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吸离心泵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17928发布日期:2021-12-15 11:15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吸离心泵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吸离心泵组。


背景技术:

2.离心泵通常是不能够进行自吸,如果需要自吸功能,通常是采用真空泵进行自吸,但受泵的安装环境、使用工况、使用介质特性等的影响,真空泵不能够使用,就必须得采用离心泵。
3.采用离心泵实现自吸功能,现有方案有两种:
4.一、请参阅图1和图2,通常是在泵的入口设置一个水箱(罐)1',吸入管路2'连接到密闭水箱(罐)的上部;吸入管路2'可以设置在水箱(罐)1'外部(见图1),也可设置在水箱(罐)1'内部(见图2)。启泵前,需要将水箱(罐)充满水,并让离心泵也充满水,吸入管路2'连接到水池;启泵后,离心泵将水箱1'的液体介质打出,让水箱1'中形成真空,液体介质通过大气压将液体从入口管路进入到水箱1',让离心泵实现了自吸泵的功能。
5.二、请参阅图3,采用双室自吸罐,自吸罐由上部罐和下部罐组成。上部罐为排出罐11';下部罐为吸入罐12'。吸入管路2'与吸入罐12'连接,泵的出口管路4'与上部罐11'连接。泵启动时,泵从吸入罐12'吸入液体,通过排出罐11'排出,从吸入罐12'抽出液体,使其形成真空,从而形成自吸。排出罐11'和吸入罐12'之间设置有自动控制阀3',在泵正常工作后,受泵排出压力的作用,自动关闭。
6.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
7.1、启泵前,吸入管路2'中存在空气,吸入管路2'的空气进入到水箱,导致水箱的真空度不高,可能导致离心泵发生汽蚀或者不能够自吸。特别是运行时间长,液体介质中的溶解有空气,空气进行密闭水箱,离心泵又不能够将空气排出,导致空气在密闭水箱的上部越聚越多,导致泵的自吸不能够实现;
8.2、采用双室自吸罐,自动控制阀3'主要是在吸入罐12'长时间运行时,吸入罐12'的真空度不高时,由排出罐11'向吸入罐12'进行自动补偿液体,自动控制阀3'如果运行时间长久后,可能导致密封不严,从而导致泵一直在罐子中打循环,不能够出水;
9.3、双室自吸罐的排出罐11'必须安装到吸入罐12'的上部,当自动控制阀3'损坏后,更换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自吸离心泵组,在泵入口采用双罐结构,一主一辅,当主水罐不满足上部真空度时,可打开与辅助水罐之间的连接管路,在不停泵的基础上就可以保持罐中的真空度,保证泵长期安全可靠运行。
11.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吸离心泵组,在离心泵的入口设置有两个密闭水箱,分别为主水箱和辅助水箱,其中:
12.所述离心泵的入口与所述主水箱的下部相连;
13.所述主水箱的上部通过吸入管路与水池连接;
14.所述辅助水箱的上部通过上连接管路与所述主水箱的上部相连;
15.所述辅助水箱的下部通过下连接管路与所述主水箱的下部相连;
16.所述上连接管路和下连接管路上分别设置有阀门;
17.所述离心泵、主水箱和辅助水箱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上。
18.上述的一种自吸离心泵组,其中,所述主水箱和辅助水箱的顶端均设置有灌水口、排气口和人孔。
19.上述的一种自吸离心泵组,其中,所述吸入管路的一端与所述主水箱的灌水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水池相连。
20.上述的一种自吸离心泵组,其中,所述排气口上设置有截止阀。
21.上述的一种自吸离心泵组,其中,所述主水箱的灌水口设置有水箱入口弯头,所述辅助水箱的灌水口设置有法兰密封盖。
22.上述的一种自吸离心泵组,其中,所述吸入管路设置在所述主水箱的外部。
23.上述的一种自吸离心泵组,其中,所述吸入管路设置在所述主水箱的内部,且吸入管路的顶端延伸至所述主水箱的上部,底端延伸至所述水池。
24.上述的一种自吸离心泵组,其中,所述主水箱和辅助水箱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水箱液位显示器。
25.本实用新型的自吸离心泵组,在泵入口采用双罐结构,一主一辅,当主水罐不满足上部真空度时,可打开与辅助水罐之间的连接管路,在不停泵的基础上就可以保持罐中的真空度,保证泵长期安全可靠运行。
附图说明
26.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单自吸罐结构的离心泵组的立体结构图(吸水管在水箱外部);
27.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单自吸罐结构的离心泵组的立体结构图(吸水管在水箱内部);
28.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双室自吸罐结构的离心泵组的立体结构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吸离心泵组的主视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吸离心泵组的俯视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吸离心泵组的离心泵的出口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33.请参阅图4、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一种自吸离心泵组,在离心泵100的入口设置有两个密闭水箱,分别为主水箱1和辅助水箱2。
34.离心泵100的入口与主水箱1的下部相连;主水箱1的上部通过吸入管路3与水池连接;辅助水箱2的上部通过上连接管路4与主水箱1的上部相连;辅助水箱2的下部通过下连接管路5与主水箱1的下部相连,上连接管路4和下连接管路5上分别设置有阀门,阀门可采
用手动控制也可采用自动控制。
35.主水箱1的顶端均设置有灌水口11、排气口12和人孔13,辅助水箱2的顶端设置有灌水口21、排气口22和人孔23。排气口12、排气口22上均设置有截止阀。主水箱1的灌水口11设置有水箱入口弯头12,吸入管路3设置在主水箱1的外部,吸入管路3的一端通过水箱入口弯头12与主水箱1的灌水口11相连,另一端与水池相连。辅助水箱2的灌水口21设置有法兰密封盖,在辅助水箱2内灌满水后通过法兰密封盖密封灌水口21。
36.主水箱1的侧壁上设置有水箱液位显示器14,辅助水箱2的侧壁上设置有水箱液位显示器24,水箱液位显示器14、24用来显示各水箱内的液位。
37.吸入管路3也可以设置在主水箱1的内部,吸入管路3的顶端延伸至主水箱1的上部,底端延伸至水池。
38.本实用新型的自吸离心泵组,上连接管路4主要用于主水箱1和辅助水箱2之间的通气,下连接管路5主要用于主水箱1和辅助水箱2之间的水路连接,离心泵100的入口与主水箱1相连,离心泵100的出口管路101不需要与主水箱1或辅助水箱2相连。
39.本实用新型的自吸离心泵组,在安装时,离心泵100、主水箱1和辅助水箱2分别通过螺栓200固定在底座上,工作原理为:离心泵100启动吸水,离心泵的管道空气进入主水箱1,主水箱1水位下降,水位降到与辅助水箱2的上连接管路4的位置以下后,辅水箱2内的水通过下连接管路5流入主水箱1,主水箱1内空气通过上连接管路4流入辅助水箱2。辅助水箱2内的水流入主水箱1之后可关闭主水箱与辅助水箱之间的上连接管路4和下连接管路5上的阀门;打开辅助水箱2上的排气口22的截止阀,从灌水口21向辅助水箱2灌水,并从排气口22排出辅助水箱2内空气,辅助水箱2内注满水后关闭排气口22的截止阀,并用通过法兰密封盖密封灌水口21。然后打开主水箱1与辅助水箱2之间上连接管路4和下连接管路5上的阀门让辅助水箱2的水流入主水箱1。这样可排除在运行中,水箱水位不稳定时的多余空气,提供水箱的安全水位,保证泵组安全、可靠运行。
40.本实用新型的自吸离心泵组,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单自吸罐结构(见图1和图2),单自吸罐结构是在离心泵的入口设置一个罐体,一个罐体运行一段时间后,导致空气在罐体内部越聚越多,导致不能够出水。
41.本实用新型的自吸离心泵组,也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双室自吸罐结构(见图3),双室自吸罐结构,需要离心泵的入口和出口均与罐体相连,并要将排出罐安装到吸入罐的上部,排出罐和吸入罐通过自动控制阀连接,在运行中会出现吸入罐真空度满足不了自吸真空度的要求,但排出罐有出口压力,导致自动阀门不能够打开,自吸不出水;如果出现损坏,容易导致泵一直在排出罐和吸入罐内打循环。
42.本实用新型的自吸离心泵组,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双室自吸罐结构,当离心泵的扬程高,排出罐的压力等级高,对排出罐要求承受的压力等级相应高,其成本就高。而本实用新型的自吸离心泵组对水箱的压力要求低,且泵的扬程高对水箱的要求不变。
4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自吸离心泵组,在泵入口采用双罐结构,一主一辅,当主水罐不满足上部真空度时,可打开与辅助水罐之间的连接管路,在不停泵的基础上就可以保持罐中的真空度,保证泵长期安全可靠运行。
44.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
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