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236158发布日期:2021-08-10 16:38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风扇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风扇以及该风扇的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风扇体积大且重量大,使用时还需要与市电电连接,导致其无法随身携带使用。为此,便携式风扇被研制出来并被推向市场,由于便携式风扇使用方便,使用时无需与市电电连接,且便于携带,使其一推出市场就广受消费者喜爱。

然而,便携式风扇使用时,通常需要用户用手对其进行持握,使得使用时对用户的活动或工作带来一定的不便,为了解决该问题,公告号为cn211692905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一种便携式风扇,其通过增设座板,使得用户使用时可通过座板对扇罩本体进行支撑,进而使便携式风扇可放置于桌面或其他可承载物体的东西上,以解放用户的双手,使用户可以进行更加自由的活动或工作。又例如公告号为cn212003643u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风扇,该便携式风扇的支架上连接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可相互展开或相互收拢的支撑腿,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将支撑组件的两个以上的支撑腿设置成展开状态来将便携式风扇平稳放置于桌面或其他可承载物体的东西上,进而解放用户的双手,使用户可以更加自由的活动或工作。

但是,现有的便携式风扇存在的不足是:虽然便携式风扇可被放置于桌面或其他可承载物体的东西上以充当传统风扇使用,但其风力通常难以满足用户的日常使用需求,也无法达到传统风扇的使用性能;此外,由于现有便携式风扇配置的座板通常仅具备支撑功能,使得便携式风扇的整体功能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便携功能,并可满足用户日常使用需求的风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风扇的工作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风扇,其中,包括底座、多个手持风扇和控制单元,底座具有固定架,多个手持风扇围绕固定架分布,每个手持风扇均与固定架可拆卸地连接,控制单元可分别向多个手持风扇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单元可控制多个手持风扇按照预设送风模式工作。

由上可见,底座为手持风扇提供安装空间,并使多个手持风扇按照设计装配位置安装至底座的固定架上,以保证风扇出风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当将多个手持风扇安装至底座上后,可通过控制单元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控制多个手持风扇进行工作,以使风扇具有传统风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且风扇在多个手持风扇的配合作用下能够具有足够强的风力输出,进而满足用户的日常使用需求;而当将手持风扇从底座上取下后,手持风扇可供用户随身携带并可进行独立工作,进而满足用户出行过程中的使用需求。本发明通过对风扇的结构设计,使得该风扇既能够具有传统风扇的使用性能,并能够接近或达到传统风扇的风力;又使得用户在外出时可将手持风扇从底座上取下并随身携带使用,提高了风扇的使用灵活性,并扩大了风扇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的方案是,固定架包括架体和多个第一插座,多个第一插座围绕架体分布,每个第一插座均与架体固定连接,多个第一插座与多个手持风扇一一对应,手持风扇可拆卸地插装在相对应设置的一个第一插座上。

由上可见,通过对固定架的结构设计,使得手持风扇可通过固定架上的第一插座与固定架进行快速装配,同时还能够简化手持风扇与固定架的连接结构。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控制单元安装在底座上,多个第一插座分别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或控制单元安装在多个手持风扇中的一个内,且多个第一插座可分别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由上可见,将控制单元装于底座上并与多个第一插座电连接,使得控制单元能够通过多个第一插座对多个手持风扇进行有线控制;而将控制单元装于多个手持风扇中的一个内并与多个第一插座电连接,使得设置有控制单元的手持风扇可通过多个第一插座对其余多个手持风扇进行有线控制。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手持风扇包括第一手柄和第一风扇单元,第一手柄的第一端可拆卸地插装在相对应设置的一个第一插座上并与第一插座电连接,第一风扇单元与第一手柄的第二端铰接并与第一手柄电连接。

由上可见,手持风扇可以被设置成整体与底座进行连接,连接时,手持风扇的第一手柄与第一插座进行对接,以快速建立手持风扇与控制单元之间的电连接;而手持风扇的第一风扇单元则可通过自身与第一手柄之间的铰接结构相对第一手柄转动,进而相对底座转动,以调节第一风扇单元的出风角度。

进一步的方案是,架体的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槽,多个第一卡槽围绕架体分布,多个第一卡槽与多个第一插座一一对应,第一手柄的第二端上设置有卡合部,卡合部可与相对应设置的一个第一卡槽卡合连接;第一插座和/或卡合部可弹性变形;第一风扇单元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多个定位孔绕第一风扇单元的铰接轴线分布,第一手柄的第二端上设置有至少一根定位柱,定位柱的轴线平行于铰接轴线,定位柱可插装至多个定位孔中的一个内。

由上可见,在架体上设置第一卡槽以及在第一手柄上设置卡合部,既能够提高手持风扇与架体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又能够使得手持风扇与架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简单、方便;将第一插座和/或卡合部设置成可弹性变形则使第一手柄在与第一插座和/或第一卡槽进行对接时更加方便、易操作;而在第一风扇单元设置定位孔以及在第一手柄上设置定位柱则能够避免手持风扇使用过程中第一风扇单元相对第一手柄转动,进而影响手持风扇或风扇的体验效果。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手持风扇包括第二手柄和第二风扇单元,第二风扇单元可拆卸地插装在相对应设置的一个第一插座上并与第一插座电连接,或第二风扇单元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二手柄上并与第二手柄电连接。

由上可见,手持风扇可被设置成分体式结构,使得当手持风扇在配合底座进行使用时,仅需将第二风扇单元装配至第一插座上即可,从而既能够更好的减轻风扇的重量,又使得第二风扇单元配合底座进行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单独对第二手柄进行充电处理,保证当第二风扇单元装配至第二手柄上时,第二手柄能够为第二风扇单元提供充足的电量,并避免第二手柄边放电边充电,对第二手柄内的电池起到保护作用,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风扇单元上设置有第二卡槽和第一触点组,第一插座内设置有第二触点组,第一插座上设置有第一卡合组件,第二风扇单元安装至第一插座上时,第一触点组与第二触点组电连接,第二卡槽与第一卡合组件卡合连接,第二手柄上成型有第二插座,第二插座内设置有第三触点组,第二手柄上设置有第二卡合组件,第二风扇单元安装至第二插座上时,第一触点组与第三触点组电连接,第二卡槽与第二卡合组件卡合连接。

由上可见,上述结构设计使得第二风扇单元能够与第一插座或第二插座进行快速装配,并快速建立第二风扇单元与第一插座或第二插座之间的电连接,进而是第二风扇单元与第一插座或第二插座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简单、方便、快捷。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卡合组件包括第一弹片和第一按钮,第一弹片安装在第一插座上,第一弹片具有第一扣合部,第一扣合部可与第二卡槽卡合连接,第一按钮安装在第一插座上,第一按钮可迫使第一扣合部脱离与第二卡槽的卡合连接;第二卡合组件包括第二弹片和第二按钮,第二弹片安装在第二插座上,第二弹片具有第二扣合部,第二扣合部可与第二卡槽卡合连接,第二按钮安装在第二插座上,第二按钮可迫使第二扣合部脱离与第二卡槽的卡合连接。

由上可见,上述结构设计能够实现第二风扇单元与第一插座之间的快速拆装、实现第二风扇单元与第二插座之间的快速拆装。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插座与架体可转动地连接。

由上可见,将第一插座设置成与架体可转动地连接,使得当第二风扇单元安装至第一插座上后,第二风扇单元可通过第一插座相对架体转动,以调节第二风扇单元的出风角度。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风扇还包括驱动单元,驱动单元连接在架体和第一插座之间,驱动单元可驱动至少一个第一插座相对架体转动。

由上可见,通过增设驱动单元,使得驱动单元能够对第一插座的转动进行控制,进而使第一插座的转动调节更加的方便,且可对第一插座的转动位置进行精准的调节。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驱动单元包括多个驱动机构,多个驱动机构与多个第一插座一一对应,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轮、第一电机和第二传动轮,第一传动轮与第一插座固定连接,第一电机安装在架体上,第二传动轮套装在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上,第二传动轮与第一传动轮啮合。

由上可见,可将驱动单元设置成具有多个驱动机构,并使多个驱动机构与多个第一插座一一对应,进而使得多个驱动机构能够相互配合以驱动多个第一插座相向靠拢转动或相背散开转动,此外还使得驱动单元可通过某一驱动机构驱动某一第一插座进行转动。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控制单元具有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手持风扇内设置有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之间可进行信息交互;控制单元为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安装在底座上,或控制单元为遥控器。

由上可见,上述设计使得控制单元能够对多个手持风扇进行无线控制,进而无需在底座上进行布线,简化底座的结构。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控制单元安装在多个手持风扇中的一个内,且其余多个手持风扇分别设置有第三无线通信模块,控制单元具有第四无线通信模块,第四无线通信模块与第三无线通信模块之间可进行信息交互。

由上可见,上述设计使得控制单元能够对其他没有设置控制单元的手持风扇进行无线控制,进而无需在底座上进行布线,简化底座的结构。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控制单元具有第五无线通信模块,风扇还包括遥控器,遥控器具有第六无线通信模块,第六无线通信模块与第五无线通信模块之间可进行信息交互。

由上可见,当控制单元通过有线通信的形式控制多个手持风扇时,通过上述设计使得用户可通过遥控器对风扇进行无线控制,进而使风扇的使用更加的方便。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手持风扇的数量为三个至十个。

由上可见,手持风扇的数量可根据设计要求(如风扇需达到的最大风力、风扇需具有的功能等)、风扇的体积等进行相适配的设置。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底座还包括座体,固定架安装在座体上,固定架可在风扇的高度方向上相对座体滑动,固定架还可相对座体转动。

由上可见,上述结构设计使得风扇能够具有更大的供风区域。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控制单元还具有语音交互模块,语音交互模块用于通过语音或特定声音与用户交互和/或者提示信息。

由上可见,通过设置语音交互模块,使得用户可对风扇进行语音控制,进而提高风扇的智能化程度,并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风扇的工作方法,其中,风扇为上述的风扇,工作方法包括:获取控制信号,根据控制信号切换至相对应的预设送风模式,预设送风模式包括全输出送风、顺时针循环送风和逆时针循环送风。

由上可见,本发明提供的工作方法能够对安装至底座上的多个手持风扇进行控制,使得多个手持风扇配合工作以形成不同的送风模式,进而使得风扇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给予用户不同的体感。

进一步的方案是,预设送风模式还包括左右循环送风、上下循环送风、交错循环送风和随机送风。

由上可见,上述设计使得用户能够获取更加丰富的体感风,以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风扇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风扇第一实施例的底座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风扇第一实施例的固定架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风扇第一实施例的手持风扇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风扇第一实施例的手持风扇的分解图。

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风扇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手柄的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风扇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风扇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10是本发明风扇第二实施例的底座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风扇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插座的省略部分组件后的结构图。

图12是图10中b处的放大图。

图13是本发明风扇第二实施例的手持风扇的结构图。

图14是本发明风扇第二实施例的第二手柄的结构图。

图15是本发明风扇第二实施例的第二风扇单元的分解图。

图16是本发明风扇的工作方法实施例的风扇处于第一种顺时针循环送风模式时多个手持风扇的送风循环次序参考图。

图17是本发明风扇的工作方法实施例的风扇处于第二种顺时针循环送风模式时多个第一送风单元的送风循环次序参考图。

图18是本发明风扇的工作方法实施例的风扇处于第一种逆时针循环送风模式时多个手持风扇的送风循环次序参考图。

图19是本发明风扇的工作方法实施例的风扇处于左右循环送风模式时多个第三送风单元的送风循环次序参考图。

图20是本发明风扇的工作方法实施例的风扇处于上下循环送风模式时多个第四送风单元的送风循环次序参考图。

图21是本发明风扇的工作方法实施例的风扇处于交错循环送风模式时第五送风单元和第六送风单元的分布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风扇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风扇100包括底座1、多个手持风扇2和控制单元3。结合图2和图3,底座1包括固定架11和座体12,其中,固定架11包括架体111和多个第一插座112。在本实施例中,架体111具有第一连接框1111、第二连接框1112和连接柱组1113,第一连接框1111和第二连接框1112优选均为正多边形框体,且第一连接框1111的边数、第二连接框1112的边数优选均等于手持风扇2的个数,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框1111、第二连接框1112均为正六边形框体,手持风扇2的个数为六个;需要说明的是,手持风扇2的数量可根据设计要求(如风扇100需达到的最大风力、风扇100需具有的功能等)、风扇100的体积等进行相适配的设置,而手持风扇2的数量较佳为三个至十个。连接柱组1113包括两根以上的连接柱,优选地,连接柱的数量与第一连接框1111的边数相等,第一连接框1111和第二连接框1112沿连接柱的轴向分布,且连接柱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框1111的相邻的两条框边的交点处、第二连接框1112的相邻的两条框边的交点处固定连接。

第一插座112的数量优选与手持风扇2的数量相等,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插座112的数量为六个。其中,多个第一插座112围绕架体111分布,且每一个第一插座112均与架体111固定连接,具体地,六个第一插座112围绕第一连接框1111的周向均匀分布,且六个第一插座112分别与第一连接框1111的六条框边固定连接。此外,第一插座112内设置有第四触点组1121,第四触点组1121与控制单元3电连接。

进一步地,架体11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槽1114,多个第一卡槽1114围绕架体111分布,且多个第一卡槽1114与多个第一插座112一一对应。具体地,第一卡槽1114的数量与第一插座112的数量相等,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槽1114的数量为六个,六个第一卡槽1114分别设置在第二连接框1112的六条框边上,且一个第一卡槽1114与一个第一插座112沿连接柱的轴向分布。

固定架11和控制单元3均安装在座体12上,座体12能够对固定架11及固定架11上的多个手持风扇2进行支撑,以使得底座1能够平稳放置于桌上、地上或其他可承载风扇100的物体上。优选地,将固定架11设置成可在风扇100的高度方向上相对座体12进行滑动,进而使得固定架11的高度可调,以扩大风扇100的送风空间;进一步地,还可在固定架11和座体12的连接处设置铰接结构,使得固定架11能够相对座体12进行转动,从而进一步扩大风扇100的送风空间。

每个手持风扇2均与底座1可拆卸地连接,且在本实施例中,手持风扇2被设置成整体与底座1进行连接。具体地,结合图4至图7,手持风扇2包括第一手柄21和第一风扇单元22。

第一手柄21包括第一外壳211、第三卡合组件212、第一电池213、第一控制模块214和第一控制电路板。第一外壳211的第一端的端部上设置有第五触点组2111,第五触点组2111与第一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第一外壳211的第二端上设置有卡合部2112和通孔2113,且卡合部2112优选沿通孔2113的轴向延伸。

第三卡合组件212包括压缩弹簧2121和两个柱塞2122,压缩弹簧2121设置在通孔2113内,一个柱塞2122的第一端安装在通孔2113的一端内,使得柱塞2122在通孔2113的轴向上相对通孔2113进行滑动,且压缩弹簧21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柱塞2122的第一端抵接,以迫使两个柱塞2122相背移动。柱塞2122的第二端上设置有定位柱2123,优选地,定位柱2123的数量为多个,且多根定位柱2123绕柱塞2122的轴线分布,其中,定位柱2123可呈柱状设置,也可呈半球状设置或其他能够起到定位作用的形状。

第一控制电路板和第一电池213均安装在第一外壳211内,第一控制电路板还分别与第一电池213、第一控制模块214电连接,第一控制电路板用于在手持风扇2单独使用时,配合第一电池213、第一控制模块214对第一风扇单元22进行控制,例如,控制第一风扇单元22启动、控制第一风扇单元22关闭、调节第一风扇单元22的风速等等。其中,第一电池213可根据需要设置成内置式电池(即内嵌安装至第一外壳211内,且不便于拆卸)或外置式电池(即可方便、快速地对电池进行拆装、更换)。

第一控制模块214安装在第一手柄21上,第一控制模块214用于获取用户的操作指令并反馈给第一控制电路板,使得第一控制电路板对第一风扇单元22进行相应的控制。其中,第一控制模块214可以为按键或触摸式输入显示一体屏。

第一风扇单元22包括第一外罩221、第二电机222和第一扇叶223。第一外罩221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耳2211,一个连接耳2211与第三卡合组件212的一个柱塞2122铰接,且每个连接耳2211上优选设置有多个定位孔2212,多个定位孔2212绕连接耳2211与柱塞2122的铰接轴线分布,定位柱2123的轴线平行于铰接轴线且多个定位孔2212与对应设置的柱塞2122上的多根定位柱2123一一对应,使得一根定位柱2123能够位于一个定位孔2212内。通过对第一风扇单元22和第一手柄21进行铰接,使第一风扇单元22能够相对第一手柄21转动,进而使得当手持风扇2安装至底座1上时,第一风扇单元22能够通过第一手柄21相对底座1的固定架11转动,以调节第一风扇单元22的出风角度。此外,通过在第一风扇单元22设置定位孔2212以及在第一手柄21上设置定位柱2123,能够防止手持风扇2使用过程中第一风扇单元22相对第一手柄21转动,进而影响手持风扇2或风扇100的体验效果。

第二电机222安装在第一外罩221内,且第二电机222与第一手柄21的第一控制电路板电连接,使得第一控制电路板能够控制第二电机222进行不同的工作,如控制第二电机222启动、控制第二电机222关闭、调节第二电机222的转速等等。第一扇叶223位于第一外罩221内,且第一扇叶223与第二电机222的电机轴固定连接,使得第二电机222能够驱动第一扇叶223转动。

当手持风扇2与底座1连接时,使多个手持风扇2与多个第一插座112一一对应,并使多个手持风扇2与多个第一卡槽1114一一对应,以当多个手持风扇2安装至底座1的固定架11上后,多个手持风扇2围绕固定架11分布。具体地,第四触点组1121优选呈压缩弹簧结构设置,当手持风扇2安装至底座1的固定架11上时,可先将第一手柄21的第一端插装至相对应设置的一个第一插座112内并对呈压缩弹簧结构的第四触点组1121进行压缩,随后,将第一手柄21的第二端上的第二卡合部2112与架体111上相对应的一个第一卡槽1114进行卡合,并逐渐松开对第一手柄21的持握,使得第一手柄21在呈压缩弹簧结构的第四触点组1121的弹力作用下将第一手柄21逐步顶向第一卡槽1114,进而使手持风扇2被固定至固定架11上,并实现第一手柄21上的第五触点组2111与第一插座112内的第四触点组1121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手持风扇2安装至底座1的固定架11上时,也可先将第一手柄21的第二端上的卡合部2112与架体111上相对应设置的一个第一卡槽1114进行卡合连接,再将手持风扇2的第一手柄21的第一端插装至相对应设置的一个第一插座112内,使第一手柄21上的第五触点组2111与第一插座112内的第四触点组1121电连接。优选地,第一插座112和/或卡合部2112可弹性变形,使第一手柄21在与第一插座112和/或第一卡槽1114进行对接时更加方便、易操作。可见,在架体111上设置第一卡槽1114以及在第一手柄21上设置卡合部2112,既能够提高手持风扇2与架体11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又能够使得手持风扇2与架体111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简单、方便。当将手持风扇2从底座1上卸下时,手持风扇2可供用户随身携带实用。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3包括第二控制电路板和第二控制模块31,第二控制电路板安装在座体12内,第二控制电路板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多个第一插座112分别与控制单元3电连接,使得当手持风扇2安装至第一插座112上时,手持风扇2能够通过第一插座112与控制单元3进行电连接。第二控制电路板用于在风扇100进行工作时,配合第二控制模块31、计算机程序对多个手持风扇2进行控制,使得多个手持风扇2按照预设送风模式进行工作,如控制风扇100进行全输出送风、控制风扇100进行顺时针循环送风、控制风扇100进行逆时针循环送风、控制风扇100进行上下循环送风、控制风扇100进行左右循环送风、控制风扇100进行交错循环送风等等。第二控制模块31安装在座体12上,第二控制模块31与第二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第二控制模块31用于获取用户的操作指令并反馈给第二控制电路板,使得第二控制电路板对多个手持风扇2进行相应的控制。其中,第二控制模块31可以为按键、旋钮或触摸式输入显示一体屏中的至少一者。

综上可见,底座为手持风扇提供安装空间,并使多个手持风扇按照设计装配位置安装至底座的固定架上,以保证风扇出风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当将多个手持风扇安装至底座上后,可通过控制单元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控制多个手持风扇进行工作,以使风扇具有传统风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且风扇在多个手持风扇的配合作用下能够具有足够强的风力,进而满足用户的日常使用需求;而当将手持风扇从底座上取下后,手持风扇可供用户随身携带并可进行独立工作,进而满足用户出行过程中的使用需求。本发明通过对风扇的结构设计,使得该风扇既能够具有传统风扇的使用性能,并能够接近或达到传统风扇的风力;又使得用户在外出时可将手持风扇从底座上取下并随身携带使用,提高了风扇的使用灵活性,并扩大了风扇的适用范围。

风扇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风扇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固定架的结构、手持风扇的结构和手持风扇与固定架的连接方式。

具体地,参照图8至图10,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架4的架体41大致呈八边形框体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架体41也可大致呈四边形框体设置。固定架4的第一插座42优选与手持风扇5的数量相等,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插座42和手持风扇5的数量均为四个。其中,多个第一插座42围绕架体41分布,且每一个插座均与架体41固定连接,具体地,四个第一插座42围绕八边形框体的周向均匀分布,且四个第一插座42分别与八边形框体中的四条框边连接。

结合图11,第一插座42上设置有第一容纳凹位421,且第一容纳凹位421具有第一限位槽4211。第一插座42内设置有第二触点组422,第二触点组422与控制单元6电连接。此外,第一插座42上还设置有第一卡合组件423,第一卡合组件423包括第一弹片4231和第一按钮4232,第一弹片4231安装在第一插座42上,且第一弹片4231位于第一容纳凹位421内。第一弹片4231具有第一扣合部4233,第一扣合部4233的数量优选为两个,且两个第一扣合部4233的爪端相背向设置。第一按钮4232的数量与第一扣合部4233的数量相等,一个第一按钮4232的第一端与一个第一扣合部4233固定连接,且第一按钮4232的第二端伸出至第一插座42外,当按压第一按钮4232时,第一按钮4232迫使相连接的一个第一扣合部4233朝向另一个第一扣合部4233移动。

结合图13至图15,手持风扇5包括第二手柄51和第二风扇单元52,第二手柄51包括第二外壳511、第二卡合组件512、第三控制模块513、第三控制电路板和第二电池。第二外壳511的一端成型有第二插座5111,第二插座5111上设置有第二容纳凹位5112,第二容纳凹位5112具有第二限位槽5113。第二插座5111内设置有第三触点组5114,第三触点组5114与第三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第二卡合组件512包括第二弹片5121和第二按钮5122,第二弹片5121安装在第二插座5111上并位于第二容纳凹位5112内。第二弹片5121具有第二扣合部5123,第二扣合部5123的数量优选为两个,且两个第二扣合部5123的爪端相背向设置。第二按钮5122的数量与第二扣合部5123的数量相等,第二按钮5122的第一端与一个第二扣合部5123固定连接,且第二按钮5122的第二端伸出至第二插座5111外,当按压第二按钮5122时,第二按钮5122迫使相连接的一个第二扣合部5123朝向另一个第二扣合部5123移动。

第三控制电路板和第二电池均安装在第二外壳511内,第三控制电路板还分别与第二电池、第三控制模块513电连接,第三控制电路板用于在手持风扇5单元单独使用时,配合第二电池、第三控制模块513对第二风扇单元52进行控制,例如,控制第二风扇单元52启动、控制第二风扇单元52关闭、调节第二风扇单元52的风速等等。其中,第二电池可根据需要设置成内置式电池或外置式电池。

第三控制模块513安装在第二手柄51上,第三控制模块513用于获取用户的操作指令并反馈给第三控制电路板,使得第三控制电路板对第二风扇单元52进行相应的控制。其中,第三控制模块513可以为按键或触摸式输入显示一体屏。

第二风扇单元52包括第二外罩521、第三电机522和第二扇叶523。第二外罩521具有限位部5211,限位部5211可与第一插座42上的第一限位槽4211或第二插座5111上的第二限位槽5113卡合连接。第二外罩521上还设置有第二卡槽5212和第一触点组524,第二卡槽5212的数量优选为两个,且第一触点组524优选位于两个第二卡槽5212之间。一个第二卡槽5212可与第一弹片4231上的一个第一扣合部4233或第二弹片5121上的一个第二扣合部5123卡合连接。

第三电机522安装在第二外罩521内,第三电机522与第一触点组524电连接,而第一触点组524则可与第二触点组422或第三触点组5114电连接,从而实现第三电机522与第二手柄51的第三控制电路板或底座上的第二控制电路板之间电连接,使得第三控制电路板或第二控制电路板能够控制第三电机522进行不同的工作,如控制第三电机522启动、控制第三电机522关闭、调节第三电机522的转速等等。第二扇叶523位于第二外罩521内,且第二扇叶523与第三电机522的电机轴固定连接,使得第三电机522能够驱动第二扇叶523转动。

当要组合成本发明的整体风扇200时,使多个手持风扇5的第二风扇单元52与多个第一插座42一一对应,具体地,第二风扇单元52与相对应的一个第一插座42连接时,将第二外罩521的一部分插装至第一插座42的第一容纳凹位421内,并使第二外罩521上的限位部5211与第一插座42上的第一限位槽4211卡合连接,此外,使第一弹片4231的第一扣合部4233的爪端与相对应设置的一个第二卡槽5212卡合连接,以将第二外罩521固定在第一插座42上。当第二风扇单元52与第一插座42对接完成时,第二风扇单元52上的第一触点组524与第一插座42上的第二触点组422电连接,进而建立第二风扇单元52与控制单元6之间的电连接。

当需要携带手持风扇5进行随身携带使用时,按压第一插座42上的第一按钮4232,使第一按钮4232迫使第一扣合部4233的爪端脱离与相对应设置的一个第二卡槽5212的卡合连接,随后将第二风扇单元52从第一插座42上取下。接着,将第二风扇单元52安装至第二手柄51上,具体地,使第二风扇单元52与第二手柄51上的第二插座5111连接,连接时,将第二外罩521的一部分插装至第二插座5111的第二容纳凹位5112内,并使第二外罩521上的限位部5211与第二插座5111上的第二限位槽5113卡合连接,此外,使第二弹片5121的第二扣合部5123的爪端与相对应设置的一个第二卡槽5212卡合连接,以将第二外罩521固定在第二插座5111上。当第二风扇单元52与第二插座5111对接完成时,第二风扇单元52上的第一触点组524与第二插座5111上的第三触点组5114电连接,进而建立第二风扇单元52与第三控制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并完成对第二风扇单元52和第二手柄51的拼装;此时,手持风扇5单元可进行独立使用。

当需要对第二手柄51和第二风扇单元52进行拆卸时,按压第二插座5111上的第二按钮5122,使第二按钮5122迫使第二扣合部5123的爪端脱离与相对应设施的一个第二卡槽5212的卡合连接,随后将第二风扇单元52从第二插座5111上取下即可。通过将手持风扇5设置成分体式结构,使得手持风扇5在配合底座进行使用时,仅需将第二风扇单元52装配置第一插座42上即可,从而既能够更好的减轻风扇的重量,又使得第二风扇单元52配合底座进行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单独对第二手柄51进行充电处理,保证当第二风扇单元52装配置第二手柄51上时,第二手柄51能够为第二风扇单元52提供充足的电量,并避免第二手柄51边放电并充电,对第二电池起到保护作用,延长第二电池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使第一插座42与架体41铰接进行可转动地连接,即使第一插座42绕与其连接的一条框边的轴线相对架体41转动,以让用户可调节多个第一插座42进行相向靠拢转动或相背展开转动,或单独调节一个或多个第一插座42相对架体41进行转动,进而使得当第二风扇单元52安装至第一插座42上后,第二风扇单元52可通过调节第一插座42相对架体41转动来调节第二风扇单元52的出风角度。

如图11和图12所示,风扇200优选还包括驱动单元,驱动单元连接在架体41和第一插座42之间,且驱动单元可驱动至少一个第一插座42相对架体41转动。具体地,驱动单元包括多个驱动机构,多个驱动机构与多个第一插座42一一对应,使得一个驱动机构能够单独驱动一个第一插座42转动,并使得当多个驱动机构相互配合时,驱动单元能够驱动一部分或全部第一插座42相向靠拢转动或相背散开转动。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轮424、第一电机411和第二传动轮412,第一传动轮424与第一插座42固定连接,且第一传动轮424优选位于架体41内;第一电机411与架体固定连接,且第一电机411优选位于架体41内;第二传动轮412固定套装在第一电机411的电机轴上,且第二传动轮412与第一传动轮424啮合,使得第一电机411能够通过第二传动轮412驱动第一传动轮424转动,进而使第一传动轮424带动第一插座42转动,通过设置驱动单元,使得驱动单元能够对第一插座42的转动进行控制,进而使第一插座42的调节更加的方便,且可对第一插座42的转动位置进行精准的调节。

风扇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上述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风扇还包括遥控器,其中,控制单元具有第五无线通信模块,遥控器具有第六无线通信模块,使得遥控器可通过第六无线通信模块与控制单元的第五无线通信模块进行信息交互,进而使用户能够通过遥控器对风扇进行近距离控制。

进一步地,控制单元还可具有第七无线通信模块,第七无线模块可与移动智能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等)、智能管家机器人等设备进行信息交互,从而实现对风扇进行远程控制。

风扇第四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上述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控制单元的安装方式。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取消将控制单元安装在底座上;而是将控制单元安装在多个手持风扇中的一个上,并与该手持风扇的手柄中的控制电路板电连接。其中,控制单元的第二控制电路板优选可与手持风扇的手柄中的控制电路板集成成一个控制电路板,当然,第二控制电路板也可与该手持风扇的手柄中的控制电路板呈两块独立的控制电路板设置;控制单元的第二控制模块可与手持风扇中的手柄的控制模块集成成一个控制模块,且当控制单元的第二控制模块和手持风扇中的手柄的控制模块被集成成一个控制模块,可以通过切换指令切换控制单元的控制对象,如:控制当前的手持风扇,或同时控制多个手持风扇。

当安装有控制单元的手持风扇安装至底座上时,通过手持风扇与第一插座建立电连接,并通过第一插座间的布线设置使得控制单元能够与多个第一插座均建立电连接,进而使得控制单元能够对多个手持风扇进行控制。此时,安装有控制单元的手持风扇相当于主设备,其余多个手持风扇相当于从设备。

风扇第五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风扇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对手持风扇进行控制。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可取消第一插座与控制单元之间的电连接,同时,可取消风扇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插座上第四触点组的设置以及第一手柄上第五触点组的设置;以及可取消风扇第二实施例中第一插座上的第二触点组的设置。并且,在控制单元内设置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在手持风扇内设置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控制单元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各手持风扇中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进行信息交互,进而对各手持风扇进行控制。

其中,控制单元可为控制面板,当控制单元为控制面板时,控制单元安装在底座上,控制面板优选可采用触摸式输入显示一体屏、按键、旋钮等中的至少一者;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控制单元还可为遥控器。

此外,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或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还可与移动智能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等)、智能管家机器人等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风扇第六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上述风扇第五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控制单元的设置方式。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取消将控制单元安装在底座上或将控制单元设置成遥控器;而将控制单元安装在多个手持风扇中的一个内,并与该手持风扇中的控制电路板电连接。其中,控制单元的第二控制电路板优选可与手持风扇的手柄中的控制电路板集成成一个控制电路板,当然,第二控制电路板也可与该手持风扇的手柄中的控制电路板呈两块独立的控制电路板设置。其中,控制单元具有第四无线通信模块,而没有安装控制单元的其他手持风扇的手柄内则设置有第三无线通信模块,控制单元可通过第四无线通信模块与其他手持风扇中的第三无线通信模块进行信息交互,进而对各手持风扇进行控制。

控制单元的第二控制模块可与手持风扇中的手柄的控制模块集成成一个控制模块,且当控制单元的第二控制模块和手持风扇中的手柄的控制模块被集成成一个控制模块时,可以通过切换指令切换控制单元的控制对象,如:控制当前的手持风扇,或同时控制多个手持风扇。当控制单元的控制对象为多个手持风扇时,安装有控制单元的手持风扇相当于主设备,其余多个手持风扇相当于从设备。

风扇第七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上述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还具有语音交互模块,该语音交互模块用于通过语音或特定声音与用户交互和/或提示信息。

当语音交互模块通过语音与用户进行交互时,可预先在控制单元内存储相关控制语句,并在当语音交互模块获取用户的语音指令时,通过语音指令内容与存储的控制语句进行比对后,根据结果执行相关指令。例如,假设控制语句中包括“开启风扇”、“关闭风扇”等语句,其中,控制语句“开启风扇”对应控制单元控制风扇启动,控制语句“关闭风扇”对应控制单元控制风扇关闭。当用户向语音交互模块说出“开启风扇”时,控制单元通过语音交互模块识别出用户所说的“开启风扇”与存储的控制语句“开启风扇”一致时,控制单元控制风扇开启;当用户向语音交互模块说出“关闭风扇”时,控制单元通过语音交互模块识别出用户所说的“关闭风扇”与存储的控制语句“关闭风扇”一致时,控制单元控制风扇关闭。由于通过语音对风扇进行其他功能的控制与上述例举出的例子原理相似,故在此不进行一一举例说明。

当语音交互模块通过特定声音与用户进行交互时,先通过语音交互模块向控制单元预设声纹,当用户与语音交互模块进行交互时,控制单元对用户的声纹进行识别,当声纹识别通过时,根据用户说出的语音内容对风扇进行控制。其中,针对每个声纹,控制单元还可以对其进行不同控制语句内容设置,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控制语句的设置既可以是采用文本设置的方式,也可采用录音设置的方式。

风扇的工作方法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的工作方法可应用于上述风扇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中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风扇,以控制风扇进入不同的预设送风模式。

具体地,该工作方法包括:获取控制信号,根据控制信号切换至相对应的预设送风模式。控制信号的获取包括:获取用户操作第二控制模块时,第二控制模块发送的第一控制指令;如用户可通过操作第二控制模块使第二控制模块向第二控制电路板发送启动指令、关闭指令、调速指令、定时指令、模式设定指令等等;其中,启动指令为控制风扇启动的指令,关闭指令为控制风扇关闭的指令,调速指令为调节手持风扇70的电机转速的指令,定时指令为设定风扇工作时长的指令,模式设定指令为设置风扇工作模式的指令。

此外,控制信号的获取还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获取方式:获取用户操作遥控器时,遥控器发送的第二控制指令;获取用户操作操作移动智能终端时,移动智能终端发送的第三控制指令;获取智能管家机器人发送的第四控制指令;获取语音交互模块与用户交互时,语音交互模块发送的第五控制指令。

预设送风模式包括全输出送风、顺时针循环送风、逆时针循环送风、左右循环送风、上下循环送风、交错循环送风和随机送风等。当第二控制电路板获取模式设定指令时,第二控制电路板会根据所获取的模式设定指令控制多个手持风扇70工作于相对于的送风模式。例如:

当获取的模式设定指令为控制风扇全输出送风时,控制单元的第二控制电路板控制所有手持风扇70开启。

当获取的模式设定指令为控制风扇顺时针送风时,控制单元的第二控制电路板控制多个手持风扇70在手持风扇70的分布方向上沿顺时针方向逐个进行第一预设时长的启停,即沿顺指针方向使手持风扇70逐个启动,且每次仅有一个手持风扇70启动,此时,多个手持风扇70的送风循环次序可参考图16示出的示意图;或控制单元的第二控制电路板控制多个第一送风单元71在分布方向上沿顺时针方向逐个进行第二预设时长的启停,其中,第一送风单元71包括在分布方向上连续分布的两个以上的手持风扇70,且相邻两个第一送风单元71可共用部分手持风扇70,但需要说明的是,每个第一送风单元71包括的手持风扇70的数量均小于手持风扇70单元的总数。如图1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送风单元71包括在分布方向上连续分布的两个手持风扇70,且相邻两个第一送风单元71共用一个手持风扇70。

当获取的模式设定指令为控制风扇逆时针送风时,控制单元的第二控制电路板控制多个手持风扇70在分布方向上沿逆时针方向逐个进行第三预设时长的启停,即沿逆时针方向使手持风扇70逐个启动,且每次仅有一个手持风扇70启动,此时,多个手持风扇70的送风循环次序可参考图18示出的示意图;或控制单元的第二控制电路板控制多个第二送风单元在分布方向上沿逆时针方向逐个进行第四预设时长的启停,其中,第二送风单元包括在分布方向上连续分布的两个以上的手持风扇70,且相邻两个第二送风单元包括的手持风扇70的数量均小于手持风扇70的总数。

当获取的模式设定指令为控制风扇左右循环送风时,控制单元的第二控制电路板控制多个第三送风单元72在第一方向x1或第二方向上逐个进行第五预设时长的启停,第三送风单元72包括至少一个手持风扇70,多个第三送风单元72沿第一方向x1分布,且相邻两个第三送风单元72可共用部分手持风扇70。其中,第一方向x1垂直于风扇的高度方向,且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x1相反;风扇进行左右循环送风时多个第三送风单元72的送风循环次序可参考图19示出的示意图。

当获取的模式设定指令为控制风扇上下循环扫风时,控制单元的第二控制电路板控制多个第四送风单元73在第三方向x3或第四方向上逐个进行第六预设时长的启停,第四送风单元73包括至少一个手持风扇70,多个第四送风单元73沿第三方向x3分布,且相邻两个第四送风单元73可共用部分手持风扇70。其中,第三方向x3平行于风扇的高度方向,第四方向与第三方向x3相反;风扇进行上下循环扫风时的多个第四送风单元73的送风循环次序可参考图20示出的示意图。

结合图21,当获取的模式设定指令为交错循环送风时,控制单元的第二控制电路板控制第五送风单元74和第六送风单元呈相反工作状态进行第七预设时长的启停。其中,前述的相反工作状态可包括开关状态相反、运行状态相反(如快速和慢速)。此外,第五送风单元74包括一部分手持风扇70,第六送风单元包括剩余部分手持风扇70,且第五送风单元74的手持风扇70与第六送风单元的手持风扇70在分布方向上相间分布。

当获取的模式设定指令为随机送风时,控制单元控制多个手持风扇70进行随机的开启、关闭,以达到风扇输出的风向与风量都是随机的,以使得风扇输出的风能够接近地模拟自然风,提高用户的体验舒适度。具体地,在对随机送风模式进行设置时,先对开启手持风扇70的数量范围(如两个至四个、三个至五个等等)进行设置、对手持风扇70开启时的风力大小范围进行设置,随后通过随机函数随机设置单位时间内手持风扇70开启的个数、手持风扇70输出的风力、哪些手持风扇70开启、哪些手持风扇70关闭等等。通过对随机送风模式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避免风扇工作过程中多个手持风扇70出现全部开启、全部关闭或全部突然改变运行状态时所带来的不适感。

综上可见,本发明提供的工作方法能够对安装至底座上的多个手持风扇70进行控制,使得多个手持风扇70配合工作以形成不同的送风模式,进而使得风扇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给予用户不同的体感。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