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自动排气效果的离心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28789发布日期:2020-03-31 16:54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备自动排气效果的离心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离心泵,特别是涉及一种具备自动排气效果的离心泵。



背景技术:

离心泵是靠叶轮将泵中的水压出以后形成真空而进水的,根据离心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可知,水泵初次启动前,水泵内具有一定的真空度是水泵吸排水的首要条件,如果水泵内达不到真空,不仅水泵无法正常工作,并且还会严重损坏转子中心部位配件,所以除叶轮浸在水中的离心泵和自吸泵外,一般每次开泵前都必须向泵内充水,俗称加引水排气,充水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向泵内注水,此时应打开放气孔排净泵内空气;二、是将泵内气体抽去,建立一定真空度,把水源引进去。

根据中国专利号“cn201721000069.x”一种离心泵自动排气装置,它包括离心泵,得出目前的离心泵,当离心泵启动的时候,封气的效果过差,而且离心泵的高度难以调节,导致当离心泵需要在高位工作的时候,难以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目前封气的效果过差和离心泵的高度难以调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自动排气效果的离心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备自动排气效果的离心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包括进液管、排液管和通气管,所述进液管和排液管分别设置在泵体的前端和上端,所述通气管贯穿并通过电焊垂直焊接在排液管前端,所述排液管内壁后端且位于通气管上方通过电焊焊接有侧板,所述侧板前端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斜块,所述通气管内部底端嵌接固定有拉绳,所述拉绳末端延伸到排液管内部相接有密封球;

底座,所述底座位于泵体下方,底座内部呈空心结构,所述底座上端右侧贯穿并转动连接有转钮,所述转钮上端相接有竖杆,所述转钮下端贯穿到底座内部穿插固定有第一大斜齿锥,所述底座内部从左到右嵌接并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外部右侧贯穿固定有第一小斜齿锥,所述转轴外部左右两侧且位于第一小斜齿锥左方均穿插固定有第二小斜齿锥,所述底座上端左右两侧且位于转钮左方均通过电焊垂直焊接有连接板,所述底座内部顶端左右两侧且位于第一大斜齿锥左方均贯穿并转动连接有螺杆,每根所述螺杆下端均穿插固定有第二大斜齿锥,每根所述螺杆上端均一一贯穿到连接板内部,两块所述连接板上端滑动连接有呈凹字型结构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泵体螺丝连接,所述支撑板下端左右两侧均穿插到连接板内部开有与螺杆螺纹连接的螺孔。

具体的,所述进液管和排液管均与泵体相连通,所述排液管与通气管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通气管的内径为8cm-10cm,所述密封球的直径为10cm-12cm,所述密封球的直径比通气管的内径长。

作为优选的,所述斜块呈“三棱柱”结构,所述密封球为塑料球。

更佳的,所述第一小斜齿锥与第一大斜齿锥啮合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大斜齿锥与第二小斜齿锥啮合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内部呈中空结构,所述连接板上端为开口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当进液管在进液的时候,泵体内部的空气会从通气管排出,而当排液管在排液的时候,由于液体的冲击,会将密封球往上冲着塞住通气管,从而封住通气管,进而提高了封气的效果;当需要调节泵体的高度时,通过转动转钮,可以带动支撑板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泵体上下移动,进而便于上下调节调节泵体的高度。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座前端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排液管右端剖面示意图。

图中:100-泵体、101-进液管、102-排液管、103-通气管、104-拉绳、105-密封球、106-侧板、107-斜块、200-底座、201-连接板、202-转钮、203-竖杆、204-支撑板、205-螺孔、206-转轴、207-第一大斜齿锥、208-螺杆、209-第一小斜齿锥、210-第二大斜齿锥、211-第二小斜齿锥。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3,实施例1,一种具备自动排气效果的离心泵,包括:泵体100,所述泵体100包括进液管101、排液管102和通气管103,所述进液管101和排液管102分别设置在泵体100的前端和上端,所述通气管103贯穿并通过电焊垂直焊接在排液管102前端,所述排液管102内壁后端且位于通气管103上方通过电焊焊接有侧板106,所述侧板106前端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斜块107,所述进液管101和排液管102均与泵体100相连通,所述排液管102与通气管103相通,所述斜块107呈“三棱柱”结构,当进液管101在进液的时候,通过通气管103,可以将泵体100内的气体沿着排液管102从通气管103排出,而当排液管102在排液的时候,则液体会冲击到侧板106中的斜块107,由于斜块107的倾斜度,而使液体冲击到的时候会往回冲击一段;

实施例2,进一步的,所述通气管103内部底端嵌接固定有拉绳104,所述拉绳104末端延伸到排液管102内部相接有密封球105,所述通气管103的内径为8cm-10cm,所述密封球105的直径为10cm-12cm,所述密封球105的直径比通气管103的内径长,所述密封球105为塑料球,当排液管102排液时,不仅会使液体往回冲击一段,而且还可以带动拉绳104拉着的密封球105浮起,使得往回冲击一段的液体会冲击到密封球105,将密封球105冲击到堵住通气管103,从而提高了封气的效果;

实施例3,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底座200,所述底座200位于泵体100下方,底座200内部呈空心结构,所述底座200上端右侧贯穿并转动连接有转钮202,所述转钮202上端相接有竖杆203,所述转钮202下端贯穿到底座200内部穿插固定有第一大斜齿锥207,所述底座200内部从左到右嵌接并转动连接有转轴206,所述转轴206外部右侧贯穿固定有第一小斜齿锥209,所述第一小斜齿锥209与第一大斜齿锥207啮合传动连接,当需要往上调节泵体100的时候,通过捏住竖杆203顺时针转动转钮202,使得带动第一大斜齿锥207顺时针转动,而使第一大斜齿锥207与第一小斜齿锥209传动连接带动第一小斜齿锥209逆时针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206外部左右两侧且位于第一小斜齿锥209左方均穿插固定有第二小斜齿锥211,所述底座200上端左右两侧且位于转钮202左方均通过电焊垂直焊接有连接板201,所述底座200内部顶端左右两侧且位于第一大斜齿锥207左方均贯穿并转动连接有螺杆208,每根所述螺杆208下端均穿插固定有第二大斜齿锥210,所述第二大斜齿锥210与第二小斜齿锥211啮合传动连接,当第一小斜齿锥209逆时针转动的时候,可以带动转轴206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转轴206外部的第二小斜齿锥211逆时针转动,而第二小斜齿锥211则可以与第二大斜齿锥210传动连接带动第二大斜齿锥210顺时针转动;

作为优选的,每根所述螺杆208上端均一一贯穿到连接板201内部,两块所述连接板201上端滑动连接有呈凹字型结构的支撑板204,所述支撑板204与泵体100螺丝连接,所述支撑板204下端左右两侧均穿插到连接板201内部开有与螺杆208螺纹连接的螺孔205,所述连接板201内部呈中空结构,所述连接板201上端为开口端,当第二大斜齿锥210顺时针转动的时候,可以带动螺杆208顺时针转动,随着螺杆208与螺孔205螺纹配合而使支撑板204从连接板201内往上移动,进而带动泵体100往上移动,然后当需要往下调节泵体100的时候,则逆时针转钮202,而使螺杆208逆时针转动就可,从而便于上下调节泵体100。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及“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