为斜面,它们上、下间隔地分布在下网罩中,于是风扇叶片6通电转动产生的风,一部分直接吹向正下方,一部分吹到该导风环9上后,由斜的侧壁吹向到离整个风扇灯更远的周边,这样可以起到传统风扇上的导风轮的作用,即扩大吹风范围,但导风环的生产成本远比导风轮低,同时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用具摇头功能的电机来扩大吹风范围,以此来进一步节省风扇灯的生产成本。

通常情况下,下网罩42的网格孔设置得比较密,以提高使用风扇的安全性,此时,下网罩由呈放射状分布的多条弯曲的竖钢线和将所有竖钢线连接起来的横条(在此,导风环起到横条的作用)组成;而上网罩的网孔设置得比较疏,在本实施例中,上网罩由呈放射状分布的许多条弯曲的竖钢线组成,当然,为保证受力强度,竖钢线的数量不能少于四条。

灯可以不可拆地安装到上对接圈411的外壁上,不过这不方便包装、运输,为此,通常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所述的上对接圈411的外侧壁上设有公连接头412;在所述灯7上设有与该公连接头412匹配的母连接头72,于是灯7可以直接通过设在其上的母连接头72与上对接圈411外侧壁上的公连接头412配合后来连接,使得灯7的安装非常方便,快捷。通常,公、母连接头是螺纹式或卡口式的,这样可以在打包运输时,将所有灯逐一拆下来,以减小整个风扇灯的体积,从而节省了包装、运输的成本。当然,灯7也可以是自带灯臂的,这时,母连接头设在灯臂的连接端上。

如图3、4、6所示,在所述的吸顶盘1和接头盖3之间设有连接柱2,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柱2为工字盖,它还可以是管状的圆柱、装饰柱等。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