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叉车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20330发布日期:2020-06-16 23:12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剪叉车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控制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剪叉车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剪叉车作为一种可移动的高空作业平台,在机场、工厂、建筑工地、船厂等,有广泛的应用。剪叉式升降平台,是升降机中的一种,其的工作原理,与剪刀的工作原理箱类似,只不过将手动驱动改为油缸驱动,即可形成剪叉式升降台及其工作原理。剪叉式升降平台它的剪叉机械结构,使升降台起升有较高的稳定性,宽大的作业平台和较高的承载能力,使高空作业范围更大、并适合多人同时作业。它使工作效率更高,安全更保障。现有技术中的剪叉式液压升降平台,又称剪叉车,它的升降液压系统中,通常设有上油缸液压油路和下油缸液压油路,通常上油缸油路中设有安全阀、单向节流阀和电磁换向阀等液压元件,下油缸油路中也会设有单向节流阀和电磁换向阀等液压元件。其中:安全阀,它起到了过载保护的作用;单向节流阀,则控制油缸输出的快速上升、平稳下滑作用;而电磁换向阀,则实现了断电自锁的目的。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剪叉式液压升降平台的升降系统却存在以下的问题:由于剪叉式液压升降平台本身结构较为紧凑,上油缸液压油路和下油缸液压油路各自带有的各种液压元件,使升降系统的体积变得庞大,不利于液压系统在升降平台上的排布,要么增大升降平台的体积,这样一来不适合应用于狭小空间的使用;要么减小液压零件的规格及体积,这样一来升降平台需要的油路各个参数就达不到要求。另外现有的剪叉车液压系统功能单一,只具备升降功能,不能实现转向优先功能使得剪叉车运动转向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现有的剪叉车功能单一,转向不可靠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站临界工艺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剪叉车控制系统,包括主进油口、回油口、变副油口、转向油口、马达驱动口、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三换向阀和压力补偿器,所述的主进油口通过第一换向阀分别与变副油口、压力补偿器相连,所述的第二换向阀设于压力补偿器和转向油口之间,所述压力补偿器控制腔选取压力补偿器出油口处的压力油并与压力补偿器弹簧腔相互配合控制压力补偿器的开口大小,所述压力补偿器出油口的压力油通过第三换向阀与马达驱动口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压力补偿器出油口处的压力油经过第二换向阀与压力补偿器弹簧腔相连通并与压力补偿器控制腔相互配合控制压力补偿器的开口大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换向阀与压力补偿器弹簧腔之间的管路中设有第一节流孔和第二节流孔,所述第一节流孔的孔径大于第二节流孔的孔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节流孔和第二节流孔之间的管路中设有第一溢流阀,所述第一溢流阀的出油口与回油口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设有主溢流阀,所述的主溢流阀设于主进油口和回油口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设有平衡阀,所述的平衡阀设于第三换向阀和马达驱动口之间,所述的平衡阀包括相互并联设置的平衡溢流阀、平衡单向阀和平衡节流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马达驱动口以两个为一组且设置两组,每一组的两个马达驱动口分别与行走马达相连,两组所述的马达驱动口之间设有第四换向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四换向阀具有使得两组马达驱动口相互并联设置的第一位置和换向后使得两组马达驱动口相互串联的第二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经过马达驱动口后的压力油经过第三换向阀分别与背压单向阀、补油单向阀相连通,所述背压单向阀的出油口与回油口相连通,补油单向阀的出油口与马达驱动口相连通,所述的背压单向阀处并联的设置有泄油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设有制动器接口,所述压力补偿器和第三换向阀的管路上设有与制动器接口相连通的制动管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压力补偿器能实现转向优先功能,特别是在行走动作和转向动作同时发生时,优先转向,且多余的油量才会用于其他动作,使得产品灵活性高,动作可靠。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动作可靠,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压原图图。

附图2为附图1中平衡阀12的原理图。

图中,1、变副油口;2、转向油口;3、马达驱动口;4、第一换向阀;5、第二换向阀;6、第三换向阀;7、压力补偿器;8、第一节流孔;9、第二节流孔;10、第一溢流阀;11、主溢流阀;12、平衡阀;121、平衡溢流阀;122、平衡单向阀;123、平衡节流孔;13、第四换向阀;14、背压单向阀;15、补油单向阀;16、泄油孔;17、制动器接口;p、主进油口;t、回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结合图2所示,一种剪叉车控制系统,包括主进油口p、回油口t、变副油口1、转向油口2、马达驱动口3、第一换向阀4、第二换向阀5、第三换向阀6和压力补偿器7,所述的主进油口通过第一换向阀分别与变副油口、压力补偿器相连,所述的第二换向阀设于压力补偿器和转向油口之间,所述压力补偿器控制腔选取压力补偿器出油口处的压力油并与压力补偿器弹簧腔相互配合控制压力补偿器的开口大小,所述压力补偿器出油口的压力油通过第三换向阀与马达驱动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压力补偿器能实现转向优先功能,特别是在行走动作和转向动作同时发生时,优先转向,且多余的油量才会用于其他动作,使得产品灵活性高,动作可靠。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动作可靠,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具有转向优先功能,主进油口的压力油在未转向时直接通过压力补偿器供给给马达驱动口,从而驱动行走马达运动,当系统需要转向操作时,主进油口的压力油先经过第二换向阀供给转向油口,从而使得系统可靠转向动作,同时压力油经过第二换向阀进入压力补偿器弹簧腔,此时压力补偿器出油口处的压力油同时进入压力补偿器控制腔,此时压力补偿器的弹簧腔和控制腔相互配合实现压力补偿器阀芯的开口大小,即本实用新型优先转向供油同时又能合理分配油液,使得本实用新型动作可靠。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换向阀为二位四通换向阀,具体的说,所述的第一换向阀为电磁换向阀,在变副油口动作时通常不进行转向,行走操作。第二换向阀为电磁换向阀,具体的说,所述的第二换向阀为三位五通换向阀。第三换向阀为电磁换向阀,具体的说,所述的第三换向阀为三位四通换向阀。第四换向阀为电磁换向阀,具体的说,所述的第四换向阀为二位四通换向阀。

所述压力补偿器出油口处的压力油经过第二换向阀与压力补偿器弹簧腔相连通并与压力补偿器控制腔相互配合控制压力补偿器的开口大小。这样的结构使得系统能实现优先转向供油同时又能合理分配油液,使得本实用新型动作可靠。

所述第二换向阀与压力补偿器弹簧腔之间的管路中设有第一节流孔8和第二节流孔9,所述第一节流孔的孔径大于第二节流孔的孔径。具体的说,所述第一节流孔和第二节流孔之间的管路中设有第一溢流阀10,所述第一溢流阀的出油口与回油口相连通。第一节流孔和第二节流孔设置使得流入压力补偿器的压力油更平稳,冲击小,同时不影响转向性能。第一溢流阀的设置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使得转向管路更安全可靠。具体的说,在变副油口的管路中也设有变副溢流阀,其作用是对变副油口起到高压溢流,保护执行机构或元件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还设有主溢流阀11,所述的主溢流阀设于主进油口和回油口之间。主溢流阀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使得系统更安全。

本实用新型还设有平衡阀12,所述的平衡阀设于第三换向阀和马达驱动口之间,所述的平衡阀包括相互并联设置的平衡溢流阀121、平衡单向阀122和平衡节流孔123。所述平衡阀的设置对马达驱动口出的行走马达驱动更平稳。具体的说,在马达驱动口动作时是通过平衡单向阀进行供油,平衡溢流阀起到安全溢流且使得供给压力油压力保持平衡的作用,平衡节流孔的设置使得进入马达驱动口处的压力油更恒定,冲击小。

所述的马达驱动口以两个为一组且设置两组,每一组的两个马达驱动口分别与行走马达相连,两组所述的马达驱动口之间设有第四换向阀13。具体的说,所述的第四换向阀具有使得两组马达驱动口相互并联设置的第一位置和换向后使得两组马达驱动口相互串联的第二位置。通过第四换向阀的换向能实现两组马达驱动口实现串并联的切换,使得系统行走更可靠,更稳定且能源利用率更高。

经过马达驱动口后的压力油经过第三换向阀分别与背压单向阀14、补油单向阀15相连通,所述背压单向阀的出油口与回油口相连通,补油单向阀的出油口与马达驱动口相连通,所述的背压单向阀处并联的设置有泄油孔16。背压单向阀及泄油孔的设置为系统提供背压,实现系统可靠动作,补油单向阀的设置为行走马达进行进一步供油,结构简单可靠,减少能耗。

本实用新型还设有制动器接口17,所述压力补偿器和第三换向阀的管路上设有与制动器接口相连通的制动管路。制动器接口的设置使得产品安全性更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实用新型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思想并不仅限于此实用新型,任何运用本实用新型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