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16847发布日期:2020-05-12 17:49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的风道组件。



背景技术:

空调器作为一种家用电器,能够在炎热天气为用户送出冷风,在寒冷天气为用户送出暖风,极大地改善了用户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空调器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风道组件,风道组件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混流风叶,而现有的风道组件的壳体结构不合理,导致混流风叶只能轴向吸风,其吸风能力较差,从而不利于混流风叶对足够量的气流进行做功,进而降低了风道组件的出风性能,致使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效果不佳,降低了空调器的实用性,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好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风道组件的壳体结构不合理,导致混流风叶只能轴向吸风,因风道组件的吸风能力较差,从而不利于混流风叶对足够量的气流进行做功,进而降低了风道组件的出风性能,致使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效果不佳,降低了空调器的实用性,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好感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包括壳体、一级混流风叶和二级混流风叶,其中,壳体具有过流腔和与过流腔连通的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其中,过流腔由第一风口至第二风口的方向包括相连通的一级过流子腔和二级过流子腔;一级混流风叶和二级混流风叶两者可转动地设置在过流腔内,且一级混流风叶和二级混流风叶由第一风口至第二风口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壳体在一级过流子腔和二级过流子腔的连通处形成缩口结构,缩口结构相对于二级混流风叶的底端靠近第二风口。

进一步地,一级混流风叶设置在一级过流子腔内,二级混流风叶穿过一级过流子腔和二级过流子腔设置。

进一步地,壳体为回转体结构,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分别位于壳体的轴线的两端,一级混流风叶和二级混流风叶绕壳体的轴线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子壳体段,第一子壳体段具有第一风口和一级过流子腔,一级过流子腔的腔横截面积沿远离第一风口的方向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第二子壳体段,与第一子壳体段连接,第二子壳体段具有第二风口和二级过流子腔,二级过流子腔的腔横截面积沿靠近第二风口的方向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缩口结构形成在第一子壳体段和第二子壳体段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一级过流子腔和二级过流子腔的腔横截面均呈圆形,且一级过流子腔的内壁面和二级过流子腔的内壁面平滑过渡。

进一步地,风道组件还包括电机安装板,电机安装板包括电机安装部、导流罩结构和一级导叶,电机安装部与第一子壳体段连接,导流槽结构与电机安装部连接并位于一级过流子腔内,一级导叶与电机安装部连接并位于一级过流子腔内,且一级导叶位于导流槽结构的外周侧,导流罩结构位于一级混流风叶和二级混流风叶之间。

进一步地,风道组件还包括次级导叶,次级导叶设置在二级过流子腔内并位于二级混流风叶的靠近第二风口的一侧。

进一步地,一级混流风叶和二级混流风叶沿第一方向转动,以使第一风口为进风口,第二风口为出风口。

进一步地,风道组件还包括电机轴,一级混流风叶和二级混流风叶通过电机轴连接,以实现两者的同步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风道组件,风道组件为上述的风道组件。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对风道组件的壳体的缩口结构的位置进行合理的优化,使得缩口结构相对于二级混流风叶的底端靠近第二风口,这样,有效地增大了二级混流风叶的外周缘在其径向方向上与二级过流子腔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使得该位置处形成较大的入流空间,从而在二级混流风叶的底端位置处,使得气流既能够沿二级混流风叶的轴向进入二级混流风叶内,还有一部分气流能够利用入流空间沿二级混流风叶的径向进入二级混流风叶内,因此,使得二级混流风叶同时兼具轴向吸风和径向吸风能力,大大地提升了风道组件的吸风能力,确保二级混流风叶对足够量的气流稳定做功,以提高风道组件的出风量和出风强度,进而确保空调器能够满足用户所需的制冷或制热的风量要求,提高了空调器的实用性,增加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好感。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风道组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风道组件的剖视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风道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壳体;11、过流腔;12、第一风口;13、第二风口;111、一级过流子腔;112、二级过流子腔;20、一级混流风叶;30、二级混流风叶;100、缩口结构;101、第一子壳体段;102、第二子壳体段;70、电机安装板;71、电机安装部;72、导流罩结构;73、一级导叶;50、次级导叶;60、电机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风道组件的壳体结构不合理,导致混流风叶只能轴向吸风,因风道组件的吸风能力较差,从而不利于混流风叶对足够量的气流进行做功,进而降低了风道组件的出风性能,致使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效果不佳,降低了空调器的实用性,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好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和空调器,其中,空调器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风道组件,风道组件为上述或下述的风道组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图示实施例中,在图2中箭头a标识的方向为下文中所述的第一方向,

如图1至图3所示,风道组件包括壳体10、一级混流风叶20和二级混流风叶30,其中,壳体10具有过流腔11和与过流腔11连通的第一风口12和第二风口13,其中,过流腔11由第一风口12至第二风口13的方向包括相连通的一级过流子腔111和二级过流子腔112;两者可转动地设置在过流腔11内,且一级混流风叶20和二级混流风叶30由第一风口12至第二风口13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壳体10在一级过流子腔111和二级过流子腔112的连通处形成缩口结构100,缩口结构100相对于二级混流风叶30的底端靠近第二风口13。

通过对风道组件的壳体10的缩口结构100的位置进行合理的优化,使得缩口结构100相对于二级混流风叶30的底端靠近第二风口13,这样,有效地增大了二级混流风叶30的外周缘在其径向方向上与二级过流子腔112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使得该位置处形成较大的入流空间,从而在二级混流风叶30的底端位置处,使得气流既能够沿二级混流风叶30的轴向进入二级混流风叶30内,还有一部分气流能够利用入流空间沿二级混流风叶30的径向进入二级混流风叶30内,因此,使得二级混流风叶30同时兼具轴向吸风和径向吸风能力,大大地提升了风道组件的吸风能力,确保二级混流风叶30对足够量的气流稳定做功,以提高风道组件的出风量和出风强度,进而确保空调器能够满足用户所需的制冷或制热的风量要求,提高了空调器的实用性,增加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好感。

如图2所示,一级混流风叶20设置在一级过流子腔111内并位于第一风口12的位置处,二级混流风叶30穿过一级过流子腔111和二级过流子腔112设置。这样,通过合理地优化一级混流风叶20和二级混流风叶30在过流腔11内的具体设置位置,不仅有利于对过流腔11的内部空间进行利用,且能够精确地控制气流在流经过流腔11时被做功的具体位置,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对气流的最大限度做功,以提升风道组件的出风强度。气流进入过流腔11内后依次经过一级混流风叶20、二级混流风叶30,一级混流风叶20和二级混流风叶30分别对气流进行做功,确保气流具备克服更大的阻力的能力,提升了风道组件的出风量,确保空调器能够达到预设的制冷或制热效果。

如图1至图3所示,壳体10为回转体结构,第一风口12和第二风口13分别位于壳体10的轴线的两端,一级混流风叶20和二级混流风叶30绕壳体10的轴线转动。这样,壳体10为回转体结构不仅便于制造,而且能够对气流有效的导向,且有利于减小气流在流经壳体10的过流腔11时的沿程阻力损失,以降低对气流的能耗损失;此外,一级混流风叶20和二级混流风叶30绕壳体10的轴线转动,使得一级混流风叶20和二级混流风叶30的外周侧与壳体10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在沿壳体10的周向上处处相等,从而使得经过一级混流风叶20和二级混流风叶30做功后的气流的在出风面上的强度均匀分布,更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受。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子壳体段101,第一子壳体段101具有第一风口12和一级过流子腔111,一级过流子腔111的腔横截面积沿远离第一风口12的方向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第二子壳体段102,与第一子壳体段101连接,第二子壳体段102具有第二风口13和二级过流子腔112,二级过流子腔112的腔横截面积沿靠近第二风口13的方向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缩口结构100形成在第一子壳体段101和第二子壳体段102的连接处。这样,通过优化壳体10的具体结构形式,从而精确地改进了一级过流子腔111和二级过流子腔112的腔体形状,进而有利于使气流顺畅地流经过流腔11,其中,一级过流子腔111的腔横截面积沿远离第一风口12的方向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使得气流进入一级过流子腔111后的流速瞬间降低后,在一级混流风叶20的做功作用下不断积聚能量而在流出一级过流子腔111时的流速增大到预设值,同理,二级过流子腔112的腔横截面积沿靠近第二风口13的方向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也极大地提升了气流的能量,使得气流在流出壳体10后具有很大的速度以及很强的动能;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上述的一级过流子腔111和二级过流子腔112的腔体形状还有利于一级混流风叶20和二级混流风叶30的安装,为两者提供了适配度很高的安装空间,以确保风道组件具有规整的整体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一级过流子腔111和二级过流子腔112的腔横截面均呈圆形,且一级过流子腔111的内壁面和二级过流子腔112的内壁面平滑过渡。这样,腔横截面均呈圆形的一级过流子腔111和二级过流子腔112的内壁面对流经的气流具有很小的阻碍作用,更有利于气流的顺畅流动;同样地,一级过流子腔111的内壁面和二级过流子腔112的内壁面平滑过渡也大大地减小了对气流的阻碍作用,有利于气流顺畅地流经过流腔11,提高了风道组件的出风效率。

如图1至图3所示,风道组件还包括电机安装板70,电机安装板70包括电机安装部71、导流罩结构72和一级导叶73,电机安装部与第一子壳体段101连接,导流罩结构72与电机安装部71连接并位于一级过流子腔111内,一级导叶73与电机安装部连接并位于一级过流子腔111内,且一级导叶位于导流罩的外周侧,导流罩结构72位于一级混流风叶20和二级混流风叶30之间。这样,导流罩结构72对进入一级过流子腔111内的气流起导向作用,确保一级过流子腔111内的气流沿导流罩结构72形成的导流通道流动,避免气流经过一级混流风叶20的做功之后分散、扰流以及碰撞。

如图2所示,风道组件还包括次级导叶50,次级导叶50设置在二级过流子腔112内并位于二级混流风叶30的靠近第二风口13的一侧。这样,次级导叶50对进入二级过流子腔112内,并受到二级混流风叶30做功后的气流起导向作用,确保二级过流子腔112内的气流沿次级导叶50形成的导流通道流动,避免气流经过二级混流风叶30做功之后分散、扰流以及碰撞。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第一风口12的开口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二风口13的开口面积,且一级混流风叶20和二级混流风叶30沿第一方向转动,以使第一风口12为进风口,第二风口13为出风口。这样,在空调器工作过程中,当一级混流风叶20和二级混流风叶30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气流从第一风口12进入一级过流子腔111内,一级过流子腔111内的一级混流风叶20对气流进行一次做功,经过一次做功后的气流在导流罩结构72的导向作用下顺畅地进入二级过流子腔112内,需要说明的是,经过一次做功后的气流在二级混流风叶30的做功导向作用下进入二级过流子腔112内,二级混流风叶30对气流进行二次做功,经过二次做功后的气流在次级导叶50的导向作用下从第二风口13吹出,有效地增加了风道组件的第二风口13的出风量,使得空调器达到预设的制冷效果,确保了空调器的实用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好感。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风道组件用在空调器的制冷模式时,且风道组件的在空调器的外壳内的安装方式也正如图1至图3中的形式,即第一风口12为下进风口,第二风口13为上出风口,这样,冷风会以高位从第二风口13吹出空调器,从而冷空气以下沉的方式能够迅速对整个空间制冷,以提升空调器的制冷能力,提高空调器的实用性。

如图2所示,风道组件还包括电机轴60,一级混流风叶20和二级混流风叶30通过电机轴60连接,以实现两者的同步转动。这样,在气流经过一级混流风叶20和二级混流风叶30之后,确保了风速的均匀性,提升了用户的舒适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一级混流风叶20和二级混流风叶30均为同向安装,即一级混流风叶20和二级混流风叶30的安装方式在过流腔11的轴向间隔设置,以使得一级混流风叶20或二级混流风叶30对气流的做功可靠地叠加,提升风道组件的出风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