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24906发布日期:2021-07-13 14:59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吹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吹风降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吹风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舒适性与便利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便携式风扇,如手持风扇、脖戴风扇等,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凉风。相对于手持风扇需要用户手握风扇,脖戴风扇架设于脖颈上,可以解放用户的双手,更是受到大众的欢迎,特别是在运动、户外活动等场合,极大地方便了用户。

而现有便携式风扇的风道都是单层结构,风力较小,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吹风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吹风装置,包括出风罩,该出风罩设有进风腔、内风道、外风道、与该内风道相连通的内出风口以及与该外风道相连通的外出风口,该内风道和该外风道相互隔开并均与该进风腔相连通,该内出风口和该外出风口均朝向该出风罩的同一侧出风。

进一步地,该出风罩具有出风面,该内出风口和该外出风口在垂直于该出风面方向上的高度不同。

进一步地,该内出风口在垂直于该出风面方向上的高度低于该外出风口在垂直于该出风面方向上的高度,该外风道环绕该内风道设置。

进一步地,该出风罩具有第一内壳壁、第二内壳壁以及外壳壁,该第一内壳壁的底面低于该第二内壳壁的底面,该第一内壳壁的顶面高于该第二内壳壁的底面且低于该第二内壳壁的顶面,该内风道和该内出风口形成于该第一内壳壁与该第二内壳壁之间,该外风道和该外出风口形成于该第二内壳壁与该外壳壁之间。

进一步地,该内风道和该外风道均为环形结构且围绕同一轴线设置,该内出风口和该外出风口分别具有多个出风孔且沿该轴线呈环形分布。

进一步地,该出风罩还设有通孔,该内风道环绕该通孔设置,该外风道环绕该内风道设置,该通孔的中心处于该轴线上。

进一步地,该吹风装置还包括与该出风罩相连通的风机,该风机内设有容纳腔、与该容纳腔相连通的进风口以及安装于该容纳腔内的扇轮,该扇轮运转产生的风经该进风腔进入该内风道和该外风道后分别从该内出风口和该外出风口吹出。

进一步地,该内出风口和该外出风口在该吹风装置上的朝向与该进风口在该吹风装置上的朝向相反。

进一步地,该扇轮的轴心与该容纳腔的中心为偏心设置,该扇轮与该容纳腔的侧壁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沿着该扇轮转动方向逐渐变宽;该风机内设有该容纳腔连通的出风腔,该出风腔设于该间隙两端中宽度较大的一端,该容纳腔通过该出风腔与该进风腔相连通。

进一步地,该出风罩在该进风腔的开口处设有与该风机配合的沉台,该风机靠近该出风腔的一端安装在该沉台内;或该风机在该出风腔的开口处设有与该出风罩配合的沉台,该出风罩靠近该进风腔的一端安装在该沉台内;或该风机的外壳与该出风罩的外壳一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吹风装置包括出风罩,出风罩设有进风腔、内风道、外风道、与内风道相连通的内出风口以及与外风道相连通的外出风口,内风道和外风道相互隔开并均与进风腔相连通,内出风口和外出风口均朝向出风罩的同一侧出风,风机产生的风进入进风腔后,被分入到内风道和外风道并分别从内出风口和外出风口吹出,将进入的风进行分流,从而使得吹出来风的风力更大,也更柔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吹风装置的主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吹风装置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吹风装置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风机和出风罩的拆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风机和出风罩的拆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吹风装置的俯视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吹风装置的仰视拆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吹风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吹风装置的主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吹风装置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吹风装置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风机和出风罩的拆分结构示意图之一,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风机和出风罩的拆分结构示意图之二,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吹风装置的俯视拆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吹风装置的仰视拆分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吹风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风机10和出风罩20,风机10内设有容纳腔101、与容纳腔101相连通的进风口102以及安装于容纳腔101内的扇轮11,出风罩20设有内风道21、外风道22、与内风道21相连通的内出风口211以及与外风道22相连通的外出风口221,内风道21和外风道22相互隔开并均与容纳腔101相连通,内出风口211和外出风口221均朝向出风罩20的同一侧出风,扇轮11运转产生的风经进风腔202进入内风道21后从内出风口211吹出以及进入外风道22后从外出风口221吹出。

本实用新型通过风机10产生的风进入进风腔202后,被分入到内风道21和外风道22并分别从内出风口211和外出风口221吹出,将进入的风进行分流,从而使得吹出来风的风力更大,也更柔和。

进一步地,扇轮11优选为离心扇轮(涡轮扇轮),扇轮11包括转子111和定子112,转子111设有用于容纳定子112空腔,空腔内设有磁体,而定子112上缠绕有线圈,通过定子112产生磁力驱动转子111转动,至于离心扇轮更详细的介绍请参考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出风罩20具有出风面206,内出风口211和外出风口221在垂直于出风面206方向(即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不同。优选地,内出风口211在垂直于出风面206方向上的高度低于外出风口221在垂直于出风面206方向上的高度,外风道22环绕该内风道21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内出风口211在垂直于出风面206方向上的高度高于外出风口221在垂直于出风面206方向上的高度,外风道22环绕该内风道21设置。通过将内出风口211和外出风口221设置在不同高度,使得吹风装置吹出的风更柔和。

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出风罩20包括上壳体20a和下壳体20b,上壳体20a与下壳体20b配合的面设有沿周缘设置的凹槽,下壳体20b与上壳体20a配合的面设有沿周缘设置的凸台,上壳体20a和下壳体20b在相接触的面通过凹槽和凸台的配合,可以增加出风罩20的气密性,使风只从内出风口211和外出风口221吹出。出风罩20具有第一内壳壁203、第二内壳壁204以及外壳壁205,第一内壳壁203的高度低于第二内壳壁204的高度,第二内壳壁204的高度与外壳壁205的高度相同,第一内壳壁203的底面低于第二内壳壁204的底面,第一内壳壁203的顶面高于第二内壳壁204的底面且低于第二内壳壁204的顶面,内风道21和内出风口211形成与第一内壳壁203与第二内壳壁204之间,外风道22和外出风口221形成于第二内壳壁204与外壳壁205之间。本实施例中,内风道21具有一定高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内风道21的高度也可以为零,即第一内壳壁203的顶面与第二内壳壁204的底面齐平,此时,内出风口211即为内风道21,或者说内风道21即为内出风口211,二者重合为一体。

具体地,内风道21和外风道22均为环形结构且围绕同一轴线设置,内出风口211和外出风口221分别具有多个出风孔且沿轴线呈环形分布,即内出风口211的多个出风孔和外出风口221的多个出风孔分别呈环形排布。出风罩20还设有通孔201,内风道21环绕该通孔201设置,外风道22环绕内风道21设置,通孔201的中心处于该轴线上,通过在出风罩20设置通孔201,使得内出风口211出风时可以带动通孔201内的空气往出风方向流动,增加出风风力。优选地,内出风口211和外出风口221的出风朝向均平行与轴线方向。当然,内出风口211出风也可以朝向通孔201的中心倾斜,外出风口221出风可以朝向远离通孔201的中心倾斜,使得内出风口211和外出风口221的出风面积更大。

本实施例中,内出风口211和外出风口221在吹风装置上的朝向与进风口102在吹风装置上的朝向相反。例如,内出风口211和外出风口221朝向吹风装置的上侧,进风口102朝向吹风装置的下侧。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扇轮11的轴心与容纳腔101的中心为偏心设置,扇轮11与容纳腔101的侧壁之间形成间隙103,间隙103沿着扇轮11转动方向逐渐变宽。间隙103整体呈一端宽一端窄的“c”字形,使风均朝向间隙103较宽的一端吹出,同时避免出风腔104内的风又从间隙103较窄的一端流入容纳腔101内,导致风机10吹出风的风力减弱。

进一步地,风机10内设有容纳腔101连通的出风腔104,出风腔104设于间隙103两端中宽度较大的一端,出风罩20设有与内风道21、外风道22连通的进风腔202,进风腔202与出风腔104相连通。优选地,在风机10和出风罩20的连接处,进风腔202和出风腔104的大小相同,使进风腔202的内壁与出风腔104的内壁平滑过渡,减小对风的阻力。

进一步地,出风罩20在进风腔202的开口处设有与风机10配合的沉台23,风机10靠近出风腔104的一端安装在沉台23内。或者风机10在出风腔104的开口处设有与出风罩20配合的沉台23,出风罩20靠近进风腔202的一端安装在沉台23内。通过风机10和出风罩20连接处设置沉台23,从而增加风机10和出风罩20连接处的气密性。或者可以将风机10的外壳与出风罩20的外壳设计为一个整体,也即风机10的外壳与出风罩20的外壳一体连接,从而保证风机10和出风罩20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风机10在朝向出风罩20的一侧设有第一抵触面12,出风罩20在朝向风机10的一侧设有与第一抵触面12相配合的第二抵触面24。可以在第一抵触面12和第二抵触面24之间设置黏胶层使风机10和出风罩20连接在一起,通过风机10和出风罩20连接处设置第一抵触面12和第二抵触面24,以增加风机10与出风罩20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还可以在吹风装置内设有与扇轮11电连接的电路板,电路板上设有驱动电路及与驱动电路连接的控制开关,控制开关露出于吹风装置的外表面用于控制扇轮的启停及速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吹风装置还可以设置壳体,将风机10和出风罩20设于壳体内,壳体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设定,以增加吹风装置的美观度。

本文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的结构位于图中的位置以及结构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仅用于名称上的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数量和顺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定,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