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风扇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74336发布日期:2021-01-08 11:22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散热器风扇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器风扇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散热器(2)与风扇(1)的安装位置关系如附图1所示,附图1中的箭头是气流的走向,所以从附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的安装关系中,由于气流在吹拂散热器(2)的散热片(201)的过程中,气流会向上方流动,所以气流对散热片的散热效率十分低,散热片的很多部位都是吹不到风,所以这种安装方法还会导致散热片(201)两端之间存在冷热不均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散热器风扇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散热器风扇安装结构,包括风扇及散热器,所述风扇设置在散热器一侧,还包括挡风板,所述挡风板设置在散热器的散热片一侧,且挡风板垂直于散热片,挡风板与散热片之间存在孔隙,所述挡风板用于将散热片之间吹出来的气流回弹回散热片之间。

本结构的作用如下,相对于原来的安装方式,本结构多了一块挡板板,将原本会吹出散热片之间的气流回导至散热片之间,这样气流可以始终在散热片之间流动,而散热片之间流动的气流可以带走散热片上的热量,这样就大幅提高了散热片的散热效率。

可选的,所述挡风板的一侧设置有盖板,且所述盖板位于挡风板的一端,所述风扇与散热片之间形成了通道,所述盖板位于通道的一侧道口处,所述盖板用于将流出道口的气流导向至散热片与散热片之间。

可选的,还包括遮板,所述遮板设置在盖板一侧,且挡风板与遮板分别位于盖板的两侧,所述遮板用于将气流弹向散热片处。

可选的,还包括回风板,所述回风板设置在散热器与风扇之间,所述回风板与盖板风别位于通道的两个道口处,所述回风板上开设有供气体流通的孔。

回风板的作用有两个,第一个是把一部分风量通过回风板向上引导到散热片处,第二是让一部分风量通过自身的孔吹到设备pcb上带走pcb间热量。

可选的,还包括折风板,所述折风板设置在回风板的一端,且折风板位于散热器与风扇之间,所述折风板用于将吹向散热器非散热片部位的气流折向散热片处。

因为散热器最热的部分就是那几片散热片,所以为了尽可能的提高对气流的冷却效率,设置了上述折风板,利用折风板将气流导向散热片处。

可选的,所述挡风板的一端设置有弯卷端,所述弯卷端及盖板分别位于挡风板的两端。

因为吹向挡风板的气流是带有热量的,所以散热板的温度会升高,为了给挡风板散热,所以在挡风板的一端设置了弯卷端,通过在不增加挡风板长度的前提下增加了挡风板的散热面积,提高了挡风板的散热效率,因为散热器、风扇、挡风板都是安装在机箱内,而机箱的尺寸都是固定的,所以通过设置弯卷端来给挡风板散热的效率远优于增加挡风板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对于原来的安装方式,本结构多了一块挡板板,将原本会吹出散热片之间的气流回导至散热片之间,这样气流可以始终在散热片之间流动,而散热片之间流动的气流可以带走散热片上的热量,这样就大幅提高了散热片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散热器与风扇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是散热器风扇安装结构示意简图;

图3是图2中a-a处剖面示意简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风扇,101、叶片,102、电机,2、散热器,201、散热片,3、挡风板,301、盖板,302、遮板,4、回风板,401、折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如附图2所示,一种散热器2风扇1安装结构,包括风扇1及散热器2,风扇1设置在散热器2一侧,还包括挡风板3,挡风板3设置在散热器2的散热片201一侧,且挡风板3垂直于散热片201,挡风板3与散热片201之间存在孔隙,挡风板3用于将散热片201之间吹出来的气流回弹回散热片201之间。气流走向及散热片201之间的关系参看附图3,参看附图3中风扇1上电机102转动带动叶片101旋转,叶片101旋转会带着气流自右向左移动。

本结构的作用如下,相对于原来的安装方式,本结构多了一块挡板板,将原本会吹出散热片201之间的气流回导至散热片201之间,这样气流可以始终在散热片201之间流动,而散热片201之间流动的气流可以带走散热片201上的热量,这样就大幅提高了散热片201的散热效率。

如附图2及附图3所示,挡风板3的一侧设置有盖板301,且盖板301位于挡风板3的一端,风扇1与散热片201之间形成了通道,盖板301位于通道的一侧道口处,盖板301用于将流出道口的气流导向至散热片201与散热片201之间。

如附图2及附图3所示,还包括遮板302,遮板302设置在盖板301一侧,且挡风板3与遮板302分别位于盖板301的两侧,遮板302用于将气流弹向散热片201处。

如附图2及附图3所示,还包括回风板4,回风板4设置在散热器2与风扇1之间,回风板4与盖板301风别位于通道的两个道口处,回风板4上开设有供气体流通的孔。

回风板4的作用有两个,第一个是把一部分风量通过回风板4向上引导到散热片2处,第二是让一部分风量通过自身的孔吹到设备pcb上带走pcb间热量。

回风板4的作用与盖板301一致,都是为了提高气流的利用效率。

如附图2及附图3所示,还包括折风板401,折风板401设置在回风板4的一端,且折风板401位于散热器2与风扇1之间,折风板401用于将吹向散热器2非散热片201部位的气流折向散热片201处。

因为散热器2最热的部分就是那几片散热片201,所以为了尽可能的提高对气流的冷却效率,设置了上述折风板401,利用折风板401将气流导向散热片处。

如附图2及附图3所示,挡风板3的一端设置有弯卷端,弯卷端及盖板301分别位于挡风板3的两端。

因为吹向挡风板3的气流是带有热量的,所以散热板的温度会升高,为了给挡风板3散热,所以在挡风板3的一端设置了弯卷端,通过在不增加挡风板3长度的前提下增加了挡风板3的散热面积,提高了挡风板3的散热效率,因为散热器2、风扇1、挡风板3都是安装在机箱内,而机箱的尺寸都是固定的,所以通过设置弯卷端来给挡风板3散热的效率远优于增加挡风板3的长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散热器风扇安装结构,包括风扇及散热器,所述风扇设置在散热器一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风板,所述挡风板设置在散热器的散热片一侧,且挡风板垂直于散热片,挡风板与散热片之间存在孔隙,所述挡风板用于将散热片之间吹出来的气流回弹回散热片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风扇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的一侧设置有盖板,且所述盖板位于挡风板的一端,所述风扇与散热片之间形成了通道,所述盖板位于通道的一侧道口处,所述盖板用于将流出道口的气流导向至散热片与散热片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风扇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板,所述遮板设置在盖板一侧,且挡风板与遮板分别位于盖板的两侧,所述遮板用于将气流弹向散热片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风扇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风板,所述回风板设置在散热器与风扇之间,所述回风板与盖板风别位于通道的两个道口处,所述回风板上开设有供气体流通的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器风扇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折风板,所述折风板设置在回风板的一端,且折风板位于散热器与风扇之间,所述折风板用于将吹向散热器非散热片部位的气流折向散热片处。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风扇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的一端设置有弯卷端,所述弯卷端及盖板分别位于挡风板的两端。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散热器风扇安装结构,包括风扇及散热器,所述风扇设置在散热器一侧,还包括挡风板,所述挡风板设置在散热器的散热片一侧,且挡风板垂直于散热片,挡风板与散热片之间存在孔隙,所述挡风板用于将散热片之间吹出来的气流回弹回散热片之间。本结构的有益效果如下,相对于原来的安装方式,本结构多了一块挡板板,将原本会吹出散热片之间的气流回导至散热片之间,这样气流可以始终在散热片之间流动,而散热片之间流动的气流可以带走散热片上的热量,这样就大幅提高了散热片的散热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徐旻;朱腾飞;倪建飞;王梓酉;张志恒;郭峰浩;宫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三汇数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3
技术公布日:2021.01.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