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润滑增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39443发布日期:2021-02-03 20:19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轴承润滑增压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机械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离心泵用轴承润滑增压器。


背景技术:

[0002]
行业规定,离心泵轴承温度温最高不能超过71度,而用户要求出厂试验不能高于60度,能连续运行两年半。但是当出现输送高温介质、高载荷、连续长时间工作、无人看护环境工作时候,很难度满足这些要求。
[0003]
为了将轴承的温度冷却,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轴承箱冷却润滑装置,但,都无法满足上述要求。
[0004]
经检索,cn204628054公开了一种搅拌式甩油环,这种甩油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实质性不足是:由于润滑油被甩油环提起来抛向空中,在轴承箱内形成油雾或油滴,由于轴承旋转形成的动压力,使得油雾不能完好的附着在轴承上,因此,也就使得轴承的热量散发不出去,而导致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润滑效果好、冷却效果显著、使用寿命长的轴承润滑增压器。
[0006]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
一种轴承润滑增压器, 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环一、前甩油环一、前锥形盘一、后甩油环一、后锥形盘一和叶片一,所述固定环一前端依次设有前锥形盘一和前甩油环一,后端依次设有后锥形盘一和后甩油环一,所述前锥形盘一小径端与固定环一前端固定连接,大径端与前甩油环一固定连接,以利于通过前甩油环一和后甩油环一下部接触润滑油并将润滑油提起后在前锥形盘一和后锥形盘一的斜面作用下抛向轴承箱体和前轴承内腔,并通过油雾对润滑油进行散热,并对前轴承进行润滑,所述前锥形盘一的前端面上圆周间隔设有叶块一和进油孔一,所述叶块一与前轴承内腔相对应,通过前锥形盘一端面上的进油孔一将润滑油导入到叶块一内面,然后润滑油在离心作用下再通过叶块一将润滑油吹入到前轴承内,对前轴承进行润滑和冷却,解决了油雾不能完好的附着在轴承上而导致轴承的热量散发不出去的实质性技术问题。
[0008]
本实用新型所述前甩油环一前端面圆周向后偏离垂直面并向轴心延伸形成前内凸环一,以使前内凸环一和前锥形盘一间形成前v形油沟一;
[0009]
以利于通过前v形油沟一将润滑油带起,并通过前v形油沟一将润滑油集中抛向对应的轴承部位,克服了前轴承旋转产生的动压,使得润滑油很好地附着于轴承上,达到对轴承进行润滑冷却、并对润滑油进行散热的作用。
[0010]
本实用新型所述后甩油环一后端面圆周向前偏离垂直面并向轴心延伸形成后内凸环一,以使后内凸环一和后锥形盘一间形成后v形油沟一,以利于进一步通过后v形油沟一将润滑油抛向轴承箱体内腔周围,对润滑油进行散热,避免润滑油温度升高。
[0011]
本实用新型还可在所述前锥形盘一和后锥形盘一相对面上分别布设有锯齿状油沟,以利于通过锯齿油沟将更多的润滑油带起来抛向轴承箱体空中,在轴承箱体空间形成油滴,以达到进一步对润滑油进行散热的作用。
[0012]
本实用新型所述叶块一端面的延伸线分别与泵轴轴线相交叉且位于出油孔的外侧,以利于将润滑油更多地导入到前轴承中。
[0013]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新颖、润滑效果好、冷却效果显著、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0016]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
附图标记:轴承箱体1、泵轴2、前箱盖3、前轴承4、后轴承5、后箱盖6、前轴承润滑增压器8、后轴承润滑增压器9、固定环一10、前甩油环一11、前锥形盘一12、后甩油环一13、后锥形盘一14、叶片一15、进油孔一16、固定环二17、前甩油环二18、前锥形盘二19、后甩油环二20、后锥形盘二21、叶片二22、进油孔二23、前内凸环一24、前v形油沟一25、内凸环二26、后v形油沟二27、后内凸环一28、后v形油沟一29、前内凸环二30、前v形油沟二31、锯齿状勾油槽32。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0019]
如附图所示,一种轴承润滑增压器, 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环一10、前甩油环一11、前锥形盘一12、后甩油环一13、后锥形盘一14和叶片一15,所述固定环一10前端依次设有前锥形盘一12和前甩油环一11,后端依次设有后锥形盘一14和后甩油环一13,所述前锥形盘一12小径端与固定环一10前端固定连接,大径端与前甩油环一11固定连接,以利于通过前甩油环一11和后甩油环一13下部接触润滑油并将润滑油提起后在前锥形盘一12和后锥形盘一14的斜面作用下抛向轴承箱体1和前轴承4内腔,并通过油雾对润滑油进行散热,并对前轴承进行润滑,所述前锥形盘一12的前端面上圆周间隔设有叶块一15和进油孔一16,所述叶块一与前轴承4内腔相对应,通过前锥形盘一12端面上的进油孔一16将润滑油导入到叶块一15内面,然后润滑油在离心作用下再通过叶块一15将润滑油吹入到前轴承4内,对前轴承4进行润滑和冷却,解决了油雾不能完好的附着在轴承上而导致轴承的热量散发不出去的实质性技术问题。
[0020]
本实用新型所述前甩油环一11前端面圆周向后偏离垂直面并向轴心延伸形成前内凸环一24,以使前内凸环一24和前锥形盘一11间形成前v形油沟一25;
[0021]
以利于通过前v形油沟一25将润滑油带起,并通过前v形油沟一25将润滑油集中抛向前轴承4部位,克服了轴承4旋转产生的动压,使得润滑油很好地附着于前轴承4上,达到对前轴承4进行润滑冷却、并对润滑油进行散热的作用。
[0022]
本实用新型所述后甩油环一后端面圆周向前偏离垂直面并向轴心延伸形成后内凸环一28,以使后内凸环一28和后锥形盘一14间形成后v形油沟一29,以利于进一步通过后
v形油沟一29将润滑油抛向轴承箱体内腔周围,对润滑油进行散热,避免润滑油温度升高。
[0023]
本实用新型还可在所述前锥形盘一12和后锥形盘一14相对面上分别布设有锯齿状勾油槽32,以利于通过锯齿油沟32将更多的润滑油带起来抛向轴承箱体1空中,在轴承箱体1空间形成油滴,以达到进一步对润滑油进行散热的作用。
[0024]
本实用新型所述叶块一端面的延伸线分别与泵轴轴线相交叉且位于出油孔的外侧,以利于将润滑油更多地导入到前轴承中。
[0025]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时,轴承箱体内灌注有润滑油,轴承箱体内的泵轴上间隔固定有两个本实用新型,将叶块一与轴承箱内的前轴承相对,叶块二与轴承箱内的后轴承相对,泵轴旋转带动轴承箱内的两个本实用新型旋转,为了清楚的表达实施例,本申请中第二个本实用新型的名称另起为:固定环二17、前甩油环二18、前锥形盘二19、后甩油环二20、后锥形盘二21、叶片二22、进油孔二23、内凸环二26、后v形油沟二27、前内凸环二30、前v形油沟二31、锯齿状勾油槽32。
[0026]
工作时,通过前甩油环一11和后甩油环一13下部接触润滑油并将润滑油提起后在前锥形盘一12和后锥形盘一14的斜面作用下抛向轴承箱体1和前轴承4内腔,通过油雾对润滑油进行散热,由于叶块一与前轴承4内腔相对应,通过前锥形盘一12端面上的进油孔一16将润滑油导入到叶块一15内面,然后润滑油在离心作用下再通过叶块一15将润滑油吹入到前轴承4内,对前轴承4进行润滑和冷却;同时,通过前甩油环二18和后甩油环二20接触润滑油并将润滑油提起后在前锥形盘二19和后锥形盘二21的斜面作用下抛向轴承箱体1和后轴承内腔,并通过甩出润滑油形成的油雾对润滑油进行散热,并对后轴承5进行润滑;同时,后锥形盘二21端面上的进油孔二23将润滑油导入到叶块二22内面,然后润滑油在离心作用下再通过叶块二22将润滑油吹入到后轴承5内,对后轴承5进行润滑和冷却;在运行过程中,还通过前v形油沟一25将润滑油带起,并通过前v形油沟一25将润滑油集中抛向前轴承4部位,通过后v形油沟二27将润滑油带起,并通过后v形油沟二27将润滑油集中抛向后轴承部位,克服了前轴承4和后轴承5旋转产生的动压,使得润滑油很好地附着于前轴承4和后轴承5上,达到对前轴承4和后轴承5进行润滑冷却、并对润滑油进行散热的作用;
[0027]
旋转过程中,通过前v形油沟一25将润滑油带起,并通过前v形油沟一25将润滑油集中抛向前轴承4部位,通过后v形油沟二27将润滑油带起,并通过后v形油沟二27将润滑油集中抛向后轴承部位,达到对前轴承4和后轴承5进行润滑冷却、并对润滑油进行散热的作用。
[0028]
旋转过程中,通过锯齿状油沟32、 v型油沟一和v形油沟二负责将润滑油5提起来抛向空中,在轴承箱1内形成油雾或油滴,再通过叶块一15和叶块二27将出油孔吹过来的润滑油定向吹到轴承上,解决了轴承旋转形成的动压力而导致润滑油不能完好的附着在轴承上的实质性技术问题。
[0029]
对于抛向轴承箱体内空间的润滑油滴落在接油斜面上,通过接油斜面上的斜导油孔35落在在后轴承后端的空腔旋转的泵轴上,溅出的油滴注入到后轴承后端,然后顺着回油孔34流入到轴承箱体的润滑油内,如此反复循环。
[0030]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锯齿状油沟32、 v型油沟一和v形油沟二负责将润滑油5提起来抛向空中,在轴承箱1内形成油雾或油滴,再通过叶块一和叶块二将出油孔吹过来的润滑油定向吹到轴承上,解决了轴承旋转形成的动压力而导致润滑油不能完好的附着在轴承上
的实质性技术问题,具有结构新颖、润滑效果好、冷却效果显著、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