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20772发布日期:2020-06-09 19:41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循环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风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具体涉及一种循环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也要求越来越高。而长期呆在室内空气不流通的环境当中,会使人感到不舒服。因此一种加速室内空气流通,调节室内空气的循环扇应运而生,成为众多消费者喜爱的电风扇类产品。现有市面上的循环扇大部分都是有自动左右摆头功能,上下俯仰只能手动实现,没有高度升降调节设置,所存在着的具有自动上下俯仰功能的循环扇,但是并不满足防夹手的安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扇,具有防夹手功能,且能实现上下俯仰功能,方便调节,省时省力,大大扩大送风范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循环扇,自上而下依次包括风扇头部、摆头座、支撑套筒和底座,所述风扇头部与所述摆头座相铰接,所述支撑套筒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摆头座和底座连接,所述风扇头部的壳体内部设有上下俯仰组件,所述风扇头部通过所述上下俯仰组件在竖直面内调节其上下吹风角度,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头部后端形成一俯仰弧面,所述俯仰弧面与设置于所述风扇头部的俯仰轴所形成的圆心角大于所述风扇头部上下俯仰的角度;在所述风扇头部的俯仰方向上,所述俯仰弧面的两端分别设置一折边,当所述风扇头部旋转至其俯仰极限位置时,所述折边与摆头座间形成上防夹手槽和下防夹手槽。

所述上下俯仰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曲柄、连杆和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摆头座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风扇头部间通过所述俯仰轴相铰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风扇头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转轴与所述曲柄的一端铰接,所述曲柄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相铰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风扇头部沿着所述俯仰轴上下旋转。

所述风扇头部后端的俯仰弧面为球面结构,所述俯仰弧面对应的球心位于所述俯仰轴的轴心位置;所述摆头座的上端设有与所述风扇头部后端的俯仰弧面相适配的导向弧面,且两弧面所形成的间隙小于手指的最小厚度尺寸;所述摆头座上的导向弧面所对应的球心或圆心位于所述俯仰轴的轴心位置,所述风扇头部上下俯仰时,所述风扇头部上的俯仰弧面沿着所述摆头座上端的导向弧面移动,且两弧面所形成的间隙保持一致。

所述摆头座内还设有左右摆头组件,所述左右摆头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和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旋转轴和设置于所述旋转轴一端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摆头座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支撑套筒形成旋转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用于驱动所述旋转轴和支撑板做同步旋转。

所述左右摆头组件还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转轴上,所述从动齿轮固定于所述旋转轴上,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相啮合。

所述风扇头部的上下俯仰角度为小于等于80度,其左右摆动角度为小于等于80度。

所述底座包括立支撑柱和底盘,所述立支撑柱呈竖直设置于所述底盘上,所述支撑套筒插接于所述立支撑柱中,沿所述支撑套筒的轴向上间隔设有多个凹槽,所述立支撑柱的上端插接一固定座,所述支撑套筒贯穿所述固定座,且与所述固定座呈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座的外侧面还设有与所述凹槽形成卡接配合的按钮;所述支撑套筒的下端设置一卷簧,所述卷簧的端部与所述立支撑柱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按钮、固定座和卷簧组成升降组件;用力向下按动所述风扇头部时,所述卷簧拉伸,所述支撑套筒与所述立支撑柱间相对滑动,所述按钮从所述凹槽中移出后并进入所述支撑套筒上部的凹槽内,所述风扇头部降低;按下所述按钮,所述按钮脱离所述凹槽,所述卷簧收缩并拉动所述支撑套筒向上移动,使按钮移至所述支撑套筒上的另一凹槽中,所述风扇头部升高。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a.本实用新型在循环扇上设置供风扇头部实现左右摆动功能,同时还可以使风扇头部上下俯仰,左右摆动结合上下俯仰给使用者带有很好的体验;同时还将循环扇的背部设置成俯仰弧面,俯仰弧面的两端设置折边,当风扇头部旋转至两端部时,折边与摆头座间形成了下防夹手槽和上防夹手槽,俯仰后满足不夹手的安规要求。

b.本实用新型在风扇头部的内部设有自动上下俯仰组件,在第一驱动电机的作用下,依靠曲柄和连杆实现对风扇头部的上下俯仰自动控制,实现大范围的送风,结构简单。

c.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套筒还具有升降功能,设置在固定座上的按钮与支撑套筒上的凹槽呈卡接配合,通过下压风扇头部或按钮,在卷簧的作用下自动实现支撑套筒的上升与下降,与现有的通过手动提升并通过螺母锁紧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升降组件在提升或降低风扇头部高度更加省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循环扇正视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循环扇轴测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循环扇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自动上下俯仰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上下俯仰80度示意图;

图6是自动左右摆头角度示意图;

图7是循环扇高度升降示意图。

图中标识如下:

1-风扇头部

11-后框

111-下防夹手槽,112-上防夹手槽

12-中框,13-前框,14-风道,15-扇叶,16-电机,17-电机罩

2-摆头座;3-支撑套筒

4-底座

41-立支撑柱,42-底盘

5-上下俯仰组件

51-第一驱动电机,52-曲柄,53-连杆,54-支架

6-左右摆头组件

61-第二驱动电机

62-固定支架

621-旋转轴,622-支撑板

63-主动齿轮,64-从动齿轮

7-升降组件

71-固定座,72-按钮,73-卷簧。

a-俯仰轴;b-俯仰弧面;c-导向弧面;d-折边;e-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循环扇,自上而下依次包括风扇头部1、摆头座2、支撑套筒3和底座4,风扇头部1与摆头座2相铰接,支撑套筒3的两端分别与摆头座2和底座4连接,风扇头部1的壳体内部设有上下俯仰组件5,可以实现风扇头部1的手动或自动俯仰,达到提交上下吹风角度的调节。在风扇头部1后端形成一俯仰弧面b,俯仰弧面b与设置于风扇头部1的俯仰轴a所形成的圆心角大于风扇头部1上下俯仰的角度,通过在俯仰弧面b的两端分别设置一折边d,当风扇头部1旋转至其俯仰极限位置时,折边d与摆头座2间形成上防夹手槽112和下防夹手槽111,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即使风扇头部在运动中,也不会有夹手的隐患。这里的上下俯仰组件5可以采用手动调节上下风向角度,将风扇头部与摆头座2间直接采用俯仰轴a旋转连接。

当然,还可以采用自动方式实现上下吹风,具体的上下俯仰组件5包括第一驱动电机51、曲柄52、连杆53和支架54,支架54的一端与摆头座2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风扇头部1间通过俯仰轴a相铰接,第一驱动电机51与风扇头部1固定连接,第一驱动电机51的转轴与曲柄52的一端固定,与第一驱动电机51的转轴同步转动,曲柄52的另一端与连杆53的一端铰接,连杆53的另一端与支架54相铰接,第一驱动电机51驱动风扇头部1沿着俯仰轴a上下旋转。这里的第一驱动电机51采用同步电机,当第一驱动电机51的转轴旋转,带动曲柄同步旋转,当第一驱动电机的转轴处于图4中的远端时,风扇头部处于图4水平位置,当第一驱动电机的转轴处于近端某一特定位置时,风扇头部则处于图5所示位置。在第一驱动电机、曲柄和连杆的作用下,实现了风扇头部的上下俯仰运动,上下俯仰角度优选小于等于80度,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80度,还可以增大或减少。

本实用新型在风扇头部1的后端成型一俯仰弧面b,这里的俯仰弧面优选为球面结构,俯仰弧面b对应的圆心位于俯仰轴a的轴心位置,摆头座2的上端设有一导向弧面c,导向弧面c优选为球面结构,其与俯仰弧面的球心或圆心都位于俯仰轴a位置。如图3所示,风扇头部1上下俯仰时,风扇头部1上的俯仰弧面b沿着导向弧面c移动,二者产生相对运动,且所形成的间隙小于手指的最小厚度尺寸,在整个相对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间隙始终保持不变,避免造成夹手问题。图示中风扇头部1后端的俯仰弧面b所对应的圆心角大于风扇头部1上下俯仰的角度;在风扇头部1的俯仰旋转方向上,俯仰弧面b的两端位置分别设置一折边d,当风扇头部1旋转至其上下两端位置时,折边d与摆头座2间形成上防夹手槽112和下防夹手槽111,如图3和图5所示,在安装时可以避免夹手,具有防夹手功能。

其中的风扇头部1如图3所示,包括:后框11、中框12、前框13、风道14、扇叶15、电机16和电机罩17,后框的后端呈弧面结构;前框、中框和后框呈可拆卸固定连接,电机罩安装在后框中,且电机位于所述电机罩内,电机的输出轴与扇叶间固定连接,上下俯仰组件5设置于后框11内。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在摆头座2内设有左右摆头组件6,左右摆头组件6包括第二驱动电机61和固定支架62,固定支架62包括旋转轴621和设置于旋转轴621一端的支撑板622,支撑板622与摆头座2固定连接,旋转轴621与支撑套筒3形成旋转连接,第二驱动电机61设置于支撑板622上,用于驱动旋转轴621和支撑板622做同步旋转。第二驱动电机61优选采用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启动后,直接驱动固定支架相对支撑套筒3旋转,从而实现了摆头座的左右摆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齿轮传动方式驱动旋转轴左右旋转,左右摆头组件6还包括主动齿轮63和从动齿轮64,主动齿轮63设置于第二驱动电机61的转轴上,从动齿轮64固定于旋转轴621上,主动齿轮63与从动齿轮64相啮合,通过驱动主动齿轮旋转,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直接带动旋转轴旋转,同样可以实现摆头座的左右摆动。如图6所示,风扇头部左右摆动角度为小于等于80度。

如图1所示,底座4包括立支撑柱41和底盘42,立支撑柱41呈竖直设置于底盘42上,二者呈可拆卸连接;支撑套筒3插接于立支撑柱41中,沿支撑套筒3的轴向上间隔设有多个凹槽e,比如间隔设置3个凹槽,实现风扇头部三个高度的设定;立支撑柱41的上端插接一固定座71,支撑套筒3贯穿固定座71,且与固定座71呈滑动连接,固定座71的外侧面还设有与凹槽e形成卡接配合的按钮72;支撑套筒3的下端设置一卷簧73,卷簧73的端部与立支撑柱41的上部固定连接,按钮72、固定座71和卷簧73组成升降组件7。

结合图3和图7所示,用力向下按动风扇头部1时,卷簧73拉伸,支撑套筒3与立支撑柱41间相对滑动,按钮72从凹槽e中移出后并进入支撑套筒3上部的凹槽e内,风扇头部1降低;按下按钮72,按钮72脱离凹槽e,卷簧73收缩并拉动支撑套筒3向上移动,使按钮72移至支撑套筒3上的另一凹槽e中,风扇头部1升高,如图2所示。在升高风扇头部时,只需按压按钮72即可,在卷簧的拉动下,向上托起支撑套筒3,从而快速实现风扇头部的升高,省时省力。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