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内循环水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61679发布日期:2020-04-21 17:18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水流内循环水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泵技术领域,具体为水流内循环水泵。



背景技术:

水泵是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主要用来输送液体包括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也可用于输送液体、气体混合物以及含悬浮固体物的液体。水泵性能的技术参数主要有流量、吸程、扬程、轴功率、水功率、效率等;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可将水泵分为容积水泵、叶片泵等类型,其中容积泵是利用其工作室容积的变化来传递能量;叶片泵是利用回转叶片与水的相互作用来传递能量,有离心泵、轴流泵和混流泵等类型。由于叶片泵的适用性较强,在实际生产、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水泵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具有很多的缺陷,例如:

目前,普遍使用的卧式单级离心泵主要由泵体、泵盖和带输出轴的电动机组成,泵体内设置有叶轮,电动机通过输出轴带动叶轮在泵体内高速旋转,液体经过泵体一端的网罩进入泵体内腔,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从叶轮内沿着叶片间的流道向外运动,从叶轮的端部被甩出,由水口排出,由于叶轮与网罩之间形成了稳定的压为差,液体便连续不断的进入叶轮,以补充被排出的液体叶轮不停地旋转,达到液体连续不断地吸入和排出的效果;但是电机转子在长时间高速旋转的过程中会逐渐发热,热量难以快速散发,使得转子的寿命大大缩短;另外在叶轮靠近转子一侧的端面与泵体内壁之间易夹杂杂质,尤其当水泵应用在抽特殊液体介质的时候会产生析出物,都会导致水泵产生卡死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水流内循环水泵,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水流内循环水泵,包括网罩和压盖,所述压盖的一侧连接有网罩,且压盖的另一侧连接有主体外壳,所述压盖的内腔套装有与转子一端套接的叶轮,且压盖的外壁顶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转子转动安装于所述主体外壳的内腔,所述叶轮靠近所述转子一侧面设置有中心盘,且中心盘的侧面开设有通孔,所述主体外壳的内腔内壁与转子之间设置有缝隙,且缝隙通过所述中心盘的通孔与所述压盖的腔体贯通,所述转子内同轴心套装有陶瓷轴,所述陶瓷轴为空心结构,且空心结构远离叶轮的一端与转子外围的缝隙连通,所述陶瓷轴的另一端贯穿叶轮。

优选的,所述主体外壳内设置有外腔结构和内腔结构,且外腔结构与内腔结构为同轴心设置,所述主体外壳的外腔结构内套装有环形的线圈组,所述主体外壳的内腔结构内转动安装有陶瓷轴,且陶瓷轴的外围固定套接有磁铁转子。

优选的,所述主体外壳的内腔结构和外腔结构的开口方向相反,且主体外壳的外侧面卡接有后盖,所述主体外壳为非磁性材质,且主体外壳的外腔结构内壁与所述线圈组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优选的,所述压盖的外围顶端设置的开口为外螺纹结构,且开口顶端套接有小水口,所述小水口的外围套接有大水口,所述大水口的外围套接有螺帽,所述螺帽上表面开设圆孔的内径等于所述大水口外围底端处的外径,所述螺帽的内螺纹结构与开口处的外螺纹结构螺纹套接匹配。

优选的,所述中心盘卡接在所述主体外壳靠近所述压盖的一侧面,且中心盘的外围与所述主体外壳内腔结构的内壁之间为水密封结构,所述压盖的内壁与所述主体外壳内腔结构的内壁之间为水密封结构,所述中心盘的中心处与陶瓷轴转动套接,且中心盘与陶瓷轴的外壁之间设置有第一石墨轴套,所述陶瓷轴的一端与所述主体外壳内腔结构的一端转动连接,且陶瓷轴与所述主体外壳内腔结构之间设置有第二石墨轴套。

优选的,所述第一石墨轴套的外围与所述中心盘之间套接有第一硅胶套,所述第二石墨轴套的外围与所述主体外壳的内腔结构之间套接有第二硅胶套。

优选的,所述第一石墨轴套和第二石墨轴套相对于所述陶瓷轴外围的内壁设置有螺纹槽结构。

优选的,所述线圈组的两侧面分别卡接有第一绝缘套和第二绝缘套,所述第一绝缘套和第二绝缘套分别固定套接在所述主体外壳内腔结构的外壁。

优选的,所述陶瓷轴位于所述中心盘与所述磁铁转子之间部分的外围套接有陶瓷垫片和陶瓷胶套,所述陶瓷胶套相对于所述中心盘的侧面开设有圆环槽,且陶瓷垫片套接在圆槽内。

优选的,所述叶轮由叶轮右盖和叶轮左盖卡接组成,所述陶瓷轴外端的外围套接有叶轮右盖,且陶瓷轴贯穿所述叶轮右盖,所述叶轮右盖的外侧面设置有叶片,且叶轮右盖通过叶片卡接有叶轮左盖,所述叶轮左盖与所述陶瓷轴的外端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水泵叶轮靠近磁铁转子一侧的端面处设置有带有通孔的中心盘,中心盘上的通孔与泵主体外壳内空腔和转子外围之间的间隙连通,且陶瓷转子为空心结构,使得水流从网罩进入压盖内,在压盖内被吸入叶轮后利用离心力甩出,部分水流由于压力差原因从压盖内经过中心盘上的小孔,进入主体外壳的内腔与磁铁转子之间的间隙,然后经中心盘上的孔,回流至叶轮,形成循环,带出热量和杂质,不仅使得转子得到冷却,同时石墨(陶瓷)轴套内部与陶瓷轴配合的地方有螺旋槽,从而水能够很轻易进入配合间隙内,同时配合间隙当中有微小杂质都会被导入螺旋槽中,由水流带走,从而有效避免水泵产生卡死的现象,提高了轴套与轴的润滑,大大提高了水泵整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石墨轴套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网罩;2-压盖;3-螺帽;4-大水口;5-小水口;6-第一硅胶套;7-第一石墨轴套;8-陶瓷垫片;9-陶瓷胶套;10-陶瓷轴;11-磁铁转子;12-第二石墨轴套;13-第二硅胶套;14-第一绝缘套;15-线圈组;16-第二绝缘套;17-主体外壳;18-硅胶垫;19-后盖;20-中心盘;21-叶轮右盖;22-叶轮左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水流内循环水泵,包括网罩1和压盖2,压盖2的一侧连接有网罩1,且压盖2的另一侧连接有主体外壳17,压盖2的内腔套装有与转子一端套接的叶轮,且压盖2的外壁顶端设置有出水口,转子转动安装于主体外壳17的内腔,叶轮靠近转子一侧面设置有中心盘20,且中心盘20的侧面开设有通孔,主体外壳17的内腔内壁与转子之间设置有缝隙,且缝隙通过中心盘20的通孔与压盖2的腔体贯通,转子内同轴心套装有陶瓷轴10,陶瓷轴10为空心结构,且空心结构远离叶轮的一端与转子外围的缝隙连通,陶瓷轴10的另一端贯穿叶轮,使得水流从网罩1进入压盖2内,在压盖2内被吸入叶轮后利用离心力甩出,部分水流由于压力差原因从压盖2内经过中心盘20上的小孔,进入主体外壳17的内腔与转子之间的间隙,然后通过空心的陶瓷轴10内,回流至叶轮,形成循环,带出热量和杂质,不仅使得转子得到冷却,而且避免水泵产生卡死的现象,大大提高了水泵整体的使用寿命。

压盖2的外围顶端设置的开口为外螺纹结构,且开口顶端套接有小水口5,小水口5的外围套接有大水口4,大水口4的外围套接有螺帽3,螺帽3为上表面开设圆孔的内径等于大水口4外围底端处的外径,螺帽3的内螺纹结构与开口处的外螺纹结构螺纹套接匹配,水泵需要外接排水管路时,如果排水管路为大口径,直接与大水口4套接即可;如果排水管路为小口径,则需要先将螺帽3去除,然后将大水口4取出,重新安装螺帽3,使其将小水口5固定在出水口处,再将管路套接在小水口5上。

中心盘20卡接在主体外壳17靠近压盖2的一侧面,且中心盘20的外围与主体外壳17内腔结构的内壁之间为水密封结构,压盖2的内壁与主体外壳17内腔结构的内壁之间为水密封结构,中心盘20的中心处与陶瓷轴10转动套接,且中心盘20与陶瓷轴10的外壁之间设置有第一石墨轴套7,陶瓷轴10的一端与主体外壳17内腔结构的一端转动连接,且陶瓷轴10与主体外壳17内腔结构之间设置有第二石墨轴套12,使得叶轮与转子之间除了构成的冷却和冲洗通道外,各连接处均为水密封结构,避免渗漏水。

第一石墨轴套7和第二石墨轴套12相对于陶瓷轴10外围的内壁设置有螺纹槽结构,由于陶瓷轴10与轴套的配合间隙很小,然而在溶液里面有杂质,仍会很容易造成卡死现象,有螺旋槽的存在,使得细小的杂质被水流带入螺旋槽内并被水带走,从而防止卡死现象。

叶轮由叶轮右盖21和叶轮左盖22卡接组成,陶瓷轴10外端的外围套接有叶轮右盖21,且陶瓷轴10贯穿叶轮右盖21,叶轮右盖21的外侧面设置有叶片,且叶轮右盖21通过叶片卡接有叶轮左盖22,叶轮左盖22与陶瓷轴10的外端面之间设置有间隙,叶轮右盖21和叶轮左盖22之间形成水流的离心通道,满足水流从出口排出,陶瓷轴10的空腔与叶片之间的空间贯通,从而形成完整的冷却、冲洗水路循环。

实施例2,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水流内循环水泵,包括网罩1和压盖2,压盖2的一侧连接有网罩1,且压盖2的另一侧连接有主体外壳17,压盖2的内腔套装有与转子一端套接的叶轮,且压盖2的外壁顶端设置有出水口,转子转动安装于主体外壳17的内腔,主体外壳17内设置有外腔结构和内腔结构,且外腔结构与内腔结构为同轴心设置,主体外壳17的外腔结构内套装有环形的线圈组15,主体外壳17的内腔结构内转动安装有陶瓷轴10,且陶瓷轴10的外围固定套接有磁铁转子11,使用时,对线圈组15进行供电,其产生的磁场使得磁铁转子11快速转动,进而驱动叶轮旋转,完成吸水和排水的过程。

主体外壳17的内腔结构和外腔结构的开口方向相反,且主体外壳17的外侧面卡接有后盖19,主体外壳17为非磁性材质,且主体外壳17的外腔结构内壁与线圈组15之间设置有绝缘层,线圈组15的两侧面分别卡接有第一绝缘套14和第二绝缘套16,第一绝缘套14和第二绝缘套16分别固定套接在主体外壳17内腔结构的外壁,使得线圈组15完全与水流隔绝,且有效防止漏电,避免触电事故,通过非磁性材质,使得线圈组15产生的磁场不受干扰,使得铁转子11高效转动。

第一石墨轴套7的外围与中心盘20之间套接有第一硅胶套6,第二石墨轴套12的外围与主体外壳17的内腔结构之间套接有第二硅胶套13,通过第一石墨轴套7和第二石墨轴套12支撑陶瓷轴10,达到缩小接触面减少摩擦的效果,第一硅胶套6和第二硅胶套13提供减震功能。

陶瓷轴10位于中心盘20与磁铁转子11之间部分的外围套接有陶瓷垫片8和陶瓷胶套9,陶瓷胶套9相对于中心盘20的侧面开设有圆环槽,且陶瓷垫片8套接在圆槽内,将磁铁转子11牢固限位在陶瓷轴10上,防止转动时发生移位。

工作原理:使用时,对线圈组15进行供电,其产生的磁场使得磁铁转子11快速转动,进而驱动叶轮旋转,叶轮旋转在网罩1侧形成负压,使得水流从网罩1进入压盖2内,在压盖2内被吸入叶轮后利用离心力甩出,大部分水流从出水口排出的同时,一小部分水流由于压力差原因从压盖2内经过中心盘20上的小孔,进入主体外壳17的内腔与磁铁转子11之间的间隙,然后通过空心的陶瓷轴10内,回流至叶轮,形成循环,带出热量和杂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