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回转机构的液压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59720发布日期:2020-11-25 17:41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用于回转机构的液压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属于液压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回转机构的液压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回转机构是使绞车或其它机械的回转部分绕其回转中心线,实现回转运动的机构。

相关技术中,回转机构包括回转支承和两个马达,通过液压控制系统控制马达转动,从而带动回转支承转动,进而通过回转支承带动绞车或其它机械的回转部分转动。

然而,上述马达的液压油流量固定,导致马达无法针对不同的负载调节相应的转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回转机构的液压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马达高低转速的控制,从而适用于不同的负载。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回转机构的液压控制系统,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马达驱动组件、调控组件、先导组件、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

所述马达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液压泵和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所述第一液压泵的进油口用于与油箱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一液压泵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的回油口用于与所述油箱的回油口连通;

所述调控组件包括第一液控单向阀、第二液控单向阀、第三液控单向阀、第四液控单向阀和两位五通换向阀,所述第一液控单向阀的出油口和所述第二液控单向阀的出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连通,所述第一液控单向阀的进油口与所述两位五通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连通,所述第二液控单向阀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一马达的第一油口连通,所述第三液控单向阀的出油口和所述第四液控单向阀的出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连通,所述第三液控单向阀的进油口与所述两位五通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连通,所述第四液控单向阀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二马达的第二油口连通,所述两位五通换向阀的第三工作油口与所述第一马达的第二油口连通,所述两位五通换向阀的第四工作油口与所述第二马达的第一油口连通;

所述先导组件包括第二液压泵和第二三位四通换向阀,所述第二液压泵的进油口用于与所述油箱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二液压泵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二三位四通换向阀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二三位四通换向阀的回油口用于与所述油箱的回油口连通,所述第二三位四通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液控单向阀的控制油口和第二液控单向阀的控制油口连通,所述第二三位四通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三液控单向阀的控制油口和第四液控单向阀的控制油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压力控制组件,所述压力控制组件包括比例减压阀、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所述比例减压阀的第一工作油口分别与所述比例减压阀的第一控制油口和所述两位五通换向阀的第五工作油口连通,所述比例减压阀的第二工作油口分别与所述比例减压阀的第二控制油口、第一单向阀的出油口和第二单向阀的出油口连通,且所述比例减压阀的第二控制油口对应的腔室截面积为第一控制油口对应的腔室截面积的一半,所述比例减压阀的第三工作油口分别与第三单向阀的进油口和第四单向阀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进油口和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出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进油口和所述第四单向阀的出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测压组件,所述测压组件包括第一梭阀、第二梭阀、第三梭阀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梭阀的第一油口和所述第一马达的第一油口连通,所述第一梭阀的第二油口和所述第一马达的第二油口连通,所述第二梭阀的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二马达的第一油口连通,所述第二梭阀的第二油口与所述第二马达的第二油口连通,所述第三梭阀的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一梭阀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三梭阀的第二油口与所述第二梭阀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三梭阀的出油口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通。

可选地,所述马达驱动组件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一液压泵的出油口连通,所述过滤器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的进油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马达驱动组件还包括堵塞安全报警器,所述堵塞安全报警器的第一油口与所述过滤器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堵塞安全报警器的第二油口与所述过滤器的出油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马达驱动组件还包括排气阀,所述排气阀布置在所述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的进油口处。

可选地,所述马达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五单向阀,所述第五单向阀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一液压泵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五单向阀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的进油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马达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溢流阀,所述第一溢流阀的进油口和控制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液压泵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一溢流阀的出油口用于与所述油箱的回油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先导组件还包括第六单向阀,所述第六单向阀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二液压泵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六单向阀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二三位四通换向阀的进油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先导组件还包括第二溢流阀,所述第二溢流阀的进油口和控制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二液压泵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二溢流阀的出油口用于与所述油箱的回油口连通。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对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回转机构的液压控制系统,当第二三位四通换向阀的阀芯置于中位,油箱的液压油先后经过第二液压泵、第二三位四通换向阀的进油口和第二三位四通换向阀的回油口回流至油箱中。那么,此时第一液控单向阀和第二液控单向阀均不开启,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中均无液压油流动。当第二三位四通换向阀的阀芯右位时,进入第二三位四通换向阀的进油口的液压油从第一工作油口流出,从而使得第一液控单向阀和第二液控单向阀开启,第一马达的第一油口和第二马达的第一油口能够具有进油的条件。同理,当第二三位四通换向阀的阀芯左位时,第三液控单向阀和第四液控单向阀开启,第一马达的第二油口和第二马达的第二油口能够具有进油的条件。也就是说,第二三位四通换向阀用于控制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的进油方向。

另外,若两位五通换向阀的阀芯置于左位,那么第一马达的第二油口和第二马达的第一油口通过两位五通换向阀连通,即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处于并联状态,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流量一致,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能够高速运转。同理,若两位五通换向阀的阀芯置于右位,那么第一马达的第一油口与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连通,第一马达的第二油口通过两位五通换向阀的第三工作油口连通,而第二马达的第二油口与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连通,第二马达的第一油口通过两位五通换向阀的第四工作油口连通,即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的处于串联状态,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的流量均为总流量的一半,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以低速运转。也就是说,通过对两位五通换向阀的阀芯的控制,从而实现马达高低速的控制。

除此之外,在第二三位四通换向阀的阀芯置于右位,且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的阀芯置于右位时,液压油先后第一液压泵、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从而实现第一液压泵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正转。在第二三位四通换向阀的阀芯置于左位,且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的阀芯置于左位时,液压油先后第一液压泵、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从而实现第一液压泵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反转。

也就是说,本公开提供的液压控制系统可以实现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正反转时的高低速控制,也就可以适应回转机构的不同负载,避免第一马达和第二转速固定无法适用于不同负载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回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回转机构的液压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马达驱动组件;11、第一液压泵;12、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13、过滤器;14、安全报警器;15、排气阀;16、第五单向阀;17、第一溢流阀;

2、调控组件;21、第一液控单向阀;22、第二液控单向阀;23、第三液控单向阀;24、第四液控单向阀;25、两位五通换向阀;

3、先导组件;31、第二液压泵;32、第二三位四通换向阀;33、第六单向阀;34、第二溢流阀;

4、第一马达;5、第二马达;

6、压力控制组件;61、比例减压阀;62、第一单向阀;63、第二单向阀;64、第三单向阀;65、第四单向阀;

7、测压组件;71、第一梭阀;72、第二梭阀;73、第三梭阀;74、压力传感器;

100、油箱;200、回转支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回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对该液压控制系统控制的回转机构进行介绍:

回转机构包括回转支承200、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均与回转支承200啮合。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回转机构的液压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液压控制系统包括马达驱动组件1、调控组件2、先导组件3、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

马达驱动组件1包括第一液压泵11和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12,第一液压泵11的进油口用于与油箱100的出油口连通,第一液压泵11的出油口与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12的进油口p连通,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12的回油口t用于与油箱100的回油口连通。

调控组件2包括第一液控单向阀21、第二液控单向阀22、第三液控单向阀23、第四液控单向阀24和两位五通换向阀25,第一液控单向阀21的出油口b和第二液控单向阀22的出油口b分别与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12的第一工作油口a连通,第一液控单向阀21的进油口a与两位五通换向阀25的第一工作油口a连通,第二液控单向阀22的进油口a与第一马达4的第一油口a连通,第三液控单向阀23的出油口b和第四液控单向阀24的出油口b分别与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12的第二工作油口b连通,第三液控单向阀23的进油口a与两位五通换向阀25的第二工作油口b连通,第四液控单向阀24的进油口a与第二马达5的第二油口b连通,两位五通换向阀25的第三工作油口c与第一马达4的第二油口连通,两位五通换向阀25的第四工作油口d与第二马达5的第一油口a连通。

先导组件3包括第二液压泵31和第二三位四通换向阀32,第二液压泵31的进油口用于与油箱100的出油口连通,第二液压泵31的出油口与第二三位四通换向阀32的进油口p连通,第二三位四通换向阀32的回油口t用于与油箱100的回油口连通,第二三位四通换向阀32的第一工作油口a分别与第一液控单向阀21的控制油口c和第二液控单向阀22的控制油口c连通,第二三位四通换向阀32的第二工作油b口分别与第三液控单向阀23的控制油口c和第四液控单向阀24的控制油口c连通。

对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回转机构的液压控制系统,当第二三位四通换向阀32的阀芯置于中位,油箱100的液压油先后经过第二液压泵31、第二三位四通换向阀32的进油口p和第二三位四通换向阀32的回油口t回流至油箱100中。那么,此时第一液控单向阀21和第二液控单向阀22均不开启,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中均无液压油流动。当第二三位四通换向阀32的阀芯右位时,进入第二三位四通换向阀32的进油口p的液压油从第一工作油口a流出,从而使得第一液控单向阀21和第二液控单向阀22开启,第一马达4的第一油口a和第二马达5的第一油口a能够具有进油的条件。同理,当第二三位四通换向阀32的阀芯左位时,第三液控单向阀23和第四液控单向阀24开启,第一马达4的第二油口b和第二马达5的第二油口b能够具有进油的条件。也就是说,第二三位四通换向阀32用于控制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的进油方向。

另外,若两位五通换向阀25的阀芯置于左位,那么第一马达4的第二油口b和第二马达5的第一油口a通过两位五通换向阀25连通,即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处于并联状态,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流量一致,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能够高速运转。同理,若两位五通换向阀25的阀芯置于右位,那么第一马达4的第一油口a与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12的第一工作油口a连通,第一马达4的第二油口b通过两位五通换向阀25的第三工作油口c连通,而第二马达5的第二油口b与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12的第二工作油口b连通,第二马达5的第一油口a通过两位五通换向阀25的第四工作油口d连通,即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的处于串联状态,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的流量均为总流量的一半,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以低速运转。也就是说,通过对两位五通换向阀25的阀芯的控制,从而实现马达高低速的控制。

除此之外,在第二三位四通换向阀32的阀芯置于右位,且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12的阀芯置于右位时,液压油先后第一液压泵11、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12的第一工作油口a、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从而实现第一液压泵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正转。在第二三位四通换向阀32的阀芯置于左位,且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12的阀芯置于左位时,液压油先后第一液压泵11、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12的第二工作油口b、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从而实现第一液压泵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反转。

也就是说,本公开提供的液压控制系统可以实现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正反转时的高低速控制,也就可以适应回转机构的不同负载,避免第一马达4和第二转速固定无法适用于不同负载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12、第二三位四通换向阀32和两位五通换向阀25均可以为电磁阀,从而便于实现控制,节省人力。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液压泵11可以为恒压变量泵,第二液压泵31可以为齿轮泵,且第一液压泵11和第二液压泵31可以通过同一个电机驱动。

可选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压力控制组件6,压力控制组件6包括比例减压阀61、第一单向阀62、第二单向阀63、第三单向阀64和第四单向阀65,比例减压阀61的第一工作油口a分别与比例减压阀61的第一控制油口d和两位五通换向阀25的第五工作油口e连通,比例减压阀61的第二工作油口b分别与比例减压阀61的第二控制油口e、第一单向阀62的出油口b和第二单向阀63的出油口b连通,且比例减压阀61的第二控制油口e对应的腔室截面积(s)为第一控制油口d对应的腔室截面积(2s)的一半,比例减压阀61的第三工作油口c分别与第三单向阀64的进油口a和第四单向阀65的进油口a连通,第一单向阀62的进油口a和第三单向阀64的出油口b分别与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12的第一工作油口a连通,第二单向阀63的进油口a和第四单向阀65的出油口b分别与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12的第二工作油口b连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压力控制组件6可以调控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低速转动时压差均为0.5p(系统总压力为p),也就可以使得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压差一致,从而使得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的扭矩一致,进而使得回转支承200稳定转动,避免对回转支承200造成破坏。

举例说明,在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高速正转时,此时两位五通换向阀25的阀芯置于左位。若第一马达4的压差大于第二马达5的压差,此时第一马达4的第二油口b和第二马达5的第一油口a压力均小于0.5p。由于比例减压阀61的第二控制油口e对应的腔室截面积(s)为第一控制油口d对应的腔室截面积(2s)的一半,那么此时比例减压阀61的第一控制油口d液压油对比例减压阀61的阀芯作用力小于p*s,从而使得比例减压阀61的阀芯置于左位,比例减压阀61的第一工作油口a和第二工作油口b连通,从而对第一马达4的第二油口b和第二马达5的第一油口a处的液压油进行充油,直至第一马达4的压差和第二马达5的压差均为0.5p,此时比例减压阀61置于中位,调控结束。

同理,若第一马达4的压差小于第二马达5的压差,此时第一马达4的第二油口b和第二马达5的第一油口a压力均大于0.5p,那么此时比例减压阀61的第一控制油口d液压油对比例减压阀61的作用力大于p*s,从而使得比例减压阀61的阀芯置右位,比例减压阀61的第一工作油口a和第三工作油口c连通,从而对第一马达4的第二油口b和第二马达5的第一油口a处的液压油进行卸荷,直至第一马达4的压差和第二马达5的压差均为0.5p,此时比例减压阀61置于中位,调控结束。

可选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测压组件7,测压组件7包括第一梭阀71、第二梭阀72、第三梭阀73和压力传感器74,第一梭阀71的第一油口a和第一马达4的第一油口a连通,第一梭阀71的第二油口b和第一马达4的第二油口b连通,第二梭阀72的第一油口a与第二马达5的第一油口a连通,第二梭阀72的第二油口b与第二马达5的第二油口b连通,第三梭阀73的第一油口a与第一梭阀71的出油口c连通,第三梭阀73的第二油口b与第二梭阀72的出油口c连通,第三梭阀73的出油口c与压力传感器74连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梭阀71起到选择第一马达4的最大压力的作用,第二梭阀72起到选择第二马达5的最大压力的作用,第三梭阀73起到选择第一梭阀71和第二梭阀72的最大压力的作用,从而也就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74确定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的最大压力,进而确定出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的最大压力,也就可以根据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的最大压力实现对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转速的调节。

示例性地,当第一马达4或第二马达5压力较大时,第一马达4或第二马达5压力负载较大,从而可以通过控制两位五通换向阀25来控制第一马达4或第二马达5压力低速转动。当第一马达4或第二马达5压力较小时,第一马达4或第二马达5压力负载较小,从而可以通过控制两位五通换向阀25来控制第一马达4或第二马达5压力低速转动或高速转动。

继续参见图2,马达驱动组件1还包括过滤器13,过滤器13的进油口与第一液压泵11的出油口连通,过滤器13的出油口与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12的进油口连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过滤器13对进入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12的液压油起到过滤的作用,从而防止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12的堵塞。

可选地,马达驱动组件1还包括堵塞安全报警器14,堵塞安全报警器14的第一油口与过滤器13的进油口连通,堵塞安全报警器14的第二油口与过滤器13的出油口连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堵塞安全报警器14用于检测过滤器13的通断情况,用于监测过滤器13。

可选地,马达驱动组件1还包括排气阀15,排气阀15布置在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12的进油口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排气阀15对管线中的液压油起到排气的作用,从而防止泵和阀的受损。

在本实施例中,马达驱动组件1还包括第五单向阀16,第五单向阀16的进油口a与第一液压泵11的出油口连通,第五单向阀16的出油口b与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12的进油口p连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五单向阀16起到防止进入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12的液压油回流的作用。

可选地,马达驱动组件1还包括第一溢流阀17,第一溢流阀17的进油口a和控制油口c分别与第一液压泵11的出油口连通,第一溢流阀17的出油口b用于与油箱100的回油口连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溢流阀17可以在第一液压泵11的工作压力超过负载时起到溢流的作用,从而保护液压控制系统。

可选地,先导组件3还包括第六单向阀33,第六单向阀33的进油口a与第二液压泵31的出油口连通,第六单向阀33的出油口b与第二三位四通换向阀32的进油口p连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六单向阀33起到防止进入第二三位四通换向阀32的液压油回流的作用。

可选地,先导组件3还包括第二溢流阀34,第二溢流阀34的进油口a和控制油口c分别与第二液压泵31的出油口连通,第二溢流阀34的出油口b用于与油箱100的回油口连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溢流阀34可以在第二液压泵31的工作压力超过负载时起到溢流的作用,从而保护液压控制系统。

以下简要说明本公开提供的液压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在第二三位四通换向阀32的阀芯置于右位,且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12的阀芯置于右位时,液压油先后第一液压泵11、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12的第一工作油口a、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从而实现第一液压泵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正转。若此时两位五通换向阀25的阀芯置于左位,即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处于并联状态,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流量一致,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能够高速正向运转。同理,若两位五通换向阀25的阀芯置于右位,即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的处于串联状态,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的流量均为总流量的一半,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以低速正向运转。

在第二三位四通换向阀32的阀芯置于左位,且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12的阀芯置于左位时,液压油先后第一液压泵11、第一三位四通换向阀12的第二工作油口b、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从而实现第一液压泵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反转。若此时两位五通换向阀25的阀芯置于左位,即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处于并联状态,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流量一致,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能够高速反向运转。同理,若两位五通换向阀25的阀芯置于右位,即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的处于串联状态,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的流量均为总流量的一半,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以低速反向运转。

另外,在第一马达4和第二马达5高速正转或者高速反转时,通过比例减压阀61的调控作用,可以对第一马达4的第二油口b及第二马达的第一油口a进行充油或者泄油,直至第一马达4的压差和第二马达5的压差均为0.5p。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