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置有油箱控温装置的液压式试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07759发布日期:2021-09-29 02:47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置有油箱控温装置的液压式试验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液压式万能试验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设置有油箱控温装置的液压式试验机。


背景技术:

2.液压式万能试验机是指用于金属材料的拉伸、压缩、弯曲、剪切等试验的专用设备。微机屏显液压万能试验机为油缸下置式高刚度主机结构,油缸中所用液压油通常为n68抗磨液压油。
3.相关技术为公告号cn204572633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设置有油箱控温装置的液压式试验机,包括主机和液压控制装置,主机和液压控制装置通过高压软管连接,所述液压控制装置包括油箱、油泵、油缸、油泵控制装置和显示装置,所述油箱的底部设置有磁力固定装置,油箱内部与磁力固定装置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浸入式加热器,浸入式加热器与温度控制部件连接,温度控制部件设置于油箱外部。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液压油在使用的过程中,液压杆会将杂质带入液压油中,而且,液压油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性能会下降,此时需要更换液压油,而上述方案中的液压油是不可更换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液压油难以更换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设置有油箱控温装置的液压式试验机。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设置有油箱控温装置的液压式试验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设置有油箱控温装置的液压式试验机,包括油箱,所述油箱内盛装有液压油,所述油箱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油口与出油口,所述进油口位于所述油箱的上部,所述出油口位于所述油箱的下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油箱的侧壁上开设进油口与出油口,有利于更换油箱中的液压油。进油口开设在油箱的上部,有利于进油口液压油向油箱的底部流淌,提高进油的便利性,同时避免油箱中的液压油从进油口泄露。出油口开设在油箱的下部,有利于提高液压油的排尽率,从而避免品质降低的液压油积留在油箱底部。
9.优选的,所述进油口上连通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远离所述进油口的一端卡接配合有密封盖。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使用进油管时,使用密封盖将其封闭,以避免液压油在使用过程中从进油管内泄露,从而提高液压油使用的安全性。
11.优选的,所述密封盖与所述进油管上设置有固位组件,所述固位组件包括一体连接于密封盖底部的定位杆与一体连接于进油管外壁上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杆插接配合的固位槽。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密封盖卡接在进油管上时,定位杆插接至固位槽中,从
而为密封盖定位,避免密封盖从进油管上脱落,以此提高密封盖的密封稳定性。
13.优选的,所述固位槽内设置有抵紧组件,所述抵紧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固位槽内壁上的压缩弹簧以及一侧与压缩弹簧固定连接并位于固位槽内部的抵紧块。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定位杆插接至固位槽中后,抵紧块在压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弹伸至与定位杆的侧壁抵紧,从而将定位杆固定在固位槽中,以此提高定位杆与固位槽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提高密封盖的密封稳定性。
15.优选的,所述抵紧块靠近所述固位杆一侧的上表面为斜面,所述定位杆靠近所述抵紧块一侧的下表面为斜面。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抵紧块的上表面与定位杆的下表面都设置为斜面,当定位杆下移时,其斜面与抵紧块的斜面接触,将抵紧块向远离定位杆的方向推移,从而避免抵紧块的存在影响定位杆与固位槽的插接配合。
17.优选的,所述油箱的内部设置有搅拌组件。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液压杆可能会给液压油中带入杂质,而杂质会出现沉底现象,在排出液压油之前先对液压油进行搅拌,从而使杂质悬浮在液压油中,以此提高杂质的排出率。
19.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油箱顶部的驱动电机以及受驱动电机驱动的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的底部延伸至所述油箱的底部。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液压油具有一定的粘性,因此采用搅拌叶片与驱动电机的配合,从而提高液压油的搅拌效率,以此确保杂质的排出效率。
21.优选的,所述出油口上连通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内设置有过滤网。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的设置用于对液压油中的杂质进行初步过滤,从而提高液压油回收利用的洁净度。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在油箱的侧壁上开设进油口与出油口,有利于更换油箱中的液压油;进油口开设在油箱的上部,有利于进油口液压油向油箱的底部流淌,提高进油的便利性,同时避免油箱中的液压油从进油口泄露;出油口开设在油箱的下部,有利于提高液压油的排尽率,从而避免品质降低的液压油积留在油箱底部;
25.2.在不使用进油管时,使用密封盖将其封闭,以避免液压油在使用过程中从进油管内泄露,从而提高液压油使用的安全性;
26.3.当密封盖卡接在进油管上时,定位杆插接至固位槽中,从而为密封盖定位,避免密封盖从进油管上脱落,以此提高密封盖的密封稳定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油箱;11、进油口;12、出油口;2、进油管;21、密封盖;3、固位组件;31、定位杆;32、固定块;321、固位槽;4、抵紧组件;41、压缩弹簧;42、抵紧块;5、搅拌组件;51、驱动电机;52、搅拌叶片;6、出油管;61、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设置有油箱控温装置的液压式试验机。
33.参照图1、图2,万能试验机包括油箱1,油箱1内盛装有液压油。油箱1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油口11与出油口12,进油口11位于油箱1的上部,避免进油时液压油从进油口11溢出;进油口11与油箱1的内部连通。进油口11上连接有进油管2,进油管2管口朝上。
34.参照图2,进油管2上卡接有密封盖21,密封盖21为圆盘形结构,使用防腐材料制成,用于封堵进油管2。在不使用进油管2时,使用密封盖21将其封闭,以避免液压油在使用过程中从进油管2内泄露,从而提高液压油使用的安全性。
35.参照图3,密封盖21与进油管2上设置有固位组件3,固位组件3有两组,两组固位组件3分别位于进油管2的两侧。固位组件3包括定位杆31以及固定块32。定位杆31为长方形杆状结构,一体连接于密封盖21的下表面。固定块32为长方形块状结构,一体连接于进油管2的侧壁上,固定块32的上表面开设有固位槽321,固位槽321为方形槽,与定位杆31插接配合。当密封盖21卡接在进油管2上时,定位杆31插接至固位槽321中,从而为密封盖21定位,避免密封盖21从进油管2上脱落,以此提高密封盖21的密封稳定性。
36.参照图3,固定块32上设置有抵紧组件4,抵紧组件4位于固位槽321内。抵紧组件4包括压缩弹簧41与抵紧块42。压缩弹簧4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位槽321的内壁上,压缩弹簧41的弹伸方向与固位槽321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抵紧块42为长方形块状结构,其一端与压缩弹簧41远离固位槽321内壁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定位杆31的侧壁抵紧接触。当定位杆31插接至固位槽321中后,抵紧块42在压缩弹簧41的弹力作用下弹伸至与定位杆31的侧壁抵紧,从而将定位杆31固定在固位槽321中,以此提高定位杆31与固位槽321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提高密封盖21的密封稳定性。
37.参照图3,抵紧块42的上表面为斜面,斜面位于抵紧块42靠近定位杆31的一侧。定位杆31的下表面为斜面,斜面位于定位杆31靠近抵紧块42的一侧。将抵紧块42的上表面与定位杆31的下表面都设置为斜面,当定位杆31下移时,其斜面与抵紧块42的斜面接触,将抵紧块42向远离定位杆31的方向推移,从而避免抵紧块42的存在影响定位杆31与固位槽321的插接配合。
38.参照图2,油箱1上设置有搅拌组件5,搅拌组件5包括驱动电机51与搅拌叶片52。驱动电机51固定连接于油箱1的顶部,搅拌叶片52位于油箱1的内部,并受驱动电机51的驱动而转动。由于液压杆可能会给液压油中带入杂质,而杂质会出现沉底现象,在排出液压油之前先对液压油进行搅拌,从而使杂质悬浮在液压油中,由于液压油具有一定的粘性,因此采用搅拌叶片52与驱动电机51的配合,从而提高液压油的搅拌效率,以此确保杂质的排出效率。
39.参照图2,出油口12上连接有出油管6,出油管6位于油箱1的底部。出油管6内设置有过滤网61,过滤网61与出油管6是可拆卸连接的。过滤网61用于对液压油中的杂质进行初步过滤,从而提高液压油回收利用的洁净度。将过滤网61设置为可拆卸式结构,以提高过滤网61的清洁便利性。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设置有油箱1控温装置的液压式万能试验机的实施原理为:在油箱1的侧壁上开设进油口11与出油口12,有利于更换油箱1中的液压油。进油口11开设在
油箱1的上部,有利于进油口11的液压油向油箱1的底部流淌,提高进油的便利性,同时避免油箱1中的液压油从进油口11泄露。出油口12开设在油箱1的下部,有利于提高液压油的排尽率,从而避免品质降低的液压油积留在油箱1底部。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