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功率吸尘器马达风机及其设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803066发布日期:2020-11-04 04:04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功率吸尘器马达风机及其设计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功率吸尘器马达风机及其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及科技的发展,吸尘器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日用家电,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市场上在售的吸尘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价格也有天壤之别;除了品牌因素外,产品的市场表现主要由其质量来决定,大吸力、高效率、低噪音的吸尘器往往能够跻身高端产品行列,占据市场主流。

吸尘器马达风机是吸尘器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优劣对吸尘器产品质量起着决定性影响。由于吸尘器的除尘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故其需求的风机输出功率逐渐变大。

目前,现有加工工艺的不足及材料强度的影响,无法达到强度要求,致使500-700w无刷马达吸尘器在使用及安全试验时,高速转动的离心叶轮出现损毁现象,同时叶片直接镶嵌到流道的壁面上,有些甚至直接破坏流道,故研究设计一种高强度叶轮结构,对与高功率无刷马达吸尘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对离心叶轮强度的改善主要是更换材料、降低转速、加大直径及增加叶轮出口角度等方式,虽然强度有所提升,但风机的性能有所降低,使用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功率吸尘器马达风机,结构简单,有效的提高了叶轮的强度,并将原有叶轮使用材料的应用强度范围扩大,在和现有风罩、定叶轮和马达本体装配空间不做改变的前提下,有效改善了叶轮的气动性能,及马达的整体性能,通过叶轮强度的改进,有效的降低了吸尘器在高功率领域生产成本,且有效的提高了吸尘器的安全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功率吸尘器马达风机,包括叶轮,所述叶轮包括依次设置的下叶片、中叶片和上叶片,所述上叶片与所述下叶片同轴设置,所述下叶片向外延展形成折弯边,所述折弯边组合形成折弯结构,所述折弯结构的直径比所述下叶片的直径多1-3mm,所述折弯结构的折弯角度为0-60度。

进一步地,所述叶轮的材料是铝材。

进一步地,所述上叶片、中叶片和下叶片通过开模冲压,并通过铆点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下叶片的中心设置有多个垫片。

进一步地,所述下叶片靠近所述上叶片的一侧是一个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上叶片是一个向上突起的圆弧片,所述上叶片开设有导风孔。

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风机的设计方法,(a)首先确定叶轮的固定支点与质点,求得此固定支点与质点的距离,固定支点处于叶轮的所述下叶片的中心;(b)建立三维笛卡尔坐标系,坐标系的原点就是所述固定支点;(c)利用坐标系算出叶轮的质心坐标公式,所述下叶片加上长度或者角度不同的所述折弯边,利用质心坐标公式计算出质心位置;

(d)求得质心与固定支点的距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在保证原吸尘器马达结构不变、风机性能及风机现用材料不变的前提下,利用下叶片上设置折弯结构有效的提高了叶轮的强度和气动性能,使用效果好;

2.有效的降低了吸尘器在高功率领域生产成本,且有效的提高了吸尘器的安全性能。

3.以固定支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可以得出质心的公式,由此可以方便的计算出质心与固定支点之间的距离,也可直观得出这距离与折弯边半斤和角度之间的关系,方便设计叶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验数据。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电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叶轮;2、上叶片;3、下叶片;4、中叶片;5、折弯边;6、导风孔,7、电机,8、转子,9、定子,10、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高功率吸尘器马达风机的一实施例,包括叶轮,所述叶轮包括依次设置的下叶片3、中叶片4和上叶片2,所述上叶片2与所述下叶片3同轴设置,所述下叶片3向外延展形成折弯边5,所述折弯边5组合形成折弯结构,所述折弯结构的直径比所述下叶片3的直径多1-3mm,所述折弯结构的折弯角度为0-60度。

使用时,经过之前的强度试验发现,经强度试验毁坏的叶轮,下叶片3由原来的平面变形为向上凸起的圆弧片,现在吸尘器马达中的叶轮主要是采用铝材,对叶轮的上中下片分别进行开模冲压,最后将上中下片组装,而后通过冲压形成。由于批量生产的离心叶轮上叶片2、中叶片4和下叶片3均通过铆点连接到一起,故铆点的强度决定了叶轮的强度。在叶轮高速旋转的过程中,叶轮的离心力逐渐变大最后恒定,在叶轮未发生变现时,铆点只需克服离心力对铆点的径向剪切应力,但是一旦下叶片3发生形变,则离心力就会变成两个力合成,即沿着变形方向的力和垂直于变形方向的力合成,因此铆点的强度便会有垂直于变形方向的力决定,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叶轮变形角度;二是截面,即铆点铆压变形后的体积,经研究发现,加大铆点确有提高强度,但对整个叶轮的性能有极大的影响,故在结构改进方面,不宜优先考虑,因此在下叶片3上增加折弯边5,可以减小整个叶轮的质心与固定支点也就是下叶片3的中心的距离,即可减小弯矩增加叶轮的强度,折弯结构的直径比所述下叶片3的直径多1-3mm,所述折弯结构的折弯角度为0-60度,经过试验分析,折弯边5处于这种情况下使用效果最好。

叶轮的材料是铝材,成本极低并且使用效果好,上叶片2、中叶片4和下叶片3通过开模冲压,并通过铆点连接在一起,结构稳定,下叶片3的中心设置有多个垫片1,下叶片3靠近所述上叶片2的一侧是一个平面,上叶片2是一个向上突起的圆弧片,所述上叶片2开设有导风孔6。

在设计叶轮结构时,首先对一般的叶轮结构进行强度试验,发现下叶片3从原来的平面变成向上凸起的弧面,因此叶轮的变形主要受离线力对离心力产生的弯矩大小的影响。离线力的大小在一定条件下时不变的,要是弯矩减小,就要缩短离心叶轮的固定支点(即下叶轮的重点)与叶轮的质心的垂直距离,因此以固定支点为原点,建立三维笛卡尔坐标系,下叶轮的平面是xy面,由此计算出叶轮的质心坐标,公式如图3所示,质心坐标距离原点的距离大小便是所需要的离心叶轮的固定支点(即下叶轮的重点)与叶轮的质心的垂直距离;之后改变下叶片3上折弯边5的长度或者角度,改变质心的位置,来改变叶轮的应用强度,图4便是体现了在不同的折弯边5半径以及角度下,离心叶轮的固定支点(即下叶轮的重点)与叶轮的质心的垂直距离的变化。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