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离子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33319发布日期:2022-02-16 15:39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负离子风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负离子风扇。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空气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升,希望身处环境的空气能够得到净化。风扇是常用的家用电器,目前大部分的风扇只有吹风的功能,并不能对空气净化,另有部分的风扇设有负离子模组可产生负离子,利用负离子的杀菌消毒功能对空气进行净化。
3.现有的负离子模组通过负离子释放器提供电压给负离子发生器,使负离子发生器产生净化空气的负离子。但是,当负离子释放器给负离子发生器提供的高电压时,容易产生漏电、静电现象,当生物或物体靠近风扇时容易产生触电的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负离子风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带有负离子模组的风扇容易造成触电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负离子风扇,包括:
6.风扇本体,所述风扇本体上设有风扇叶片;
7.负离子模块,其设于所述风扇本体上,所述负离子模块包括负离子发生器和负离子释放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用于产生负离子,所述负离子释放器用于提供电压促使所述负离子发生器产生负离子,所述负离子发生器与所述负离子释放器电性连接;
8.距离感应模块,其设于所述风扇本体上,所述距离感应模块用于感应生物或物体与所述负离子模块之间的距离,所述距离感应模块与所述负离子模块信号连接。
9.风扇本体上的风扇叶片转动可吹风;负离子模块中的负离子发生器可产生负离子对空气杀菌消毒净化;由于距离感应模块可感应生物或物体与负离子模块之间的距离,负离子释放器可以根据距离感应模块测得的距离值改变提供给离子发生器的电压,当生物或物体靠近负离子模块时,距离感应模块测得的距离值减少,负离子释放器释放出的输出电压降低,减少生物或物体触电的危险,安全性较高。
10.优选地,所述负离子模块的负离子释放方向和所述距离感应模块的感应方向设于所述风扇叶片的吹风角度范围内。这样使负离子可以随气流流动,加快负离子的扩散;距离感应模块的感应方向朝向生物或物体,感应更合理。
11.优选地,所述负离子风扇还包括模组外壳,所述负离子模块和所述距离感应模块均固定连接于所述模组外壳上,所述模组外壳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负离子发生器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距离感应模块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风扇本体上设有安装凹槽,所述模组外壳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凹槽内。负离子模块和距离感应模块先安装在模块外壳上,再把模组外壳安装到风扇本体的安装凹槽内,组装更方便,且安装在安装凹槽内更加美观。
12.优选地,所述风扇本体包括风扇底座和风扇支撑杆,所述风扇支撑杆设于所述风扇底座上,所述风扇支撑杆的上侧设有风扇电机,所述风扇叶片固定连接于所述风扇电机的转轴上,所述负离子模块和所述距离感应模块均设于所述风扇支撑杆或所述风扇底座上。
13.优选地,所述风扇支撑杆上还设有风扇前盖和风扇后盖,所述风扇叶片设于所述风扇前盖和所述风扇后盖之间。风扇前盖和风扇后盖起到保护作用,以免人触碰到风扇叶片。
14.优选地,所述风扇本体包括风扇外壳,所述风扇叶片设于所述风扇外壳的内侧,所述负离子模块和所述距离感应模块均设于所述风扇外壳上。
15.优选地,所述负离子风扇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负离子模块和所述距离感应模块均与所述控制模块数据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距离感应模块感应到的生物或物体与所述负离子模块之间的距离l,并根据该距离l控制所述负离子释放器的输出电压大小,距离l与所述负离子释放器的输出电压呈正相关变化。控制模块接收和处理感应距离l的数据,当距离l减少时降低负离子释放器的输出电压,保护生物或物体;当距离l增大时提高负离子释放器的输出电压,恢复负离子的产生量。
16.优选地,当距离l=0-150mm时,所述负离子释放器的输出电压=0-2500v;
17.当距离l》150mm时,所述负离子释放器的输出电压》2500v。
18.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数据接收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发送模块,所述数据接收模块、所述距离感应模块均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数据连接,所述数据发送模块、所述负离子模块均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数据连接。通过上述数据接收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发送模块完成上述各组数据的传送,实现各个部件的自动控制,自动化程度较高。
19.优选地,所述负离子风扇还包括设于所述风扇本体上的紫外光模块,所述紫外光模块包括紫外驱动器和紫外光源,所述紫外光源用于发射紫外光,所述紫外驱动器用于提供所述紫外光源产生紫外光的电源,所述紫外驱动器与所述紫外光源电性连接,所述距离感应模块与所述紫外驱动器信号连接。
20.除了负离子模块外,本方案还设有紫外光模块对空气进行复合消毒杀菌,以提高杀菌消毒效率。紫外光源的光线发射强度也可根据距离感应模块测得的距离值而改变,使得生物或物体靠近风扇时,紫外光源发射出的紫外光强度对应减弱,甚至关闭,进而避免其对生物或物体造成的损害;当远离风扇时,紫外光源的发射强度又逐步增大,保持较佳的杀菌消毒效率。
21.优选地,所述距离感应模块为雷达感应装置、红外线感应装置或超声波感应装置,均可实现感应距离的目的。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模组外壳、负离子模块、距离感应模块和紫外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中:11-风扇叶片、12-风扇底座、13-风扇支撑杆、14-风扇电机、15-风扇前盖、16-风扇后盖、17-风扇外壳、18-旋钮、2-负离子模块、21-负离子发生器、3-距离感应模块、4-模组外壳、41-第一通孔、42-第二通孔、43-第三通孔、5-控制模块、6-紫外光模块、61-紫外光源。
30.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3.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4.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负离子风扇,包括风扇本体,风扇本体上设有控制模块5、负离子模块2和距离感应模块3。
35.风扇本体上设有风扇叶片11,风扇本体上的风扇叶片11转动可吹风。
36.负离子模块2包括负离子发生器21和负离子释放器,负离子发生器21用于产生负离子,负离子释放器用于提供电压促使负离子发生器21产生负离子,负离子发生器21与负离子释放器电性连接。
37.距离感应模块3用于感应生物或物体与负离子模块2之间的距离,距离感应模块3与负离子模块2信号连接。
38.负离子模块2和距离感应模块3均与控制模块5数据连接,控制模块5用于接收距离感应模块3感应到的生物或物体与负离子模块2之间的距离l,并根据该距离l控制负离子释放器的输出电压大小,距离l与负离子释放器的输出电压呈正相关变化。控制模块5接收和处理感应距离l的数据,当距离l减少时降低负离子释放器的输出电压,保护生物或物体;当距离l增大时提高负离子释放器的输出电压,恢复负离子的产生量。
39.控制模块5用于数据的处理、传送及存储数据,以保证各个模块的稳定运行,控制模块5为智能控制器,具体由供电模块进行各模块供电。负离子模块2可在控制模块5的控制下调节释放出的负离子浓度,由负离子模块2释放出的负离子不仅可以对空气进行杀菌,还能净化空气,同时还可以加强大脑皮层活动,起到扩张血管、镇静、消除疲劳和倦怠、改善睡眠等功效,负离子模块2由电源、负离子发生器21、电线和负离子释放器组成,电源给负离子发生器21供电,负离子发生器21通过电线控制负离子释放器释放高压。距离感应模块3为雷达感应装置、红外线感应装置或超声波感应装置等,控制模块5通过可输送信号的数据线分别与负离子模块2和距离感应模块3数据连接,负离子模块2与距离感应模块3处于同一竖向位置并相互靠近,即距离感应模块3感应到生物或物体之间的距离等于负离子模块2与生物或物体的距离。
40.负离子发生器21和负离子释放器共同组成负离子模块2,负离子释放器提供越高的输出电压,负离子发生器21产生的负离子浓度越高,高压产生的静电作用越大,当生物或物体靠近时会由于静电的存在而造成不适或损害。生物包括人体或其他动物,可能受到触电伤害。物体可以包括需要通电的物品,比如小电器,负离子模块2的电压过大可能会损害小电器的电路板;或人体手持导电物品触碰高压后也会触电。当距离感应模块3检测到生物或物体靠近智能模组时,控制模块5控制负离子释放器的输出电压发生变化,生物或物体与负离子模块2之间的距离l与负离子释放器的输出电压呈正相关变化,此处并非完全的正相关,生物或物体与负离子模块2之间的距离l在某一小范围内变化时,负离子释放器的输出电压可能保护不变。生物或物体越靠近负离子模块2时,负离子释放器的输出电压越小,从而生物或物体接近或触摸到负离子模组时,不会由于负离子释放器产生的静电或高压造成伤害;当生物或物体远离负离子模块2时,负离子释放器的输出电压随之提高,从而负离子发生器21释放的负离子浓度也同步提高,空气净化效果加强,在能释放较高浓度的负离子同时,可以有效解决静电问题,使杀菌消毒效果自适应调节模组的功能更人性化,使用性更强。
41.本技术中由于距离感应模块3可感应生物或物体与负离子模块2之间的距离,负离子释放器可以根据距离感应模块3测得的距离值改变提供给离子发生器的电压,当生物或物体靠近负离子模块2时,距离感应模块3测得的距离值减少,负离子释放器释放出的输出电压降低,可减少生物或物体触电的危险,从而提高安全性。
42.进一步地,负离子模块2的负离子释放方向和距离感应模块3的感应方向设于风扇叶片11的吹风角度范围内。这样使负离子可以随气流流动,加快负离子的扩散;距离感应模块3的感应方向朝向生物或物体,感应更合理。在一些实施例中,负离子模块2和距离感应模块3还可以朝向其他位置如背后位置,只要能产生负离子和检测生物或物体到负离子模块2的距离即可。
43.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负离子风扇还包括模组外壳4,负离子模块2、距离感应模块3和紫外光模块6均固定连接于模组外壳4上,模组外壳4上设有第一通孔41、第二通孔42和第三通孔43,负离子发生器21设于第一通孔41内,距离感应模块3设于第二通孔42内,紫外光模块6设于第三通孔43内,风扇本体上设有安装凹槽,模组外壳4固定连接于安装凹槽内。
44.负离子发生器21产生的负离子通过第一通孔41释放到外部,距离感应模块3通过第二通孔42感应距离,紫外光模块6通过第三通孔43发射出紫外线。负离子模块2、距离感应
模块3和紫外光模块6先安装在模块外壳上,再把模组外壳4安装到风扇本体的安装凹槽内,组装更方便,且安装在安装凹槽内更加美观。
45.风扇本体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所述风扇本体包括风扇底座12和风扇支撑杆13,所述风扇支撑杆13设于所述风扇底座12上,所述风扇支撑杆13的上侧设有风扇电机14,所述风扇叶片11固定连接于所述风扇电机14的转轴上。风扇支撑杆13上还设有风扇前盖15和风扇后盖16,风扇叶片11设于风扇前盖15和风扇后盖16之间。风扇前盖15和风扇后盖16起到保护作用,以免人触碰到风扇叶片11。风扇底座12可以放置在地面上,参照图1的实施例一,所述负离子模块2和所述距离感应模块3均设于所述风扇支撑杆13;或者,参照图4的实施例二,负离子模块2和所述距离感应模块3均设置在风扇底座12上也可。风扇底座12还可以安装在墙面上,参照图5的实施例三,负离子模块2和所述距离感应模块3均风扇底座12上。
46.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6的实施例四,风扇本体包括风扇外壳17,负离子模块2和距离感应模块3均设置在风扇外壳17上,风扇可以放置在桌面或床上。当在风扇底座12、风扇支撑杆13或风扇外壳17上设置旋钮18或按钮,并靠近负离子模块2时,可以起到避免操作旋钮18或按钮时触碰到负离子模块2而触电。
47.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当控制模块5判断距离l《第一距离阈值时,控制模块5调整负离子释放器的输出电压为第一输出电压;
48.当控制模块5判断第一距离阈值≤距离l时,控制模块5调整负离子释放器的输出电压为第二输出电压;
49.其中,第一输出电压《第二输出电压。
50.在该实施例中可设置一个距离阈值,第一距离阈值为生物或物体接近负离子模块2会受到静电伤害的距离。针对第一距离阈值以内的距离,控制模块5调节负离子释放器为相对较小的第一输出电压,生物或物体接近或靠近负离子模块2不会受伤;针对大于第一距离阈值的距离,控制模块5调节负离子释放器为常规运行状态下的第二输出电压,生物或物体与负离子模块2在安全距离以外,负离子浓度最高,空气净化效果较好,通过上述第一距离阈值的设置,可以更好地平衡负离子净化效果和对负离子模块2的使用安全性。
51.进一步地,当距离l=0-150mm时,所述负离子释放器的输出电压=0-2500v;
52.当距离l》150mm时,所述负离子释放器的输出电压》2500v。
53.距离l为0-50mm时为危险距离,此时生物或物体靠近正常运行的负离子模块2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在这一距离时调整负离子释放器的输出电压为0-2500v,即负离子模块2的电压较低,对生物或物体的威胁较小。当距离l大于150mm时为安全距离,控制负离子释放器的输出电压大于2500v,负离子模块2高效运转,不断地产生浓度较高的负离子,更好的进行空气净化和杀菌消毒。
54.应当注意的是,上述数值仅针对同一款负离子模组的限定,在负离子模组的型号规格发生较大调整时,上述数值范围的限定将对应调整。
55.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负离子风扇还包括设于风扇本体上的紫外光模块6,紫外光模块6包括紫外驱动器和紫外光源61,紫外光源61用于发射紫外光,紫外驱动器用于提供紫外光源61产生紫外光的电源,紫外驱动器与紫外光源61电性连接,距离感应模块3与紫外驱动器信号连接;控制模块5根据距离l控制紫外驱动器的输出功率大小,进而调整紫外光源
61发射的紫外光强度,距离l与紫外驱动器的输出功率呈正相关变化。
56.除了负离子模块2外,本方案还设有紫外光模块6对空气进行复合消毒杀菌,以提高杀菌消毒效率。在利用紫外线消毒杀菌时,为了避免紫外线直射生物或物体、对生物或物体造成伤害,通常在有人时将紫外线光源关闭,从而紫外光模块6便停止对空气进行杀菌消毒,上述紫外光模块6的控制方式不够智能,杀菌消毒效果较差。
57.本技术中紫外光源61的光线发射强度也可根据距离感应模块3测得的距离值而改变,使得生物或物体靠近风扇时,紫外光源61发射出的紫外光强度对应减弱,甚至关闭,进而避免其对生物或物体造成的损害;当远离风扇时,紫外光源61的发射强度又逐步增大,保持较佳的杀菌消毒效率。
58.在一些具体实施中,紫外光模块6可设置2个、3个或者更多的紫外线光源,具体数量可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使用需求灵活设置。
59.进一步地,当距离l=0-50mm时,紫外驱动器的输出功率=0;
60.当距离l=50-100mm时,紫外驱动器的输出功率=0.01-0.1w;
61.当距离l=100-200mm时,紫外驱动器的输出功率=0.1-0.15w;
62.当距离l》200mm时,紫外驱动器的输出功率=0.15-0.5w。
63.当距离l为0-50mm时为紫外光照射的危险距离,此时生物或物体靠近正常运行的紫外光模块6时容易因为过强的紫外光受到伤害,因此在这一距离时调整紫外驱动器的输出电压为0,即紫外光模块6不开启,避免过度靠近时威胁到生物或物体。当距离l为50-100mm时为敏感距离,此时生物或物体靠近正常运行的紫外光模块6时,紫外光同样会对生物或物体造成轻微伤害,因此调整紫外驱动器的输出功率为0.01-0.1w,此时紫外驱动器的输出功率较正常运行的输出功率小,紫外光源61发射出强度较低的紫外光,起到部分杀菌消毒作用,而生物或物体在该输出功率的紫外光线下也不会受到伤害。当距离l为100-200mm时为相对安全距离,只有在输出功率较高的情况下才会由于过强的紫外光受到伤害,因此控制紫外驱动器的输出功率处于相对适中的值,即0.1-0.15w,此时生物或物体靠近该紫外光模块6不会受到伤害,且紫外杀菌消毒效果较好。当距离l大于200mm时为安全距离,控制紫外驱动器的输出功率为0.15-0.5w,紫外光源61持续发射强度较高的紫外光,更好进行杀菌消毒。具体的输出电压值在不同的使用场景适应性进行调整,能避免高压对负离子模块2的其他组件造成损坏即可。
64.进一步地,控制模块5包括数据接收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发送模块,数据接收模块、距离感应模块3均与数据处理模块数据连接,数据发送模块、负离子模块2均与数据处理模块数据连接。通过上述数据接收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发送模块完成上述各组数据的传送,实现各个部件的自动控制,自动化程度较高。
65.数据接收模块接收距离感应模块3的感应结果并将感应结果发送至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将感应结果与设定值m/预设值n和预先设定的控制要求进行处理、对比,然后将所需控制的结果发送至数据发送模块,通过数据发送模块将控制数据发送至负离子模块2、紫外线模块中的某一个或多个模块,以控制特定模块进行特定操作。
66.进一步地,距离感应模块3为雷达感应装置、红外线感应装置或超声波感应装置。雷达感应装置的感应原理是多普勒效应原理,其感应距离远,角度大,灵敏度高,有穿透非金属物质的特性,不受环境,温度,灰尘等影响。而红外线感应装置是通过热释电元件接收
生物或物体发射出的红外线-生物或物体都有恒定的体温,一般在37度,所以会发出特定波长10um左右的红外线,来触发后续电路的工作;红外线感应装置结构简明,实现方便,成本低廉,反应灵敏,便于近距离路面情况的检测,抗干扰能力强,不会因为周围环境的差别而产生不同的结果。超声波感应装置可将超声波信号转换成其它能量信号,通常是电信号,其具有频率高、波长短、绕射现象小,特别是方向性好、能够成为射线而定向传播等特点。
6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