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扇防护壳装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99619发布日期:2021-12-31 23:35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吊扇防护壳装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吊扇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吊扇防护壳装配结构。


背景技术:

2.吊扇是一种家庭常用到的电器,它不仅能加快室内的空气循环,而且在天气炎热的时候,还能帮助用户降温,使用户感到舒适。吊扇一般包括以下主要部件:吊杆、电机、扇叶、固定在吊杆外侧的加重部、固定在吊杆上的防护壳等。防护罩防止一些灰尘等杂物掉落到加重部内,时间长了导致吊扇不能正常工作。
3.现有吊扇的防护罩是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吊杆上的,并且吊杆和加重部位于防护罩内部,当防护罩内部的部件损坏需要维修时,需要先把紧固件拆卸下来,再把防护罩拆卸下来对防护罩内部损坏的部件进行维修,维修完成后又需要把紧固件安装回去,操作比较繁琐,导致防护罩的拆卸与安装的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吊扇防护壳装配结构,以达到方便对防护罩进行拆卸与安装,提高安装效率的目的。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吊扇防护壳装配结构,包括吊杆和安装在吊杆上的防护罩,所述吊杆包括相连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的外部轮廓呈圆柱状,第一杆体的直径小于第二杆体的直径,所述防护罩包括相连的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所述第一罩体上设有套设在第一杆体外侧且抵触第二杆体的挡圈,所述挡圈的中心线与第一罩体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挡圈的内壁均布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抵触第一杆体的外壁。
6.优选地,所述限位凸起在第一罩体沿第二罩体方向逐渐变大,所述限位凸起最大部分抵触第一杆体的外壁。
7.优选地,所述第一杆体包括连接部和两个连接在连接部上的挂臂,所述挂臂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实心块,实心块连接挂臂的内壁,所述挂臂上设有贯穿实心块的螺栓孔。
8.优选地,所述装配后挡圈的水平高度低于连接部的水平高度。
9.优选地,所述第二罩体上均布有散热孔。
10.优选地,所述限位凸起表面设有若干凸点。
11.通过上述设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一种吊扇防护壳装配结构,包括吊杆和安装在吊杆上的防护罩,防护罩套设在吊杆以及加重部的外侧,所述吊杆包括相连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内部空心,供电源导线等穿出,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的外部轮廓呈圆柱状,第一杆体的直径小于第二杆体的直径,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之间形成台阶,所述防护罩包括相连的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所述第一罩体上
设有套设在第一杆体外侧且抵触第二杆体的挡圈,所述挡圈的中心线与第一罩体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使防护罩受力均匀不会使防护罩偏心,所述挡圈的内壁均布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抵触第一杆体的外壁。在装配时,吊杆穿过挡圈,挡圈的厚度小于环形凸台的厚度,起到限位防护罩的作用,在长期固定时,重力会使防护罩向下掉落,从而使防护罩与吊杆卡紧,挡圈内径为5cm,第一杆体最大外径为4.95cm,限位凸起的厚度为0.6

0.7mm,在装配过程中当限位凸起与第一杆体的最大外壁抵触,此时,限位凸起与第一杆体的外壁抵触,挡圈抵触在台阶上,防护罩与吊杆就装配完成,装配后的防护罩与第一杆体为最紧的配合状态,通过上述设计,当防护罩内的部件损坏需要维修时,防护罩的拆卸与安装比较简单方便,从而提高了防护罩安装与拆卸的效率。
12.2.所述限位凸起在第一罩体沿第二罩体方向逐渐变大,所述限位凸起最大部分抵触第一杆体的外壁,在装配时,只需要限位凸起最大部分与第一杆体最大一端抵触,就可以达到最紧的配合状态,当限位凸起的两端一样大时,会使在装配的过程需要费较大的力,限位凸起逐渐变小可以方便防护罩在安装时更加的柔和与省力。
13.3.所述第一杆体包括连接部和两个连接在连接部上的挂臂,所述挂臂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实心块,实心块连接挂臂的内壁,所述挂臂上设有贯穿实心块的螺栓孔。挂臂空腔设计可以节省材料,实心块可以方便设计螺栓孔,可以使螺栓穿过两个挂臂的螺栓孔,从而方便把吊扇进行悬挂,两个挂臂之间形成供电源线穿出,实心块还可以提高挂臂的结构强度。
14.4.所述装配后挡圈的水平高度低于连接部的水平高度,装配后,挡圈抵触第二吊杆,挡圈的高度与连接部的高度差为3cm,方便安装人员进行判断防护罩是否装配完成。
15.5.所述第二罩体上均布有散热孔,可以使加重部与吊杆在工作时的产生的热量从散热孔中排出,保证吊扇能够持续正常的工作。
16.6.所述限位凸起表面设有若干凸点,可以在吊杆穿过安装孔时,增加限位凸起与吊杆在装配时的摩擦,在吊扇在转动时,使吊杆与防护罩抵触的更紧,进一步增加防护罩与吊杆装配的紧固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配示意图;
18.图2为防护罩与吊杆装配的剖视示意图;
19.图3为吊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防护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突出挡圈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突出实心块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吊臂的剖视示意图。
24.附图标记:1、吊杆;2、防护罩;3、加重部;4、电机;5、扇叶;8、挂臂;9、连接部;11、第一杆体;12、第二杆体;13、螺栓孔;14、空腔;16、实心块;20、安装孔;21、第一罩体;22、第二罩体;23、散热孔;24、挡圈;25、限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吊扇防护壳装配结构,包括吊杆1和安装在吊杆1上的防护罩2,防护罩2套设在吊杆1以及加重部3的外侧,所述吊杆1包括相连的第一杆体11和第二杆体12,第一杆体11和第二杆体12内部空心,供电源导线等穿出,第一杆体11和第二杆体12的外部轮廓呈圆柱状,第一杆体11的直径小于第二杆体12的直径,第一杆体11与第二杆体12之间形成台阶,所述防护罩2包括相连的第一罩体21和第二罩体22,所述第一罩体21上设有套设在第一杆体 11外侧且抵触第二杆体12的挡圈24,所述挡圈24的中心线与第一罩体 21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使防护罩2受力均匀不会使防护罩2偏心,所述挡圈24的内壁均布有限位凸起25,所述限位凸起25抵触第一杆体 11的外壁。在装配时,吊杆1穿过挡圈24,挡圈24的厚度小于环形凸台的厚度,起到限位防护罩2的作用,在长期固定时,重力会使防护罩2向下掉落,从而使防护罩2与吊杆1卡紧,挡圈24内径为5cm,第一杆体 11最大外径为4.95cm,限位凸起25的厚度为0.6

0.7mm,在装配过程中当限位凸起25与第一杆体11的最大外壁抵触,此时,限位凸起25与第一杆体11的外壁抵触,挡圈24抵触在台阶上,防护罩2与吊杆1就装配完成,装配后的防护罩2与第一杆体11为最紧的配合状态,通过上述设计,当防护罩2内的部件损坏需要维修时,防护罩2的拆卸与安装比较简单方便,从而提高了防护罩2安装与拆卸的效率。
27.如图4所示,所述限位凸起25在第一罩体21沿第二罩体22方向逐渐变大,所述限位凸起25最大部分抵触第一杆体11的外壁,在装配时,只需要限位凸起25最大部分与第一杆体11最大一端抵触,就可以达到最紧的配合状态,当限位凸起25的两端一样大时,会使在装配的过程需要费较大的力,限位凸起25逐渐变小可以方便防护罩2在安装时更加的柔和与省力。
28.如图2、图3、图6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杆体11包括连接部9和两个连接在连接部9上的挂臂8,所述挂臂8内设有空腔14,所述空腔14 内设有实心块16,实心块16连接挂臂8的内壁,所述挂臂8上设有贯穿实心块16的螺栓孔13。挂臂8空腔14设计可以节省材料,实心块16可以方便设计螺栓孔13,可以使螺栓穿过两个挂臂8的螺栓孔13,从而方便把吊扇进行悬挂,两个挂臂8之间形成供电源线穿出,实心块16还可以提高挂臂8的结构强度。
29.如图2所示,所述装配后挡圈24的水平高度h2低于连接部9的水平高度h1,装配后,挡圈24抵触第二吊杆1,挡圈24的高度h2与连接部 9的高度h1差为3cm,方便安装人员进行判断防护罩2是否装配完成。
30.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罩体22上均布有散热孔23,可以使加重部3 与吊杆1在工作时的产生的热量从散热孔23中排出,保证吊扇能够持续正常的工作。
31.如图4所示,所述限位凸起25表面设有若干凸点,可以在吊杆1穿过安装孔20时,增加限位凸起25与吊杆1在装配时的摩擦,在吊扇在转动时,使吊杆1与防护罩2抵触的更紧,进一步增加防护罩2与吊杆1装配的紧固性。
32.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
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