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复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83643发布日期:2022-04-02 09:34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往复泵的制作方法
往复泵
1.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2.本技术基于日本发明专利申请2019-151970号主张优先权,并通过引用纳入本技术说明书的记载中。
技术领域
3.本发明涉及往复泵,该往复泵通过使部件进行往复动而使泵室的容积发生变化,并由此对液体进行输送。


背景技术:

4.在日本特开2016-79837号公报中记载有一例往复泵。在所述文献记载的往复泵(隔膜泵)中,两个泵室在主视图中左右并列设置。在左右的泵室连接有用于使流体(液体)流入到泵室中的吸入部、及供从泵室流出的流体通过的排出部。吸入部及排出部各具有一条流路。
5.现有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79837号公报
7.发明欲解决的课题
8.在泵的容量没有那么大的情况下,维护时会将残留在泵室内的残留液体排出(残留液体处理)到桶等中来应对这种情况。另一方面,存在使泵大容量化的需求。在对应该需求的大容量的泵中,在维护时,由于相较于小容量的泵,存在于泵室内的残留液体较多,因此,难以如以往那样通过桶等来收容。因此,在进行残留液体处理时需要留意。
9.另外,在进行例如分解保养泵室等维护时,根据情况,有时维护对象不是全部泵室而是其中一部分(例如仅一个泵室)。但是,所述文献记载的吸入部及排出部构成为,被固定地连接于多个(具体来说为两个)泵室,相对于多个泵室流入、流出的流体被汇集在吸入部及排出部进行流动。因此,即使在仅对一部分的泵室进行维护时,也需要将全部吸入部及排出部进行拆卸。因此,在包含泵室在内的部分即泵部的维护性方面存在改良的余地。


技术实现要素:

10.发明欲解决的课题
11.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往复泵,容易在维护时进行残留液体处理,并且,容易对多个泵部中的一部分进行维护。
12.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3.本发明的往复泵,具有:并列配置的多个泵部,分别具有吸入流体的吸入部及排出流体的排出部;吸入侧流路部,对所述多个泵部分别具有的所述吸入部彼此进行连接;排出侧流路部,对所述多个泵部分别具有的所述排出部彼此进行连接,所述多个泵部分别具有:允许及断开所吸入的流体的流通的吸入阀;及允许及断开所排出的流体的流通的排出阀;吸入阀操作部,能够从外部对所述吸入阀进行开放操作;排出阀操作部,能够从外部对所述
排出阀进行开放操作,所述吸入侧流路部及所述排出侧流路部在管轴向上伸缩。
14.而且,往复泵还能够构成为,所述吸入侧流路部或所述排出侧流路部在所述多个泵部中的相邻的所述吸入部之间或相邻的所述排出部之间具有:位于管轴向的一侧的第一配管;位于管轴向的另一侧的第二配管;设于所述第一配管与所述第二配管,将所述第一配管与所述第二配管不动地固定于管轴向的止挡件,所述第一配管与所述第二配管在管轴向的一部分范围内重叠,在所述重叠的部分中,与所述第一配管的内径相比,所述第二配管的外径形成得较小,由此,能够使所述第一配管与所述第二配管在管轴向上滑动移动,所述止挡件具有:固定片,在管轴向上与所述第一配管的端部相邻,且位于所述第二配管的径外;密封部,被所述第一配管的端部、所述第二配管的外表面、所述固定片分别夹持,阻止流体向管外泄漏;紧固件,被配置在所述第一配管的端部及所述固定片的径外,对在所述第一配管的端部与所述固定片之间产生的间隙进行压缩。
15.而且,还能够构成为,连结所述吸入阀操作部、所述排出阀操作部、所述吸入阀、所述排出阀的线,相对于所述吸入侧流路部及所述排出侧流路部的沿管轴向的线交叉。
附图说明
16.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往复泵的主视图。
17.图2是表示所述往复泵的俯视图。
18.图3是表示所述往复泵中的泵部的、主视及俯视侧的立体图。
19.图4是表示所述泵部的、主视及俯视侧的立体图。
20.图5是所述泵部的纵剖视图。
21.图6是表示所述往复泵中的排出侧流路部的剖视图。
22.图7是表示所述往复泵中的止挡件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关于本发明,列举一个实施方式,并与附图一起进行以下说明。此外,以下说明中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与图1所示的方向对应。另外,对于前后方向,将主视方向作为前方,将后视方向作为后方。
24.本实施方式的往复泵1(以下表示为“泵”)为隔膜泵。本实施方式的泵1所处理的流体为液体。如图1及图2所示,该泵1具有用于产生驱动力及传递驱动力的主体部2、位于主体部2的主视面侧(前侧)且进行液体输送的泵部3(也称作“泵扬程”)。另外,在泵部3连接有吸入侧流路部4及排出侧流路部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台主体部2的主视面侧并列配置有多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台)泵部3。
25.主体部2具有一台作为驱动源的电机21。在主体部2中,通过未图示的内部的传递机构,对电机21的驱动力进行变速及定时调整并同时将其分开传递至多个系统(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系统)。通过该驱动力,配置在主体部2的主视面侧的多个泵轴22

22(参照图5)在前后方向上进行往复动。为了使通过泵部3进行的液体输送的脉动均匀化,将多个泵轴22

22各自的往复动的定时错开。
26.如图3~图5所示,多个泵部3

3分别具有:进行液体输送的泵室31、将流体吸入泵室31的吸入部32、及将流体从泵室31排出的排出部33。
27.泵室31设有呈圆盘状等大致板状的隔膜311,该隔膜311是由软质树脂等能够变形的材料形成。隔膜311的外周部被液密地夹持于主体部2的正面与泵室31的背面之间。隔膜311被连接于主体部2中的泵轴22,被连接于泵轴22的连接部3111(圆盘状的隔膜311中位于径向中央部)与泵轴22的往复动连动地在厚度方向(前后方向)上移动。在隔膜311向后方移动时,泵室31的内部空间31s的容积增大,因此,流体会从吸入部32流入到泵室31。另一方面,在隔膜311向前方移动时,泵室31的内部空间31s的容积缩小,因此,流体会向排出部33而从泵室31流出。
28.吸入部32具有吸入阀321,通过该吸入阀321进行允许及切断向泵室31吸入的流体的流通的动作。在吸入部32的左右连接有吸入侧流路部4。吸入侧流路部4是对多个泵部3

3分别具有的、相邻的吸入部32、32彼此进行连接的配管。如图1所示,从连接于泵1的、将流体向泵1供给的外部配管(未图示)流入的流体从端部配管43进入吸入侧流路部4,并在吸入侧流路部4中从右侧向左侧流动。从左侧的泵部3中的吸入部32更向左侧突出的固定管41的端部通过被安装端板而被封闭。此外,如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还能够使吸入侧流路部4中的流体的流动方向左右相反,该情况下,端部配管43及固定管41的端部封闭成为左右相反的位置。
29.排出部33具有排出阀331,通过排出阀331进行允许及切断从泵室31排出的流体的流通的动作。在排出部33的左右连接有排出侧流路部5。排出侧流路部5是对多个泵部3

3分别具有的、相邻的排出部33、33彼此进行连接的配管。如图1所示,在排出侧流路部5中,流体从右侧向左侧流动,从端部配管53向连接于泵1的外部配管(未图示)流出。从右侧的泵部3中的排出部33更向右侧突出的固定管51的端部通过被安装端板而被封闭。此外,如图1的双点划线所示,还能够使排出侧流路部5中的流体的流动方向左右相反,该情况下,端部配管53及固定管51的端部封闭成为左右相反的位置。
30.如图5所示,吸入阀321及排出阀331使用圆盘阀。圆盘阀具有圆盘状的阀芯3211、3311。该阀芯3211、3311的外周缘部(图示中为设有圆锥面的部分)抵接于设在吸入部32及排出部33的环状的阀座3212、3312上,由此,吸入阀321及排出阀331的流路被封闭,流体的流通被切断。吸入阀321总是在与泵室31相反的方向(下方)上被施力。排出阀331总是在朝向泵室31的方向(下方)上被施力。在流体推压阀芯3211、3311的力超过作用在阀芯3211、3311上的作用力的情况下,阀芯3211、3311从阀座3212、3312分离,由此,吸入阀321及排出阀331的流路开放。由此,允许流体在吸入阀321及排出阀331中流通。
31.在阀芯3211、3311上连接有向与泵室31相反侧延伸的直棒状的阀销3213、3313。阀销3213、3313的一部分被有底的圆筒状体即分隔部3214、3314包围。阀销3213、3313贯穿分隔部3214、3314的端部,在贯穿的部分上设有密封部3215、3315,由此,阀销3213、3313在轴向上被液密地密封。本实施方式的密封部3215、3315使用大致圆盘状的隔膜。该隔膜的外周部被固定于分隔部3214、3314,且中央部追随阀销3213、3313在上下方向上移动。阀销3213、3313伴随阀芯3211、3311的开闭而在轴向(上下方向)上进行往复动。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将阀销3213、3313的外周部中的相对于分隔部3214、3314侧的滑动部分与泵1所处理的流体相隔绝。因此,例如若与提动阀相对比,即使在流体中混入有微粒,也能够防止因该微粒导致阀销3213、3313被异常磨损的情况。另外,在如后述那样从外部通过各操作部322、332对吸入阀321及排出阀331分别进行开放操作时,能够防止流体从各操作部322、332的部位漏出。
另外,能够减少吸入阀321及排出阀331中与流体接触的部位。因此,还能够减小对流过吸入阀321及排出阀331的流体产生的影响。
32.吸入部32具有能够从外部对位于内部的吸入阀321进行开放操作的吸入阀操作部322。另外,排出部33具有能够从外部对位于内部的排出阀331进行开放操作的排出阀操作部332。
33.吸入阀操作部322为短棒状的销3221,其能够将阀销3213的下端向上方推压。销3221位于阀销3213的朝向下方的延长线上。销3221与阀销3213为分体结构。销3221的一部分从吸入部32的下端面露出。该露出的销3221的一部分通常被帽部件3222覆盖,在使用销3221时,将该帽部件3222取下。通过从吸入部32的外部将销3221压入,使销3221与阀销3213抵接,由此,能够使阀芯3211向上方移动从而使吸入阀321开放。由此,残留在泵室31的内部的流体(残留液体)落入到吸入部32中,并能够通过吸入部32向吸入侧流路部4排出。
34.排出阀操作部332为能够将阀销3313的上端向上方拉拽的卡合部3321。由于卡合部3321形成在阀销3313的上端,因此,位于排出部33的内部。在排出部33的位于卡合部3321的上方设有贯穿孔3322。卡合部3321及贯穿孔3322位于阀销3313的朝向上方的延长线上。在该贯穿孔3322中插入与排出部33分体结构的拉拽棒(未图示)。拉拽棒的下端构成为能够与卡合部3321卡合。例如在卡合部3321为设于阀销3313的上端的螺纹孔的情况下,在拉拽棒的下端形成能够螺合于所述螺纹孔的螺纹牙。在使拉拽棒与阀销3313卡合的状态下通过使拉拽棒向上方移动,而能够使排出阀331的阀芯3311向下方移动从而使排出阀331开放。由此,能够使残留在排出阀331的上方的残留液体向泵室31移动。而且,如前所述,通过使吸入部32中的流体的流路开放,能够经由吸入部32使残留液体向吸入侧流路部4排出。或者,能够使残留在泵室31的内部的残留液体的一部分从排出部33直接向排出侧流路部5排出。
35.设于排出部33的、用于插入拉拽棒的贯穿孔332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螺纹孔,通常安装有螺栓而被阻塞。该螺栓3323在插入拉拽棒时被取下,并露出贯穿孔3322。此外,用于封闭贯穿孔3322的机构不限于螺栓3323,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36.这样,作业者从外部对各操作部322、332进行操作,从而使吸入阀321及排出阀331开放,由此,能够使大部分的残留液体经由吸入侧流路部4或排出侧流路部5向泵1的外部移动。因此,即使在维护时将泵部3从主体部2拆下,或对泵室31进行分解,也能够抑制大量残留液体洒落在泵1的外部的情况发生。因此,例如泵1的周围不会受到污染。
37.另外,连结各操作部322、332与各吸入阀321及排出阀331的线3l(假想线),相对于沿吸入侧流路部4及排出侧流路部5的管轴向的线(假想线)4l、5l交叉。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各操作部322、332与各吸入阀321及排出阀331的线3l为垂直方向的线,而沿吸入侧流路部4及排出侧流路部5的管轴向的线4l、5l为水平方向(左右方向)的线,因此线3l与线4l、5l正交。此外,在前后方向上,各线3l、4l、5l一致。通过形成为这样的位置关系,作业者能够在从沿吸入侧流路部4及排出侧流路部5的管轴向的线4l、5l分离的位置上对各操作部322、332进行操作。因此,作业者的手很难干涉到吸入侧流路部4及排出侧流路部5。因此,各操作部322、332的作业性优良。
38.接下来,关于吸入侧流路部4及排出侧流路部5中的、尤其被并列的两台泵部3、3夹持的、位于相邻的吸入部32、32或排出部33、33之间的吸入侧流路部4及排出侧流路部5,其构成为能够在管轴向上伸缩。
39.各流路部4、5具有:固定地设于吸入部32或排出部33的固定管41、51;设于轴向上并列的两根固定管41、51之间的伸缩管42、52。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管41、51与伸缩管42、52通过设于各管的端部的凸缘状的部分即金属箍f和对各管相邻的金属箍f、f彼此进行固定的紧固件c被连接(关于吸入侧流路部4虽未图示,但在图6中示出了排出侧流路部5)。金属箍f形成为以下形状:各管的端部侧具有相对于管轴向的垂直面,其相对于各管的端部在管轴向的相反侧具有锥面,该锥面的径内位置形成得比径外位置壁厚。此外,后述的设于各第一配管421、521与固定片5231的金属箍f也具有相同形状(参照图7)。固定管41、51与伸缩管42、52的连接不限于使用该金属箍f进行的连接,还能够通过法兰连接或螺纹连接进行。
40.伸缩管42、52具有:位于管轴向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右侧)的第一配管421、521;位于管轴向的另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左侧)的第二配管422、522;设在第一配管421、521与第二配管422、522上的止挡件423、523。
41.第一配管421、521与第二配管422、522在管轴向的一部分范围内重叠。在该重叠的部分中,第二配管422、522的外径形成得比第一配管421、521的内径小。也就是说,在重叠的部分中,第一配管421、521覆盖第二配管422、522的外部。而且,第二配管422、522进入第一配管421、521的内部。因此,第一配管421、521与第二配管422、522在管轴向上能够滑动移动。因此,与第一配管421、521和另一侧第二配管422、522在重叠的部分处的重叠量相应地,伸缩管42、52在管轴向上伸缩。
42.止挡件423、523被用于将第一配管421、521与第二配管422、522在伸缩管42、52中的管轴向上不动地进行固定,由此防止伸缩管42、52伸缩,如图7所示,止挡件423、523具有固定片5231、密封部5232(此外,吸入侧流路部4中的固定片及密封部因未图示因此没有标注标记。吸入侧流路部4中的固定片及密封部与排出侧流路部5中的固定片5231及密封部5232为同一形状)、及紧固件c。此外,在第一配管421、521的端部设有凸缘状的部分即金属箍f。此外,作为用于将第一配管421、521与第二配管422、522在管轴向上不动地进行固定的结构,并非必须在第一配管421、521的端部形成金属箍f。例如在紧固件c具有通过螺合来固定第一配管421、521与第二配管422、522的结构的情况下,可以代替金属箍f而在第一配管421、521的端部形成螺纹牙。该第一配管421、521中的金属箍f的径向上的内周缘的一部分成为沿周向延伸的锥状,在该部分中配置后述的密封部(o型环,止挡件523中的标记为“5323”)。
43.吸入侧流路部4中的固定片与排出侧流路部5中的固定片5231在第一配管421、521的端部沿管轴向相邻,并位于第二配管422、522的径外。各固定片为环状,详细地说为在周向上成为一体的环状,与第一配管421、521的端部为相同形状。各固定片被设置成在第二配管422、522的外部能够沿管轴向移动。在各固定片的、第一配管421、521侧的端部设有凸缘状的部分即金属箍f。此外,作为用于将第一配管421、521与第二配管422、522在管轴向上不动地进行固定的结构,并非必须在各固定片上形成金属箍f。
44.吸入侧流路部4中的密封部与排出侧流路部5中的密封部5232分别被第一配管421、521的端部(具体来说为金属箍f具有的锥面)、第二配管422、522的外表面、固定片5231(具体来说为金属箍f具有的垂直面)夹持。本实施方式的各密封部使用o型环。伴随第一配管421、521的金属箍f与各固定片的金属箍f通过下述紧固件c被紧密连接,所述重叠部分中的第一配管421、521的内表面与第二配管422、522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通过压缩的各密封
部而被密封。由此,阻止流体从伸缩管42、52向外部泄漏。
45.紧固件c配置在第一配管421、521的端部(具体来说为金属箍f)及各固定片(具体来说为金属箍f)的径外。该紧固件c为环状。紧固件c在其内表面侧形成有沿周向的槽部(参照图6、图7)。该槽部具有与金属箍f所具有的锥面对应的内表面形状。如图3及图4所示,紧固件c在周向的一部分处具有能够向径外方向弯折的合叶c1。另外,在周向的其他一部分处具有切断其在周向上的连续的部分。该被切断的部分中,在周向的一侧和另一侧设有螺纹部件c2,通过对螺纹部件c2进行紧固,能够缩小所述被切断的部分的间隙。因此,通过紧固螺纹部件c2,能够产生朝向径内方向的压缩力。通过该压缩力,能够使对置的两枚金属箍f、f紧密接触。也就是说,能够对在第一配管421、521的端部与固定片5231之间产生的间隙进行压缩。此外,在固定管41、51与伸缩管42、52的连接部分中也能够使用相同的该紧固件c。另外,在吸入侧流路部4及排出侧流路部5中还能利用紧固件c对用于封闭端部配管43、53及固定管41、51的端部的端板进行固定。
46.在该伸缩管42、52中,如图6中所示出的排出侧流路部5那样,第一配管421、521与第二配管422、522在管轴向的一部分范围内重叠,能够使第一配管421、521与第二配管422、522在管轴向上滑动移动。而且,用于固定第一配管421、521与第二配管422、522的止挡件423、523由固定片5231、密封部5232、紧固件c构成。因此,能够使吸入侧流路部4及排出侧流路部5在管轴向上伸缩的结构简单化。
47.而且,在该结构的伸缩管42、52中,在对泵1进行维护时,若作业者通过将螺纹部件c2向松缓方向旋转而使紧固件c松弛,则能够使第一配管421、521与第二配管422、522在管轴向上滑动移动。由此,吸入侧流路部4及排出侧流路部5在管轴向上伸缩。由此,若使吸入侧流路部4及排出侧流路部5缩短,则能够将相邻的泵部3中的一者从另一者切断。因此,能够仅通过将多个泵部3

3中的一部分从其他的泵部3切断,而进行个别的维护。
48.另外,通过使伸缩管42、52位于相邻的吸入部32、32或排出部33、33之间,与以往固定的配管相比,能够放宽吸入侧流路部4及排出侧流路部5在制造上的尺寸公差。因此,吸入侧流路部4及排出侧流路部5的制造容易。
49.以上,列举了一个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50.例如,吸入阀321及排出阀331所使用的阀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中的圆盘阀,还可以为球阀等具有其他方式的阀。另外,各操作部322、332也能够形成为与阀的方式相应的方式。
51.关于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关的结构与作用,总结记载如下。所述实施方式为往复泵,该往复泵具有:并列配置的多个泵部3

3,分别具有吸入流体的吸入部32及排出流体的排出部33;吸入侧流路部4,将所述多个泵部3

3分别具有的所述吸入部32彼此进行连接;排出侧流路部5,将所述多个泵部3

3分别具有的所述排出部33彼此进行连接,所述多个泵部3

3分别具有:对吸入的流体的流通进行允许及断开的吸入阀321、及对排出的流体的流通进行允许及断开的排出阀331、能够从外部对所述吸入阀321进行开放操作的吸入侧操作部322、能够从外部对所述排出阀331进行开放操作的排出阀操作部332,所述吸入侧流路部4及所述排出侧流路部5在管轴向上伸缩。
52.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从外部分别对吸入阀321及排出阀331进行开放操作,因此,
通过对各操作部322、332进行操作,能够使位于各泵部3的内部的残留液体经由开放的吸入阀321或排出阀331向吸入侧流路部4或排出侧流路部5流动。而且,由于吸入侧流路部4及排出侧流路部5在管轴向上伸缩,因此,通过使各流路部4、5缩短,能够仅通过将多个泵部3

3中的一部分与其他的泵部3分离而进行维护。
53.而且,所述吸入侧流路部4或所述排出侧流路部5在所述多个泵部3

3中的、相邻的所述吸入部32之间或相邻的所述排出部33之间,具有:位于管轴向的一侧的第一配管421、521;位于管轴向的另一侧的第二配管422、522;设在所述第一配管421、521与所述第二配管422、522、且将所述第一配管421、521与所述第二配管422、522以不动的方式固定在管轴向上的止挡件423、523,所述第一配管421、521与所述第二配管422、522在管轴向的一部分范围内重叠,在所述重叠的部分中,所述第二配管422、522的外径形成得比所述第一配管421、521的内径小,由此,能够使所述第一配管421、521与所述第二配管422、522在管轴向上滑动移动,所述止挡件423、523具有:在管轴向上与所述第一配管421、521的端部相邻、且位于所述第二配管422、522的径外的固定片5231;分别被所述第一配管421、521的端部、第二配管422、522的外表面、所述固定片5231夹持,阻止流体向管外泄漏的密封部5232;配置在所述第一配管421、521的端部及所述固定片5231的径外,对在所述第一配管421的端部与所述固定片5231之间产生的间隙进行压缩的紧固件c。
54.根据该结构,第一配管421与第二配管422在管轴向的一部分范围内重叠,第一配管421与第二配管422能够相互在管轴向上滑动移动。而且,止挡件423、523由固定片5231、密封部5232、紧固件c构成。因此,能够使吸入侧流路部4及排出侧流路部5在管轴向上伸缩的结构简单化。
55.而且,连结所述吸入阀操作部322、所述排出阀操作部332、所述吸入阀321、所述排出阀331的线3l能够相对于所述吸入侧流路部4及所述排出侧流路部5的沿管轴向的线4l、5l交叉。
56.根据该结构,连结吸入阀操作部322、排出阀操作部332、吸入阀321、排出阀331的线3l相对于吸入侧流路部4及排出侧流路部5的沿管轴向的线4l、5l交叉。因此,能够在从吸入侧流路部4及排出侧流路部5的沿管轴向的线4l、5l分离的位置处对各操作部322、332进行操作。由此,作业性良好。
57.以上,根据所述实施方式,通过各操作部322、332的操作,能够使位于各泵部3的内部的残留液体经由开放的吸入阀321或排出阀331流到吸入侧流路部4或排出侧流路部5。由此,在进行维护时容易进行残留液体的处理。而且,能够使多个泵部3

3中的仅一部分从其他的泵部3分离并进行维护。由此,能够容易地对多个泵部3

3中的一部分进行维护。
58.附图标记的说明
[0059]1…
往复泵(泵),2

主体部,3

泵部,4

吸入侧流路部,5

排出侧流路部,21

电机,22

泵轴,31

泵室,31s

泵室的内部空间,32

吸入部,3、3

排出部,3l

连结各操作部与各吸入阀及排出阀的线,41

固定管(吸入侧),42

伸缩管(吸入侧),43

端部配管(吸入侧),4l

吸入侧流路部的沿管轴向的线,51

固定管(排出侧),52

伸缩管(排出侧),53

端部配管(排出侧),5l

排出侧流路部的沿管轴向的线,311

隔膜,321

吸入阀,322

吸入阀操作部,331

排出阀,332

排出阀操作部,421

第一配管(吸入侧),422

第二配管(吸入侧),521

第一配管(排出侧),522

第二配管(排出侧),423

止挡件
(吸入侧),523

止挡件(排出侧),3111

连接部(隔膜),3211

阀芯(吸入侧),3212

阀座(吸入侧),3213

阀销(吸入侧),3214

分隔部(吸入侧),3215

密封部(吸入侧),3221

销,3222

帽部件,3311

阀芯(排出侧),3312

阀座(排出侧),3313

阀销(排出侧),3314

分隔部(排出侧),3315

密封部(排出侧),3321

卡合部,3322

贯穿孔,3323

螺栓,5231

固定片(排出侧),5232

密封部(排出侧),c

紧固件,f

金属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