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盖带排气阀的摩托车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3042发布日期:2019-11-12 23:40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端盖带排气阀的摩托车油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油泵领域,特别是一种端盖带排气阀的摩托车油泵。



背景技术:

车用油泵是用于将油箱内的汽油泵至喷油器的装置。车用油泵一般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转动驱动单元、与壳体的两端连接的进油端盖和出油端盖、设置于进油端盖中的叶轮,进油端盖和出油端盖上均开设有油孔,转动驱动单元带动叶轮转动,从而将汽油从进油端盖的外侧泵至出油端盖的外侧。在壳体内及出油端盖内存在空气,汽油对空气进行压缩,压缩的空气形成泵油阻力,使得汽油的泵出较为困难、迟缓。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排出壳体及出油端盖中的空气、加速汽油的泵出的端盖带排气阀的摩托车油泵,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端盖带排气阀的摩托车油泵,包括壳体、转动位于壳体内的转动驱动单元、位于转动驱动单元的第一侧且与壳体连接的进油端盖及位于转动驱动单元的第二侧且与壳体连接的出油端盖,进油端盖包括远离转动驱动单元设置的进油外盖、靠近转动驱动单元设置的进油内盖、叶轮,进油外盖与进油内盖之间设置有容置腔,进油内盖的中部开设有通孔,驱动单元的转轴穿过通孔并位于容置腔中,叶轮位于容置腔且与转动驱动单元的转轴固定连接,进油外盖上开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第一进油通道及第一排气口,第一排气口中设置有排气阀,进油内盖上开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第二进油通道,壳体的内侧壁中开设有与第二进油通道连通的油路;出油端盖包括远离转动驱动单元设置的出油外盖、靠近转动驱动单元设置的出油内盖、滚珠,出油外盖上设置有第一出油通道及第一排气孔,出油内盖对应第一出油通道设置有与壳体的油路连通的第二出油通道,出油内盖对应第一排气孔设置有第二排气孔,出油外盖与出油内盖之间设置有与第一排气孔及第二排气孔均连通的滚珠容置腔,滚珠位于滚珠容置腔中。

进一步地,所述进油内盖的通孔内设置有第一轴承,驱动单元的转轴穿过通孔及第一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出油内盖内设有隔板,第二排气孔朝向滚珠的一端突出于隔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排气孔朝向滚珠的一端的端面上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开设有若干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具有内侧面及外侧面,内侧面相对隔板的高度大于外侧面相对隔板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排气孔朝向滚珠的一端具有内侧壁及外侧壁,外侧壁相对隔板的高度大于内侧壁相对隔板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驱动单元为电机,电机朝向出油端盖的一端设置有电刷,电刷设置于一刷架上,刷架具有两个支脚,出油内盖朝向转动驱动单元的一侧开设有两个安装槽,刷架的两个支脚位于安装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出油外盖上还开设有电极插槽,电极插槽内设置有与电刷连接的电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端盖带排气阀的摩托车油泵包括壳体、转动位于壳体内的转动驱动单元、位于转动驱动单元的第一侧且与壳体连接的进油端盖及位于转动驱动单元的第二侧且与壳体连接的出油端盖,进油端盖包括远离转动驱动单元设置的进油外盖、靠近转动驱动单元设置的进油内盖、叶轮,进油外盖与进油内盖之间设置有容置腔,进油内盖的中部开设有通孔,驱动单元的转轴穿过通孔并位于容置腔中,叶轮位于容置腔且与转动驱动单元的转轴固定连接,进油外盖上开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第一进油通道及第一排气口,第一排气口中设置有排气阀,进油内盖上开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第二进油通道,壳体的内侧壁中开设有与第二进油通道连通的油路;出油端盖包括远离转动驱动单元设置的出油外盖、靠近转动驱动单元设置的出油内盖、滚珠,出油外盖上设置有第一出油通道及第一排气孔,出油内盖对应第一出油通道设置有与壳体的油路连通的第二出油通道,出油内盖对应第一排气孔设置有第二排气孔,出油外盖与出油内盖之间设置有与第一排气孔及第二排气孔均连通的滚珠容置腔,滚珠位于滚珠容置腔中。如此便于排出壳体的油路及出油端盖中的空气,加速汽油的泵出。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端盖带排气阀的摩托车油泵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出油端盖的第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出油端盖的第二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出油外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的出油内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出油内盖与滚珠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5中的内侧排气孔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端盖带排气阀的摩托车油泵包括中空的圆柱形的壳体10、转动位于壳体10内的转动驱动单元20、位于转动驱动单元20的第一侧且与壳体10连接的进油端盖31及位于转动驱动单元20的第二侧且与壳体10连接的出油端盖32。

进油端盖31包括远离转动驱动单元20设置的进油外盖311、靠近转动驱动单元20设置的进油内盖312、叶轮313。

进油内盖312的中部开设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第一轴承,驱动单元20的转轴穿过通孔及第一轴承。

进油外盖311与进油内盖312之间设置有容置腔,叶轮313位于容置腔且与转动驱动单元20的转轴固定连接。

进油外盖311上开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第一进油通道3111及第一排气口3112,第一排气口3112中设置有排气阀。

进油内盖312上开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第二进油通道(图未示)。

壳体10的内侧壁中开设有与第二进油通道连通的油路。

出油端盖32包括远离转动驱动单元20设置的出油外盖321、靠近转动驱动单元20设置的出油内盖322、滚珠323。

出油外盖321上设置有第一出油通道3211及第一排气孔3212。

出油内盖322上对应第一出油通道3211设置有第二出油通道,对应第一排气孔3212设置有第二排气孔3222。

出油外盖321与出油内盖322之间设置有与第一排气孔3212及第二排气孔3222均连通的滚珠容置腔,滚珠323位于滚珠容置腔中。

本实施方式中,转动驱动单元20为电机,电机朝向出油端盖32的一端设置有电刷21。

请参考图2及图4,出油外盖321上还开设有电极插槽,电极插槽内设置有与电刷21连接的电极3213。

请参考图3,出油内盖322上开设有与壳体10的油路连通的第二出油通道3221及第二排气孔3222。出油内盖322朝向转动驱动单元20的一侧的中部开设有轴孔3223,转动驱动单元20的中心轴位于轴孔3223中。

出油内盖322于轴孔3223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安装槽3224,电刷21设置于一刷架上,刷架具有两个支脚,刷架的两个支脚位于安装槽3224内。

请参考图5至图7,出油内盖322内设有隔板3228,第二排气孔3222朝向滚珠323的一端突出于隔板3228。第二排气孔3222朝向滚珠323的一端具有内侧壁32221及外侧壁32222,外侧壁32222相对隔板3228的高度大于内侧壁32221相对隔板3228的高度。第二排气孔3222朝向滚珠323的一端的端面上还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开设有若干凹槽3225。凹槽3225的内侧面3226相对隔板3228的高度大于外侧面3227相对隔板3228的高度。如此保证了滚珠323与第二排气孔3222朝向滚珠323的一端之间不会密封,空气或汽油可以从第二排气孔3222进入滚珠容置腔。

空气通过第二排气孔3222的凹槽3225进入滚珠容置腔,由于空气的流动力比滚珠323的重力要小的多,空气的流动力推不动滚珠323,滚珠不会移动,因此不会封闭第一排气孔3212,空气可通过第一排气孔3212排出。

空气排气后,由于泵内泵外形成了压力差,汽油通过第二排气孔3222进入滚珠容置腔中,汽油的流动力远大于滚珠323的重力,气流的流动带动滚珠323朝向第一排气孔3212移动并封闭第一排气孔3212。滚珠323封闭第一排气孔3212后,汽油不会再从第一排气孔3212排出。

如此便于排出壳体10的油路及出油端盖32中的空气,加速汽油的泵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端盖带排气阀的摩托车油泵包括壳体10、转动位于壳体10内的转动驱动单元20、位于转动驱动单元20的第一侧且与壳体10连接的进油端盖31及位于转动驱动单元20的第二侧且与壳体10连接的出油端盖32,进油端盖31包括远离转动驱动单元20设置的进油外盖311、靠近转动驱动单元20设置的进油内盖312、叶轮313,进油外盖311与进油内盖312之间设置有容置腔,进油内盖312的中部开设有通孔,驱动单元20的转轴穿过通孔并位于容置腔中,叶轮313位于容置腔且与转动驱动单元20的转轴固定连接,进油外盖311上开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第一进油通道3111及第一排气口3112,第一排气口3112中设置有排气阀,进油内盖312上开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第二进油通道,壳体10的内侧壁中开设有与第二进油通道连通的油路;出油端盖32包括远离转动驱动单元20设置的出油外盖321、靠近转动驱动单元20设置的出油内盖322、滚珠323,出油外盖321上设置有第一出油通道3211及第一排气孔3212,出油内盖322对应第一出油通道3211设置有与壳体10的油路连通的第二出油通道3221,对应第一排气孔3212设置有第二排气孔3222,出油外盖321与出油内盖322之间设置有与第一排气孔3212及第二排气孔3222均连通的滚珠容置腔,滚珠323位于滚珠容置腔中。如此便于排出壳体10的油路及出油端盖32中的空气,加速汽油的泵出。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