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用风扇及带风扇的衣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68368发布日期:2021-12-24 23:04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衣服用风扇及带风扇的衣服的制作方法
衣服用风扇及带风扇的衣服
1.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2.本技术主张日本技术2019

094670号(2019年5月20日申请)的优先权,为了参照而将该申请的公开整体援引于此。
技术领域
3.本公开涉及衣服用风扇。


背景技术:

4.以往,提出一种涉及衣服用风扇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公开了衣服用风扇及带风扇的衣服。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衣服用风扇是能拆装地安装于衣服的衣服用风扇,具备壳体、壳体内的叶片部、马达和蓄电池。马达位于壳体内,且使叶片部旋转。蓄电池位于壳体内,向马达供给电力。
6.此外,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带风扇的衣服具备:衣服;被安装于衣服的上述的衣服用风扇。
附图说明
7.图1是表示带风扇的衣服的外观的一例的图。
8.图2是表示衣服的外观的一例的图。
9.图3是表示衣服用风扇的构造的一例的图。
10.图4是表示衣服用风扇的构造的一例的图。
11.图5是表示衣服用风扇的构造的一例的图。
12.图6是表示衣服用风扇的构造的一例的图。
13.图7是表示固定构件的构造的一例的图。
14.图8是主要表示衣服用风扇的电气结构的一例的图。
15.图9是表示衣服用风扇的构造的一例的图。
16.图10是表示衣服用风扇的构造的一例的图。
17.图11是表示衣服用风扇的构造的一例的图。
18.图12是表示衣服用风扇的构造的一例的图。
19.图13是表示衣服用风扇的构造的一例的图。
20.图14是表示衣服用风扇的构造的一例的图。
21.图15是表示衣服用风扇的构造的一例的图。
22.图16是表示衣服用风扇的构造的一例的图。
23.图17是表示衣服用风扇的构造的一例的图。
24.图18是表示衣服用风扇的构造的一例的图。
25.图19是表示衣服用风扇的构造的一例的图。
26.图20是表示衣服用风扇的构造的一例的图。
27.图21是表示衣服用风扇的构造的一例的图。
28.图22是表示衣服用风扇的构造的一例的图。
29.图23是表示衣服用风扇的构造的一例的图。
30.图24是表示衣服用风扇的构造的一例的图。
31.图25是表示衣服用风扇的构造的一例的图。
32.图26是表示衣服用风扇的构造的一例的图。
33.图27是表示衣服用风扇的构造的一例的图。
34.图28是表示衣服用风扇的构造的一例的图。
35.图29是表示主体部的构造的一例的图。
36.图30是表示主体部的构造的一例的图。
37.图31是表示蓄电池装置及安装部的构造的一例的图。
38.图32是表示衣服用风扇的构造的一例的图。
39.图33是表示衣服用风扇的构造的一例的图。
40.图34是表示衣服用风扇的构造的一例的图。
41.图35是表示衣服用风扇的构造的一例的图。
42.图36是表示电路基板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43.图37是表示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气结构的一例的图。
44.图38是表示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显示例的图。
45.图39是表示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显示例的图。
46.图40是表示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显示例的图。
47.图41是表示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显示例的图。
48.图42是表示电动机械的电气结构的一例的图。
49.图43是主要表示衣服用风扇的电气结构的一例的图。
50.图44是主要表示衣服用风扇的电气结构的一例的图。
51.图45是主要表示衣服用风扇的电气结构的一例的图。
52.图46是主要表示衣服用风扇的电气结构的一例的图。
53.图47是主要表示衣服用风扇的电气结构的一例的图。
54.图48是表示衣服用风扇的控制部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55.图1是表示带风扇的衣服1的外观的图。如图1所示,带风扇的衣服1具备衣服2和被安装于衣服2的衣服用风扇10。衣服用风扇10例如为轴流风扇。图2是表示衣服2的外观的图。在图1及2中示出衣服2的背面侧。
56.如图1所示,衣服用风扇10例如安装于衣服2的背面3的下部。如图2所示,在衣服2的背面3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将衣服用风扇10安装于衣服2的安装孔4。衣服用风扇10被安装于安装孔4。在本例中,在衣服2的背面3的下部设置有左右并排的两个安装孔4。在各安装孔4安装有衣服用风扇10。如后述,因为衣服用风扇10夹持安装孔4的周缘部5地被安装于衣服
2,该周缘部5被加强。以后,有时将衣服用风扇10单称为风扇10。
57.各风扇10从一侧导入空气,从另一侧将所导入的空气排出。各风扇10被安装于衣服2,以使得导入空气的一侧(换句话说吸气侧)位于衣服2的外侧,排出空气的一侧(换句话说排气侧)位于衣服2的内侧。由此,在带风扇的衣服1中,各风扇10穿过安装孔4而将空气从衣服2的外侧导入内侧。被导入到衣服2的内侧的空气随着各风扇10的动作,从衣服2的袖口及领口被排出至衣服2的外部。由此,能够冷却穿戴着衣服2的人的身体。衣服2的安装孔4成为冷却风的吸气口,衣服2的袖口及领口则成为冷却风的排气口。
58.另外,安装于衣服2的风扇10的数量既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此外,风扇10相对于衣服2的安装位置不局限于图1及2的示例。
59.以下,对关于风扇10的各种各样的构造例进行说明。在衣服2安装多个风扇10的情况下,该多个风扇10既可以包括具有相互相同的构造的多个风扇10,也可以包括具有相互不同的构造的多个风扇10。以后,将风扇10导入空气的一侧作为前侧,将风扇10排出空气的一侧作为后侧,对风扇10的构造加以说明。另外,在风扇10被安装于衣服2的情况下,将衣服2的领口侧作为风扇10的上侧,将衣服2的衣襟侧作为风扇10的下侧,对风扇10的构造加以说明。
60.<第一构造例>
61.图3~6是表示本例所涉及的风扇10(有时称为风扇10a)的构造的一例的图。图3示出从前侧观察到风扇10a的样子,图4示出从后侧观察到风扇10a的样子。图5及6示出风扇10a的内部的构造。在图5及6中在剖面示出阴影。图5示出已被安装于衣服2的状态下的风扇10a。图5的比衣服2更靠左侧的位置表示衣服2的外侧500,图5的比衣服2更靠右侧的位置表示衣服2的内侧510(换句话说,比衣服2更靠人体侧)。此外,图5的上侧表示衣服2的领口侧,图5的下侧表示衣服2的衣襟侧。关于后述的、表示被安装于衣服2的风扇10的内部的构造的图,同样地在剖面示出阴影,比衣服2更靠左侧及右侧的位置分别表示衣服2的外侧500及内侧510,图的上侧及下侧分别表示衣服2的领口侧及衣襟侧。风扇10a既能够安装于衣服2,也能够如图6所示,立于桌子等之上来使用。图7是表示风扇10a所具备的固定构件11的外观的一例的立体图。图8是主要表示风扇10a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62.如图3~8所示,风扇10a具备主体部12和用于将该主体部12固定于衣服2的固定构件11。主体部12具备壳体13、叶片部14、马达15、电路基板16、蓄电池17和用于将风扇10a竖立放置的立设构件18。叶片部14、马达15、电路基板16及蓄电池17被收纳于壳体13。固定构件11也可称之为用于将壳体13固定至衣服2的构件。
63.壳体13例如通过树脂来构成。壳体13的外形无论是从前侧观察,还是从后侧观察,都呈大致圆形。壳体13具备前侧部分130、后侧部分131和外壳部132。
64.前侧部分130的外形在从前侧观察的情况下,呈大致圆形。前侧部分130具备前面部130a、筒状部130b和凸缘部130c。在前面部130a设置有多个吸气口130aa。前面部130a可以说是将壳体13的外侧的空气导入壳体13内的吸气部。以后,有时将前面部130a称为吸气部130a。
65.筒状部130b设置于前面部130a的周缘,以使得将该周缘围起来,同时从该周缘向后侧突出。凸缘部130c设置于前面部130a的周缘,以便将前面部130a围起来。凸缘部130c从前面部130a的周缘向前面部130a的径向突出。如图3所示,凸缘部130c在吸气侧(换句话说
前侧)观察风扇10a的情况下将吸气部130a围起来。
66.后侧部分131的外形在从后侧观察的情况下,呈大致圆形。后侧部分131具备背面部131a及筒状部131b。筒状部131b设置于背面部131a的周缘,以使得将该周缘围起来,同时从该周缘向前侧突出。在背面部131a及筒状部131b设置有多个排气口131c。背面部131a及筒状部131b可以说是将空气向壳体13的外侧排气的排气部。多个排气口131c避开背面部131a的中央部来设置。前侧部分130的筒状部130b与后侧部分131的筒状部131b相互连接,由此构成壳体13整体的筒状的周壁部(换句话说侧面部)135。若叶片部14旋转,则从吸气口130aa将空气导入壳体13内,被导入到壳体13内的空气,从排气口131c被向壳体13的外侧排气。
67.在前侧部分130的筒状部130b的外周面,形成有与固定构件11所具有的后述的阴螺纹部110a进行螺合的阳螺纹部130bb。在前面部130a的外侧的面(换句话说前侧的面),设置有凹部130ab。马达15、电路基板16及蓄电池17被固定于凹部130ab。在前面部130a,在形成有凹部130ab的部分以外的部分,设置多个吸气口130aa。在前面部130a的内侧的面(换句话说后侧的面),设置有与凹部130ab相应的凸部130ac。凸部130ac向后侧突出。在凸缘部130c的前侧的面的下侧部分,设置有保持立设构件18的保持部130f。立设构件18将保持部130f作为基点而能由用户进行转动。
68.外壳部132覆盖凹部130ab地被安装于前面部130a。由此,利用外壳部132来覆盖凹部130ab内的马达15、电路基板16及蓄电池17。在壳体13中,通过凹部130ab和将其覆盖的外壳部132,形成将马达15、电路基板16及蓄电池17收纳在内的收纳空间133。在收纳空间133中,电路基板16配置成与马达15对置。电路基板16与马达15之间不存在构成壳体13的构件。蓄电池17位于电路基板16的下侧。外壳部132具备覆盖电路基板16的第一部分132a和覆盖蓄电池17的第二部分132b。第二部分132b与蓄电池17的外形相应地朝外侧弯曲。
69.前侧部分130与后侧部分131构成将叶片部14收纳在内的收纳空间134。叶片部14具备多个叶片140和将多个叶片140连结的连结部141。连结部141形成一端几乎闭塞起来的筒状,覆盖前面部130a的凸部130ac。凹部130ab内的马达15的旋转轴150延伸到凸部130ac的外侧为止并与叶片部14的连结部141连接。若马达15的旋转轴150旋转,则与之相应地,叶片部14旋转。
70.马达15例如是直流马达。通过电路基板16来驱动马达15。马达15通过引线19而与电路基板16电连接。蓄电池17对电路基板16供给电力。蓄电池17,例如为圆柱状的电池。蓄电池17既可以是能充电的二次电池,也可以是不可充电的一次电池。蓄电池17与电路基板16通过引线而被电连接。
71.如图8所示,电路基板16具备基板160、控制部161、显示部162和操作部163。控制部161、显示部162及操作部163搭载于基板160上。
72.控制部161也可称之为控制电路。控制部161基于从蓄电池17供给的电力来驱动马达15。控制部161能够使马达15旋转,或使马达15的旋转停止。再者,控制部161能够控制马达15的旋转速度。控制部161,例如使提供给马达15的电压变化,由此能够控制马达15的旋转速度。马达15的旋转速度发生变化,由此风扇10a的风量发生变化。控制部161控制马达15,由此能够将风扇10a的风量设定为例如“大”、“中”、“小”的3阶段。另外,风扇10a的风量设定既可以是2阶段的设定,也可以是4阶段以上的设定。
73.控制部161的全部功能或者控制部161的一部分功能,也可以通过其功能的实现不需要软件的硬件电路来实现。还有,如以下所详细描述的,控制部161为了提供用于执行各种各样的功能的控制及处理能力,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
74.根据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至少一个处理器也可以作为单一的集成电路(ic),或者作为多个能通信地连接起来的集成电路(ic)及/或分立电路(discrete circuits)来执行。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根据各种各样的已知技术来执行。
7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处理器包括构成为例如通过执行相关的存储器所存储的指示而执行一个以上的数据计算过程或者处理的一个以上的电路或者单元。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处理器也可以是构成为执行一个以上的数据计算过程或者处理的固件(例如,分立逻辑组件)。
76.根据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处理器也可以包括一个以上的处理器、控制器、微型处理器、微型控制器、面向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装置、可编程逻辑器件、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这些器件或结构的任意组合、或者其他已知的器件及结构的组合,来执行以下所说明的功能。
77.显示部162能够显示风扇10a的动作状态,具备多个发光部162a。各发光部162a例如为发光二极管。控制部161能够使各发光部162a独立地发光,或者独立地使发光停止。如图3所示,多个发光部162a中包括表示蓄电池17的余量的多个发光部162aa、162ab、162ac和表示风扇10a的风量的多个发光部162ad、162ae、162af。发光部162aa、162ab、162ac、162ad、162ae、162af从壳体13的前侧的面露出。具体地说,发光部162aa、162ab、162ac、162ad、162ae、162af从壳体13的外壳部132的第一部分132a露出。显示部162可以说是从自壳体13中的吸气侧能视觉辨认的区域露出。
78.控制部161能够基于蓄电池17的输出电压,来确定蓄电池17的余量。控制部161在蓄电池17的余量足够的情况下,使多个发光部162aa、162ab、162ac全部发光。控制部161在蓄电池17的余量接近一半时,使发光部162aa、162ab点亮并使发光部162ac熄灭。控制部161在蓄电池17的余量减少时,使发光部162aa点亮并使发光部162ab、162ac熄灭。
79.另外,控制部161在将风扇10a的风量设定为“小”时,仅使发光部162ad、162e、162f之中的发光部162ad发光。控制部161在将风扇10a的风量设定为“中”时,仅使发光部162ad、162ae、162af之中的发光部162ae发光。控制部161在将风扇10a的风量设定为“大”时,仅使发光部162ad、162ae、162af之中的发光部162af发光。
80.操作部163是用于控制马达15的操作部,例如具备操作按钮163a。操作按钮163a,例如是按压按钮。如图3所示,操作部163从壳体13的前侧的面露出。具体地说,操作部163的操作按钮163a从壳体13的外壳部132的第一部分132a露出。操作部163可以说是从自壳体13中的吸气侧能视觉辨认的区域露出。控制部161能够确定针对操作按钮163a的操作。
81.操作按钮163a,例如作为电源按钮发挥功能。若风扇10a为电源断开状态,操作按钮163a被按压给定时间以上,则风扇10a变成电源接通状态。另一方面,若风扇10a为电源接通状态,操作按钮163a被按压给定时间以上,则风扇10a变成电源断开状态。给定时间例如被设定为1秒~2秒程度。以后,有时将操作按钮163a被按压给定时间以上的操作称为长按操作。
82.在风扇10a为电源断开状态的情况下,控制部161的大部分功能停止。在风扇10a为
电源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在控制部161中,例如用于确定针对操作按钮163a的操作的功能动作,而控制马达15及显示部162的功能停止。因此,在风扇10a为电源断开状态的情况下,不使马达15旋转,显示部162的各发光部162a不会点亮。若风扇10a从电源断开状态向电源接通状态变化,在马达15旋转,显示部162进行显示。另一方面,若风扇10a从电源接通状态向电源断开状态变化,则马达15的旋转停止,显示部162的显示断开。控制部161能够令风扇10a成为电源断开状态或成为电源接通状态。
83.操作按钮163a也作为用于调整风扇10a的风量的调整按钮发挥功能。在风扇10a为电源接通状态的情况下,若操作按钮163a被按压不足给定时间后针对操作按钮163a的按压被解除,则风扇10a的风量变化。以后,有时将操作按钮163a被按压不足给定时间后针对操作按钮163a的按压被解除的操作称为短按操作。
84.在风扇10a的风量被设定为“小”的情况下,若对操作按钮163a进行短按操作,在控制部161提升马达15的旋转速度,并将风扇10a的风量设定为“中”。在风扇10a的风量被设定为“中”的情况下,若对操作按钮163a进行短按操作,则控制部161提升马达15的旋转速度,并将风扇10a的风量设定为“大”。在风扇10a的风量被设定为“大”的情况下,若对操作按钮163a进行短按操作,则控制部161降低马达15的旋转速度,并将风扇10a的风量设定为“小”。
85.另外,显示部162也可以取代发光部162a、或者在发光部162a的基础上,具备片段方式或者点阵方式的显示部。在该情况下,显示部162也可以具备液晶显示面板或者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面板。
86.操作部163也可以具备多个操作按钮163a。再者,在显示部162具备点阵方式的显示部的情况下,操作部163也可以取代操作按钮163a或者在操作按钮163a的基础上,具备被显示于点阵方式的显示部的软按钮。
87.用于将主体部12固定于衣服2的固定构件11为环状的构件。固定构件11具备安装于主体部12的环状的安装部110。在安装部110的内周面设置有与壳体13的前侧部分130的阳螺纹部130bb进行螺合的阴螺纹部110a。进而,固定构件11具备从该外周面向固定构件11的径向突出的凸缘部111,以便将安装部110的外侧面围起来。凸缘部111设置于安装部110的外侧面的前侧的端部。
88.立设构件18是能够支承壳体13的、用于将风扇10a竖立放置的支承构件。如图3所示,立设构件18为大致u字状的棒状构件。立设构件18具备由壳体13的保持部130f保持的被保持部180。被保持部180呈直线状。进而,立设构件18具备如图6那样在将风扇10a竖立放置的情况下能够支承壳体13的一对支承部181。一对支承部181相互对置地从被保持部18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大致弯曲而延伸。立设构件18将壳体13所保持的被保持部180作为起点,绕着被保持部180的长度方向能转动。
89.在将风扇10a安装于衣服2的情况下,如图3及5所示,立设构件18的姿态被设定成一对支承部181与壳体13的前侧的面对置那样的姿态。另一方面,在将风扇10a立于桌子等之上放置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立设构件18的姿态则被设定成一对支承部181远远离开壳体13的前侧的面那样的姿态。如图6所示,在风扇10a被竖立放置的情况下,一对支承部181支承壳体13,以使得壳体13不会倾倒。图6所示出的箭头9a表示风扇10a的叶片部14旋转起来的情况下风流动的方向。
90.在将具备如上那样的结构的风扇10a安装于衣服2的安装孔4的情况下,首先,主体
部12的壳体13从衣服2的外侧500被插入安装孔4。此时,壳体13从后侧部分131侧被插入安装孔4。在壳体13从后侧部分131侧被插入安装孔4的情况下,前侧部分130的凸缘部130c未穿通安装孔4地与衣服2的安装孔4的周缘部5的外侧500的面相接触。
91.接下来,将固定构件11从衣服2的内侧510安装于壳体13,以使得固定构件11的凸缘部111与衣服2的周缘部5的内侧510的面相接触。具体地说,将固定构件11安装于前侧部分130,以使得凸缘部111与周缘部5的内侧510的面相接触,同时固定构件11的内周面的阴螺纹部110a螺合于向衣服2的内侧510突出的筒状部130b的外周面的阳螺纹部130bb。而且,从衣服2的内侧510观察时固定构件11被顺时针地拧入,由此前侧部分130的凸缘部130c与固定构件11的凸缘部111夹持衣服2的周缘部5。由此,风扇10a被固定于衣服2。若被固定于衣服2的风扇10a的叶片部14旋转,则衣服2的外侧500的空气穿过吸气口130aa及排气口131c,而被导入衣服2的内侧510。
92.另一方面,在从衣服2将风扇10a取下的情况下,从衣服2的内侧510观察时使固定构件11逆时针地旋转,将固定构件11从壳体13取下。而且,从安装孔4取出壳体13。
93.另外,风扇10a也可以不具备立设构件18及保持其的保持部130f。
94.这样,在本例中,由于蓄电池17位于壳体13内,故能够缩短从蓄电池17延伸的布线(在本例中,将蓄电池17与电路基板16连接的引线)。由此,能够减少该布线破损的可能性。其结果是,能够减少风扇10a的动作不合格产生的可能性。
95.另外,在本例中,因为不需要用于将蓄电池与风扇主体连接的线缆,所以变得易于将风扇10a安装于衣服2。
96.此外,在本例中,操作部163从自壳体13中的吸气侧能视觉辨认的区域露出。因此,操作部163能从衣服2的外侧500操作。由此,用户变得易于操作操作部163。
97.再者,在本例中,显示部162从自壳体13中的吸气侧能视觉辨认的区域露出。因此,显示部162的显示能够从衣服2的外侧500进行视觉辨认。由此,用户易于确认显示部162的显示。
98.还有,在本例中,在从吸气侧(换言之,前侧)观察到风扇10a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操作部163位于壳体13的凸缘部130c的外形的内侧。由此,能够缩小从吸气侧观察的情况下的风扇10a的大小。
99.此外,在本例中,在从吸气侧观察到风扇10a的情况下,操作部163与叶片部14重叠。由此,能够缩小从吸气侧观察的情况下的风扇10a的大小。
100.另外,在本例中,在从吸气侧观察到风扇10a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显示部162位于壳体13的凸缘部130c的外形的内侧。由此,能够缩小从吸气侧观察的情况下的风扇10a的大小。
101.此外,在本例中,在从吸气侧观察到风扇10a的情况下,显示部162与叶片部14重叠。由此,能够缩小从吸气侧观察的情况下的风扇10a的大小。
102.此外,在本例中,在从吸气侧观察到风扇10a的情况下,被外壳部132覆盖的蓄电池17位于凸缘部130c的外形的内侧。由此,能够缩小从吸气侧观察的情况下的风扇10a的大小。
103.此外,在本例中,在从吸气侧观察到风扇10a的情况下,蓄电池17与叶片部14重叠。由此,能够缩小从吸气侧观察的情况下的风扇10a的大小。
104.此外,在本例中,按每个风扇10来设置操作部163,因此用户能够独立地进行各风扇10的控制。
105.另外,在蓄电池17是能充电的二次电池的情况下,也可以在风扇10a设置用于向蓄电池17供给充电电压的充电端子。充电端子既可以是usb(universal serial bus)端子,也可以是用于与ac适配器连接的端子。同样,也可以在具有与风扇10a不同的构造的后述的风扇10中也设置充电端子。
106.<第二构造例>
107.图9~12是表示本例所涉及的风扇10(有时称为风扇10b)的外观的一例的图。图9示出从前侧观察到风扇10b的样子。图10及11示出从后侧观察到风扇10b的样子。图12是表示风扇10b的内部的构造的图。图12示出已被安装于衣服2的状态下的风扇10b。
108.如图9~12所示,风扇10b具备主体部22和用于将该主体部22固定于衣服2的上述的固定构件11。主体部22具备壳体23、上述的叶片部14、马达15、电路基板16及蓄电池17。叶片部14、马达15、电路基板16及蓄电池17被收纳于壳体23。
109.壳体23例如由树脂构成。壳体23具备前侧部分230、后侧部分231、第一外壳部232和第二外壳部233。在图11中,示出固定构件11及第二外壳部233已被取下的状态的风扇10b。
110.前侧部分230具备将叶片部14的前侧的面覆盖的第一部分2300和位于比第一部分2300更靠下侧的位置的第二部分2310。在第一部分2300形成多个吸气口2301a,在第二部分2310未形成吸气口。第一部分2300与后侧部分231连接,且与后侧部分231构成收纳叶片部14的收纳空间237。第二部分2310与第二外壳部233连接,且与第二外壳部233构成收纳电路基板16及蓄电池17的收纳空间236。
111.第一部分2300的外形在前侧观察的情况下呈大致圆形。第一部分2300具备形成了多个吸气口2301a的前面部2301、筒状部2302和凸缘部2303。前面部2301可以说是将壳体23的外侧的空气导入壳体23内的吸气部。在前面部2301中,避开其中央部来设置多个吸气口2301a。以后,有时将前面部2301称为吸气部2301。
112.筒状部2302设置于前面部2301的周缘,以使得将该周缘围起来,同时从该周缘向后侧突出。在筒状部2302的外周面,形成有与固定构件11的阴螺纹部110a进行螺合的阳螺纹部2302a。凸缘部2303设置于前面部2301的周缘,以便将前面部2301几乎围起来。凸缘部2303从前面部2301的周缘向前面部2301的径向突出。
113.第二部分2310向凸缘部2303的下侧的部分向下侧延伸。电路基板16及蓄电池17被固定于第二部分2310。蓄电池17位于电路基板16的下侧。第二部分2310具备固定了电路基板16的基板侧部分2311和固定了蓄电池17的蓄电池侧部分2312。蓄电池侧部分2312的前侧的面与蓄电池17的外形相应地弯曲。
114.从后侧观察的情况下,后侧部分231的外形呈大致圆形。后侧部分231具备背面部231a及筒状部231b。筒状部231b设置于背面部231a的周缘,以使得将该周缘围起来,同时从该周缘向前侧突出。在背面部231a及筒状部231b设置有多个排气口231c。背面部231a及筒状部231b可以说是将空气向壳体23的外侧排气的排气部。
115.第一部分2300的筒状部2302和后侧部分231的筒状部231b被相互连接,从而构成将收纳空间237围起来的筒状的周壁部235。若叶片部14旋转,则空气从吸气口2301a被导入
壳体23内,已被导入壳体23内的空气从排气口231c被向壳体23的外侧排气。
116.在后侧部分231的背面部231a的外侧的面的中央部,设置有凹部231aa。在凹部231aa固定马达15。在背面部231a的内侧的面,设置有与凹部231aa相应的凸部231ab。叶片部14的连结部141覆盖凸部231ab。凹部231aa内的马达15的旋转轴150一直延伸到凸部231ab的外侧而与叶片部14的连结部141连接。在第一部分2300的前面部2301中,避开与叶片部14的连结部141对置的部分而设置有多个吸气口2301a。
117.第一外壳部232被安装于后侧部分231的背面部231a,以便覆盖凹部231aa。由此,凹部231aa内的马达15被第一外壳部232覆盖。在壳体23中,通过凹部231aa和将其覆盖的第一外壳部232,形成收纳马达15的收纳空间238。
118.第二外壳部233被安装于前侧部分230的第二部分2310。第二外壳部233具备覆盖电路基板16的第一部分233a和覆盖蓄电池17的第二部分233b。第二部分233b的后侧的面与蓄电池17的外形相应地弯曲。
119.如图9所示,电路基板16的显示部162所具备的发光部162aa、162ab、162ac、162ad、162ae、162af从第二部分2310的基板侧部分2311的前侧的面露出。再者,电路基板16的操作部163所具备的操作按钮163a从基板侧部分2311的前侧的面露出。
120.在将具备如上那样的结构的风扇10b安装于衣服2的安装孔4的情况下,首先,从衣服2的外侧500将主体部22的壳体23插入安装孔4。此时,从后侧部分231侧将壳体23插入安装孔4。在将壳体23从后侧部分231侧插入安装孔4时,前侧部分230的凸缘部2303未穿通安装孔4而与衣服2的安装孔4的周缘部5的外侧500的面相接触。还有,前侧部分230的第二部分2310未穿通安装孔4地位于衣服2的外侧500。
121.接下来,固定构件11从衣服2的内侧510安装于壳体23,以使得固定构件11的凸缘部111与衣服2的周缘部5的内侧510的面相接触。具体地说,将固定构件11安装于前侧部分230的第一部分2300,以使得凸缘部111与周缘部5的内侧510的面相接触,同时固定构件11的阴螺纹部110a螺合于向衣服2的内侧510突出的筒状部2302的阳螺纹部2302a。而且,从衣服2的内侧510观察时固定构件11顺时针地被拧入,由此前侧部分230的凸缘部2303与固定构件11的凸缘部111夹持衣服2的周缘部5。进而,第二外壳部233的第一部分233a与固定构件11的凸缘部111夹持衣服2的周缘部5的下侧的部分。由此,风扇10b被固定于衣服2。若已被固定于衣服2的风扇10b的叶片部14旋转,则衣服2的外侧500的空气经过吸气口2031a及排气口231c,而被导入衣服2的内侧510。
122.另一方面,在从衣服2取下风扇10b的情况下,从衣服2的内侧510观察时逆时针地使固定构件11旋转,从而将固定构件11从壳体23取下。而且,从安装孔4将壳体23取出。
123.这样,在本例中,与第一构造例同样,因为蓄电池17位于壳体23内,所以能够缩短从蓄电池17延伸的布线。由此,能够减少该布线破损的可能性。其结果是,能够减少风扇10b的动作不合格产生的可能性。
124.再者,在本例中,因为不需要用于连接蓄电池与风扇主体的线缆,所以变得易于将风扇10b安装于衣服2。
125.还有,在本例中,操作部163从自壳体23中的吸气侧能视觉辨认的区域露出。因此,操作部163能从衣服2的外侧500进行操作。由此,用户变得易于操作操作部163。
126.另外,在本例中,显示部162从自壳体23中的吸气侧能视觉辨认的区域露出。因此,
能够从衣服2的外侧500对显示部162的显示进行视觉辨认。由此,用户易于确认显示部162的显示。
127.此外,在本例中,因为按每个风扇10来设置操作部163,所以用户能够独立地进行各风扇10的控制。
128.此外,在本例中,在从吸气侧观察到风扇10b的情况下,显示部162位于吸气部2301的外侧。由此,能够减少显示部162成为风扇10b的吸气的障碍的可能性。由此,风扇10b的性能提高。
129.再者,在本例中,在从吸气侧观察到风扇10b的情况下,操作部163位于吸气部2301的外侧。由此,能够减少操作部163成为风扇10b的吸气的障碍的可能性。由此,风扇10b的性能提高。
130.还有,在本例中,在从吸气侧观察到风扇10b的情况下,被壳体23的第二部分2310覆盖的蓄电池17位于吸气部2301的外侧。由此,能够减少蓄电池17成为风扇10b的吸气的障碍的可能性。由此,风扇10b的性能提高。
131.另外,在本例中,因为电路基板16位于马达15的下侧,所以在从吸气侧观察的情况下,电路基板16具有未与马达15对置的部分。与此相对,在上述第一构造例所涉及的风扇10a中,在从吸气侧进行观察的情况下,电路基板16具有与马达15对置的部分。电路基板16具有与马达15对置的部分,由此能够缩小从前侧观察的情况下的风扇10的大小。
132.<第三构造例>
133.图13~16是表示本例所涉及的风扇10(有时称为风扇10c)的构造的一例的图。图13示出从前侧观察到风扇10c的样子。图14及15示出从后侧观察到风扇10c的样子。图16表示风扇10c的内部的构造的图。图16示出已被安装于衣服2的状态的风扇10c。
134.如图13~16所示,风扇10c具备壳体33、上述的叶片部14、马达15、电路基板16及蓄电池17。叶片部14、马达15、电路基板16及蓄电池17被收纳于壳体33。
135.壳体33例如由树脂构成。壳体33具备前侧部分330、后侧部分331和外壳部332。在图15中,示出外壳部332已被取下的状态的风扇10c。
136.在后侧部分331,固定叶片部14、马达15、电路基板16及蓄电池17。后侧部分331可以说是保持叶片部14、马达15、电路基板16及蓄电池17的保持部。前侧部分330相对于后侧部分331是能够拆装的。前侧部分330作为用于将保持叶片部14等的后侧部分331固定至衣服2的固定部发挥功能。以后,有时将后侧部分331称为保持部331。再者,有时将前侧部分330称为固定部330。
137.从前侧观察的情况下,固定部330的外形呈大致圆形。固定部330具备前面部330a、筒状部330b和凸缘部330c。在前面部330a,避开其中央部而设置有多个吸气口330aa。前面部330a可以说是将壳体33的外侧的空气导入壳体33内的吸气部。以后,有时将前面部330a称为吸气部330a。
138.筒状部330b设置于前面部330a的周缘,以使得将该周缘围起来,同时从该周缘向后侧突出。在筒状部330b的外周面,形成有与保持部331所具有的后述的阴螺纹部3312a进行螺合的阳螺纹部330bb。凸缘部330c设置于前面部330a的周缘,以便将前面部330a围起来。凸缘部330c从前面部330a的周缘向前面部330a的径向突出。
139.保持部331具备:保持叶片部14及马达15的第一保持部3310;和保持电路基板16及
蓄电池17的第二保持部3320。第一保持部3310与第二保持部3320一体成型。
140.第一保持部3310的外形在从后侧观察的情况下呈大致圆形。第一保持部3310具备背面部3311、筒状部3312和凸缘部3313。筒状部3312设置于背面部3311的周缘,以使得将该周缘围起来,同时从该周缘向前侧突出。在背面部3311及筒状部3312设置有多个排气口3314。背面部3311及筒状部3312可以说是将空气排出至壳体33的外侧的排气部。在筒状部3312的内周面,形成有与固定部330的阳螺纹部330bb进行螺合的阴螺纹部3312a。阳螺纹部330bb与阴螺纹部3312a进行螺合,由此固定部330的筒状部330b与保持部331的筒状部3312被相互连接,构成壳体33整体的筒状的周壁部(换句话说侧面部)335。若叶片部14旋转,则空气从吸气口330aa被导入壳体33内,被导入到壳体33内的空气,从排气口3314被排放到壳体33的外侧。
141.凸缘部3313设置于筒状部3312的外周面,以便将筒状部3312围起来。凸缘部3313从筒状部3312的外周面向筒状部3312的径向突出。凸缘部3313位于比筒状部3312的前侧的端部稍后侧的位置。由此,在筒状部3312的前侧的端部3312b未设置凸缘部3313。
142.在第一保持部3310的背面部3311的外侧的面的中央部,设置有凹部3311b。马达15被固定于凹部3311b。在背面部3311的内侧的面,设置有与凹部3311b相应的凸部3311c。叶片部14的筒状的连结部141覆盖凸部3311c。凹部3311b内的马达15的旋转轴150一直延伸到凸部3311c的外侧为止而与叶片部14的连结部141连接。
143.第二保持部3320具备:配置将马达15与电路基板16连接的引线19的第一部分3321;和保持电路基板16及蓄电池17的第二部分3322。电路基板16及蓄电池17被固定于第二部分3322。第二保持部3320从第一保持部3310的背面部3311的凹部3311b一直延伸到第一保持部3310的筒状部3312的下侧。第二保持部3320的后侧开口。第一部分3321设置于背面部3311的外侧的面。第二部分3322的上侧的部分设置于背面部3311的外侧的面。第二部分3322的下侧的部分从第一保持部3310的筒状部3312向该筒状部3312的下侧突出。
144.外壳部332被安装于背面部3311及第二保持部3320,以便将第一保持部3310的背面部3311的凹部3311b和第二保持部3320的后侧的开口堵塞。由此,利用外壳部332覆盖凹部3311b内的马达15和第二保持部3320内的引线19、电路基板16及蓄电池17。外壳部332具备覆盖马达15的第一部分332a、覆盖引线19的第二部分332b和覆盖电路基板16及蓄电池17的第三部分332c。
145.如图14所示,电路基板16的显示部162所具备的发光部162aa、162ab、162ac、162ad、162ae、162af从外壳部332的第三部分332c之中的与电路基板16对置的部分332cc的后侧的面露出。再者,电路基板16的操作部163所具备的操作按钮163a从外壳部332的第三部分332c之中的与电路基板16对置的部分332cc的后侧的面露出。
146.在将具备如上那样的结构的风扇10c安装于衣服2的安装孔4的情况下,首先,将壳体33的第一保持部3310的筒状部3312的前侧的端部3312b从衣服2的内侧510插入安装孔4。此时,第一保持部3310的凸缘部3313未穿通安装孔4,而与衣服2的安装孔4的周缘部5的内侧510的面相接触。此外,第二保持部3320的第二部分3322未穿通安装孔4地位于衣服2的内侧510。
147.接下来,将固定部330从衣服2的外侧500安装于保持部331,以使得固定部330的凸缘部330c与衣服2的周缘部5的外侧500的面相接触。具体地说,将固定部330安装于保持部
331的第一保持部3310,以使得凸缘部330c与周缘部5的外侧500的面相接触,同时固定部330的筒状部330b的阳螺纹部330bb螺合于保持部331的筒状部3312的阴螺纹部3312a。而且,从衣服2的外侧500观察时固定部330顺时针地被拧入,由此固定部330的凸缘部330c与第一保持部3310的凸缘部3313夹持衣服2的周缘部5。进而,第二保持部3320之中的、位于比第一保持部3310的筒状部3312更靠下侧的部分和固定部330的凸缘部330c夹持衣服2的周缘部5的下侧的部分。由此,风扇10c被固定于衣服2。若已被固定于衣服2的风扇10c的叶片部14旋转,则衣服2的外侧500的空气穿过吸气口330aa及排气口3314,被导入衣服2的内侧510。
148.另一方面,在将风扇10c从衣服2取下的情况下,从衣服2的外侧500观察时令固定部330逆时针地旋转,固定部330从保持部331被取下。而且,从安装孔4取出保持部331的筒状部3312的前侧的端部3312b。
149.本例中,在已将风扇10c安装于衣服2的情况下,操作部163位于衣服2的内侧510。因此,用户能从衣服2的内侧510对操作部163进行操作。还有在本例中,显示部162位于衣服2的内侧510。因此,用户能够从衣服2的内侧510对显示部162的显示进行视觉辨认。
150.这样,在本例中,与第一构造例同样地,由于蓄电池17位于壳体33内,故能够缩短从蓄电池17延伸的布线。由此,能够减少该布线破损的可能性。其结果是,能够减少风扇10c的动作不合格产生的可能性。
151.另外,在本例中,因为不需要用于连接蓄电池与风扇主体的线缆,所以变得易于将风扇10c安装于衣服2。
152.此外,在本例中,由于按每个风扇10来设置操作部163,故用户能够独立地进行各风扇10的控制。
153.再者,在本例中,从衣服2的外侧500将固定部330安装至保持部331。另一方面,在如上述的第一及第二构造例那样,将固定构件11从衣服2的内侧510安装于壳体的情况下,用户在穿上衣服2的状态下,自身的身体变成妨碍,有可能变得难以将固定构件11从衣服2的内侧510安装于壳体。在本例中,因为用户能够将固定部330从衣服2的外侧500安装于保持部331,所以即便在穿上衣服2的状态下,也会变得易于将风扇10c安装于衣服2。
154.还有,在本例中,因为操作部163位于衣服2的内侧510,所以能够减少操作部163破损的可能性。
155.此外,在本例中,因为显示部162位于衣服2的内侧510,所以能够减少显示部162破损的可能性。
156.另外,在本例中,由于蓄电池17位于衣服2的内侧510,故能够减少蓄电池17破损的可能性。
157.此外,在本例中,在从吸气侧观察到风扇10c的情况下,被壳体33的第二保持部3320覆盖的蓄电池17位于吸气部330a的外侧。由此,能够减少蓄电池17成为风扇10c的吸气的障碍的可能性。由此,风扇10c的性能提高。
158.还有,在本例中,固定部330在被安装于保持部331的情况下将叶片部14的前侧的面覆盖。因此,通过将固定部330从保持部331卸掉,从而叶片部14的前侧的面未被构成壳体33的构件覆盖。由此,叶片部14的清扫变得容易。例如,在产生粉尘的作业环境中使用带风扇的衣服1的情况下,粉尘有可能附着于叶片部14。将固定部330从保持部331卸掉,由此能
够简单地除去附着到叶片部14的粉尘。
159.<第四构造例>
160.图17~22是表示本例所涉及的风扇10(有时称为风扇10d)的构造的一例的图。图17示出从前侧观察到风扇10d的样子,图18及19示出从后侧观察到风扇10d的样子。图20~22是表示风扇10d的内部的构造的图。图20示出已被安装于衣服2的状态的风扇10d。风扇10d既能够安装于衣服2,也能够如图21所示,立于桌子等之上来使用,还能够如图22所示,在被悬吊到棒状或者钩状的构件91的状态下使用。
161.如图17~22所示,风扇10d具备主体部42和用于将该主体部42固定于衣服2的固定构件21。主体部42具备壳体43、上述的叶片部14、马达15、电路基板16及蓄电池17和环状的支承构件28。叶片部14、马达15、电路基板16及蓄电池17被收纳于壳体43。
162.壳体43例如由树脂构成。壳体43具备:前侧部分430;后侧部分431;保持马达15、电路基板16及蓄电池17的第一保持部432;外壳部433和保持支承构件28的第二保持部434。在图19中,示出后侧部分431已被取下的状态的风扇10d。
163.前侧部分430具备前面部430a、筒状部430b和凸缘部430c。前面部430a的外形在从前侧观察的情况下呈大致圆形。在前面部430a设置有多个吸气口430aa。前面部430a可以说是将壳体43的外侧的空气导入壳体43内的吸气部。以后,有时将前面部430a称为吸气部430a。
164.筒状部430b设置于前面部430a的周缘,以使得将该周缘围起来,同时从该周缘向后侧突出。筒状部430b具备筒状的前侧部分430ba和筒状的后侧部分430bb。在后侧部分430bb,在下侧的部分存在间隙,后侧部分430bb并不是成为完全的筒状。在前侧部分430ba的外周面,形成有与固定构件21所具有的后述的阴螺纹部210a进行螺合的阳螺纹部430baa。凸缘部430c设置于筒状部430b的后侧部分430bb的前侧端部的周缘,以便将筒状部430b围起来。凸缘部430c从筒状部430b的后侧部分430bb的周缘向筒状部430b的径向突出。
165.后侧部分431的外形从后侧观察的情况下呈大致圆形。后侧部分431具备背面部431a及筒状部431b。筒状部431b设置于背面部431a的周缘,以使得将该周缘围起来,同时从该周缘向前侧突出。在背面部431a及筒状部431b设置有多个排气口431c。多个排气口431c避开背面部431a的中央部而被设置。前侧部分430的筒状部430b与后侧部分431的筒状部431b被相互连接。筒状部430b、筒状部431b和第一保持部432所具有的后述的第三部分432c,构成壳体43整体的筒状的周壁部(换句话说侧面部)435。在本例中,在由周壁部435围起来的收纳空间436,存在叶片部14、马达15及电路基板16。若叶片部14旋转,则空气从吸气口430aa而被导入壳体43内,被导入至壳体43内的空气从排气口431c向壳体43的外侧被排气。
166.第一保持部432具备:保持马达15及电路基板16的第一部分432a;保持蓄电池17的第二部分432b;和构成周壁部435的下侧的部分的一部分的第三部分432c。第一保持部432的前侧开口。第三部分432c位于前侧部分430所具有的筒状部430b的后侧部分430bb的下侧的间隙,将该间隙掩埋地与后侧部分430bb连接。
167.第一部分432a位于收纳空间436内。第一部分432a从在从前侧或者后侧观察到由周壁部435围起来的收纳空间436的情况下的中央部朝着下侧,一直延伸到周壁部435的一部分即第三部分432c。第一部分432a具备向后侧突出且保持马达15的马达保持部432aa。叶
片部14的连结部141覆盖马达保持部432aa。马达15的旋转轴150一直延伸到马达保持部432aa的外侧而与叶片部14的连结部141连接。第二部分432b与第三部分432c连接,且位于比周壁部435更靠下侧的位置。第二部分432b与蓄电池17的形状相应地朝后侧弯曲。
168.外壳部433与前侧部分430一体成型。外壳部433具备:将第一保持部432的第一部分432a的前侧的开口堵塞的第一部分433a;和将第一保持部432的第二部分432b的前侧的开口堵塞的第二部分433b。第一部分433a覆盖第一部分432a所保持的马达15及电路基板16,第二部分433b覆盖第二部分432b所保持的蓄电池17。第一部分433a从前面部430a的中央部向下侧延伸,由此一直存在于前侧部分430的筒状部430b。第二部分433b与筒状部430b连接且存在于筒状部430b的下侧。第二部分433b的上侧的端部构成凸缘部430c的一部分。
169.如图17所示,电路基板16的显示部162所具备的发光部162aa、162ab、162ac、162ad、162ae、162af从外壳部433的第一部分433a的前侧的面露出。另外,电路基板16的操作部163所具备的操作按钮163a从第一部分433a的前侧的面露出。
170.用于将主体部42固定于衣服2的固定构件21,具有与上述的固定构件11同样的构造,是环状的构件。固定构件21能够拆装于壳体43。固定构件21具备安装于主体部42的壳体43的环状的安装部210。在安装部210的内周面,设置有与壳体43的前侧部分430的阳螺纹部430baa进行螺合的阴螺纹部210a。进而,固定构件21具备从该外周面向固定构件21的径向突出的凸缘部211,以便将安装部210的外侧面围起来。凸缘部211设置于安装部210的外侧面的后侧的端部。
171.支承构件28由设置在外壳部433的前侧的面的第二保持部434来保持。第二保持部434与外壳部433一体成型。第二保持部434位于比前面部430a的中央部更靠下侧的位置。如图21所示,在风扇10d竖立来使用的情况下,支承构件28以使风扇10d不会倾倒地进行支承。支承构件28可以说是能够支承壳体43且用于将风扇10d竖立放置的支承构件。另一方面,如图22所示,在风扇10d被悬吊来使用的情况下,作为用于将风扇10d悬吊于棒状构件或者钩状构件等的悬吊构件发挥功能。
172.支承构件28具备相互对置的两个直线状部分28a及28b和相互对置的两个弯曲部分28c及28d。弯曲部分28c从直线状部分28a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到直线状部分28b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为止,向外侧弯曲并延伸。弯曲部分28c从直线状部分28a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到直线状部分28b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向外侧弯曲并延伸。第二保持部434保持支承构件28的直线状部分28a。支承构件28将第二保持部434所保持的直线状部分28a作为起点,绕着直线状部分28a的长度方向能转动。
173.在风扇10d被安装于衣服2的情况下,如图17及20所示,支承构件28被设定在支承构件28与壳体43的前面部430a的前侧的面对置那样的位置。
174.另外,在风扇10d立于桌子等之上而被放置的情况下,如图21所示,支承构件28被设定在直线状部分28b及弯曲部分28c及28d从壳体13的前侧的面远远离开那样的位置。而且,使直线状部分28b相对于载置风扇10d的载置面90而抵接,由此壳体43被支承构件28支承成不会倾倒。风扇10d将蓄电池17侧作为载置面90侧而被放置于载置面90。图21所示出的箭头9b表示叶片部14进行了旋转的情况下风流动的方向。
175.此外,在风扇10d被悬吊的情况下,如图22所示,支承构件28被钩挂在棒状或者钩状的构件91。图22所示出的箭头9c表示叶片部14进行了旋转的情况下风流动的方向。
176.在将具备如上那样的结构的风扇10d安装于衣服2的安装孔4的情况下,首先,壳体43的前侧部分430所具备的筒状部430b的前侧部分430ba从衣服2的内侧510被插入安装孔4。此时,前侧部分430的凸缘部430c未穿通安装孔4,而与衣服2的安装孔4的周缘部5的内侧510的面相接触。此外,外壳部433所具有的覆盖蓄电池17的第二部分433b未穿通安装孔4地位于衣服2的内侧510。因此,蓄电池17位于衣服2的内侧510。
177.接下来,将固定构件21从衣服2的外侧500安装于壳体43,以使得固定构件21的凸缘部211与衣服2的周缘部5的外侧500的面相接触。具体地说,固定构件21被安装于前侧部分430,以使得凸缘部211与周缘部5的外侧500的面相接触,固定构件21的阴螺纹部210a与筒状部430b的前侧部分430ba的阳螺纹部430baa进行螺合。而且,从衣服2的外侧500观察时固定构件21顺时针地被拧入,由此固定构件21的凸缘部211和前侧部分430的凸缘部430c夹持衣服2的周缘部5。由此,风扇10d被固定于衣服2。若已被固定于衣服2的风扇10d的叶片部14旋转,则衣服2的外侧500的空气穿过吸气口430aa及排气口431c,而被导入衣服2的内侧510。
178.另一方面,在将风扇10d从衣服2取下的情况下,从衣服2的外侧500观察时逆时针地使固定构件21旋转,固定构件21从前侧部分430被取下。而且,从安装孔4将前侧部分430的筒状部430b的前侧部分430ba取出。
179.这样,在本例中,和第一构造例同样,由于蓄电池17位于壳体43内,故能够缩短从蓄电池17延伸的布线。由此,能够减少该布线破损的可能性。其结果是,能够减少风扇10d的动作不合格产生的可能性。
180.再者,在本例中,不需要用于将蓄电池与风扇主体连接的线缆,因此变得易于将风扇10d安装于衣服2。
181.还有,在本例中,操作部163能从衣服2的外侧500进行操作,因此用户变得易于对操作部163进行操作。
182.另外,在本例中,显示部162的显示能够从衣服2的外侧500进行视觉辨认,因此用户易于确认显示部162的显示。
183.此外,在本例中,由于按每个风扇10来设置操作部163,故用户能够独立地进行各风扇10的控制。
184.此外,在本例中,从衣服2的内侧510将壳体43安装于衣服2。而且,从衣服2的外侧500将固定构件21安装于壳体43。因此,用户能够从衣服2的外侧将固定构件21安装于壳体43。由此,用户即便是在已穿上衣服2的状态下,也变得易于将风扇10d安装于衣服2。
185.此外,在本例中,蓄电池17位于衣服2的内侧510,因此能够减少蓄电池17破损的可能性。
186.再者,在本例中,在从吸气侧观察到风扇10d的情况下,如图17所示,操作部163位于将吸气部430a围起来的凸缘部211的外形的内侧。由此,能够缩小从吸气侧进行观察的情况下的风扇10d的大小。
187.还有,在本例中,在从吸气侧观察到风扇10d的情况下,操作部163与叶片部14重叠。由此,能够缩小从吸气侧进行观察的情况下的风扇10d的大小。
188.另外,在本例中,从吸气侧观察到风扇10d的情况下,如图17所示,显示部162位于凸缘部211的外形的内侧。由此,能够缩小从吸气侧进行观察的情况下的风扇10d的大小。
189.此外,在本例中,在从吸气侧观察到风扇10d的情况下,显示部162与叶片部14重叠。由此,能够缩小从吸气侧进行观察的情况下的风扇10d的大小。
190.此外,在本例中,在从吸气侧观察到风扇10d的情况下,被外壳部433覆盖的蓄电池17位于吸气部430a的外侧。由此,能够减少蓄电池17成为风扇10d的吸气的障碍的可能性。由此,风扇10d的性能提高。
191.<第五构造例>
192.图23~27是表示本例所涉及的风扇10(有时称为风扇10e)的构造的一例的图。图23及24示出从前侧观察到风扇10e的样子。图25及26示出从后侧观察到风扇10d的样子。图27是表示风扇10d的内部的构造的图。图27示出已被安装于衣服2的状态的风扇10d。
193.如图23~27所示,风扇10d具备壳体53、上述的叶片部14、马达15、电路基板16及蓄电池17。叶片部14、马达15、电路基板16及蓄电池17被收纳于壳体53。
194.壳体53具备保持叶片部14、马达15、电路基板16及蓄电池17的保持部531和用于将保持部531固定于衣服2的固定部530。固定部530相对于保持部531能够拆装。保持部531具备前侧部分5310及后侧部分5320。后侧部分5320作为覆盖叶片部14的后侧的面的外壳部发挥功能。后侧部分5320相对于前侧部分5310能够拆装。图24及26示出固定部530及后侧部分5320已被取下的风扇10d。以后,有时将后侧部分5320称为外壳部5320。
195.固定部530的外形在从前侧观察的情况下呈大致圆形。固定部530具备前面部530a、筒状部530b和凸缘部530c。在前面部530a的中央部设置有开口部530ab。在前面部530a中的、开口部530ab以外的部分,设置有多个吸气口530aa。前面部530a可以说是将壳体53的外侧的空气导入壳体53内的吸气部。以后,有时将前面部530a称为吸气部530a。
196.筒状部530b设置于前面部530a的周缘,以使得将该周缘围起来,同时从该周缘向后侧突出。在筒状部530b的内周面,形成有与保持部531所具有的后述的阳螺纹部5313aa进行螺合的阴螺纹部530bb。凸缘部530c设置于筒状部530b的后侧部分的外周面,以便件筒状部530b围起来。凸缘部530c从筒状部530b的外周面向筒状部530b的径向突出。
197.保持部531的外壳部5320的外形从后侧观察的情况下呈大致圆形。外壳部5320具备覆盖叶片部14的后侧的面的背面部5321和筒状部5322。筒状部5322设置于背面部5321的周缘,以使得将该周缘围起来,同时从该周缘向前侧突出。在背面部5321及筒状部5322形成有多个排气口5323。多个排气口5323避开背面部5321的中央部来形成。在筒状部5322的外周面,形成有与前侧部分5310所具有的后述的阴螺纹部5313bb进行螺合的阳螺纹部5322a。
198.保持部531的前侧部分5310具备固定马达15、电路基板16及蓄电池17的被固定部5311。被固定部5311的前侧开口。前侧部分5310具备覆盖被固定部5311的前侧的开口的外壳部5312。进而,前侧部分5310具备位于固定部530的筒状部530b与外壳部5320的筒状部5322之间的中间筒状部5313和凸缘部5314。外壳部5312、中间筒状部5313和凸缘部5314一体成型。
199.中间筒状部5313具备:与固定部530的筒状部530b连接的筒状的前侧部分5313a;以及与外壳部5320的筒状部5322连接的筒状的后侧部分5313b。前侧部分5313a构成中间筒状部5313的前侧的约三分之一。后侧部分5313b构成中间筒状部5313的后侧的约三分之二。在后侧部分5313b中,间隙存在于下侧的部分,后侧部分5313b并未成为完全的筒状。前侧的筒状部530b、后侧的筒状部5322、它们之间的中间筒状部5313和被固定部5311所具有的后
述的第三部分5311c构成壳体53整体的筒状的周壁部(换句话说侧面部)535。在由周壁部535围起来的收纳空间536,配置叶片部14、马达15及电路基板16。在中间筒状部5313的前侧部分5313a的外周面,形成有与固定部530的阴螺纹部530bb进行螺合的阳螺纹部5313aa。在后侧部分5313b的后侧的部分的内周面,形成有与外壳部5320的阳螺纹部5322a进行螺合的阴螺纹部5313bb。
200.凸缘部5314设置于后侧部分5313b的前侧的部分的外周面,以便件中间筒状部5313的后侧部分5313b的外周面围起来。凸缘部5314从中间筒状部5313的外周面向中间筒状部5313的径向突出。
201.被固定部5311具备:固定马达15及电路基板16的第一部分5311a;固定蓄电池17的第二部分5311b;和构成周壁部535的下侧的部分的一部分的第三部分5311c。第三部分5311c位于中间筒状部5313的后侧部分5313b的下侧的间隙,且将该间隙掩埋地与后侧部分5313b连接。在第三部分5311c的内侧的面(换句话说,收纳空间536侧的面),形成有与外壳部5320的阳螺纹部5322a进行螺合的阴螺纹部5311cc。外壳部5320的阳螺纹部5322a和第三部分5311c的阴螺纹部5311cc以及中间筒状部5313的后侧部分5313b的阴螺纹部5313bb进行螺合。
202.第一部分5311a位于收纳空间536内。第一部分5311a从自前侧或者后侧观察到由周壁部535围起来的收纳空间536的情况下的中央部向下侧延伸,一直到达周壁部535的一部分即第三部分5311c。第一部分5311a具备向后侧突出且保持马达15的马达保持部5311aa。叶片部14的连结部141覆盖马达保持部5311aa。马达15的旋转轴150一直延伸到马达保持部5311aa的外侧而与叶片部14的连结部141连接。第二部分5311b与第三部分5311c连接,且位于比周壁部535更靠下侧的位置。第二部分5311b与蓄电池17的形状相应地向后侧弯曲。
203.外壳部5312具备:将被固定部5311的第一部分5311a的前侧的开口堵塞的第一部分5312a;和将被固定部5311的第二部分5311b的前侧的开口堵塞的第二部分5312b。第一部分5312a从自前侧或者后侧观察到收纳空间536的情况下的中央部向下侧延伸,直到到达中间筒状部5313。第一部分5312a具有与固定部530的开口部530ab对置的开口对置部5312aa。第二部分5312b与中间筒状部5313连接且存在于中间筒状部5313的下侧。第二部分5312b的上侧的端部构成凸缘部5314的一部分。
204.如图23及24所示,电路基板16的显示部162所具备的发光部162aa、162ab、162ac、162ad、162ae、162af从外壳部5312的第一部分5312a所具有的开口对置部5312aa的前侧的面露出。另外,电路基板16的操作部163所具备的操作按钮163a从开口对置部5312aa的前侧的面露出。
205.在将具备如上那样的结构的风扇10e安装于衣服2的安装孔4的情况下,首先,将后侧部分5320安装于前侧部分5310,以使得后侧部分5320(换句话说外壳部5320)的筒状部5322的阳螺纹部5322a与前侧部分5310的中间筒状部5313的后侧部分5313b的阴螺纹部5313bb进行螺合。而且,从后侧观察时后侧部分5320顺时针地被拧入,由此后侧部分5320被固定于前侧部分5310。由此,准备保持部531。
206.接下来,从衣服2的内侧510将保持部531的中间筒状部5313的前侧部分5313a插入安装孔4。此时,保持部531的凸缘部5314未穿通安装孔4,而与衣服2的安装孔4的周缘部5的
内侧510的面相接触。此外,外壳部5312所具有的覆盖蓄电池17的第二部分5312b,未穿通安装孔4地位于衣服2的内侧510。因此,蓄电池17位于衣服2的内侧510。
207.接下来,固定部530从衣服2的外侧500被安装于保持部531,以使得固定部530的凸缘部530c与衣服2的周缘部5的外侧500的面相接触。具体地说,固定部530被安装于保持部531的前侧部分5310,以使得凸缘部530c与周缘部5的外侧500的面相接触,同时固定部530的阴螺纹部530bb与保持部531的中间筒状部5313的前侧部分5313a的阳螺纹部5313aa进行螺合。而且,从衣服2的外侧500观察时固定部530顺时针地被拧入,由此固定部530的凸缘部530c和保持部531的凸缘部5314夹持衣服2的周缘部5。由此,风扇10e被固定于衣服2。若已被固定于衣服2的风扇10e的叶片部14旋转,则衣服2的外侧500的空气穿过吸气口530aa及排气口5323而被导入衣服2的内侧510。
208.另一方面,在将风扇10e从衣服2取下的情况下,从衣服2的外侧500观察时逆时针地使固定部530旋转,固定部530从保持部531被取下。而且,保持部531的中间筒状部5313的前侧部分5313a从安装孔4被取出。
209.这样,在本例中,和第一构造例同样,由于蓄电池17位于壳体53内,故能够缩短从蓄电池17延伸的布线。由此,能够减少该布线破损的可能性。其结果是,能够减少风扇10e的动作不合格产生的可能性。
210.再者,在本例中,不需要用于将蓄电池与风扇主体连接的线缆,因此变得易于将风扇10e安装于衣服2。
211.另外,在本例中,操作部163从自壳体53中的吸气侧能视觉辨认的区域露出。具体地说,变成从前侧穿过固定部530的开口部530ab而能视觉辨认操作部163。由此,操作部163能从衣服2的外侧500进行操作。由此,用户变得易于对操作部163施以操作。
212.还有,在本例中,显示部162从自壳体53中的吸气侧能视觉辨认的区域露出。具体地说,变成从前侧穿过固定部530的开口部530ab而能视觉辨认显示部162。由此,显示部162的显示能够从衣服2的外侧500进行视觉辨认。由此,用户易于确认显示部162的显示。
213.此外,在本例中,在从吸气侧观察到风扇10e的情况下,如图23所示,操作部163位于壳体53的凸缘部530c的外形的内侧。由此,能够缩小从吸气侧进行观察的情况下的风扇10d的大小。
214.此外,在本例中,在从吸气侧观察到风扇10d的情况下,操作部163与叶片部14重叠。由此,能够缩小从吸气侧进行观察的情况下的风扇10d的大小。
215.另外,本例中,在从吸气侧观察到风扇10d的情况下,如图23所示,显示部162位于壳体53的凸缘部530c的外形的内侧。由此,能够缩小从吸气侧进行观察的情况下的风扇10d的大小。
216.还有,在本例中,在从吸气侧观察到风扇10d的情况下,显示部162与叶片部14重叠。由此,能够缩小从吸气侧进行观察的情况下的风扇10d的大小。
217.再者,在本例中,因为按每个风扇10来设置操作部163,所以用户能够独立地进行各风扇10的控制。
218.另外,在本例中,如图27所示,操作部163位于比吸气部530a更靠排气侧(换言之后侧)的位置。由此,与上述的风扇10d相比,能够增大吸气部530a所具备的多个吸气口530aa的总面积。由此,风扇10d的性能提高。
219.此外,在本例中,如图27所示,显示部162位于比吸气部530a更靠排气侧的位置。由此,与上述的风扇10d相比,能够增大吸气部530a所具备的多个吸气口530aa的总面积。由此,风扇10d的性能提高。
220.此外,在本例中,保持了叶片部14等的保持部531从衣服2的内侧510被安装于衣服2。而且,从衣服2的外侧500将固定部530安装于保持部531。因此,用户能够将固定部530从衣服2的外侧安装于保持部531。由此,用户即便在已穿上衣服2的状态下,变得易于将风扇10e安装于衣服2。
221.还有,在本例中,由于蓄电池17位于衣服2的内侧510,故能够减少蓄电池17破损的可能性。
222.此外,在本例中,固定部530在被安装于保持部531的情况下,覆盖叶片部14的前侧的面。因此,通过将固定部530从保持部531卸掉,从而叶片部14的前侧的面未被构成壳体53的构件覆盖。由此,叶片部14的清扫变得容易。
223.再者,在本例中,覆盖叶片部14的后侧的面的外壳部5320能够拆装。因此,通过将外壳部5320取下,从而叶片部14的后侧的面未被构成壳体53的构件覆盖。由此,叶片部14的清扫变得容易。
224.另外,在本例中,在从吸气侧观察到风扇10e的情况下,被外壳部5312覆盖的蓄电池17位于吸气部530a的外侧。由此,能够减少蓄电池17成为风扇10e的吸气的障碍的可能性。由此,风扇10e的性能提高。
225.<第六构造例>
226.图28是表示本例所涉及的风扇10(有时称为风扇10f)的内部的构造的一例的图。图28示出已被安装于衣服2的状态的风扇10f。如图28所示,风扇10f具备:主体部62;上述的固定构件11;蓄电池装置65;用于将蓄电池装置65安装于主体部62的安装部66;挡圈67;以及用于将蓄电池装置65与主体部62电连接的线缆68。利用安装部66及挡圈67将蓄电池装置65固定于主体部62。主体部62具备壳体63、上述的叶片部14及马达15和连接线缆68的连接器64。从马达15延伸的引线19与连接器64连接。图29是表示从斜后侧观察到主体部62的情况下的主体部62的构造的一例的立体图。图30是表示从后侧观察到壳体63的情况下的壳体63的构造的一例的俯视图。图31是表示从前侧观察到蓄电池装置65及安装部66的情况下的蓄电池装置65及安装部66的构造的一例的俯视图。另外,在图28中,与图29及图30相比较,简化示出主体部62的形状。
227.前侧部分630具备前面部630a、筒状部630b和凸缘部630c。在前面部630a,避开其中央部而设置有多个吸气口630aa。前面部630a也可称之为吸气部。筒状部630b设置于前面部630a的周缘,以便将该周缘围起来,同时从该周缘向后侧突出。在筒状部630b的外周面,形成有与固定构件11的阴螺纹部110a进行螺合的阳螺纹部630bb。凸缘部630c设置于前面部630a的周缘,以便将前面部630a围起来。凸缘部630c从前面部630a的周缘向前面部630a的径向突出。从前侧观察到前面部630a的样子和从前侧观察到上述风扇10c的前侧部分330的样子类似(参照图13)。
228.后侧部分631具备背面部631a及筒状部631b。筒状部631b设置于背面部631a的周缘,以便将该周缘围起来,同时从该周缘向前侧突出。在背面部631a及筒状部631b设置有多个排气口631c。在背面部631a的外侧的面的中央部设置有第一凹部631aa。马达15被固定于
第一凹部631aa。在背面部631a的内侧的面,设置有与第一凹部631aa相应的凸部631ab。叶片部14的筒状的连结部141覆盖凸部631ab。第一凹部631aa内的马达15的旋转轴150一直延伸到凸部631ab的外侧而与叶片部14的连结部141连接。
229.连接器64被固定于背面部631a的外侧的。连接器64的大部分位于比马达15更靠下侧的位置。在背面部631a的外侧的面中的、连接器64的下侧的部分设置有第二凹部631ac。第二凹部631ac向下侧延伸,直到抵达背面部631a的周缘。
230.线缆68在其一个端部具备连接器68a。连接器68a相对于主体部62的连接器64是能够拆装的。连接器64中的连接器68a的连接口朝向下侧。因此,线缆68的连接器68a从下侧相对于主体部62的连接器64连接。因第二凹部631ac存在于连接器64的下侧,所以变得容易相对于连接器64而从下侧连接连接器68a。
231.前侧部分630的筒状部630b和后侧部分631的筒状部631b被相互连接,由此构成壳体63整体的筒状的周壁部(换句话说侧面部)635。若叶片部14旋转,则从吸气口630aa将空气导入壳体63内,被导入壳体63内的空气,从排气口631c被排放到壳体63的外侧。
232.外壳部632被安装于后侧部分631的背面部631a,以便覆盖第一凹部631aa及连接器64。由此,第一凹部631aa内的马达15由外壳部632覆盖。
233.蓄电池装置65具备壳体650和被收纳到壳体650的上述的电路基板16及蓄电池17。壳体650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壳体650具备相互对置的一对主面650a及650b、和将主面650a及650b围起来且与主面650a及650b的周缘连接的侧面650c。如图31所示,壳体650内的电路基板16的显示部162所具备的发光部162aa、162ab、162ac、162ad、162ae、162af从主面650a露出。此外,壳体650内的电路基板16的操作部163所具备的操作按钮163a从主面650a露出。蓄电池装置65具备显示部162及操作部163。
234.线缆68中的与连接器68a侧相反侧的端部,在壳体650内被固定。线缆68中的与连接器68a侧相反侧的端部,被连接于壳体650内的电路基板16的控制部161。线缆68从壳体650的上侧的面650ca被取出至壳体650的外侧,并与主体部62的连接器64连接。控制部161输出的用于控制马达15的控制信号,通过线缆68、主体部62的连接器64及引线19而被提供给马达15。
235.安装部66形成为环状,并具有开口66a。安装部66被连接于壳体650的侧面650c之中的上侧的面650ca。具体地说,安装部66被连接于上侧的面650ca的主面650b侧的端部。安装部66被安装于壳体650,以使得其形状所呈的圆形和主面650a及650b平行。
236.在将具备如上那样的结构的风扇10f安装于衣服2的安装孔4的情况下,首先,从衣服2的外侧500将主体部62的壳体63插入安装孔4。此时,壳体63从后侧部分631侧被插入安装孔4。在将壳体63从后侧部分631侧插入安装孔4的情况下,前侧部分630的凸缘部630c未穿通安装孔4而与衣服2的安装孔4的周缘部5的外侧500的面相接触。
237.接下来,固定构件11从衣服2的内侧510被安装于壳体63,以使得固定构件11的凸缘部111与衣服2的周缘部5的内侧510的面相接触。具体地说,将固定构件11安装于前侧部分630,以使得凸缘部111与周缘部5的内侧510的面相接触,同时固定构件11的安装部110的内周面的阴螺纹部110a和向衣服2的内侧510突出的筒状部630b的外周面的阳螺纹部630bb进行螺合。而且,从衣服2的内侧510观察时固定构件11顺时针地被拧入,由此前侧部分630的凸缘部630c和固定构件11的凸缘部111夹持衣服2的周缘部5。由此,主体部62被固定于衣
服2。
238.接下来,在使蓄电池装置65的壳体650朝向下侧,并且壳体650的主面650a朝着后侧的状态下,安装部66的开口66a从衣服2的内侧510接近主体部62。而且,开口66a接近主体部62,主体部62的固定构件11的安装部110穿通开口66a。此时,固定构件11的凸缘部111未穿通开口66a而与安装部66的周端部相接触。若固定构件11的安装部110穿通开口66a,则蓄电池装置65变成从主体部62被悬吊起来的状态。安装部66也可称之为用于将蓄电池装置65从主体部62悬吊的悬吊部。
239.接下来,挡圈67从衣服2的内侧510接近主体部62,固定构件11的安装部110穿通挡圈67。在本例中,在固定构件11的安装部110的外周面,形成有挡圈67嵌合的槽。若固定构件11的安装部110穿通挡圈67,则挡圈67被嵌入安装部110的外周面的槽。由此,安装部66被前侧的凸缘部111和后侧的挡圈67夹持,安装部661被固定于主体部62。换句话说,蓄电池装置65被固定于主体部62。最后,在线缆68的连接器68a被连接于主体部62的连接器64时,风扇10f向衣服2的安装结束。若已被安装于衣服2的风扇10f的叶片部14旋转,则衣服2的外侧500的空气穿过吸气口630aa及排气口631c,被导入衣服2的内侧510。
240.另一方面,在将风扇10f从衣服2取下的情况下,首先,将线缆68的连接器68a从主体部62的连接器64取下。接下来,从固定构件11将挡圈67取下。接下来,从固定构件11取下安装部66。接下来,从衣服2的内侧510观察时逆时针地使固定构件11旋转,固定构件11从壳体63被取下。而且,从安装孔4取出壳体63。
241.这样,在本例中,因为蓄电池装置65位于主体部62的周围地被固定在主体部62,所以能够缩短将蓄电池装置65与主体部62连接的线缆68。由此,能够减少线缆68破损的可能性。其结果是,能够减少风扇10f的动作不合格产生的可能性。
242.另外,由于能够缩短线缆68,故变得易于将风扇10f安装于衣服2。
243.此外,在本例中,按每个风扇10来设置操作部163,因此用户能够独立地进行各风扇10的控制。
244.再者,在本例中,由于蓄电池17位于衣服2的内侧510,故能够减少蓄电池17破损的可能性。
245.<第七构造例>
246.图32是表示本例所涉及的风扇10(有时称为风扇10g)的内部的构造的一例的图。图32示出已被安装于衣服的状态的风扇10g。如图32所示,风扇10g具备上述的主体部62、固定构件11、蓄电池装置65、安装部66及线缆68。其中,风扇10g的安装部66的开口66a相比于风扇10f的安装部66的开口66a,稍微有所缩小。此外,风扇10g的安装部66在从壳体650的上侧的面650ca向上侧径直地稍微延伸后,朝主面650b侧倾斜,然后向上侧径直延伸。风扇10g不具备上述的挡圈67。
247.在将风扇10g安装于衣服2的安装孔4的情况下,首先将主体部62的壳体63从衣服2的外侧500插入安装孔4。此时,壳体63从后侧部分631侧被插入安装孔4。在将壳体63从后侧部分631侧插入安装孔4的情况下,前侧部分630的凸缘部630c未穿通安装孔4而与衣服2的安装孔4的周缘部5的外侧500的面相接触。
248.接下来,在蓄电池装置65的壳体650的主面650a朝着后侧的状态下,安装部66的开口66a从衣服2的内侧510向壳体63接近。而且,壳体63的前侧部分630穿通开口66a,安装部
66的周缘部与衣服2的周缘部5的内侧的面相接触。
249.接下来,从衣服2的内侧510将固定构件11安装于壳体63,以使得固定构件11的凸缘部111与安装部66的周缘部相接触。具体地说,将固定构件11安装于前侧部分630,以使得凸缘部111与安装部66的周缘部相接触,同时固定构件11的安装部110的内周面的阴螺纹部110a和线衣服2的内侧510突出的筒状部630b的外周面的阳螺纹部630bb进行螺合。而且,从衣服2的内侧510观察时固定构件11顺时针地被拧入,由此前侧部分630的凸缘部630c和固定构件11的凸缘部111夹持安装部66的周缘部及衣服2的周缘部5。由此,蓄电池装置65被固定于主体部62。最后,若将线缆68的连接器68a连接至主体部62的连接器64,则风扇10g向衣服2的安装结束。
250.另一方面,在将风扇10g从衣服2取下的情况下,首先将线缆68的连接器68a从主体部62的连接器64取下。接下来,从衣服2的内侧510观察时使固定构件11逆时针地旋转,将固定构件11从壳体63取下。接下来,从固定构件11取下安装部66。最后,将壳体63从安装孔4取出。
251.这样,在本例中,蓄电池装置65位于主体部62的周围地被固定在主体部62,因此能够缩短对蓄电池装置65与主体部62进行连接的线缆68。由此,能够减少线缆68破损的可能性。其结果是,能够减少风扇10g的动作不合格产生的可能性。
252.再者,因为能够缩短线缆68,所以变得易于将风扇10g安装于衣服2。
253.还有,在本例中,由于按每个风扇10来设置操作部163,故用户能够独立地进行各风扇10的控制。
254.另外,在本例中,因为蓄电池17位于衣服2的内侧510,所以能够减少蓄电池17破损的可能性。
255.此外,在本例中,不需要挡圈67,因此能够简化风扇10g的结构。
256.此外,在本例中,因为固定构件11与壳体63夹持安装部66的周缘部,由此蓄电池装置65被固定于壳体63,所以与利用挡圈67的情况相比较,能够简单地将蓄电池装置65固定于壳体63。
257.<第八构造例>
258.图33是表示本例所涉及的风扇10(有时称为风扇10h)的内部的构造的一例的图。图33示出已被安装于衣服2的状态的风扇10h。图34是表示从后侧观察到风扇10h的样子的图。
259.如图33及34所示,风扇10h具备上述的主体部62及线缆68。其中,在主体部62的壳体63所具备的后侧部分631的背面部631a的外侧的面并未设置第二凹部631ac。再者,主体部62不具备连接器64。还有,线缆68不具备连接器68a。线缆68的主体部62侧的端部被固定于主体部62。具体地说,线缆68的主体部62侧的端部被固定于壳体63的后侧部分631所具备的背面部631a的外侧的面。而且,在该端部连接着从马达15延伸的引线19。
260.风扇10h除了主体部62及线缆68以外,还具备上述的固定构件11及蓄电池装置65和将蓄电池装置65安装于主体部62的安装部76。安装部76具备用于将壳体650与主体部62连接的一对棒状的连接部760。各连接部760的一个端部760a及另一端部760b,分别被连接于主体部62及蓄电池装置65的壳体650。连接部760的端部760a,相对于主体部62的壳体63所具备的后侧部分631的筒状部631b,能转动地进行连接。连接部760的端部760b被固定于
壳体650的上侧的面650ca。安装部76以各连接部760的端部760a作为起点,绕着与连接部760的长度方向及风扇10h的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图34的纸面左右方向)能转动。安装部76和其所连接着的蓄电池装置65成为一体而转动。蓄电池装置65进行转动,由此如图33所示,能够设为位于主体部62的下侧的第一状态和位于主体部62的后侧的第二状态。
261.在将风扇10h安装至衣服2,且从外侧对安装部76及蓄电池装置65不施加重力以外的力的情况下,蓄电池装置65通过安装部76而从主体部62被悬吊,变成第一状态。在蓄电池装置65为第一状态的情况下,若用户将蓄电池装置65向后斜上方举起,则蓄电池装置65变成第二状态。
262.在将具备如上那样的结构的风扇10h安装于衣服2的安装孔4的情况下,首先,将从主体部62被悬吊起来的蓄电池装置65举起,使蓄电池装置65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变化。
263.接下来,从衣服2的外侧500将第二状态的蓄电池装置65、其所连接的安装部75和主体部62的壳体63插入安装孔4。此时,壳体63从后侧部分631侧被插入安装孔4。在将壳体63从后侧部分631侧插入安装孔4的情况下,前侧部分630的凸缘部630c未穿通安装孔4而与衣服2的安装孔4的周缘部5的外侧500的面相接触。
264.接下来,在蓄电池装置65变成第二状态的状态下,固定构件11的安装部110的开口从衣服2的内侧510向主体部62的后方的蓄电池装置65接近。而且,蓄电池装置65、安装部75及主体部62的壳体63依次穿通固定构件11的安装部110的开口。而且,将固定构件11安装于前侧部分630,以使得固定构件11的凸缘部111与衣服2的周缘部5的内侧510的面相接触,同时固定构件11的安装部110的内周面的阴螺纹部110a和向衣服2的内侧510突出的筒状部630b的外周面的阳螺纹部630bb进行螺合。而且,从衣服2的内侧510观察时固定构件11顺时针地被拧入,由此前侧部分630的凸缘部630c和固定构件11的凸缘部111夹持衣服2的周缘部5。然后,蓄电池装置65变成第一状态,风扇10h向衣服2的安装结束。
265.这样,在本例中,因为蓄电池装置65位于主体部62的周围地被安装于主体部62,所以能够缩短将蓄电池装置65与主体部62连接的线缆68。由此,能够减少线缆68破损的可能性。其结果是,能够减少风扇10h的动作不合格产生的可能性。
266.再者,由于能够缩短线缆68,故变得易于将风扇10h安装于衣服2。
267.还有,在本例中,按每个风扇10来设置操作部163,因此用户能够独立地进行各风扇10的控制。
268.另外,在本例中,因为蓄电池17位于衣服2的内侧510,所以能够减少蓄电池17破损的可能性。
269.此外,在本例中,在将风扇10h安装于衣服2的情况下,因为没有必要将线缆68连接到主体部62,所以变得易于将风扇10h安装于衣服2。此外,在将风扇10h从衣服2取下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将线缆68从主体部62取下,因此变得易于将风扇10h从衣服2取下。
270.<第九构造例>
271.图35是表示本例所涉及的风扇10(有时称为风扇10i)的内部的构造的一例的图。图35示出已被安装于衣服2的状态的风扇10i。如图35所示,风扇10i具备主体部72、蓄电池装置65和保持蓄电池装置65的保持部74。主体部72具备壳体73和上述的叶片部14及马达15。叶片部14及马达15被收纳于壳体73。
272.壳体73例如由树脂构成。壳体73具备上述的风扇10c所具备的前侧部分330(换句
话说,固定部330)、后侧部分731和外壳部732。在后侧部分731,固定叶片部14及马达15。后侧部分731可以说是保持叶片部14及马达15的保持部。前侧部分330相对于后侧部分731能够拆装。前侧部分330作为用于将保持叶片部14等的后侧部分731固定于衣服2的固定部发挥功能。以后,有时将后侧部分731称为保持部731。
273.保持部731的外形在从后侧观察的情况下呈大致圆形。保持部731具备背面部731a、筒状部731b和凸缘部731c。筒状部731b设置于背面部731a的周缘,以便将该周缘围起来,同时从该周缘向前侧突出。在背面部731a及筒状部731b,设置有多个排气口731d。在筒状部731b的内周面,形成有与固定部330的阳螺纹部330bb进行螺合的阴螺纹部731bb。固定部330的筒状部330b和保持部731的筒状部731b通过阳螺纹部330bb与阴螺纹部731bb进行螺合而被相互连接,由此构成壳体73整体的筒状的周壁部(换句话说侧面部)735。若叶片部14旋转,则空气从吸气口330aa被导入壳体73内,已被导入壳体73内的空气,从排气口731d向壳体73的外侧排放。
274.凸缘部731c设置于筒状部731b的外周面,以便将筒状部731b围起来。凸缘部731c从筒状部731b的外周面向筒状部731b的径向突出。凸缘部731c位于比筒状部731b的前侧的端更靠稍后侧的位置。由此,在筒状部731b的前侧的端部731ba并未设置凸缘部731c。
275.在保持部731的背面部731a的外侧的面的中央部,设置有凹部731aa。马达15被固定于凹部731aa。在背面部731a的内侧的面,设置有与凹部731aa相应的凸部731ab。叶片部14的筒状的连结部141覆盖凸部731ab。凹部731aa内的马达15的旋转轴150一直延伸到凸部731ab的外侧而与叶片部14的连结部141连接。
276.外壳部732被安装于背面部731a,以便将保持部731的背面部731a的凹部731aa堵塞。由此,凹部731aa内的马达15被外壳部732覆盖。
277.保持蓄电池装置65的保持部74和壳体73一体成型。保持部74作为将蓄电池装置65固定于壳体73的固定部发挥功能。保持部74具备:覆盖蓄电池装置65的壳体650的上侧的面650ca的第一部分741;覆盖壳体650的后侧的主面650a的第二部分742;和覆盖壳体650的前侧的主面650b的第三部分743。第一部分741被连接于保持部731的筒状部731b的下侧的部分。第二部分742从第一部分741向下侧延伸,直到抵达壳体650的侧面650c的进行过弯曲的下侧的面650cb,并覆盖下侧的面650cb的一部分。同样地,第三部分743从第一部分741向下侧延伸,直到抵达下侧的面650cb,并覆盖下侧的面650cb的一部分。在第二部分742设置有开口部。从壳体650的主面650a露出的发光部162aa、162ab、162ac、162ad、162ae、162af及操作按钮163a穿过第二部分742的开口部,从衣服2的内侧510能视觉辨认。
278.从马达15向下侧延伸的引线19穿过壳体73内,直到抵达由保持部74保持着的壳体650的上侧的面650ca,进而,从上侧的面650ca进入壳体650内而与壳体650内的电路基板16连接。
279.在将具备如上那样的结构的风扇10i安装于衣服2的安装孔4的情况下,首先,将壳体73的保持部731所具备的筒状部731b的前侧的端部731ba从衣服2的内侧510插入安装孔4。此时,保持部731的凸缘部731c未穿通安装孔4而与衣服2的安装孔4的周缘部5的内侧510的面相接触。再者,保持部74未穿通安装孔4地位于衣服2的内侧510。
280.接下来,将固定部330从衣服2的外侧500安装于保持部731,以使得固定部330的凸缘部330c与衣服2的周缘部5的外侧500的面相接触。具体地说,固定部330被安装于保持部
731,以使得凸缘部330c与周缘部5的外侧500的面相接触,同时固定部330的筒状部330b的阳螺纹部330bb和保持部731的筒状部731b的阴螺纹部731bb进行螺合。而且,从衣服2的外侧500观察时固定部330顺时针地被拧入,由此固定部330的凸缘部330c和保持部731的凸缘部731c夹持衣服2的周缘部5。由此,风扇10i被固定于衣服2。若已被固定在衣服2的风扇10i的叶片部14旋转,则衣服2的外侧500的空气穿过吸气口330aa及排气口731d,被导入衣服2的内侧510。
281.另一方面,在将风扇10i从衣服2取下的情况下,从衣服2的外侧500观察时逆时针地使固定部330旋转,将固定部330从保持部731取下。而且,从安装孔4取出保持部731的筒状部731b的前侧的端部731ba。
282.这样,在本例中,因为蓄电池装置65位于壳体73的周围地被固定于主体部72,所以能够缩短将蓄电池装置65与主体部72连接的布线(本例中wie引线19)。由此,能够减少该布线破损的可能性。其结果是,能够减少风扇10i的动作不合格产生的可能性。
283.另外,在本例中,由于不需要用于对蓄电池装置65与主体部72进行连接的线缆,故变得易于将风扇10i安装于衣服2。
284.再者,在本例中,按每个风扇10来设置操作部163,因而用户能够独立地进行各风扇10的控制。
285.此外,在本例中,因为蓄电池17位于衣服2的内侧510,所以能够减少蓄电池17破损的可能性。
286.以上的说明中,提及了风扇10的各种各样的构造例。以下,对风扇10的各种各样的动作例进行说明。关于以下所说明的风扇10的动作例,能够应用于述的风扇10a~10i的每一个
287.<第一动作例>
288.本例所涉及的风扇10能够与其他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图36是表示本例所涉及的电路基板16(有时称为电路基板16a)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如图36所示,电路基板16a具备被设置在基板160的无线通信部165。无线通信部165也可称之为无线通信电路。无线通信部165具备天线165a。无线通信部165能够使用天线165a而与风扇10的外部的装置进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部165被控制部161控制。在本例中,无论风扇10是在电源断开状态还是在电源接通状态,无线通信部165都执行动作。天线165a也可以并不设置在基板160而设置在其他部分。天线165a例如也可以设置于风扇10所具备的壳体。以后,有时件无线通信部165能够进行通信的装置称为外部装置。
289.无线通信部165能够依据至少一种无线通信标准与外部装置进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部165依据的无线通信标准中,例如包括近距离无线通信标准,例如无线通信部165依据的无线通信标准中,既可以包括bluetooth(注册商标),也可以包括zigbee(注册商标),还可以包括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另外,无线通信部165依据的无线通信标准中,也可以包括wifi等的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所对应的标准。此外,无线通信部165所依据的无线通信标准中,也可以包括lpwa(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所对应的标准。例如,无线通信部165所依据的无线通信标准中,x既可以包括sigfo,也可以包括lorawan,还可以包括nb

iot。以下,举例无线通信部165依据bluetooth而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的情况,对风扇10的动作加以说明。
290.风扇10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外部装置包括各种各样的装置。风扇10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外部装置中,例如包括其他风扇10、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动机械。风扇10a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包括智能手机等的移动电话机、平板终端、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可穿戴设备等。风扇10a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可穿戴设备,既可以是腕带型或者腕表型等的装配于腕部的类型,也可以是头巾型或者眼镜型等的装配于头部的类型,还可以是服装等的装配于身体的类型。
291.作为一例,对多个风扇10依据bluetooth相互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的各风扇10的动作加以说明。例如,被安装于相同的衣服2的多个风扇10被相互配对。由此,被安装于相同的衣服2的多个风扇10,在分别为电源接通状态时,能够相互进行无线通信。以后,只要没有特别地限定,只要说多个风扇10,就意味着已被配对的多个风扇10。再者,有时将多个风扇10之中的所关注的一个风扇10称为对象风扇10。
292.若对电源接通状态的对象风扇10的操作按钮163a执行短按操作,则对象风扇10的控制部161通过对马达15的转速进行控制而变更风扇10a的风量,生成表示变更后的风量的风量信息。无线通信部165将控制部161中生成的风量信息向多个风扇10之中的对象风扇10以外的风扇10发送。在电源接通状态的风扇10中,若无线通信部165接收风量信息,则控制部161对马达15进行控制,将该风扇10的风量设定成所接收到的风量信息表示的风量。由此,通过对多个风扇10之中的一个风扇10的操作按钮163a执行短按操作,从而多个风扇10的风量被设定成相同。
293.另外,若对电源接通状态的对象风扇10的操作按钮163a执行长按操作,则对象风扇10的控制部161也可以在将对象风扇10设为电源断开状态之前,生成对其他风扇10指示设为电源断开状态的电源断开信号。在该情况下,在对象风扇10成为电源断开状态之前,对象风扇10的无线通信部165将电源断开信号向多个风扇10之中的对象风扇10以外的风扇10发送。在电源接通状态的风扇10中,若无线通信部165接收电源断开信号,则控制部161将风扇10设为电源断开状态。由此,通过对多个风扇10之中的一个风扇10的操作按钮163a执行长按操作,从而多个风扇10全部成为电源断开状态。
294.此外,若对电源断开状态的对象风扇10的操作按钮163a执行长按操作,则对象风扇10的控制部161也可以使对象风扇10成为电源接通状态,并且生成对其他风扇10指示设为电源接通状态的电源接通信号。在该情况下,对象风扇10的无线通信部165将电源接通信号向多个风扇10之中的对象风扇10以外的风扇10发送。在电源断开状态的风扇10中,若无线通信部165接收电源接通信号,则控制部161将风扇10设为电源接通状态。由此,通过对多个风扇10之中的一个风扇10的操作按钮163a执行长按操作,从而多个风扇10全部变成电源接通状态。
295.作为其他示例,对风扇10与便携式电话机等的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的风扇10及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动作加以说明。图37是表示便携式电子设备800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如图37所示,便携式电子设备800具备控制部801、无线通信部802、显示部803、触摸面板804及传感器805。
296.控制部801控制便携式电子设备800的其他结构要素,由此能够统一地管理便携式电子设备800的动作。控制部801也可称之为控制电路。如以下更详细地描述的那样,控制部801为了提供用于执行各种各样的功能的控制及处理能力而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上述的
风扇10的控制部161所具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涉及的说明,也能够应用于控制部801所具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另外,控制部801的全部功能或者控制部801的一部分功能也可以通过其功能的实现不需要软件的硬件电路来实现。
297.无线通信部802能够与便携式电子设备800外部的装置进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部802也可称之为无线通信电路。无线通信部802能够依据至少一种无线通信标准而与外部装置进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部802依据的无线通信标准中,例如包括近距离无线通信标准,例如,无线通信部802依据的无线通信标准中,既可以包括bluetooth,也可以包括zigbee,还可以包括nfc。此外,无线通信部802依据的无线通信标准中,也可以包括无线lan所对应的标准。还有,无线通信部802依据的无线通信标准中,也可以包括lpwa所对应的标准。例如,无线通信部802依据的无线通信标准中,既可以包括sigfox,也可以包括lorawan,还可以包括nb

iot。
298.显示部803例如为液晶显示器或者有机el显示器。通过控制部801来控制显示部803,由此能够在表示面803a显示文字、符号、图形等的各种信息。
299.触摸面板804能够检测针对显示面803a的手指等的基于操作件的操作。触摸面板804例如是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在用户通过手指等的操作件而对显示面803a进行了操作时,触摸面板804能够将与该操作相应的电信号输入至控制部801。控制部801基于来自触摸面板804的电信号,能够确定对显示面803a进行的操作的内容。而且控制部801能够进行与已确定的操作内容相应的处理。
300.传感器805,例如具备加速度传感器。传感器805也可以具备加速度传感器以外的传感器。例如,传感器805也可以具备接近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指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位置检测传感器及地磁传感器的至少一个传感器。
301.便携式电子设备800的结构未被限于上述的示例。便携式电子设备800例如也可以具备扬声器及麦克风。另外,便携式电子设备800也可以具备led等的发光部。
302.若风扇10与便携式电子设备800被配对,则风扇10与便携式电子设备800能够依据bluetooth而相互进行无线通信。便携式电子设备800也可以通过与风扇10进行无线通信,从而对风扇10的动作进行控制。
303.例如,便携式电子设备800的控制部801在触摸面板804检测到针对显示面803a的给定的操作时,使显示部803显示用于将风扇10设为电源接通状态的画面810。图38是表示显示面803a所显示的画面810的一例的图。
304.如图38所示,在画面810示出第一操作按钮811和第二操作按钮812。若触摸面板804检测到针对第一操作按钮811的操作,则控制部801生成对风扇10指示设为电源接通状态的电源接通信号。另一方面,若触摸面板804检测到针对第二操作按钮812的操作,则控制部801不生成电源接通信号。在控制部801生成电源接通信号时,无线通信部802将所生成的电源接通信号向风扇10发送。在电源断开状态的风扇10中,若无线通信部165接收电源接通信号,则控制部161将风扇10设为电源接通状态。
305.这样,便携式电子设备800的用户对显示面803a进行给定的操作,由此能够把风扇10设为电源接通状态。
306.此外,也可以在触摸面板804检测到针对显示面803a的给定的操作时,便携式电子设备800的控制部801使显示部803显示用于将风扇10设为电源断开状态的画面820。图39是
表示显示面803a所显示的画面820的一例的图。
307.如图39所示,在画面820示出第一操作按钮821和第二操作按钮822。若触摸面板804检测到针对第一操作按钮821的操作,则控制部801生成对风扇10指示设为电源断开状态的电源断开信号。另一方面,若触摸面板804检测到针对第二操作按钮822的操作,则控制部801不生成电源断开信号。在控制部801生成电源断开信号时,无线通信部802将所生成的电源断开信号向风扇10发送。在电源接通状态的风扇10中,若无线通信部165接收电源断开信号,则控制部161将风扇10设为电源断开状态。
308.这样,便携式电子设备800的用户对显示面803a进行给定的操作,由此能够将风扇10设为电源断开状态。
309.再者,便携式电子设备800也可以与风扇10进行无线通信,由此设定风扇10的风量。例如,若触摸面板804检测到针对显示面803a的给定的操作,则控制部801使显示部803显示用于设定风扇10的风量的画面830。图40是表示显示面803a所显示的画面830的一例的图。
310.如图40所示,在画面830示出第一操作按钮831、第二操作按钮832和第三操作按钮833。若触摸面板804检测到针对第一操作按钮831的操作,则控制部801生成对风扇10指示将风量设定成“大”的第一风量信号。由控制部801生成的第一风量信号从无线通信部802被发送给风扇10。另外,若触摸面板804检测到针对第二操作按钮832的操作,则控制部801生成对风扇10指示将风量设定成“中”的第二风量信号。由控制部801生成的第二风量信号从无线通信部802被发送给风扇10。而且,若触摸面板804检测到针对第三操作按钮833的操作,则控制部801生成对风扇10指示将风量设定成“小”的第三风量信号。由控制部801生成的第三风量信号从无线通信部802给发送给风扇10。
311.在电源接通状态的风扇10中,若无线通信部165接收第一风量信号,则控制部161控制马达15,将风扇10的风量设定为“大”。再者,若无线通信部165接收第二风量信号,则控制部161控制马达15,将风扇10的风量设定为“中”。而且,若无线通信部165接收第三风量信号,则控制部161控制马达15,将风扇10的风量设定为“小”。
312.这样,便携式电子设备800的用户通过对显示面803a进行给定的操作,从而能够设定风扇10的风量。
313.另外,风扇10也可以将自身涉及的信息作为风扇信息向便携式电子设备800发送。在该情况下,在风扇10为电源接通状态的情况下,控制部161生成风扇信息。而且,无线通信部165将风扇信息向便携式电子设备800发送。在便携式电子设备800中,若无线通信部802接收风扇信息,则控制部801例如使显示部803显示所接收到的风扇信息。
314.风扇信息中,例如也可以包括风扇10的蓄电池17的余量。此外,风扇信息中,也可以包括风扇10的连续工作时间。连续工作时间意味着风扇10的叶片部14连续旋转的时间。换句话说,连续工作时间意味着风扇10的马达15连续旋转的时间。还有,风扇信息中,也可以包括剩余的能工作时间。剩余的能工作时间意味着风扇10的叶片部14从当前开始能够继续连续旋转的时间。换句话说,剩余的能工作时间意味着风扇10的马达15从当前开始能够继续连续旋转的时间。风扇10的控制部161能够基于蓄电池17的余量来求取剩余的能工作时间。
315.图41是表示便携式电子设备800的显示部803显示风扇信息的情况下显示面803a
所显示的画面840的一例的图。画面840中示出风扇信息。具体地说,画面840中,示出表示蓄电池17的余量的第一信息841、表示连续工作时间的第二信息842和表示剩余的能工作时间的第三信息843。
316.另外,风扇信息中,也可以包括其他信息。风扇信息中,例如也可以包括风扇10的当前的风量。
317.作为其他示例,对风扇10与电动机械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的风扇10及电动机械的动作加以说明。图42是表示电动机械850的电气结构的一例的图。电动机械850例如为其被使用时产生很多粉尘的电动机械即电动工具、电锯、绿篱机或者割灌机。其被使用时产生很多粉尘的电动工具中,例如包括圆盘磨床,圆锯及钢刀。
318.如图42所示,电动机械850具备控制部851、无线通信部852及马达853。马达853使电动机械850的可动部动作。电动机械850的可动部,例如为磨石、尖锯或者刀刃。
319.控制部851控制电动机械850的其他结构要素,由此能够统一地管理电动机械850的动作。控制部851也可称之为控制电路。如以下更详细地描述的那样,控制部851为了提供用于执行各种各样的功能的控制及处理能力而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上述的风扇10的控制部161所具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涉及的说明,也能够应用于控制部851所具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另外,控制部851的全部功能或者控制部851的一部分功能也可以通过其功能的实现不需要软件的硬件电路来实现。
320.无线通信部852能够与电动机械8500外部的装置进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部852也可称之为无线通信电路。无线通信部852能够依据至少一种无线通信标准而与外部装置进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部852依据的无线通信标准中,例如包括近距离无线通信标准,例如,无线通信部802依据的无线通信标准中,既可以包括bluetooth,也可以包括zigbee,还可以包括nfc。此外,无线通信部852依据的无线通信标准中,也可以包括无线lan所对应的标准。还有,无线通信部852依据的无线通信标准中,也可以包括lpwa所对应的标准。例如,无线通信部852依据的无线通信标准中,既可以包括sigfox,也可以包括lorawan,还可以包括nb

iot。
321.若风扇10与电动机械850被配对,则风扇10与电动机械850能够依据bluetooth而相互进行无线通信。能与电动机械850进行无线通信的风扇10,也可以从电动机械850接收电动机械850的动作涉及的动作信息,并基于接收到的动作信息来控制马达15。
322.例如,考虑使用电动机械850的操作者在穿戴着带风扇的衣服1的状态下进行作业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电动机械850与带风扇的衣服1所具备的各风扇10被配对。由此,操作者所使用的电动机械850和该操作者所穿的带风扇的衣服1的各风扇10能够依据bluetooth而相互进行无线通信。
323.能与带风扇的衣服1的各风扇10进行无线通信的电动机械850的控制部851,在电动机械850的工作开始时,换句话说在马达853的旋转开始时,生成工作开始信息,以作为动作信息。工作开始信息是表示电动机械850的工作已经开始的信息。无线通信部852向风扇10发送控制部851所生成的工作开始信息。
324.另外,若电动机械850的工作结束,换句话说,若马达853的旋转停止,则控制部851生成工作结束信息,以作为动作信息。工作结束信息是表示电动机械850的工作已结束的信息。无线通信部852向风扇10发送控制部851所生成的工作结束信息。
325.在已与电动机械850配对的电源接通状态的风扇10中,若无线通信部802接收工作开始信息,则控制部801停止马达15的旋转,停止叶片部14的旋转。然后,若无线通信部802接收工作结束信息,则控制部801使马达15旋转,并使叶片部14旋转。此时,控制部801也可以在从无线通信部802接收到工作结束信息并经过给定时间后,使马达15旋转。给定时间,例如设定为几分钟左右。
326.这样,在风扇10接收到工作开始信息的情况下停止马达15的旋转,由此在其使用时产生粉尘的电动机械850正在工作之时,风扇10的叶片部14不会旋转。在产生粉尘的状况下风扇10的叶片部14进行旋转的情况下,风扇10有可能吸入粉尘。在风扇10吸入粉尘的情况下,风扇10有可能故障。此外,粉尘进入衣服2的内侧510,穿着衣服2的操作者有可能感到不适。在电动机械850正在工作之时,风扇10的叶片部14不会旋转,由此能够减少风扇10故障、或者粉尘进入衣服2的内侧510的可能性。
327.还有,在风扇10接收工作结束信息并经过了给定时间后,停止马达15的旋转,由此在其使用时产生粉尘的电动机械850的工作结束并经过给定时间后,风扇10的叶片部14进行旋转。由于在电动机械850的工作结束之后有可能很长一段时间粉尘会存在于空中,故若电动机械850的工作结束后立刻让风扇10的叶片部14旋转,则风扇10有可能吸入粉尘。如本例那样,在电动机械850的工作结束并经过了给定时间后,让风扇10的叶片部14旋转的情况下,能够减少风扇10吸入粉尘的可能性。
328.另外,电动机械850向风扇10发送的动作信息未被限于上述的示例。
329.<第二动作例>
330.本例所涉及的风扇10能够基于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马达15。图43是主要表示本例所涉及的风扇10的电气结构的框图。如图43所示,本例所涉及的风扇10具备对风扇10导入的空气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900。温度传感器900,例如配置于被设置在风扇10的壳体的吸气口附近。温度传感器900对风扇10导入的空气的温度反复进行检测。
331.本例中,控制部161基于温度传感器900的检测结果,控制马达15。例如,由温度传感器900检测的温度越高,控制部161越提升马达15的旋转速度。由此,温度传感器900所检测的温度越高,风扇10的风量越增大。以后,有时将温度传感器900所检测的温度称为检测温度。
332.控制部161在检测温度低的情况下将马达15的旋转速度设定为第一速度,将风扇10的风量设定为“小”。控制部161在检测温度例如低于15度的情况下,判断为检测温度低。再者,控制部161在检测温度为中等程度的情况下,将马达15的旋转速度设定为第二速度,将风扇10的风量设定为“中”。控制部161在检测温度例如为15度以上且低于25度的情况下,判断检测温度为中等程度。而且,控制部161在检测温度高的情况下,将马达15的旋转速度设定为第三速度,将风扇10的风量设定为“大”。控制部161在检测温度例如为25度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检测温度高。控制部161每当在温度传感器900中获得检测温度,就基于检测温度来设定风扇10的风量。
333.这样,通过基于温度传感器900的检测结果来控制风扇10的马达15,从而与风扇10导入的空气的温度相应地适当控制马达15。
334.如图44所示,风扇10也可以具备对该风扇10导入的空气的湿度进行检测的湿度传感器901。湿度传感器901和温度传感器900同样地,例如配置于被设置在风扇10的壳体的吸
气口附近。湿度传感器901反复检测风扇10导入的空气的湿度。
335.在风扇10具备湿度传感器901的情况下,控制部161也可以基于湿度传感器901的检测结果来控制马达15。例如,湿度传感器901所检测的湿度越高,控制部161越提升马达15的旋转速度。由此,湿度传感器901所检测的湿度越高,风扇10的风量越增大。以后,有时将湿度传感器901所检测的湿度称为检测湿度。
336.控制部161在检测湿度低的情况下,控制马达15的旋转速度,将风扇10的风量设定为“小”。控制部161在检测湿度例如低于85度的情况下,判断为检测湿度低。另外,控制部161在检测湿度为中等程度的情况下,控制马达15的旋转速度,将风扇10的风量设定为“中”。控制部161在检测湿度例如为85%以上且低于90%的情况下,判断检测湿度为中等程度。而且,控制部161在检测湿度高的情况下,控制马达15的旋转速度,将风扇10的风量设定为“大”。控制部161在检测湿度例如为90%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检测湿度高。控制部161每当在湿度传感器901中获得检测湿度,就基于检测湿度来设定风扇10的风量。
337.这样,通过基于湿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风扇10的马达15,从而与风扇10导入的空气的湿度相应地适当控制马达15。
338.如图45所示,风扇10也可以具备温度传感器900及湿度传感器901。换句话说,风扇10也可以具备包括温度传感器900及湿度传感器901的复合传感器。在该情况下,控制部161例如基于复合传感器的检测温度及检测湿度而反复求取不适指数。而且,控制部161在每次求取不适指数时,基于所求取的不适指数来控制马达15。例如,控制部161在不适指数小的情况下,控制马达15的旋转速度,将风扇10的风量设定为“小”。控制部161在不适指数例如低于70的情况下,判断为不适指数低。此外,控制部161在不适指数为中等程度的情况下,控制马达15的旋转速度,将风扇10的风量设定为“中”。控制部161在不适指数例如为70以上且低于80的情况下,判断不适指数为中等程度。而且,控制部161在不适指数高的情况下,控制马达15的旋转速度,将风扇10的风量设定为“大”。控制部161在不适指数例如为80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不适指数高。
339.这样,通过基于对该风扇10导入的空气的温度及湿度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风扇10的马达15,从而与风扇10导入的空气的温度及湿度相应地适当控制马达15。
340.如图46所示,风扇10也可以具备对该风扇10的加速度进行检测的加速度传感器902。加速度传感器902例如为3轴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902既可以设置于基板160以外,也可以设置于基板160。在风扇10具备加速度传感器902的情况下,控制部161也可以基于加速度传感器902的检测结果来控制马达15。以后,有时将加速度传感器902所检测的加速度称为检测加速度。
341.控制部161基于检测加速度,反复求取穿着安装了风扇10的衣服2的用户的每单位时间的运动量。作为用户的每单位时间的运动量,例如采用关于用户的每单位时间的消耗卡路里。控制部161在每单位时间的运动量小的情况下,控制马达15的旋转速度,将风扇10的风量设定为“小”。再者,控制部161在每单位时间的运动量为中等程度的情况下,控制马达15的旋转速度,将风扇10的风量设定为“中”。而且,控制部161在每单位时间的运动量大的情况下,控制马达15的旋转速度,将风扇10的风量设定为“大”。控制部161每当求取了每单位时间的运动量,就基于所求取的运动量来设定风扇10的风量。
342.这样,通过基于加速度传感器902的检测结果来控制风扇10的马达15,从而马达15被适当地控制。另外,作为用户的每单位时间的运动量,也可以采用其他信息。例如,作为用户的每单位时间的运动量,也可以采用用户的每单位时间的步数。
343.如图47所示,风扇10也可以具备对该风扇10导入的粉尘进行检测的粉尘传感器903。粉尘传感器903和温度传感器900及湿度传感器901同样地,例如配置于被设置在风扇10的壳体的吸气口附近。粉尘传感器903的检测方式,既可以是光学式,也可以是其他方式。粉尘传感器903也被称为灰尘传感器。粉尘传感器903,例如反复计算风扇10导入的粉尘的浓度并输出。以后,有时将粉尘传感器903输出的粉尘浓度称为检测粉尘浓度。
344.在风扇10具备粉尘传感器903的情况下,控制部161也可以基于粉尘传感器903的检测结果来控制马达15。图48表示控制部161基于粉尘传感器903的检测结果来控制马达15的情况下的该控制部161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345.如图48所示,在步骤s1中,控制部161判断检测粉尘浓度是否高。控制部161,例如在检测粉尘浓度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检测粉尘能动浓度高。另一方面,控制部161在检测粉尘浓度低于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检测粉尘浓度低。
346.在步骤s1中,若判断为检测粉尘浓度高,则在步骤s2中,控制部161将马达15的旋转停止给定时间。给定时间例如设定为1分钟~几分钟程度。控制部161在将马达15的旋转停止了给定时间之后,再度执行步骤s2。以后,控制部161同样地进行动作。
347.在步骤s1中,若判断为检测粉尘浓度低,则在步骤s3中,控制部161使马达15旋转。在步骤s3的执行时,在马达15的旋转停止的情况下,在步骤s3中,控制部161开始马达15的旋转。另一方面,在步骤s3的执行时,在马达15正旋转的情况下,在步骤s3中,控制部161维持马达15的旋转。控制部161在步骤s3之后,再度执行步骤s2。以后,控制部161同样地进行动作。
348.这样,通过基于粉尘传感器903的检测结果来控制风扇10的马达15,从而马达15被适当地控制。另外,在步骤s1中,控制部161也可以判断检测粉尘浓度高的状态是否持续给定时间以上。
349.风扇10也可以具备温度传感器900、湿度传感器901、加速度传感器902及粉尘传感器903之中的两个以上的传感器。换句话说,风扇10也可以是具备温度传感器900、湿度传感器901、加速度传感器902及粉尘传感器903之中的两个以上的传感器的复合传感器。另外,风扇10也可以具备温度传感器900、湿度传感器901、加速度传感器902及粉尘传感器903之中的至少一个传感器和上述的无线通信部852。
350.如上,详细地说明了带风扇的衣服1及风扇10,但上述的说明在所有方面只是例示,本公开并未被限定于此。此外,上述的各种示例只要相互没有矛盾就能够组合加以应用。而且,应该理解未被例示的无数的示例也未被从本公开的范围除外,是能假设得到的。
351.‑
符号说明

352.1 带风扇的衣服
353.2 衣服
354.10、10a~10i 风扇
355.13、23、33、43、53、63、73 壳体
356.14 叶片部
357.15 马达
358.16 电路基板
359.17 蓄电池
360.21 固定构件
361.162 显示部
362.163 操作部
363.165 无线通信部
364.130、230、330、430、530 吸气部
365.331、531 保持部
366.900 温度传感器
367.901 湿度传感器
368.902 加速度传感器
369.903 粉尘传感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