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效空调循环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27226发布日期:2022-01-12 00:28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高效空调循环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高效空调循环泵。


背景技术:

2.我国现有的管道循环泵,普遍存在着模具老化,水泵效率较低,使用能耗较大的问题。怎样针对现有的使用工况,设计出高效节能、使用可靠的新型水泵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充分采用大流量设计理念,使得整体系列水泵体积小,效率高,能耗低,且有效高山汽蚀现象的循环泵。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高效空调循环泵,包括泵身和叶轮,所述泵身上设有吸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叶轮设于所述泵身内,所述叶轮正对所述吸水口设置,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叶轮旋转产生离心力的离心方向;所述叶片的进口边线自所述出水口的同轴位置向所述吸水口方向延伸5-15mm。
5.进一步的,所述叶轮的进口角β1为3
°‑
10
°

6.进一步的,所述叶轮的叶片出口角β2为25
°‑
38
°
7.进一步的,所述叶轮出口宽度为传统理论叶轮出口宽度的1.05-1.2倍。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势之处在于:本发明专利是充分考虑到空调循环泵的使用特点,考虑到闭式循环系统泵入口处有较大压力,对于改善水泵的汽蚀余量有显著效果,因此水泵采用大流量设计理念,使得整个系列水泵体积较小,效率高,能耗低。同时因为水泵在大流量高效区运行,使得水泵在同样的流量下可采用低一规格的管路(相比以前的循环泵),用户在整体设备的采购、管路搭建及运行成本等方面都会有显著地降低。
附图说明
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循环泵的结构示意图;
1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说明。
1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高效空调循环泵,包括泵身1和叶轮2,泵身上设有吸水口3和出水口4,叶轮2设于泵身1内,叶轮2正对吸水口3设置,出水口4设于叶轮2旋转产生离心力的离心方向;叶片的进口边线5自出水口的同轴位置6向吸水口方向延伸5-15mm,并且尽量减薄吸水口3的侧壁,从而加大了流道长度,减少了相对速度扩散,这样既增加了抗汽蚀性能,又减小了水力损失。
1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叶轮2的进口角β1为3
°‑
10
°
,从而减小了相邻叶片间的流道扩散。
1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叶轮2的叶片出口角β2为25
°‑
38
°
,从而减小叶轮外径,从而减小圆盘摩擦损失。
15.在本实施例中,叶轮2出口宽度为传统理论叶轮出口宽度的1.05-1.2倍,从而减小叶轮出口绝对速度,从而减小压水室的水力损失。
16.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高效空调循环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身和叶轮,所述泵身上设有吸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叶轮设于所述泵身内,所述叶轮正对所述吸水口设置,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叶轮旋转产生离心力的离心方向;所述叶轮的进口边线自所述出水口的同轴位置向所述吸水口方向延伸5-15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高效空调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的进口角β1为3
°‑
1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高效空调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的叶片出口角β2为25
°‑
38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高效空调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出口宽度为传统理论叶轮出口宽度的1.05-1.2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高效空调循环泵,包括泵身和叶轮,所述泵身上设有吸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叶轮设于所述泵身内,所述叶轮正对所述吸水口设置,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叶轮旋转产生离心力的离心方向;所述叶片的进口边线自所述出水口的同轴位置向所述吸水口方向延伸5-15mm,以提出一种充分采用大流量设计理念,使得整体系列水泵体积小,效率高,能耗低,且有效高山汽蚀现象的循环泵。高山汽蚀现象的循环泵。高山汽蚀现象的循环泵。


技术研发人员:蒋星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艺迈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05
技术公布日:2022/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