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电扇用调节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75394发布日期:2021-09-08 02:42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用电扇用调节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家用电扇用调节架。


背景技术:

2.电风扇简称电扇,也称为风扇、扇风机,是一种利用电动机驱动扇叶旋转,来达到使空气加速流通的家用电器,主要用于清凉解暑和流通空气。广泛用于家庭、教室,办公室、商店、医院和宾馆等场所。常见的家用电扇本质上属于轴流风机,即风的流向平行于扇叶的旋转轴。台式电扇是家用电扇中的一种,现有的台式电扇一般直接放在在办公桌上。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台式电扇的结构小巧,许多台式电扇的角度无法调整,导致实际使用时电扇的出风口的鼓吹角度无法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调节,降低电扇的使用舒适度,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家用电扇用调节架的技术方案,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实用性强,通过调节架的设计可以支撑固定电扇,使得电扇的整体放置更加的稳固可靠,提高结构安全性能,而且通过该调节架可以对电扇使用中的水平角度和垂直角度进行一定调节,从而使得电扇的鼓吹角度可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使得电扇的使用更加的舒适,体验感更好。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家用电扇用调节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座、安装基座和安装架,安装基座与支撑底座转动连接,支撑底座与安装基座之间设置有导向组件,导向组件包括导向盘和导向支杆,导向盘卡接在支撑底座的安装槽内,且导向盘与支撑底座螺钉固定,导向支杆的顶部与安装基座螺纹旋接固定,导向支杆的底端设置有扩板,导向盘上设置有导圈槽,扩板活动卡接在导圈槽,安装架与安装基座可调节连接,安装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立柱,两个立柱之间通过下支撑板固定连接,两个立柱上均设置有托架,下支撑板的两端分别卡接在两个托架内,且下支撑板通过螺栓组件与托架固定,下支撑板的上方设置有上支撑板,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可调节连接,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将电扇夹紧固定。
6.进一步,下支撑板的顶面上设置有下放置槽,上支撑板的底面上设置有上放置槽,下放置槽、上放置槽均与电扇相匹配,下放置槽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杆,上放置槽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贯穿孔,贯穿孔与限位杆相匹配,上放置槽通过贯穿孔活动套设在限位杆上,且限位杆的端部设置有限位螺母,通过上放置槽和下放置槽的设计可以实现上支撑板、下支撑板与电扇之间的限位卡接,便于电扇与上支撑板、下支撑板之间的安装调节定位,确保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对电扇的卡接稳固性,使得电扇的放置更加的稳固可靠,提高结构安全性能,而且配合贯穿孔和限位杆的设计,实现上支撑板的高度可调,从而使得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的间距可调,适用于对不同高度尺寸的电扇的夹紧固定,扩大调节架的适用范围,并配合限位螺母的设计对上支撑板的顶部进行限位压紧,确保电扇在上支撑板与下
支撑板之间的稳固放置,提高结构安全性能。
7.进一步,安装基座的后侧设置有导线架,导线架上设置有导线槽,导线架的两端均设置有燕尾卡块,两个立柱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燕尾滑槽,燕尾卡块与燕尾滑槽相匹配,燕尾卡块活动卡接在燕尾滑槽内,且导线架通过第一紧定螺钉与立柱抵紧固定,通过导线架上的导线槽可以对电扇的连接线进行梳理导向,从而更便于连接线与连接电源之间的连接,有效避免连接线与放置面之间的拖拽磨损,对连接线进行保护,通过燕尾卡块和燕尾滑槽的设计实现导线架与两个立柱之间的精准插接限位,便于实际的安装,而且导线架实现两个立柱之间的进一步连接固定,有效保证安装架的结构稳固性和牢固性,并且导线架通过第一紧定螺钉实现与立柱之间的限位固定,使得导线架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高度的调节。
8.进一步,安装基座的底面中部设置有插接柱,支撑底座的中心设置有限位套,插接柱与限位套的插槽相匹配,插接柱转动插接在插槽内,且插接柱通过第二紧定螺钉与限位套抵紧固定,通过插接柱和限位套的设计,实现安装基座与支撑底座之间的插接限位,同时插接柱可以沿着插槽轴向转动实现安装基座的角度的调节,从而对安装架上放置的电扇的角度进行调节,而当安装基座角度调节好后,通过第二紧定螺钉的抵紧固定有效保证安装基座与支撑底座之间的安装牢固性,第二紧定螺钉的端部穿过限位套延伸至插槽内与插接柱的侧面抵紧限位,整体安装调节方便简单,便于操作。
9.进一步,插接柱的上部设置有限位环,限位套的顶部设置有延伸板,延伸板上设置有与插槽相贯通的限位槽,限位槽与限位环相匹配,限位环转动卡接在限位槽内,通过限位环与限位槽的设计实现插接柱与限位套之间的进一步精准插接,保证插接柱与限位套之间的插接安装到位,同时限位环可以便于后续限位卡件对插接柱的限位抵触,设计合理。
10.进一步,限位环与延伸板之间设置有限位卡件,限位卡件对称设置在限位套的左右两侧,限位卡件包括卡框和拉簧组件,卡框卡接在延伸板的侧面上,卡框的顶部限位抵触在限位环的顶面上,卡框上设置有插杆,延伸板上设置有限位导槽,插杆活动插接在限位导槽内,通过限位卡件抵触限位限位环,限制限位环的上下移动,使得限位环只能够轴向转动,从而确保插接柱在限位套内的插接稳固性,提高安装基座与支撑底座之间的连接稳固性,使得安装基座的轴向转动更加的平稳可靠,卡框卡接在延伸板的侧面,同时通过插杆与限位导槽的设计实现卡框与延伸板的进一步精准插接定位,插杆沿着限位导槽移动使得卡框的移动更加的平稳,更便于实际的调节,拉簧组件的设计使得卡框在拉簧组件的回填力下提高卡框与延伸板之间的卡接牢固性,确保卡框对限位环的限位作用,使得整个调节架的结构更稳固可靠。
11.进一步,拉簧组件位于卡框的下方,拉簧组件包括拉簧和支撑板,拉簧固定在两个支撑板之间,两个支撑板分别与卡框的底面、延伸板的底面固定连接,卡框的底面和延伸板的底面上均设置有安装柱,支撑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支撑板通过安装孔套设在对应的安装柱上,且安装柱的端部设置有固定螺母,通过安装柱和安装孔实现拉簧组件与卡框、延伸板之间的精准插接定位,再配合固定螺母的旋紧固定,有效保证拉簧组件与卡框、延伸板之间的安装牢固性,安装方式合理,便于实际的拆装,在卡框完全卡入到延伸板时拉簧也处于拉伸的状态,从而通过拉簧的回弹力确保卡框与延伸板之间的卡接稳固性。
12.进一步,两个立柱的外侧底部均设置有转动连杆,安装基座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
调节槽,转动连杆与调节槽相匹配,转动连杆活动卡接在调节槽内,且转动连杆通过紧固螺母与安装基座限位固定,通过转动连杆和调节槽的设计实现立柱与安装基座之间的转动插接限位,再配合紧固螺母的旋紧固定有效保证安装架与安装基座之间的安装牢固性,当需要调整安装架的角度时,拧松紧固螺母进行调节,设计合理,使用调节方便简单。
13.进一步,调节槽包括第一垂直段、水平段和第二垂直段,水平段连通第一垂直段和第二垂直段,第一垂直段的长度大于第二垂直段的长度,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在初始安装的状态下,转动连杆位于第一垂直段端部,立柱正好支撑抵触在安装基座的顶面上,保证安装基座对立柱的支撑稳固作用,在该状态下安装架无法转动调整,保证整个调节架的结构稳固性,而当需要转动调节电扇的角度时,将转动连杆从第一垂直段往上移动移动至水平段,再从水平段移动到第二垂直段,使得转动连杆正好卡接支撑在第二垂直段内,而由于第一垂直段的长度大于第二垂直段的长度,则表示第一垂直段的底端高度低于第二垂直段的底端高度,从而确保在改状态下立柱的底端与安装基座的顶面之间形成一定的间距,为安装架的转动提供了调整空间。
14.采用如上述的一种家用电扇用调节架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5.1)安装基座与支撑底座的安装:
16.(1)将导向盘卡接到支撑底座的安装槽内,并使得导向盘侧面的固定板正好位于安装槽的缺口处,再通过螺钉将固定板与支撑底座固定,在安装基座的底部预留的内螺纹孔内旋入导向支杆;通过安装槽实现导向盘与支撑底座之间的初步卡接限位,同时将导向盘侧面的固定板与安装槽的缺口对应,确保导向盘与支撑底座之间的平稳放置,再通过固定板配合螺钉将导向盘与支撑底座之间进一步安装固定,有效保证导向盘的安装牢固性,而内螺纹孔可以实现导向支杆与安装基座之间的螺纹连接固定,有效确保两者之间的安装牢固性,从而通过导向支杆对安装基座进行辅助支撑,配合插接柱的设计使得安装基座的结构更稳固,而且在安装基座的水平转动中,导向支杆底端的扩板始终沿着导向盘内的导圈槽转动,使得安装基座的转动过程更加的平稳可靠,提高操作安全性能;
17.(2)安装限位卡件,先将拉簧组件与卡框固定组装,将拉簧组件上与卡框固定的支撑板套设到卡框底部的安装柱上,再在安装柱的端部上旋入固定螺母并拧紧,接着将卡框卡接在延伸板的对应侧面上,插杆与限位导槽对应,插杆插入到限位导槽内,往延伸板方向移动卡框,直至卡框卡接在延伸板的侧面,往延伸板方向拉动拉簧组件上未固定的支撑板,使得该支撑板的安装孔与延伸板上的安装柱对应,支撑板套设到安装柱上,再在安装柱上旋入固定螺母并拧紧;先将拉簧组件与卡框固定成一个组合,便于接下来将限位卡件安装固定到延伸板上,通过插杆与限位导槽实现卡框与延伸板的精准插接限位,再通过插杆作为导向往延伸板移动,直至卡框卡接到延伸板上,再将拉簧组件与延伸板的底部固定,并且拉簧组件与卡框、延伸板之间进行安装时,通过预设的安装孔和安装柱实现精准卡接定位,再配合固定螺母的限位固定,有效保证拉簧组件与卡框、延伸板之间的安装牢固性,安装顺序合理,而且整个安装过程中无需进行任何尺寸的测量,便于操作,降低实际的安装操作难度;
18.(3)往外侧拉动卡框,直至卡框与限位槽完全错位开,再将插接柱与限位套对应,插接柱插入到插槽内,直至限位环卡接到限位槽内,拧紧第二紧定螺钉,同时导向支杆底端的扩板正好卡接在导向盘顶面的导圈槽内,再松开卡框,并推动卡框的侧面确保卡框完全
卡接到延伸板的侧面上;将卡框移动到与限位槽完全错开,可以便于插接柱与限位套之间的活动插接,使得卡框不会阻碍遮挡到插接柱与限位套之间的安装,当限位环完全卡接到限位槽时插接柱与限位套安装到位,通过第二紧定螺钉将插接柱限位固定,限制插接柱的轴向转动,便于后续的组装拼接;
19.2)安装架与安装基座的安装:
20.(1)将立柱上的转动连杆卡入到调节槽内,并将转动连杆移动到调节槽的第一垂直段的底端,使得立柱正好搁置支撑在安装基座的顶面上,再在转动连杆的端部旋入紧固螺母并拧紧;通过转动连杆与调节槽实现立柱与安装基座之间的初步活动卡接,再进一步调节转动连杆,确保初始状态下转动连杆位于第一垂直段的底端处,从而保证初始状态下安装基座对立柱的底面进行支撑托举,保证安装架的结构稳固性,并通过紧固螺母限位固定保证安装架与安装基座之间的组装牢固性;
21.(2)将下支撑板卡入到两个立柱的托架上,下支撑板上的下放置槽朝上设置,通过下支撑板和托架上预留的对应孔,安装与孔相匹配的螺栓组件将下支撑板与托架进一步固定;通过托架实现下支撑板与两个立柱之间的精准卡接限位,再通过螺栓组件进一步固定有效保证下支撑板与两个立柱之间的安装牢固性,安装拆卸方便简单;
22.(3)安装上支撑板,将上支撑板上的贯穿孔与下支撑板上的限位杆对应,上支撑板活动套设到限位杆上,再在限位杆的端部旋入限位螺母,并且确保上支撑板的上放置槽与下支撑板上的下支撑槽相对设置;通过贯穿孔和限位杆实现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的之间安装,拆装简单,便于操作;
23.3)导线架的安装:将导线架从立柱的顶部往下安装,调整导线架的位置,使得导线架上的燕尾卡块与立柱上的燕尾滑槽相匹配,燕尾卡块从顶部滑入卡接到对应的燕尾滑槽内,直至导线架抵触到燕尾滑槽的底端,再拧紧第一紧定螺钉;导线架通过燕尾滑槽和燕尾卡块实现与立柱之间的进行插接限位,并沿着燕尾滑槽移动直至抵触到燕尾滑槽的底端,确保初始状态下导线架位于其可调节范围内的最低值,从而便于后的进一步调节;
24.4)电扇与调节架的安装:
25.(1)沿着限位杆往上移动上支撑板,直至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的间距大于电扇的高度,将电扇放置到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调整电扇的位置,使得电扇的底部卡入到下支撑板的下放置槽内,再往电扇方向移动上支撑板,直至上支撑板通过上放置槽卡接抵触在电扇的顶部,往下转动限位螺母,直至限位螺母抵触限位在上支撑板的顶面上;根据电扇的实际高度尺寸调整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的间距,从而便于将电扇放置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再通过下放置槽实现电扇的初步支撑卡接,接着移动上支撑板将电扇的顶部压紧限位,保证电扇在安装架的放置牢固性,再通过限位螺母进行保压限制,确保上支撑板无法上移,提高电扇的安装稳固性;
26.(2)拧松第二紧定螺钉,拉动立柱上的拉柄水平转动安装架,直至电扇转动调节到位,再拧紧第二紧定螺钉;拧松第二紧定螺钉,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调整电扇的水平角度,使得电扇的使用更加的方便;
27.(3)拧松紧固螺母,沿着调节槽移动安装架,直至转动连杆移动到调节槽的第二垂直段,且抵触支撑在第二垂直段的端部时,再转动安装架,直至将电扇调节到位,拧紧紧固螺母;通过移动转动连杆调整安装架,对电扇的垂直角度进行调整,使得电扇的鼓吹角度更
加符合实际的需要,使用根据的人性化;
28.(4)拧松第一紧定螺钉,根据电扇的放置位置和连接电源的位置调整导线架的高度,将电扇后端的连接线穿过导线架上的导线槽与连接电源连接,通过导线架对连接线进行梳理导向,从而更便于连接线与连接电源之间的连接,也避免连接线与放置面之间的拖拽摩擦等。
29.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0.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实用性强,通过调节架的设计可以安装固定电扇,再保证电扇放置稳固性的前提下,可以对电扇使用中的垂直角度和水平角度进行调整,从而使得电扇的风口角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节,更便于电扇的使用。安装架可以便于电扇的安装固定,通过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限位固定电扇,保证电扇在调节架上的放置稳固性,并且上支撑板的上下高度可调,可以根据电扇的实际长度尺寸进行调整,从而可以适用于对不同长度尺寸的电扇的夹紧固定,扩大调节架的适用范围,立柱保证整个安装架的自身结构强度,并且通过立柱实现安装架与安装基座之间的进一步连接,立柱与与安装基座转动连接,可以根据需求调节安装架的状态,无需调整电扇的垂直角度时,该状态在立柱支撑放置在安装基座的顶面上,而当需要调节安装架的垂直角度时,则沿着调节槽移动转动连杆,将转动连杆从调节槽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第一垂直段的端部移动到第二垂直段的端部),使得立柱与安装基座之间形成一定的调节空间,再进行调节操作,设计巧妙合理。安装基座支撑托举整个安装架,保证安装架的结构稳固性,同时安装基座实现与支撑底座之间的转动连接,从而可以轴向转动安装基座实现对电扇水平角度的进一步调整,实现对电扇吹风角度的多方位调节,并且在转动过程中始终通过导向组件进行轴向导向支撑,使得安装基座的转动过程更加的平稳安全,提高操作安全性能,而支撑底座可以保证调节架与放置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调节架的平稳放置,而且该调节架通过导线架可以对电扇上的连接线进行梳理导向,使得连接线与连接电源之间的连接更方便,有效放置连接线与放置面之间的磨损等,延长电扇的使用寿命,降低后续的维修费用。
附图说明
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家用电扇用调节架与电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图1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3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扇水平转动调节后的结构示意图;
3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扇垂直转动调节后的结构示意图;
36.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38.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套与延伸板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39.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40.图9为图8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41.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基座与支撑底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42.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插接柱与限位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43.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的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
44.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支撑板与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卡件的结构示意图;
46.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拉簧组件与卡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47.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向盘的结构示意图;
48.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向盘与支撑底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49.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中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50.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51.图中:1

支撑底座;2

安装基座;3

导向组件;4

导向盘;5

导向支杆;6

安装槽;7

扩板;8

导圈槽;9

立柱;10

下支撑板;11

托架;12

螺栓组件;13

上支撑板;14

电扇;15

下放置槽;16

上放置槽;17

限位杆;18

拉柄;19

限位螺母;20

导线架;21

导线槽;22

燕尾卡块;23

燕尾滑槽;24

第一紧定螺钉;25

插接柱;26

限位套;27

插槽;28

第二紧定螺钉;29

限位环;30

延伸板;31

限位卡件;32

卡框;33

拉簧组件;34

拉簧;35

支撑板;36

限位导槽;37

插杆;38

安装柱;39

安装孔;40

固定螺母;41

转动连杆;42

调节槽;43

紧固螺母;44

限位槽;45

连接线;46

内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52.如图1至图1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家用电扇用调节架,包括支撑底座1、安装基座2和安装架,安装基座2与支撑底座1转动连接,支撑底座1与安装基座2之间设置有导向组件3,导向组件3包括导向盘4和导向支杆5,导向盘4卡接在支撑底座1的安装槽6内,且导向盘4与支撑底座1螺钉固定,通过安装槽6实现导向盘4与支撑底座1之间的卡接限位,再配合螺钉固定有效保证两者之间的安装牢固性,导向支杆5上设置了螺纹,导向支杆5的顶部与安装基座2螺纹旋接固定,导向支杆5的底端设置有扩板7,导向盘4上设置有导圈槽8,扩板7活动卡接在导圈槽8,通过导向组件3的设计可以在安装基座2转动过程中对安装基座2进行辅助支撑导向,从而使得安装基座2的转动过程更加的稳固,安装架与安装基座2可调节连接,安装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立柱9,两个立柱9之间通过下支撑板10固定连接,两个立柱9上均设置有托架11,下支撑板10的两端分别卡接在两个托架11内,且下支撑板10通过螺栓组件12与托架11固定,下支撑板10的上方设置有上支撑板13,上支撑板13与下支撑板10可调节连接,上支撑板13和下支撑板10将电扇14夹紧固定,通过上支撑板13和下支撑板10实现电扇14与调节架之间的安装固定,有效保证电扇14的安装放置牢固性。
53.下支撑板10的顶面上设置有下放置槽15,上支撑板13的底面上设置有上放置槽16,下放置槽15、上放置槽16均与电扇14相匹配,下放置槽15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杆17,限位杆17上设置了螺纹,上放置槽16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贯穿孔,贯穿孔与限位杆17相匹配,上放置槽16通过贯穿孔活动套设在限位杆17上,且限位杆17的端部设置有限位螺母19,通过上放置槽16和下放置槽15的设计可以实现上支撑板13、下支撑板10与电扇14之间的限位卡接,便于电扇14与上支撑板13、下支撑板10之间的安装调节定位,确保上支撑板13、下支撑板10对电扇14的卡接稳固性,使得电扇14的放置更加的稳固可靠,提高结构安全性能,而且配合贯穿孔和限位杆17的设计,实现上支撑板13的高度可调,从而使得上支撑板13与下支撑板10之间的间距可调,适用于对不同高度尺寸的电扇14的夹紧固定,扩大调节架的适用范围,并配合限位螺母19的设计对上支撑板13的顶部进行限位压紧,确保电扇14
在上支撑板13与下支撑板10之间的稳固放置,提高结构安全性能。
54.安装基座2的后侧设置有导线架20,导线架20上设置有导线槽21,导线架20的两端均设置有燕尾卡块22,两个立柱9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燕尾滑槽23,燕尾卡块22与燕尾滑槽23相匹配,燕尾卡块22活动卡接在燕尾滑槽23内,且导线架20通过第一紧定螺钉24与立柱9抵紧固定,通过导线架20上的导线槽21可以对电扇14的连接线45进行梳理导向,从而更便于连接线45与连接电源之间的连接,有效避免连接线45与放置面之间的拖拽磨损,对连接线45进行保护,通过燕尾卡块22和燕尾滑槽23的设计实现导线架20与两个立柱9之间的精准插接限位,便于实际的安装,而且导线架20实现两个立柱9之间的进一步连接固定,有效保证安装架的结构稳固性和牢固性,并且导线架20通过第一紧定螺钉24实现与立柱9之间的限位固定,使得导线架20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高度的调节。
55.安装基座2的底面中部设置有插接柱25,支撑底座1的中心设置有限位套26,插接柱25与限位套26的插槽27相匹配,插接柱25转动插接在插槽27内,且插接柱25通过第二紧定螺钉28与限位套26抵紧固定,通过插接柱25和限位套26的设计,实现安装基座2与支撑底座1之间的插接限位,同时插接柱25可以沿着插槽27轴向转动实现安装基座2的角度的调节,从而对安装架上放置的电扇14的角度进行调节,而当安装基座2角度调节好后,通过第二紧定螺钉28的抵紧固定有效保证安装基座2与支撑底座1之间的安装牢固性,第二紧定螺钉28的端部穿过限位套26延伸至插槽27内与插接柱25的侧面抵紧限位,整体安装调节方便简单,便于操作。
56.插接柱25的上部设置有限位环29,限位套26的顶部设置有延伸板30,延伸板30上设置有与插槽27相贯通的限位槽44,限位槽44与限位环29相匹配,限位环29转动卡接在限位槽44内,通过限位环29与限位槽44的设计实现插接柱25与限位套26之间的进一步精准插接,保证插接柱25与限位套26之间的插接安装到位,同时限位环29可以便于后续限位卡件31对插接柱25的限位抵触,设计合理。
57.限位环29与延伸板30之间设置有限位卡件31,限位卡件31对称设置在限位套26的左右两侧,限位卡件31包括卡框32和拉簧组件33,卡框32卡接在延伸板30的侧面上,卡框32的顶部限位抵触在限位环29的顶面上,卡框32上设置有插杆37,延伸板30上设置有限位导槽36,插杆37活动插接在限位导槽36内,通过限位卡件31抵触限位限位环29,限制限位环29的上下移动,使得限位环29只能够轴向转动,从而确保插接柱25在限位套26内的插接稳固性,提高安装基座2与支撑底座1之间的连接稳固性,使得安装基座2的轴向转动更加的平稳可靠,卡框32卡接在延伸板30的侧面,同时通过插杆37与限位导槽36的设计实现卡框32与延伸板30的进一步精准插接定位,插杆37沿着限位导槽36移动使得卡框32的移动更加的平稳,更便于实际的调节,拉簧组件33的设计使得卡框32在拉簧组件33的回填力下提高卡框32与延伸板30之间的卡接牢固性,确保卡框32对限位环29的限位作用,使得整个调节架的结构更稳固可靠。
58.拉簧组件33位于卡框32的下方,拉簧组件33包括拉簧34和支撑板35,拉簧34固定在两个支撑板35之间,两个支撑板35分别与卡框32的底面、延伸板30的底面固定连接,卡框32的底面和延伸板30的底面上均设置有安装柱38,安装桩38上设置了螺纹,支撑板35上设置有安装孔39,支撑板35通过安装孔39套设在对应的安装柱38上,且安装柱38的端部设置有固定螺母40,通过安装柱38和安装孔39实现拉簧组件33与卡框32、延伸板30之间的精准
插接定位,再配合固定螺母40的旋紧固定,有效保证拉簧组件33与卡框32、延伸板30之间的安装牢固性,安装方式合理,便于实际的拆装,在卡框32完全卡入到延伸板30时拉簧34也处于拉伸的状态,从而通过拉簧34的回弹力确保卡框32与延伸板30之间的卡接稳固性。
59.两个立柱9的外侧底部均设置有转动连杆41,转动连杆41上设置了螺纹,安装基座2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调节槽42,转动连杆41与调节槽42相匹配,转动连杆41活动卡接在调节槽42内,且转动连杆41通过紧固螺母43与安装基座限位固定,通过转动连杆41和调节槽42的设计实现立柱9与安装基座2之间的转动插接限位,再配合紧固螺母43的旋紧固定有效保证安装架与安装基座2之间的安装牢固性,当需要调整安装架的角度时,拧松紧固螺母43进行调节,设计合理,使用调节方便简单。
60.调节槽42包括第一垂直段、水平段和第二垂直段,水平段连通第一垂直段和第二垂直段,第一垂直段的长度大于第二垂直段的长度,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在初始安装的状态下,转动连杆41位于第一垂直段端部,立柱9正好支撑抵触在安装基座2的顶面上,保证安装基座2对立柱9的支撑稳固作用,在该状态下安装架无法转动调整,保证整个调节架的结构稳固性,而当需要转动调节电扇14的角度时,将转动连杆41从第一垂直段往上移动移动至水平段,再从水平段移动到第二垂直段,使得转动连杆41正好卡接支撑在第二垂直段内,而由于第一垂直段的长度大于第二垂直段的长度,则表示第一垂直段的底端高度低于第二垂直段的底端高度,从而确保在改状态下立柱9的底端与安装基座2的顶面之间形成一定的间距,为安装架的转动提供了调整空间。
61.采用如上述的一种家用电扇用调节架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2.1)安装基座2与支撑底座1的安装:
63.(1)将导向盘4卡接到支撑底座1的安装槽6内,并使得导向盘4侧面的固定板正好位于安装槽6的缺口处,再通过螺钉将固定板与支撑底座1固定,在安装基座2的底部预留的内螺纹孔46内旋入导向支杆5;通过安装槽6实现导向盘4与支撑底座1之间的初步卡接限位,同时将导向盘4侧面的固定板与安装槽6的缺口对应,确保导向盘4与支撑底座1之间的平稳放置,再通过固定板配合螺钉将导向盘4与支撑底座1之间进一步安装固定,有效保证导向盘4的安装牢固性,而内螺纹孔46可以实现导向支杆5与安装基座2之间的螺纹连接固定,有效确保两者之间的安装牢固性,从而通过导向支杆5对安装基座2进行辅助支撑,配合插接柱25的设计使得安装基座2的结构更稳固,而且在安装基座2的水平转动中,导向支杆5底端的扩板7始终沿着导向盘4内的导圈槽8转动,使得安装基座2的转动过程更加的平稳可靠,提高操作安全性能;
64.(2)安装限位卡件31,先将拉簧组件33与卡框32固定组装,将拉簧组件33上与卡框32固定的支撑板35套设到卡框32底部的安装柱38上,再在安装柱38的端部上旋入固定螺母40并拧紧,接着将卡框32卡接在延伸板30的对应侧面上,插杆37与限位导槽36对应,插杆37插入到限位导槽36内,往延伸板30方向移动卡框32,直至卡框32卡接在延伸板30的侧面,往延伸板30方向拉动拉簧组件33上未固定的支撑板35,使得该支撑板35的安装孔39与延伸板30上的安装柱38对应,支撑板35套设到安装柱38上,再在安装柱38上旋入固定螺母40并拧紧;先将拉簧组件33与卡框32固定成一个组合,便于接下来将限位卡件31安装固定到延伸板30上,通过插杆37与限位导槽36实现卡框32与延伸板30的精准插接限位,再通过插杆37作为导向往延伸板30移动,直至卡框32卡接到延伸板30上,再将拉簧组件33与延伸板30的
底部固定,并且拉簧组件33与卡框32、延伸板30之间进行安装时,通过预设的安装孔39和安装柱38实现精准卡接定位,再配合固定螺母40的限位固定,有效保证拉簧组件33与卡框32、延伸板30之间的安装牢固性,安装顺序合理,而且整个安装过程中无需进行任何尺寸的测量,便于操作,降低实际的安装操作难度;
65.(3)往外侧拉动卡框32,直至卡框32与限位槽44完全错位开,再将插接柱25与限位套26对应,插接柱25插入到插槽27内,直至限位环29卡接到限位槽44内,拧紧第二紧定螺钉28,同时导向支杆5底端的扩板7正好卡接在导向盘4顶面的导圈槽8内,再松开卡框32,并推动卡框32的侧面确保卡框32完全卡接到延伸板30的侧面上;将卡框32移动到与限位槽44完全错开,可以便于插接柱25与限位套26之间的活动插接,使得卡框32不会阻碍遮挡到插接柱25与限位套26之间的安装,当限位环29完全卡接到限位槽44时插接柱25与限位套26安装到位,通过第二紧定螺钉28将插接柱25限位固定,限制插接柱25的轴向转动,便于后续的组装拼接;
66.2)安装架与安装基座2的安装:
67.(1)将立柱9上的转动连杆41卡入到调节槽42内,并将转动连杆41移动到调节槽42的第一垂直段的底端,使得立柱9正好搁置支撑在安装基座2的顶面上,再在转动连杆41的端部旋入紧固螺母43并拧紧;通过转动连杆41与调节槽42实现立柱9与安装基座2之间的初步活动卡接,再进一步调节转动连杆41,确保初始状态下转动连杆41位于第一垂直段的底端处,从而保证初始状态下安装基座2对立柱9的底面进行支撑托举,保证安装架的结构稳固性,也便于实际的安装调节,并通过紧固螺母43限位固定保证安装架与安装基座2之间的组装牢固性;
68.(2)将下支撑板10卡入到两个立柱9的托架11上,下支撑板10上的下放置槽15朝上设置,通过下支撑板10和托架11上预留的对应孔,安装与孔相匹配的螺栓组件12将下支撑板10与托架11进一步固定;通过托架11实现下支撑板10与两个立柱9之间的精准卡接限位,再通过螺栓组件12进一步固定有效保证下支撑板10与两个立柱9之间的安装牢固性,安装拆卸方便简单;
69.(3)安装上支撑板13,将上支撑板13上的贯穿孔与下支撑板10上的限位杆17对应,上支撑板13活动套设到限位杆17上,再在限位杆17的端部旋入限位螺母19,并且确保上支撑板13的上放置槽16与下支撑板10上的下支撑槽相对设置;通过贯穿孔和限位杆17实现上支撑板13与下支撑板10的之间安装,拆装简单,便于操作;
70.3)导线架20的安装:将导线架20从立柱9的顶部往下安装,调整导线架20的位置,使得导线架20上的燕尾卡块22与立柱9上的燕尾滑槽23相匹配,燕尾卡块22从顶部滑入卡接到对应的燕尾滑槽23内,直至导线架20抵触到燕尾滑槽23的底端,再拧紧第一紧定螺钉24;导线架20通过燕尾滑槽23和燕尾卡块22实现与立柱9之间的进行插接限位,并沿着燕尾滑槽23移动直至抵触到燕尾滑槽23的底端,确保初始状态下导线架20位于其可调节范围内的最低值,从而便于后的进一步调节;
71.4)电扇14与调节架的安装:
72.(1)沿着限位杆17往上移动上支撑板13,直至上支撑板13与下支撑板10之间的间距大于电扇14的高度,将电扇14放置到上支撑板13与下支撑板10之间,调整电扇14的位置,使得电扇14的底部卡入到下支撑板10的下放置槽15内,再往电扇14方向移动上支撑板13,
直至上支撑板13通过上放置槽16卡接抵触在电扇14的顶部,往下转动限位螺母19,直至限位螺母19抵触限位在上支撑板13的顶面上;根据电扇14的实际高度尺寸调整上支撑板13和下支撑板10之间的间距,从而便于将电扇14放置到上支撑板13和下支撑板10之间,再通过下放置槽15实现电扇14的初步支撑卡接,接着移动上支撑板13将电扇14的顶部压紧限位,保证电扇14在安装架的放置牢固性,再通过限位螺母19进行保压限制,确保上支撑板13无法上移,提高电扇14的安装稳固性;
73.(2)拧松第二紧定螺钉28,拉动立柱9上的拉柄18水平转动安装架,直至电扇14转动调节到位,再拧紧第二紧定螺钉28;拧松第二紧定螺钉28,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调整电扇14的水平角度,使得电扇14的使用更加的方便,拉柄18的设计可以便于转动调节安装架的水平角度和垂直角度,设计更加的人性化,便于操作使用;
74.(3)拧松紧固螺母43,沿着调节槽42移动安装架,直至转动连杆41移动到调节槽42的第二垂直段,且抵触支撑在第二垂直段的端部时,再转动安装架,直至将电扇14调节到位,拧紧紧固螺母43;通过移动转动连杆41调整安装架,对电扇14的垂直角度进行调整,使得电扇14的鼓吹角度更加符合实际的需要,使用根据的人性化;
75.(4)拧松第一紧定螺钉24,根据电扇14的放置位置和连接电源的位置调整导线架20的高度,将电扇14后端的连接线45穿过导线架20上的导线槽21与连接电源连接,通过导线架20对连接线45进行梳理导向,从而更便于连接线45与连接电源之间的连接,也避免连接线45与放置面之间的拖拽摩擦等。
7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