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罗茨螺杆复合真空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96210发布日期:2021-12-08 19:16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罗茨螺杆复合真空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泵,特别是涉及一种罗茨螺杆复合真空泵。


背景技术:

2.现代工业的发展对于真空泵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是随着半导体行业和显示器制作行业的发展,对于工艺室的真空化处理的要求更高。
3.现有的真空泵大部分体积较大,轴向尺寸长,在抽真空的过程中由于环节较多,导致能耗较高,长期使用达不到节能的要求;有些真空泵采用罗茨转子和螺杆转子复合转子结构,但罗茨转子和螺杆转子在圆周方向的定位大多采取键槽的固定形式,无法满足在圆周方向的精准定位,导致真空泵的装配精度不高,长期运转时罗茨转子和螺杆转子之间存在旋转应力,罗茨转子和螺杆转子的旋转啮合不稳定,真空泵的可靠性低,工作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真空泵大部分体积较大,轴向尺寸长,在抽真空的过程中由于环节较多,导致能耗较高,长期使用达不到节能的要求,有些真空泵采用罗茨转子和螺杆转子复合转子结构,但罗茨转子和螺杆转子在圆周方向的定位大多采取键槽的固定形式,无法满足在圆周方向的精准定位,导致真空泵的装配精度不高,长期运转时罗茨转子和螺杆转子之间存在旋转应力,罗茨转子和螺杆转子的旋转啮合不稳定,真空泵的可靠性低,工作寿命短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罗茨螺杆复合真空泵,该真空泵在轴向的尺寸较短,罗茨转子和螺杆转子的工作部分能够无缝连通,工作效率高,长期工作功耗较低,同时罗茨转子和螺杆转子在圆周方向的定位准确,在装配时能够方便调节罗茨部分在轴向的定位,使其能够适应螺杆转子的啮合,这样在工作时,罗茨转子和螺杆转子不存在应力干扰,整体的真空泵的罗茨转子和螺杆转子运转平稳,这样就提高了真空泵的运转可靠性,大大提高了真空泵的寿命。
5.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罗茨螺杆复合真空泵,设有泵体,泵体一侧设有前端盖,前端盖的外侧固定设有电机,泵体另一侧设有后端盖,后端盖和泵体之间设有端面密封圈,后端盖的外侧固定设有后盖板;
6.泵体的内部一侧设有前置内腔体,泵体的内部另一侧设有复合转子内腔体,前置内腔体和复合转子内腔体之间设有泵体支撑隔板,复合转子内腔体中设有一对互相啮合的复合转子,复合转子的一端贯穿通过泵体支撑隔板进入到前置内腔体中,复合转子的另一端贯穿通过后端盖;
7.复合转子包括复合转子轴,复合转子轴相邻固定设有螺杆泵转子,螺杆泵转子与复合转子轴为一体结构,螺杆泵转子上设有螺杆泵转子叶轮,螺杆泵转子相邻固定设有罗茨泵转子,罗茨泵转子圆周方向均布固定设有三个罗茨泵转子叶片,每相邻两个罗茨泵转子叶片之间设有罗茨泵转子啮合曲面,罗茨泵转子与复合转子轴为可拆卸连接;一对螺杆泵转子通过螺杆泵转子叶轮相互啮合连接,相互啮合连接的螺杆泵转子叶轮之间形成气体
流量通道,一对罗茨泵转子通过罗茨泵转子啮合曲面相互啮合连接;
8.其中一个复合转子的复合转子轴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前置内腔体中设有一对互相啮合的同步齿轮,同步齿轮分别固定在复合转子轴上;复合转子轴的一端固定设有轴承,轴承的外圈固定在泵体支撑隔板的内部,复合转子轴的另一端也设有轴承,轴承位于后端盖的内部;
9.泵体的上表面外侧设有吸入口,吸入口与复合转子内腔体连通,吸入口的位置与罗茨泵转子相对应,泵体的下表面外侧设有排出口,排出口位于靠近螺杆泵转子一侧,排出口与复合转子内腔体连通;
10.复合转子内腔体中互相啮合的罗茨泵转子叶片位于吸入口一侧为气体流量初级压力腔,气体流量初级压力腔与吸入口连通,罗茨泵转子叶片位于复合转子内腔体的侧壁为气体流量二级压力腔,互相啮合的罗茨泵转子叶片位于底部为气体流量三级压力腔,复合转子内腔体位于底部还设有气体流量压力释放补偿腔,气体流量三级压力腔与气体流量压力释放补偿腔连通;
11.复合转子内腔体的底部位于螺杆泵转子与罗茨泵转子的连接处对应设有气体流量压缩腔;吸入口、气体流量初级压力腔、气体流量二级压力腔、气体流量三级压力腔、气体流量压力释放补偿腔、气体流量压缩腔、相互啮合连接的螺杆泵转子叶轮之间形成的气体流量通道以及排出口形成了罗茨螺杆复合真空泵的气体流量压缩排出通道。
12.优选地,泵体支撑隔板上位于泵体支撑隔板内部的轴承的内侧设有氮气进入孔,氮气进入孔贯通穿过泵体,泵体上设有氮气固定接头;位于后端盖上位于后端盖内部的轴承的内侧又设有氮气进入孔,氮气进入孔贯通穿过后端盖,后端盖上又设有氮气固定接头;
13.氮气固定接头与氮气进入孔相连通,位于泵体支撑隔板内部的轴承和位于后端盖内部的轴承靠近复合转子内腔体的内侧均设有一对唇形密封圈,一对唇形密封圈之间设有唇形密封圈浮动压环,唇形密封圈浮动压环中间位置设有压力调节孔,压力调节孔与氮气进入孔连通,靠近复合转子内腔体一侧的唇形密封圈的内侧设有环形密封圈,环形密封圈固定在复合转子轴上。
14.优选地,罗茨泵转子的一端设有罗茨泵转子内圈定位压紧环形部,罗茨泵转子套设在复合转子轴上,复合转子轴上位于罗茨泵转子的内部设有外锥锁紧套和内锥锁紧套,外锥锁紧套的内锥表面和内锥锁紧套的外锥表面相配合,外锥锁紧套的外端面与罗茨泵转子内圈定位压紧环形部压紧接触,罗茨泵转子的外侧固定设有罗茨泵转子锁紧内套,罗茨泵转子锁紧内套的前端设有内套压紧部,内套压紧部与内锥锁紧套的外端面压紧接触,罗茨泵转子锁紧内套与罗茨泵转子之间设有锁紧间隙。
15.优选地,复合转子轴上位于罗茨泵转子的内部设有的外锥锁紧套和内锥锁紧套为三对。
16.优选地,罗茨泵转子内圈定位压紧环形部与复合转子轴外表面的接触部分的长度超过复合转子轴长度的1/3。
17.优选地,前端盖和泵体之间设有端面密封圈。
18.优选地,后盖板和后端盖之间设有端面密封圈。
19.优选地,泵体的外壁上设有冷却水腔。
20.优选地,泵体上的中间位置对应复合转子内腔体的位置又设有氮气进入孔,氮气
进入孔与复合转子内腔体相连通,泵体的外壁上设有氮气固定接头,氮气固定接头与氮气进入孔相连通。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螺杆泵转子相邻固定设有罗茨泵转子,这样的结构可以更高效率地完成真空的发生;由于复合转子内腔体中互相啮合的罗茨泵转子叶片位于吸入口一侧为气体流量初级压力腔,气体流量初级压力腔与吸入口连通,罗茨泵转子叶片位于复合转子内腔体的侧壁为气体流量二级压力腔,互相啮合的罗茨泵转子叶片位于底部为气体流量三级压力腔,复合转子内腔体位于底部还设有气体流量压力释放补偿腔,气体流量三级压力腔与气体流量压力释放补偿腔连通,这样的结构在抽真空时,吸入口的空气经过气体流量初级压力腔和气体流量二级压力腔后进入到气体流量三级压力腔中,因为气体流量三级压力腔与气体流量压力释放补偿腔连通,其连通后的体积大于气体流量二级压力腔的体积,使吸入的空气得到迅速地释放,罗茨泵转子叶片的不断旋转,不断往复地吸入压缩的空气,然后经过气体流量三级压力腔不断地释放,从而实现空气的不断吸入和压缩传输,形成压缩气流排出。
22.又因为复合转子内腔体的底部位于螺杆泵转子与罗茨泵转子的连接处对应设有气体流量压缩腔,吸入口、气体流量初级压力腔、气体流量二级压力腔、气体流量三级压力腔、气体流量压力释放补偿腔、气体流量压缩腔、相互啮合连接的螺杆泵转子叶轮之间形成的气体流量通道以及排出口形成了罗茨螺杆复合真空泵的气体流量压缩排出通道,这样的设计,将气体流量三级压力腔中不断压缩释放的空气进一步经过互啮合连接的螺杆泵转子叶轮通道输送到排出口,形成空气的往复的压缩和传输,达到抽真空的目的;因为气体流量压力释放补偿腔的存在,去掉了传统的真空泵设置的隔板结构,大大简化了轴向的结构布局,降低了泵的功耗,也降低了制造成本。
23.该实用新型又因为罗茨泵转子的一端设有罗茨泵转子内圈定位压紧环形部,罗茨泵转子套设在复合转子轴上,复合转子轴上位于罗茨泵转子的内部设有外锥锁紧套和内锥锁紧套,外锥锁紧套的内锥表面和内锥锁紧套的外锥表面相配合,外锥锁紧套的外端面与罗茨泵转子内圈定位压紧环形部压紧接触,罗茨泵转子的外侧固定设有罗茨泵转子锁紧内套,罗茨泵转子锁紧内套的前端设有内套压紧部,内套压紧部与内锥锁紧套的外端面压紧接触,罗茨泵转子锁紧内套与罗茨泵转子之间设有锁紧间隙,这样的结构可以在装配时,方便地调节罗茨泵转子与螺杆泵转子在轴向的定位,从而达到高精度的要求,传统的连接往往会采取键的连接方式,这种键的连接方式在圆周的轴向无法进行角度的微调,需要提高加工精度,在装配时只能形成一种固定的角度,而加工精度又不能无限制提高,导致真空泵在运转时存在应力,降低了泵的寿命,而采取外锥锁紧套的内锥表面和内锥锁紧套的外锥表面相配合锁紧,在装配时,可以调整到最佳的圆周角度匹配,然后固定锁紧,从而实现罗茨泵转子与螺杆泵转子在轴向的最佳定位角度,最大程度地消除装配的误差,消除运转的应力,提高了泵的运转可靠性,也提高了泵的寿命;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机械加工的难度,大大降低了成本。
24.同时,由于氮气固定接头与氮气进入孔相连通,位于泵体支撑隔板内部的轴承和位于后端盖内部的轴承靠近复合转子内腔体的内侧均设有一对唇形密封圈,一对唇形密封圈之间设有唇形密封圈浮动压环,唇形密封圈浮动压环中间位置设有压力调节孔,压力调节孔与氮气进入孔连通,靠近复合转子内腔体一侧的唇形密封圈的内侧设有环形密封圈,
环形密封圈固定在复合转子轴上,这样的结构,考虑到复合转子内腔体的非常高的密封要求,采取了唇形密封圈和环形密封圈结合的密封结构,而在其外侧则采取唇形密封圈的密封形式;同时,一对唇形密封圈之间设有唇形密封圈浮动压环,可以自动适应不同的密封压力,当复合转子内腔体和前置内腔体的压力有差异时,唇形密封圈浮动压环在氮气的压力下在轴向形成滑动,从而平衡复合转子内腔体和前置内腔体的压力,达到最佳的密封效果;另一方面,由于氮气固定接头与氮气进入孔相连通,进而压力调节孔与氮气进入孔连通,该泵体还具有在泵体内部的自清洁功能,运转过程中不断地通入氮气,带走唇形密封圈和环形密封圈脱落的微小颗粒,在运转时间歇启动泵体上的中间位置对应复合转子内腔体的位置设有的氮气进入孔,氮气进入孔中的氮气进入到复合转子内腔体中,将复合转子内腔体中的微小杂质或者浮动的颗粒吹向外侧,随着压缩气体一起排出,这样多处设置氮气进入孔,并根据需要控制进入氮气,实现了泵体内部的自清洁,又进一步提高了真空泵的寿命,提高了泵体内部的清洁度,提高了泵的运转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6.图2是图1的a

a剖视图;
27.图3是图1的b

b剖视图;
28.图4是图1的俯视图;
29.图5是图4的w

w剖视图;
30.图6是图5的k处放大图;
31.图7是图1的c

c旋转剖视图;
32.图8是复合转子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33.图9是图8的主视图;
34.图10是图9的d

d剖视图;
35.图11是图10的z处放大图;
36.图12是图8的侧视图。
37.图中符号说明:
38.1.电机;2.复合转子;201.复合转子轴;202.螺杆泵转子;20201.螺杆泵转子叶轮;203.罗茨泵转子;20301.罗茨泵转子叶片;20302.罗茨泵转子啮合曲面;204.罗茨泵转子锁紧内套;205.内锥锁紧套;206.外锥锁紧套;207.锁紧间隙;208.罗茨泵转子内圈定位压紧环形部;209.内套压紧部;3.同步齿轮;4.端面密封圈;5.前端盖;6.后端盖;7.气体流量压缩腔;8.冷却水腔;9.吸入口;10.排出口;11.轴承座;12.泵体;13.氮气固定接头;14.唇形密封圈;15.环形密封圈;16.氮气进入孔;17.压力调节孔;18.唇形密封圈浮动压环;19.轴承;20.后盖板;21.泵体环形密封圈;22.气体流量二级压力腔;23.气体流量三级压力腔;24.气体流量压力释放补偿腔;25.气体流量初级压力腔;26.前置内腔体;27.复合转子内腔体;28.泵体支撑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40.图1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罗茨螺杆复合真空泵的实施例,图中可以看到,其设有泵体12,泵体12一侧设有前端盖5,前端盖5的外侧固定设有电机1,泵体12另一侧设有后端盖6,后端盖6和泵体12之间设有端面密封圈4,后端盖6的外侧固定设有后盖板20。
41.图2和图3中可以看到,泵体12的内部一侧设有前置内腔体26,泵体12的内部另一侧设有复合转子内腔体27,前置内腔体26和复合转子内腔体27之间设有泵体支撑隔板28,复合转子内腔体27中设有一对互相啮合的复合转子2,复合转子2的一端贯穿通过泵体支撑隔板28进入到前置内腔体26中,复合转子2的另一端贯穿通过后端盖6。
42.图8中可以看到,复合转子2包括复合转子轴201,复合转子轴201相邻固定设有螺杆泵转子202,螺杆泵转子202与复合转子轴201为一体结构,螺杆泵转子202上设有螺杆泵转子叶轮20201,螺杆泵转子202相邻固定设有罗茨泵转子203,罗茨泵转子203圆周方向均布固定设有三个罗茨泵转子叶片20301,每相邻两个罗茨泵转子叶片20301之间设有罗茨泵转子啮合曲面20302,罗茨泵转子203与复合转子轴201为可拆卸连接;一对螺杆泵转子202通过螺杆泵转子叶轮20201相互啮合连接,相互啮合连接的螺杆泵转子叶轮20201之间形成气体流量通道,一对罗茨泵转子203通过罗茨泵转子啮合曲面20302相互啮合连接。
43.其中一个复合转子2的复合转子轴201与电机1的输出端连接,在图3中能够清楚看到,前置内腔体26中设有一对互相啮合的同步齿轮3,同步齿轮3分别固定在复合转子轴201上;复合转子轴201的一端固定设有轴承19,轴承19的外圈固定在泵体支撑隔板28的内部,复合转子轴201的另一端也设有轴承19,轴承19位于后端盖6的内部。
44.图7中主要表示了罗茨泵转子叶片20301和复合转子内腔体27的内壁形成的各种压缩气室,图中可以看到,复合转子内腔体27中互相啮合的罗茨泵转子叶片20301位于吸入口9一侧为气体流量初级压力腔25,气体流量初级压力腔25与吸入口9连通,罗茨泵转子叶片20301位于复合转子内腔体27的侧壁为气体流量二级压力腔22,互相啮合的罗茨泵转子叶片20301位于底部为气体流量三级压力腔23,复合转子内腔体27位于底部还设有气体流量压力释放补偿腔24,气体流量三级压力腔23与气体流量压力释放补偿腔24连通。
45.复合转子内腔体27的底部位于螺杆泵转子202与罗茨泵转子203的连接处对应设有气体流量压缩腔7;泵体12的上表面外侧设有吸入口9,吸入口9与复合转子内腔体27连通,吸入口9的位置与罗茨泵转子203相对应,泵体12的下表面外侧设有排出口10,排出口10位于靠近螺杆泵转子202一侧,排出口10与复合转子内腔体27连通,吸入口9、气体流量初级压力腔25、气体流量二级压力腔22、气体流量三级压力腔23、气体流量压力释放补偿腔24、气体流量压缩腔7、相互啮合连接的螺杆泵转子叶轮20201之间形成的气体流量通道以及排出口10形成了罗茨螺杆复合真空泵的气体流量压缩排出通道;
46.图5中还可以看到,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泵体支撑隔板28上位于泵体支撑隔板28内部的轴承19的内侧设有氮气进入孔16,氮气进入孔16贯通穿过泵体12,泵体12上设有氮气固定接头13;位于后端盖6上位于后端盖6内部的轴承19的内侧又设有氮气进入孔16,氮气进入孔16贯通穿过后端盖6,后端盖6上又设有氮气固定接头13;氮气固定接头13与氮气进入孔16相连通,位于泵体支撑隔板28内部的轴承19和位于后端盖6内部的轴承19靠近复合转子内腔体27的内侧均设有一对唇形密封圈14,一对唇形密封圈14之间设有唇形密封圈浮动压环18,唇形密封圈浮动压环18中间位置设有压力调节孔17,压力调节孔17与氮气进入孔16连通,靠近复合转子内腔体27一侧的唇形密封圈14的内侧设有环形密封圈15,环
形密封圈15固定在复合转子轴201上。
47.图11的放大图中可以看到,复合转子轴201上位于罗茨泵转子203的内部设有的外锥锁紧套206和内锥锁紧套205为三对;也可以根据轴向尺寸的大小选择更多对数或者更少对数的外锥锁紧套206和内锥锁紧套205。同时,罗茨泵转子内圈定位压紧环形部208与复合转子轴201外表面的接触部分的长度超过复合转子轴201长度的1/3,这样的结构保证了圆周方向定位的可靠性,还可以超过复合转子轴201长度的1/2,甚至更长,保证罗茨泵转子运转时的稳定性和精度,提高了可靠性。
48.前端盖5和泵体12之间设有端面密封圈4,后盖板20和后端盖6之间设有端面密封圈4,端面密封圈4的主要作用是防尘效果。
49.由于螺杆泵转子202相邻固定设有罗茨泵转子203,这样的结构可以更高效率地完成真空的发生;由于复合转子内腔体27中互相啮合的罗茨泵转子叶片20301位于吸入口9一侧为气体流量初级压力腔25,气体流量初级压力腔25与吸入口9连通,罗茨泵转子叶片20301位于复合转子内腔体27的侧壁为气体流量二级压力腔22,互相啮合的罗茨泵转子叶片20301位于底部为气体流量三级压力腔23,复合转子内腔体27位于底部还设有气体流量压力释放补偿腔24,气体流量三级压力腔23与气体流量压力释放补偿腔24连通,这样的结构在抽真空时,吸入口9的空气经过气体流量初级压力腔25和气体流量二级压力腔22后进入到气体流量三级压力腔23中,因为气体流量三级压力腔23与气体流量压力释放补偿腔24连通,其连通后的体积大于气体流量二级压力腔22的体积,使吸入的空气得到迅速地释放,罗茨泵转子叶片20301的不断旋转,不断往复地吸入压缩的空气,然后经过气体流量三级压力腔23不断地释放,从而实现空气的不断吸入和压缩传输,形成压缩气流排出。
50.又因为复合转子内腔体27的底部位于螺杆泵转子202与罗茨泵转子203的连接处对应设有气体流量压缩腔7,吸入口9、气体流量初级压力腔25、气体流量二级压力腔22、气体流量三级压力腔23、气体流量压力释放补偿腔24、气体流量压缩腔7、相互啮合连接的螺杆泵转子叶轮20201之间形成的气体流量通道以及排出口10形成了罗茨螺杆复合真空泵的气体流量压缩排出通道,这样的设计,将气体流量三级压力腔23中不断压缩释放的空气进一步经过互啮合连接的螺杆泵转子叶轮20201通道输送到排出口10,形成空气的往复的压缩和传输,达到抽真空的目的;因为气体流量压力释放补偿腔24的存在,去掉了传统的真空泵设置的隔板结构,大大简化了轴向的结构布局,降低了泵的功耗,也降低了制造成本。
51.本实施的图6的放大图中可以看到,罗茨泵转子203的一端设有罗茨泵转子内圈定位压紧环形部208,罗茨泵转子203套设在复合转子轴201上,复合转子轴201上位于罗茨泵转子203的内部设有外锥锁紧套206和内锥锁紧套205,外锥锁紧套206的内锥表面和内锥锁紧套205的外锥表面相配合,外锥锁紧套206的外端面与罗茨泵转子内圈定位压紧环形部208压紧接触,罗茨泵转子203的外侧固定设有罗茨泵转子锁紧内套204,罗茨泵转子锁紧内套204的前端设有内套压紧部209,内套压紧部209与内锥锁紧套205的外端面压紧接触,罗茨泵转子锁紧内套204与罗茨泵转子203之间设有锁紧间隙207。
52.该实用新型又因为罗茨泵转子203的一端设有罗茨泵转子内圈定位压紧环形部208,罗茨泵转子203套设在复合转子轴201上,复合转子轴201上位于罗茨泵转子203的内部设有外锥锁紧套206和内锥锁紧套205,外锥锁紧套206的内锥表面和内锥锁紧套205的外锥表面相配合,外锥锁紧套206的外端面与罗茨泵转子内圈定位压紧环形部208压紧接触,罗
茨泵转子203的外侧固定设有罗茨泵转子锁紧内套204,罗茨泵转子锁紧内套204的前端设有内套压紧部209,内套压紧部209与内锥锁紧套205的外端面压紧接触,罗茨泵转子锁紧内套204与罗茨泵转子203之间设有锁紧间隙207,这样的结构可以在装配时,方便地调节罗茨泵转子203与螺杆泵转子202在轴向的定位,从而达到高精度的要求,传统的连接往往会采取键的连接方式,这种键的连接方式在圆周的轴向无法进行角度的微调,需要提高加工精度,在装配时只能形成一种固定的角度,而加工精度又不能无限制提高,导致真空泵在运转时存在应力,降低了泵的寿命,而采取外锥锁紧套206的内锥表面和内锥锁紧套205的外锥表面相配合锁紧,在装配时,可以调整到最佳的圆周角度匹配,然后固定锁紧,从而实现罗茨泵转子203与螺杆泵转子202在轴向的最佳定位角度,最大程度地消除装配的误差,消除运转的应力,提高了泵的运转可靠性,也提高了泵的寿命;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机械加工的难度,大大降低了成本。
53.图2中可以看到,前置内腔体26中设有的一对互相啮合的同步齿轮3为斜齿轮,这样的机构因为采用了斜齿齿形的同步齿轮3,其运转更加平稳,同步齿轮3采用斜齿轮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能将齿轮的润滑油向远离泵体支撑隔板28的一侧传递,避免润滑油液进入到复合转子内腔体27中,避免污染复合转子内腔体27,这样也提高了泵的长期运转的可靠性,提高了寿命。
54.同时,由于氮气固定接头13与氮气进入孔16相连通,位于泵体支撑隔板28内部的轴承19和位于后端盖6内部的轴承19靠近复合转子内腔体27的内侧均设有一对唇形密封圈14,一对唇形密封圈14之间设有唇形密封圈浮动压环18,唇形密封圈浮动压环18中间位置设有压力调节孔17,压力调节孔17与氮气进入孔16连通,靠近复合转子内腔体27一侧的唇形密封圈14的内侧设有环形密封圈15,环形密封圈15固定在复合转子轴201上,这样的结构,考虑到复合转子内腔体27的非常高的密封要求,采取了唇形密封圈14和环形密封圈15结合的密封结构,而在其外侧则采取唇形密封圈14的密封形式;同时,一对唇形密封圈14之间设有唇形密封圈浮动压环18,可以自动适应不同的密封压力,当复合转子内腔体27和前置内腔体26的压力有差异时,唇形密封圈浮动压环18在氮气的压力下在轴向形成滑动,从而平衡复合转子内腔体27和前置内腔体26的压力,达到最佳的密封效果;另一方面,由于氮气固定接头13与氮气进入孔16相连通,进而压力调节孔17与氮气进入孔16连通,该泵体还具有在泵体内部的自清洁功能,运转过程中不断地通入氮气,带走唇形密封圈14和环形密封圈15脱落的微小颗粒,在运转时间歇启动泵体12上的中间位置对应复合转子内腔体27的位置设有的氮气进入孔16,氮气进入孔16中的氮气进入到复合转子内腔体27中,将复合转子内腔体27中的微小杂质或者浮动的颗粒吹向外侧,随着压缩气体一起排出,这样多处设置氮气进入孔16,并根据需要控制进入氮气,实现了泵体12内部的自清洁,又进一步提高了真空泵的寿命,提高了泵体内部的清洁度,提高了泵的运转的可靠性。
55.同时,该实施例的泵体12的外壁上设有冷却水腔8,形成有效的冷却,保证泵的长期的运转。
56.本实施例的罗茨螺杆复合真空泵工作时,电机1启动,带动同步齿轮3啮合转动,进而带动螺杆泵转子202和罗茨泵转子203的转动,相互啮合的罗茨泵转子203上的罗茨泵转子啮合曲面20302相互啮合,将空气由外部的吸入口9吸到气体流量初级压力腔25,然后该部分的气体转到气体流量二级压力腔22,继而继续旋转,该部分气体又转到气体流量三级
压力腔23中,因为气体流量三级压力腔23和气体流量压力释放补偿腔24形成了一个体积更大的腔室,此时被压缩的气体释放到气体流量三级压力腔23和气体流量压力释放补偿腔24中,因为复合转子内腔体27的底部位于螺杆泵转子202与罗茨泵转子203的连接处对应设有气体流量压缩腔7,这部分气体随着相互啮合的螺杆泵转子叶轮20201之间的通道进而经过气体流量压缩腔7连续送到螺杆泵转子202的末端,通过排出口10排出。该实施例的气体经过吸入口9、气体流量初级压力腔25、气体流量二级压力腔22、气体流量三级压力腔23、气体流量压力释放补偿腔24、气体流量压缩腔7、相互啮合连接的螺杆泵转子叶轮20201之间形成的气体流量通道以及排出口10形成了罗茨螺杆复合真空泵的气体流量压缩排出通道,泵体的不断工作,使气体经过该通道持续排出,达到抽真空的目的。
57.同时气体流量压力释放补偿腔24的设置,还可以将吸附的杂质和粉尘颗粒进入到气体流量压力释放补偿腔24时瞬间形成释放效果,再经过螺杆泵转子202的啮合通道传输出去,不会累积到气体流量压力释放补偿腔24中,这样的结构进一步提高了细小粉尘颗粒排出的效果,又提高了零部件的寿命,也保证了运转的稳定性。
58.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非常适合于半导体行业的工艺室的真空处理和显示器设备的工艺室的真空处理,也适合于其他领域的真空处理工艺中。
59.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涵盖之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