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旋片式真空泵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00202发布日期:2022-02-12 14:11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型旋片式真空泵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泵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节能型旋片式真空泵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2.旋片式真空泵泵内偏心安装的转子与定子固定面相切,两个(或以上)旋片在转子槽内滑动(通常为径向)并与泵腔内壁相接触,将泵腔分为几个可变容积的一种旋转变容积真空泵。旋片式真空泵是现有的真空泵当中使用最多最广泛的真空泵体,具有结构简单,制造精度需求不高以及结构紧凑等优点。在转子旋转过程中旋片的外端抵靠在泵体内腔壁滑动,摩擦产生热量,而体内腔类似一个密封的腔体,散热只能通过泵体本身和排出的空气进行散热,散热效果较差,容易造成旋片式真空泵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节能型旋片式真空泵冷却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旋片式真空泵散热效果差、容易因此发生损坏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节能型旋片式真空泵冷却装置,包括:
6.泵体,所述泵体具有泵腔;
7.转子,所述转子设于泵腔内,与泵腔内壁相切,所述转子上设有相对的两个插槽,两个所述插槽均沿径向设置,两个所述插槽均设有进液口与出液口;
8.旋片,所述旋片滑动设置在所述插槽内,所述旋片的外端与所述泵腔内壁相切;
9.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为两个,两个所述冷却管均用来连接两个插槽,形成冷却回路,所述冷却管两端分别连通一个插槽的进液口和另一个插槽的出液口,所述连接管上设有单向阀使液流方向由一个插槽的出液口到另一个插槽的进液口;
10.所述冷却回路内循环有冷却液。
11.进一步,所述旋片上设有冷却孔,所述冷却孔与所述插槽连通。
12.进一步,所述转子上还设有多个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连通所述插槽与冷却管道。
13.进一步,所述泵体外还设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泵体间形成冷却腔,所述冷却腔的两端一端联通冷却管,另一端连通插槽的进液口。
14.进一步,所述冷却管为蛇形盘管,所述冷却管上设有多个散热片。
15.进一步,还包括支架,两个所述冷却管并排设置,均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上设有多个风扇。
1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7.对旋片式真空泵的转子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在转子的插槽内开设进液口和出液口,并通过冷却管连通一个插槽的进液口与另一个插槽的出液口,使用两个冷却管对两个
插槽进行连通,形成供冷却液循环的插槽-冷却管-插槽-冷却管的冷却回路,并且在连接管上设置单向阀,使液流的方向为从一个插槽的出液口到另一个插槽的进液口,在旋片式真空泵冷却装置工作时,相对的两个旋片始终保持与泵腔的内壁接触,并且两个旋片的运动方向相反,在一个旋片压缩与插槽的空间时,另一个旋片与插槽的空间增大,冷却液从空间减小的插槽的出液口压出,通过冷却管后进入到空间增大的插槽内,旋片式真空泵继续工作两个旋片的运动方向相反,冷却液又通过另一个冷却管继续循环,利用旋片式真空泵本身的工作特点,实现冷却液的循环,可以对转子及旋片进行有效的冷却,并且更加节能。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9.图1为泵体部分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冷却管部分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冷却回路示意图;
22.图中:1、泵体,11、泵腔,2、转子,21、插槽,211、进液口,212、出液口,22、冷却流道,3、旋片,31、冷却孔,4、外壳,5、冷却腔,6、支架,7、冷却管,8、散热片,9、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
25.一种节能型旋片式真空泵冷却装置,包括:
26.泵体1,泵体1具有泵腔11;
27.转子2,转子2设于泵腔11内,与泵腔11内壁相切,转子2上设有相对的两个插槽21,两个插槽21均沿径向设置,两个插槽21均设有进液口211与出液口212;
28.旋片3,旋片3滑动设置在插槽21内,旋片3的外端与泵腔11内壁相切;
29.冷却管7,冷却管7为两个,两个冷却管7均用来连接两个插槽21,形成冷却回路,冷却管7两端分别连通一个插槽21的进液口211和另一个插槽21的出液口212,连接管上设有单向阀使液流方向由一个插槽21的出液口212到另一个插槽21的进液口211;
30.冷却回路内循环有冷却液。
31.对旋片3式真空泵的转子2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在转子2的插槽21内开设进液口211和出液口212,并通过冷却管7连通一个插槽21的进液口211与另一个插槽21的出液口212,使用两个冷却管7对两个插槽21进行连通,形成供冷却液循环的插槽21-冷却管7-插槽21-冷却管7的冷却回路,并且在连接管上设置单向阀,使液流的方向为从一个插槽21的出液口212到另一个插槽21的进液口211,在旋片3式真空泵冷却装置工作时,相对的两个旋片3始终保持与泵腔11的内壁接触,并且两个旋片3的运动方向相反,在一个旋片3压缩与插槽21的空间时,另一个旋片3与插槽21的空间增大,冷却液从空间减小的插槽21的出液口212压出,通过冷却管7后进入到空间增大的插槽21内,旋片3式真空泵继续工作两个旋片3的运动
方向相反,冷却液又通过另一个冷却管7继续循环,利用旋片3式真空泵本身的工作特点,实现冷却液的循环,可以对转子2及旋片3进行有效的冷却,并且更加节能。
3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旋片3上设有冷却孔31,冷却孔31与插槽21连通。
33.旋片3上设有冷却孔31,使旋片3形成壳体结构,冷却液可以进到冷却孔31内,增大冷却液与旋片3的接触面,并且减小冷却液与旋片3外侧的距离,可以有效提升对旋片3与泵腔11接触处棉结,并提升热传导的效果,提升冷却效率,对旋片3的冷却效果更好。
3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转子2上还设有多个冷却流道22,冷却流道22连通插槽21与冷却管7道。
35.通过在转子2上设置多个冷却流道22,每个插槽21的进液口211和出液口212均连通有一冷却流道22,冷却流道22设计为曲线流道,在保证转子2强度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冷却流道22的长度,延长冷却液的循环路径,冷却流道22设置在插槽21与冷却管7之间,将冷却流道22纳入到冷却回路内,增加冷却液在转子2上的流动路径长度,提升对转子2的冷却效果。
3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泵体1外还设外壳4,外壳4与泵体1间形成冷却腔5,冷却腔5的两端一端联通冷却管7,另一端连通插槽21的进液口211。
37.在泵体1外设置外壳4,外壳4与泵体1之间形成冷却腔5,冷却腔5设置在冷却管7与插槽21之间,将冷却腔5纳入到冷却回路内,通过冷却液的循环对泵体1进行冷却,同时对转子2、旋片3和泵体1进行冷却可以有效提升冷却效果,使旋片3式真空泵的冷却效果更好。
3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冷却管7为蛇形盘管,冷却管7上设有多个散热片8。
3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支架6,两个冷却管7并排设置,均设置在支架6上,支架6上设有多个风扇9。
40.两个冷却管7均采用蛇形盘管,并设置在支架6上,支架6包括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设有多个支撑片,两个冷却管7分别设置在支撑片的两侧,并在两个冷却管7的外侧均设置多个散热片8,在上支撑板上和下支撑板上均间隔设置多个风扇9,通过风扇9与散热片8的配合提升冷却管7的冷却效果。
4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