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盖组件、贯流风叶支撑结构、贯流风叶组件、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69612发布日期:2020-06-26 22:51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端盖组件、贯流风叶支撑结构、贯流风叶组件、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端盖组件、贯流风叶支撑结构、贯流风叶、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空调器的使用逐渐普及,调节环境温度是其基本功能,但其运行噪音的高低则决定了用户体验的高低,而对于空调器而言尤其是室内机,其贯流风机的运行噪音是其运行噪音的主要来源,为了有效降低贯流风机的运行噪音,现有技术中进行了大量的改进与探索,但这些改进或者探索大多集中于对风机叶轮叶片本身的设计,进而通过优化气流流动实现降低噪音的目的,而这种对叶片改进降低噪音的方式很多时候是以牺牲风机风量为代价的;作为另一种较为有效的降低噪音的方法,现有技术中对叶轮与转轴之间进行必要的柔性连接,以期降低对叶轮高速旋转后产生的径向跳动不平衡带来的噪音,但目前的多采用的方式是在风机转轴与风机端盖之间包裹橡胶的方式实现,橡胶与风机转轴之间通过组装方式例如粘贴的方式实现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一方面存在连接尺寸的不精确,导致在长久运行贯流风机后,连接处的尺寸偏离初始状态,转轴旋转发生径向偏离导致发生噪音,严重时所述转轴将与橡胶之间的剥离,叶轮不能正常旋转。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端盖组件、贯流风叶支撑结构、贯流风叶、空调器,端盖与轴承的外圈之间通过注塑成型为一体,杜绝组装结构带来的尺寸偏差的同时提高两者的连接可靠性,进而降低贯流风叶在旋转时由于转轴偏离旋转轴线产生的噪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端盖组件,包括轴承、第一端盖,所述轴承包括内圈、外圈以及处于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之间的滚动体,所述第一端盖注塑连接于所述外圈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一端盖沿着所述轴承的径向向外延伸。

优选地,所述外圈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环槽,所述第一端盖朝向所述外圈的一侧注塑连接于所述第一环槽内。

优选地,在所述轴承的轴向方向上,所述内圈至少一端端面凸出于所述外圈的对应一端端面。

优选地,所述外圈的外周壁上注塑连接有第一柔性件,所述第一端盖注塑连接于所述第一柔性件远离所述外圈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第一刚性连接件,所述第一刚性连接件处于所述第一柔性件与所述第一端盖之间的环状区域内,且所述第一柔性件与所述第一刚性连接件靠近所述外圈的一侧注塑连接,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一刚性连接件远离所述外圈的一侧注塑连接,且所述第一端盖朝向所述外圈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柔性件远离所述外圈的一侧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优选地,所述第一刚性连接件上具有多个第一孔,所述第一孔沿所述第一刚性连接件的轴向贯通所述第一刚性连接件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内圈的内孔壁上构造有连接配合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贯流风叶支撑结构,包括第一端盖组件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第一端盖组件的支撑安装座,所述第一端盖组件为上述的端盖组件。

优选地,所述支撑安装座包括座体本体,所述座体本体具有能够插装于所述内圈的内孔中的第一连接部、与空调器底壳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与所述内圈的外侧端面抵触连接的轴端定位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为朝向所述内圈一侧延伸的多个第一卡扣,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部为朝向所述内圈一侧延伸的柱体,所述柱体的径向断面为正多边形;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卡扣。

优选地,所述座体本体上还具有安装定位部,所述安装定位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延伸方向相同,且所述安装定位部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插装导向件,两个插装导向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形成在同一平面上的三角支撑。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端盖组件,包括转轴、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注塑连接于所述转轴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二端盖沿着所述转轴的径向向外延伸。

优选地,所述转轴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二环槽,所述第二端盖朝向所述转轴的一侧注塑连接于所述第二环槽内。

优选地,所述转轴的外周壁上注塑连接有第二柔性件,所述第二端盖注塑连接于所述第二柔性件远离所述转轴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第二刚性连接件,所述第二刚性连接件处于所述第二柔性件与所述第二端盖之间的环状区域内,且所述第二柔性件与所述第二刚性连接件靠近所述转轴的一侧注塑连接,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第二刚性连接件远离所述转轴的一侧注塑连接,且所述第二端盖朝向所述转轴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柔性件远离所述外转轴的一侧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贯流风叶组件,包括叶轮、处于所述叶轮轴向一端的第一端盖组件以及处于所述叶轮轴向另一端的第二端盖组件,所述第一端盖组件为上述的端盖组件的其中一种;和/或,所述第二端盖组件为上述的端盖组件的其中另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贯流风叶组件,包括上述的贯流风叶支撑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贯流风叶组件,所述贯流风叶组件为上述两种贯流风叶组件中的一种。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端盖组件、贯流风叶支撑结构、贯流风叶、空调器,将所述第一端盖直接注塑连接于所述外圈的外周壁上进而通过一个注塑工艺即可实现端盖组件的加工形成,杜绝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组装结构带来的尺寸偏差的同时提高两者的连接可靠性,进而降低贯流风叶在旋转时由于转轴偏离旋转轴线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端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断面);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端盖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断面);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端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断面);

图4为图1中轴承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轴承的另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柔性件或者第二柔性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刚性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支撑安装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支撑安装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贯流风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00、第一端盖组件;101、轴承;1011、内圈;10111、连接配合槽;1012、外圈;10121、第一环槽;1013、滚动体;102、第一端盖;103、第一柔性件;104、第一刚性连接件;1041、第一孔;105、第一间隙;200、支撑安装座;201、座体本体;202、第一连接部;203、第二连接部;204、轴端定位部;205、插装导向件;300、第二端盖组件;301、转轴;3011、第二环槽;302、第二端盖;303、第二柔性件;304、第二刚性连接件;3041、第二孔;305、第二间隙;400、叶轮。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至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端盖组件,其被设置于叶轮400的一端以能够对贯流风机的相应一端进行支撑,包括轴承101、第一端盖102,所述轴承包括内圈1011、外圈1012以及处于所述内圈1011与所述外圈1012之间的滚动体1013,所述第一端盖102注塑连接于所述外圈1012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一端盖102沿着所述轴承101的径向向外延伸,而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内圈1011与所述外圈1012之间还可以设置保持架,以保证所述滚动体1013的位置稳定性,所述轴承101在总体上可以采用市面上常见的深沟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等,以简化端盖组件的生产制造工艺。该技术方案中,将所述第一端盖102直接注塑连接于所述外圈1012的外周壁上进而通过一个注塑工艺即可实现端盖组件的加工形成,杜绝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组装结构带来的尺寸偏差的同时提高两者的连接可靠性,进而降低贯流风叶在旋转时由于转轴偏离旋转轴线产生的噪音。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轴承101的内圈1011及外圈1012制造材质不限于钢制,还可以是尼龙或者pom材质等易于加工的材料,最好采用具有自润滑特性的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外圈1012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环槽10121,所述第一端盖102朝向所述外圈1012的一侧注塑连接于所述第一环槽10121内,所述第一环槽10121可以沿着所述外圈1012的外周壁环形一周,而最好的是,所述第一环槽10121为围绕所述外圈1012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圆弧段,这样能够提升所述第一端盖102与外圈1012注塑连接处的抗扭能力。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槽10121的槽底壁和或槽侧壁上设置有连续的凹凸结构,以与注塑连接的第一端盖102之间形成更加可靠的咬合,进而进一步提升连接的可靠性。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槽10121为缩口结构,也即当所述第一端盖102注塑完毕后,所述第一端盖102与所述外圈1012的连接处除非遭遇破坏性拆卸,否则不会脱离,这样就充分利用了所述第一端盖102采用注塑连接的特点,保证了两者至少在径向方向上的连接可靠性。

最好的,所述轴承101可以以现有的市购件为基本原型进行改进,例如,在所述轴承101的轴向方向上,所述内圈1011至少一端端面凸出于所述外圈1012的对应一端端面,具体例如图1至图3所示出,所述内圈1011的左侧端面凸出于所述外圈1012的左侧端面,这样可以对轴承的轴向位置进行限定的同时而不会干涉外圈1012的活动。

为了能够对贯流风叶在旋转过程中径向上的跳动(由于风力的作用)实现有效补偿(所述有效补偿也即能够形成缓冲),优选地,所述外圈1012的外周壁上注塑连接有第一柔性件103,所述第一端盖102注塑连接于所述第一柔性件103远离所述外圈1012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柔性件103首先应具有一定的位移补偿能力,也即其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微小变形,而同时其也应具备一定的刚度也即抗大变形的能力,以实现其在端盖组件中的位移补偿与部件连接的双重作用,所述第一柔性件103例如采用橡胶皆可。所述第一柔性件103同样采用注塑的方式形成连接于所述第一端盖102与所述外圈1012之间,以防止组装尺寸的误差产生。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外圈1012与所述第一端盖102之间当然可以通过所述第一柔性件103直接形成可靠注塑连接,而最好的,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第一刚性连接件104,所述第一刚性连接件104处于所述第一柔性件103与所述第一端盖102之间的环状区域内,且所述第一柔性件103与所述第一刚性连接件104靠近所述外圈1012的一侧注塑连接,所述第一端盖102与所述第一刚性连接件104远离所述外圈1012的一侧注塑连接,且所述第一端盖102朝向所述外圈1012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柔性件103远离所述外圈1012的一侧之间具有第一间隙105,如此处理的目的在于,通过所述第一刚性连接件104形成所述第一柔性件103与所述第一端盖102之间的连接桥梁,而通过所述第一间隙105的设计则能够有效避免在所述第一柔性件103注塑形成之后再进行所述第一端盖102的注塑时,对所述第一端盖102的注塑过程的高温对预先形成的第一柔性件103形成不利影响,例如高温使第一柔性件103熔化或者变硬老化失去柔性。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刚性连接件104例如采用不锈钢材质的环状板体即可。此时,最好的,能够在所述第一刚性连接件104上设置多个第一孔1041,所述第一孔1041沿所述第一刚性连接件104的轴向贯通所述第一刚性连接件104的两侧,所述多个第一孔1041分别被设置在与第一柔性件103连接配合的区域以及与第一端盖102连接配合的区域,由此在进行注塑时,相应的注塑材料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孔1041将分别处于所述第一刚性连接件104两侧的材料连接为一体,提高了连接强度的同时,还能够增强连接的抗扭转能力。由此,可以进一步明确的是,所述第一柔性件103首先实现所述外圈1012与所述第一刚性连接件104的注塑连接,也即所述第一柔性件103注塑成型后,再进行第一刚性连接件104与所述第一端盖102之间的注塑连接,也即再注塑所述第一端盖102。

所述内圈1011的内孔壁上构造有连接配合槽10111以与外部的固定安装部件之间形成连接,所述连接配合槽10111例如可以为图4中的十字型配合槽,也可以为图5中的正八边形配合槽,而这些连接配合槽10111的设计形状的选择将与所述外部的固定安装部件的具体结构型式形成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贯流风叶支撑结构,包括第一端盖组件100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第一端盖组件100的支撑安装座200,所述第一端盖组件100为上述的端盖组件,此处的支撑安装座200可以理解为前述的外部的固定安装部件,其可以是空调器的底壳上的一个部分,也可以是独立于所述底壳的一个独立的组装部分。

作为所述支撑安装座200的一种具体结构型式,其包括座体本体201,所述座体本体201具有能够插装于所述内圈1011的内孔中的第一连接部202、与空调器底壳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03以及与所述内圈1011的外侧端面抵触连接的轴端定位部204,所述轴端定位部204用于所述内圈1011凸出于所述外圈1012的端面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202为朝向所述内圈1011一侧延伸的多个第一卡扣,此时多个第一卡扣与所述十字配合槽卡扣配合连接;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部202为朝向所述内圈1011一侧延伸的柱体,所述柱体的径向断面为正多边形,例如为与所述正八边形配合槽相配合连接的正八边形;所述第二连接部203包括第二卡扣,其用于与所述底壳之间卡扣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座体本体201上还具有安装定位部,所述安装定位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03的延伸方向相同,且所述安装定位部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插装导向件205,两个插装导向件205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03形成在同一平面上的三角支撑,可以理解的,此时的所述第二连接部203与两个插装导向件205形成三角支撑保证了所述座体本体201的位置可靠性,同时第二连接部203发挥卡扣连接作用,而两个插装导向件205则发挥插装连接过程中的引导、定位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端盖组件,其被设置于叶轮400的另一端以能够形成贯流风机与驱动电机的连接,包括转轴301、第二端盖302,所述第二端盖302注塑连接于所述转轴301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二端盖302沿着所述转轴301的径向向外延伸。该技术方案中,将所述第二端盖302直接注塑连接于所述转轴301的外周壁上进而通过一个注塑工艺即可实现端盖组件的加工形成,杜绝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组装结构带来的尺寸偏差的同时提高两者的连接可靠性,进而降低贯流风叶在旋转时由于转轴偏离旋转轴线产生的噪音。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301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二环槽3011,所述第二端盖302朝向所述转轴301的一侧注塑连接于所述第二环槽3011内。所述第二环槽3011可以沿着所述转轴301的外周壁环形一周,而最好的是,所述第二环槽3011为围绕所述转轴301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圆弧段,这样能够提升所述第二端盖302与转轴301注塑连接处的抗扭能力。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环槽3011的槽底壁和或槽侧壁上设置有连续的凹凸结构,以与注塑连接的第二端盖302之间形成更加可靠的咬合,进而进一步提升连接的可靠性。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环槽3011为缩口结构,也即当所述第二端盖302注塑完毕后,所述第二端盖302与所述转轴301的连接处除非遭遇破坏性拆卸,否则不会脱离,这样就充分利用了所述第二端盖302采用注塑连接的特点,保证了两者至少在径向方向上的连接可靠性。

为了能够对贯流风叶在旋转过程中径向上的跳动(由于风力的作用)实现有效补偿,优选地,所述转轴301的外周壁上注塑连接有第二柔性件303,所述第二端盖302注塑连接于所述第二柔性件303远离所述转轴301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二柔性件303首先应具有一定的位移补偿能力,也即其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微小变形,而同时其也应具备一定的刚度也即抗大变形的能力,以实现其在端盖组件中的位移补偿与部件连接的双重作用,所述第二柔性件303例如采用橡胶皆可。所述第二柔性件303同样采用注塑的方式形成连接于所述第二端盖302与所述转轴301之间,以防止组装尺寸的误差产生。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转轴301与所述第二端盖302之间当然可以通过所述第二柔性件303直接形成可靠注塑连接,而最好的,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第二刚性连接件304,所述第二刚性连接件304处于所述第二柔性件303与所述第二端盖302之间的环状区域内,且所述第二柔性件303与所述第二刚性连接件304靠近所述转轴301的一侧注塑连接,所述第二端盖302与所述第二刚性连接件304远离所述转轴301的一侧注塑连接,且所述第二端盖302朝向所述转轴301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柔性件303远离所述外转轴301的一侧之间具有第二间隙305。如此处理的目的在于,通过所述第二刚性连接件304形成所述第二柔性件303与所述第二端盖302之间的连接桥梁,而通过所述第二间隙305的设计则能够有效避免在所述第二柔性件303注塑形成之后再进行所述第二端盖302的注塑时,对所述第二端盖302的注塑过程的高温对预先形成的第二柔性件303形成不利影响,例如高温使第二柔性件303熔化或者变硬老化失去柔性。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刚性连接件304例如采用不锈钢材质的环状板体即可。此时,最好的,能够在所述第二刚性连接件304上设置多个第二孔3041,所述第二孔3041沿所述第二刚性连接件304的轴向贯通所述第二刚性连接件304的两侧,所述多个第二孔3041分别被设置在与第二柔性件303连接配合的区域以及与第二端盖302连接配合的区域,由此在进行注塑时,相应的注塑材料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孔3041将分别处于所述第二刚性连接件304两侧的材料连接为一体,提高了连接强度的同时,还能够增强连接的抗扭转能力。所述第二柔性件303首先实现所述转轴301与所述第二刚性连接件304的注塑连接,也即所述第二柔性件303注塑成型后,再进行第二刚性连接件304与所述第二端盖302之间的注塑连接,也即再注塑所述第二端盖302。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贯流风叶组件,包括叶轮400、处于所述叶轮400轴向一端的第一端盖组件100以及处于所述叶轮400轴向另一端的第二端盖组件300,所述第一端盖组件100为上述的端盖组件的其中一种;和/或,所述第二端盖组件300为上述的端盖组件的其中另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贯流风叶组件,包括上述的贯流风叶支撑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贯流风叶组件,所述贯流风叶组件为上述两种贯流风叶组件中的一种。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