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路换向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88592发布日期:2020-10-28 12:58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路换向阀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液压阀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多路换向阀。



背景技术:

多路换向阀是由若干个单联换向阀和若干个如安全溢流阀、单向阀等辅助阀组合在一起的集成阀,结构紧凑,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农业机械和环卫设备中。多路阀分为整体式和片式两种结构,前者结构复杂,工艺难度大,后者由进油联、换向联和出油联阀片组合在一起,结构简单,工艺性好且组合灵活。

现有的负载敏感多路阀可以应用在包括多个执行机构且有复合动作的工程机械中,与液压负载敏感泵构成负载敏感液压系统。最大负载压力控制信号作用于负载敏感泵的压力补偿器上,负载敏感泵感受系统的压力-流量需求并在系统工况变化时,根据流量需求提供可调的流量。负载敏感泵的压力设定为一个较低的固定值,从而使泵压超出最高负载压力一个较低的固定值,并且不断随最高负载压力调整,使系统避免了流量损失。

但是,现有的负载敏感多路换向阀在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负载敏感多路换向阀的负载压力控制信号的采集点一般在各联换向阀前或换向阀后,再通过梭阀和流道或直接通过流道连接到换向阀联的负载压力反馈通道上,最终通过进油联或尾联将信号输出,通过连接管路作用到负载敏感泵补偿器上,控制泵的流量。由于多路换向阀与负载敏感泵之间的连接管路很长,且负载敏感多路换向阀内部流道变化多,导致最大负载压力控制信号经多路换向阀内部油路及连接管路反馈到负载敏感泵的补偿器时,压力衰减较大,为保证稳定流量必须将负载敏感泵压力补偿器的压力设定值调高,但是这样会引起较大的流量损失;

(2)现有技术的负载敏感多路换向阀的换向联,多为闭中心的换向阀,每个换向联都包含二通压力补偿器及梭阀,虽然能实现较好的流量控制特性,但是结构及其复杂、成本高昂,且实际很多工况中并不需要多个执行机构复合动作,造成功能浪费、性价比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性价比高、节能的用于负载敏感泵系统的多路换向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路换向阀,包括:

进油联,所述进油联包括液控节流阀、补油单向阀和第一阻尼,所述进油联上形成有与负载敏感泵的出口相连的第一油口以及与所述负载敏感泵的控制口相连的第二油口,所述第一油口和所述第二油口分别与所述液控节流阀相连,所述液控节流阀上形成有控制腔,所述控制腔内的压力作用在控制活塞上并与弹簧抗衡,所述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一阻尼的一端相连,所述补油单向阀的出口端与所述控制腔相连;

多个换向联,每个所述换向联包括进油单向阀和开中心的三位六通换向阀,所述开中心的三位六通换向阀包括左上口、左中口、左下口、右上口、右中口、右下口、上活塞腔、下活塞腔、设在所述上活塞腔内的上活塞、向下常推动所述上活塞的上弹簧、设在所述下活塞腔内的下活塞,向上常推动所述下活塞的下弹簧、控制所述开中心的三位六通换向阀在三个位置之间切换的手柄,多个所述上活塞腔与多个所述下活塞腔均与所述控制腔相连,所述左上口与所述进油单向阀的出口端相连,每个所述进油单向阀的进口端均与所述第二油口相连,每个所述右上口构造成第一工作油口,每个所述右下口构造成第二工作油口,相邻两个所述换向联中,位于下游侧的所述左中口与位于上游侧的所述右中口相连,多个所述换向联中位于最上游侧的所述左中口与所述第一阻尼的另一端相连,所述手柄在中位、上位和下位三个位置间可切换;

出油联,所述出油联包括第二阻尼、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多个所述换向联中位于最下游侧的所述右中口与所述第一出油口相连,所述第二阻尼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油口相连且所述第二阻尼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油口相连,所述补油单向阀进口端以及每个所述左下口均与所述第二出油口相连。

有利地,当所述手柄处于中位时,所述左中口与所述右中口相连,所述左上口与所述右上口断开且所述左下口与所述右下口断开。

有利地,当所述手柄处于上位时,所述手柄推动所述上活塞上移,所述上活塞腔内的油液流入所述控制腔内以推动所述控制活塞左移,所述左中口与所述右中口断开,所述左上口与所述右上口相连且所述左下口与所述右下口相连。

有利地,当所述手柄处于下位时,所述手柄推动所述下活塞下移,所述下活塞腔内的油液流入所述控制腔内以推动所述活塞控制左移,所述左中口与所述右中口断开,所述左上口与所述右下口相连且所述左下口与所述右上口相连。

有利地,所述进油联还包括溢流阀,所述溢流阀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一油口相连,所述溢流阀的出口端与所述补油单向阀进口端相连且所述溢流阀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出油口相连。

有利地,多个所述换向联的数量为三个。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多路换向阀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多路换向阀的进油联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多路换向阀的单个换向联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多路换向阀的出油联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多路换向阀应用于负载敏感泵系统的中的液压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路换向阀。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路换向阀,包括:进油联1,多个换向联2,出油联3。

具体而言,如图1、图2和图5所示,进油联1包括液控节流阀1a,补油单向阀1c和第一阻尼1d。进油联1上形成有与负载敏感泵4的出口相连的第一油口p以及与负载敏感泵4的控制口相连的第二油口ls。第一油口p和第二油口ls分别与液控节流阀1a相连。液控节流阀1a上形成有控制腔101,控制腔101内的压力作用在控制活塞1a2上并与弹簧1a1抗衡。第一油口p与第一阻尼1d的一端相连,补油单向阀1c的出口端与控制腔101相连。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每个换向联2包括进油单向阀2a和开中心的三位六通换向阀2b,开中心的三位六通换向阀2b包括左上口、左中口、左下口、右上口、右中口、右下口、上活塞腔201、下活塞腔202、设在上活塞腔201内的上活塞2b1、向下常推动上活塞2b1的上弹簧2b3、设在下活塞腔202内的下活塞2b2,向上常推动下活塞2b2的下弹簧2b4、控制开中心的三位六通换向阀2b在三个位置之间切换的手柄2b5。多个上活塞腔201与多个下活塞腔202均与控制腔101相连。所述左上口与进油单向阀2a的出口端相连,每个进油单向阀2a的进口端均与第二油口ls相连。每个所述右上口构造成第一工作油口a,每个所述右下口构造成第二工作油口b。相邻两个换向联2中,位于下游侧(如图1或图5所示的右侧)的所述左中口与位于上游侧(如图1或图5所示的左侧)的所述右中口相连,多个换向联2中位于最上游侧的所述左中口与第一阻尼1d的另一端相连。手柄2b5在中位、上位和下位三个位置间可切换。

当手柄处于中位2b5时,所述左中口与所述右中口相连,所述左上口与所述右上口断开且所述左下口与所述右下口断开。

当手柄2b5处于上位时,手柄2b5推动所述上活塞2b1上移,上活塞腔201内的油液流入控制腔101内以推动控制活塞1a2左移,所述左中口与所述右中口断开,所述左上口与所述右上口相连且所述左下口与所述右下口相连。

当手柄2b5处于下位时,手柄2b5推动下活塞2b2下移,下活塞腔202内的油液流入控制腔101内以推动控制活塞1a2左移,所述左中口与所述右中口断开,所述左上口与所述右下口相连且所述左下口与所述右上口相连。

有利地,多个换向联2的数量为三个。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出油联3包括第二阻尼3a、第一出油口t1和第二出油口t2,多个换向联2中位于最下游侧的所述右中口与第一出油口t1相连,第二阻尼3a的一端与第二油口ls相连且第二阻尼3a的另一端与第二出油口t2相连,补油单向阀1c进口端以及每个所述左下口均与第二出油口t2相连。

有利地,进油联2还包括溢流阀1b,溢流阀1b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一油口p相连,溢流阀1b的出口端与补油单向阀1c进口端相连且溢流阀1b的出口端与第二出油口t2相连。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文件中,部件与部件之间是通过油路进行相连的。以“第二油口ls与第二出油口t2相连”为例,第二油口ls依次通过设在进油联1、多个换向联2和出油联3彼此相通的油路进行相连,而第二阻尼3a则设在该油路位于出油联3上的部分。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理解的。

换言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路换向阀由进油联1、多个换向联2和出油联3组成。

其中,进油联1包括液控节流阀1a、溢流阀1b、补油单向阀1c、第一阻尼1d组成。液控节流阀1a形成有控制腔101,控制腔101内的压力作用在控制活塞1a2上并与弹簧1a1抗衡,可以改变液控节流阀1a的开口大小。控制腔101内的压力越高,液控节流阀1a的开度越大。

单个换向联2由进油单向阀2a、开中心的三位六通换向阀2b组成。开中心的三位六通换向阀2b由手柄2b5控制可以在三个位置之间切换,手柄2b5在中位时,开中心的三位六通换向阀2b工作在中位,左中口与右中口连通;当手柄2b5控制上活塞2b1向上移动时,上活塞腔201的油液进入控制腔101内,推动控制活塞1a2左移;当手柄2b5控制下活塞2b2向下移动时,下活塞腔202的油液进入控制腔101内,推动控制活塞1a2左移。也就是说,当开中心的三位六通换向阀2b动作时,液控节流阀1a会感知开中心的三位六通换向阀2b的动作,并改变开口,开中心的三位六通换向阀2b无论向上移动还是向下移动,移动的距离越大,液控节流阀1a也就开口越大。

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路换向阀工作时,第一油口p与负载敏感泵4的出口相连,第二油口ls与负载敏感泵4的控制口相连,换向联2的两个工作油口a、b分别与执行元件5(油缸或者马达)的两个油口相连,第一出油口t1、第二出油口t2分别与油箱6相连。

如图5所示,当3个换向联2都处于中位时,负载敏感泵4出口的油液经过第一油口p、第一阻尼1d、第一个换向联2的左中口、第一个换向联2右中口、第二个换向联2的左中口、第二个换向联2的右中口、第三个换向联2的左中口、第三个换向联2的右中口、第一出油口t1回到油箱6。此时,由于三个换向联2都处于中位,液控节流阀1a处于左位关闭位置,第二油口ls经过第二阻尼3a、第二出油口t2后与油箱6连通。也就是说,此时第二油口ls基本无压力,负载敏感泵4出口的压力只保持在负载敏感泵设定的最低压力,流量基本为0。

当三个换向联2中有一联在动作时,例如第一个换向联2向上位换向,则根据该开中心的三位六通换向阀2b的上活塞2b1向上移动的距离大小,节流阀1a就相应的改变开口,当第一油口p与第一工作油口a开始相通、第二工作油口b与第二出油口t2开始相通时,液控节流阀1a也已经开口;第一油口p与第一工作油口a开度增大、第二工作油口b与第二出油口t2开度增大时,液控节流阀1a也的开口也增大。当液控节流阀1a开口后,第一油口p的油液一部分经液控节流阀1a后经进油单向阀2a、第一工作油口a进入执行元件5,第二油口ls的压力增大,负载敏感泵4出口的压力也就增大,使负载敏感泵4输出的流量增加,当开中心的三位六通换向阀2b的开口不变时,液控节流阀1a的开口也就保持不变。此时无论负载压力怎么变化,也就是第一工作油口a压力怎么变化,第一油口p与第二油口ls的压差保持恒定(负载敏感泵的特性),也就是液控节流阀1a前后压差恒定,通过液控节流阀1a输出的流量恒定。由此,当单个换向联2动作时,可以实现对负载敏感泵4的负载敏感控制,且可以实现对执行元件5的恒定速度控制。

当三个换向联复合动作时,如上所述,在第一个换向联2工作时,使第二个换向联2同时工作,这样由于第二个换向联2动作,第二个换向联2的上活塞腔201或下活塞腔202的油液会进入控制腔101,使液控节流阀1a感知到需求的流量增加,从而加大开口,满足执行元件5的流量需求。当复合动作时,如果两个换向联2的开中心的三位六通换向阀2b的开口不变,无论负载如何变化,负载敏感泵4经节流阀1a后输出的流量也不会变,但是经过2个开中心的三位六通换向阀2b的流量根据每个开中心的三位六通换向阀2b的负载大小进行分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路换向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负载敏感压力控制信号的采集点设定在进油联上,不像现有技术设在各联换向阀前后,本发明中的负载敏感压力信号也不需经梭阀和复杂的流道,因此负载敏感压力信号的衰减小,可以降低负载敏感泵压力补偿器的设定值,由此可以实现节能的效果;

2、通过在进油联设置液控节流阀,并在换向联的换向阀中设置由阀芯位置控制的上活塞腔和下活塞腔,且上活塞腔和下活塞腔都与液控节流阀的控制腔连通,由此可以通过换向阀的动作改变液控节流阀的开口,由此实现负载敏感泵按照需求进行供给流量,并且通过液控节流阀与负载敏感泵的配合,可以在每一换向联单独动作时,在换向阀开口不变的情况下,输出到执行元件的流量不随负载变化,本发明的换向联中,并没有像现有技术中设置二通压力补偿器和梭阀,大大简化了换向阀的结构、降低了成本;

3、本发明中的换向联为开中心设置,在换向联的换向阀处于中位时,负载敏感泵出口的油液直接回油箱,可以降低泵出口压力,减小发热。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