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安装的离心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60736发布日期:2020-09-01 17:43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便于安装的离心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便于安装的离心泵。



背景技术:

离心泵是利用叶轮旋转而使水发生离心运动来工作的,主要由叶轮、泵体、泵轴、轴承、密封环和填料函等构成。它的主要特点包括:结构紧凑,流量扬程范围宽,流量均匀、运转平稳、振动小和设备安装、维护检修费用较低等。离心泵在启动前,必须使泵壳和吸水管内充满水,然后启动电机,使泵轴带动叶轮和水做高速旋转运动,水发生离心运动,被甩向叶轮外缘,经蜗形泵壳的流道流入水泵的压水管路内。

现有的离心泵在进行使用时,安装和拆卸十分不方便;在进行使用时出现固定管体的安装位置过高导致泵体无法与其进行对接的问题。另外,现有装置存在缓冲效果不佳导致降低其使用寿命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安装的离心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离心泵安装和拆卸不便、缓冲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便于安装的离心泵,包括泵体和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上方设置有蜗轮丝杆升降机,所述蜗轮丝杆升降机包括传动箱,所述传动箱上穿设有竖直方向的丝杆;

所述丝杆的顶端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方设置有u形架,所述u形架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弹簧阻尼器;所述u形架上设置若干水平方向的导柱,若干所述导柱互相平行;所述导柱的两端对称套设有传动座,所述传动座的上方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传动座一一对应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传动架的一端铰接,所述传动架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动座铰接;所述传动座与所述u形架之间的导柱上套设有减震弹簧;

所述丝杆的下端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在安装架的内部,所述限位板与安装架之间滑动连接;

所述泵体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箱内设置有横向的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穿通孔,所述穿通孔内穿设有支撑管;所述隔板的上方设置有蜗轮,所述蜗轮的中部具有轮孔,所述轮孔与所述支撑管的上端连接;所述隔板的下方设置有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与所述支撑管的下端连接;所述丝杆依次穿过所述轮孔、支撑管及丝杆螺母,所述丝杆与所述丝杆螺母螺合;

所述传动箱内设置有与所述蜗轮啮合的蜗杆,所述蜗杆的一端穿出所述传动箱外侧并连接调节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上方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环绕所述穿通孔一周;所述环形槽内容置有滚珠,所述滚珠与所述蜗轮的下端相抵靠。

进一步地,各所述传动架沿u形架的中垂线对称分布,所述传动架与u形架中垂线之间的夹角为45度。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的下端对称安装有固定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安装架和蜗轮丝杆升降机,增加了装置的可调性,便于装置的安装和拆卸,便于对泵体的维修;使装置可根据实时的工作情况进行调节泵体的工作高度,增加了泵体使用的安全性,增加了泵体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了施工难度,避免在进行使用时出现固定管体的安装位置过高导致泵体无法与其进行对接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弹簧阻尼器、u形架、导柱、减震弹簧和传动座,弹簧阻尼器起到了阻尼效果,增加了装置的减震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在进行使用时,仅仅采用一道减震工艺导致减震效果差的问题;传动座、减震弹簧与传动架之间的配合使用,使该装置将纵向力转换成横向力,增加了运动的行程,进而增加了减震的效果,避免在进行减震时出现激荡力,增加了减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证了泵体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安装板的装配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传动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蜗轮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泵体;2、安装板;3、u形架;4、支撑板;5、丝杆;6、传动箱;7、固定耳;8、安装架;9、限位板;10、减震弹簧;11、传动架;12、传动座;13、导柱;14、连接柱;15、弹簧阻尼器;16、调节电机;17、蜗杆;18、丝杆螺母;19、蜗轮;20、蜗轮丝杆升降机;21、隔板;22、穿通孔;23、支撑管;24、轮孔;25、环形槽;26、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便于安装的离心泵,包括泵体1和安装架8,所述安装架8的上方设置有蜗轮丝杆升降机20,所述蜗轮丝杆升降机20包括传动箱6,所述传动箱6上穿设有竖直方向的丝杆5。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箱6内设置有横向的隔板21,隔板21的边端固定在传动箱6上;所述隔板21上开设有穿通孔22,所述穿通孔22内穿设有支撑管23;所述隔板21的上方设置有蜗轮19,所述蜗轮19的中部具有轮孔24,所述轮孔24与所述支撑管23的上端连接。所述隔板21上方设有环形槽25,所述环形槽25环绕所述穿通孔22一周;所述环形槽25内容置有滚珠26,所述滚珠26与所述蜗轮的下端相抵靠,滚珠26可以降低摩擦,使得蜗轮19转动更加顺畅。所述隔板21的下方设置有丝杆螺母18,所述丝杆螺母18与所述支撑管23的下端连接,则丝杆螺母18及支撑管23可随蜗轮19一起转动。所述丝杆5依次穿过所述轮孔24、支撑管23及丝杆螺母18,所述丝杆5与所述丝杆螺母18螺合。所述传动箱6内设置有与所述蜗轮19啮合的蜗杆17,所述蜗杆17的一端穿出所述传动箱6外侧并连接调节电机16,调节电机16设置在安装架8上。通过旋转调节电机16可以带动蜗杆17转动,进而带动蜗轮19、支撑管23及丝杆螺母18转动。

所述丝杆5的顶端安装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的上方设置有u形架3,所述u形架3与支撑板4之间设置有弹簧阻尼器15,可根据u形架3的尺寸选择弹簧阻尼器15的数量,将多个弹簧阻尼器15均匀分布在u形架3的下方,使得缓冲更加均衡。弹簧阻尼器15起到了阻尼效果,增加了装置的减震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在进行使用时,仅仅采用一道减震工艺导致减震效果差的问题。所述u形架3上设置若干水平方向的导柱13,若干所述导柱13互相平行;导柱13的两端固定在u形架3的两侧的侧壁上。这里共设置两根导柱13,在图1中,一根靠近纸面外侧,一根靠近纸面里侧。所述导柱13的两端对称套设有传动座12,传动座12可沿着导柱13滑动;所述传动座12的上方设置有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传动座12一一对应的连接柱14;所述连接柱14与传动架11的一端铰接,所述传动架11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动座12铰接。本实施例中,传动座12相比于连接柱14靠近安装板2的外侧,各所述传动架11沿u形架3的中垂线对称分布,所述传动架11与u形架3中垂线之间的夹角为45度。所述传动座12与所述u形架3之间的导柱13上套设有减震弹簧10。传动座12、减震弹簧10与传动架11之间的配合使用,使该装置将纵向力转换成横向力,增加了运动的行程,进而增加了减震的效果,避免在进行减震时出现激荡力,增加了减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证了泵体1使用的安全性。

所述丝杆5的下端设有限位板9,所述限位板9设置在安装架8的内部,所述限位板9与安装架8之间滑动连接。安装架8上设置有竖直方向的滑道,所述限位板9的边端滑设于所述滑道内,则限位板9可沿着滑道在竖直方向滑动。当螺杆带动蜗轮19和丝杆螺母18转动时,由于限位板9限制了丝杆5不能随之转动,则实现了丝杆5可以在竖直方向移动。所述泵体1安装在所述安装板2上,这里,泵体1通过螺栓与安装板2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8的下端对称安装有固定耳7,通过固定耳7可以方便的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使用地。固定耳7上可开设螺孔,通过螺栓固定在使用地。

本实施例使用时,将固定耳7固定在工作位置的固定面上,随后根据连接工艺以及实时的工作情况调节泵体1的工作高度;此时启动调节电机16,调节电机16带动蜗杆17转动,蜗杆17带动蜗轮19转动,蜗轮19转动的同时丝杆螺母18随之转动,在此过程中,由于限位板9对丝杆5起到了限位的效果,丝杆螺母18转动的同时丝杆5做上下的调节。当泵体1到达指定的工作高度时,此时停止调节电机16,此时实现对泵体1与外界水管的连接。在此过程中,安装架8、传动箱6、蜗轮19、蜗杆17、丝杆5与丝杆螺母18之间的配合使用,增加了装置的可调性,便于装置的安装和拆卸,便于装置对泵体1的维修;使装置可根据实时的工作情况进行调节泵体1的工作高度,增加了泵体1使用的安全性,增加了泵体1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了施工难度,避免在进行使用时出现固定管体的安装位置过高导致泵体1无法与其进行对接的问题。

使用时,泵体1接通外界的电源,泵体1在工作时产生震动,安装板2受力,此时安装板2通过连接柱14挤压传动架11,传动架11将力传输给传动座12,传动座12受力向减震弹簧10侧运动,挤压减震弹簧10,此时起到了初级减震的效果。传动座12、减震弹簧10与传动架11之间的配合使用,使该装置将纵向力转换成横向力,增加了运动的行程,进而增加了减震的效果,避免在进行减震时出现激荡力,增加了减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证了泵体1使用的安全性。当传动座12挤压减震弹簧10时,u形架3对弹簧阻尼器15施加作用力,此时弹簧阻尼器15起到了阻尼作用,增加了装置的减震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在进行使用时,仅仅采用一道减震工艺导致减震效果差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