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螺纹气动梭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93675发布日期:2022-02-12 13:35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内螺纹气动梭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螺纹气动梭阀。


背景技术:

2.气动梭阀属于直行程阀门,是一种将阀体与执行器合二为一的阀门,因其快速开关、压损小的特点被主要应用于控制介质流动、停止及流量。这种阀门在制药、化工、食品等行业中被广泛使用。现有的气动梭阀由阀体、活塞杆、阀芯和端盖组成,阀体上设有两个导通至内部的气孔,活塞杆安装于阀体的空腔内。在实践中、通过选择对某个气孔输入压缩气体同时另一个气孔出气的方式、通过气流控制活塞杆在阀体内的轴向滑动方向,从而实现以活塞杆控制阀门的开/闭状态。
3.市场上常规的气动梭阀通常体积较大,结构较为复杂,安装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螺纹气动梭阀,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以及安装方便的优点,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内螺纹气动梭阀,包括中空的壳体,壳体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壳体内设有活塞筒,活塞筒的外周设有与壳体内壁紧密贴合的活塞板,活塞板将壳体内部分隔呈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壳体侧部开设有与第一腔室相连通的第一气孔和与第二腔室相连通的第二气孔;还包括阀座、密封件以及压紧件,所述阀座包括呈一体式结构的第一连接部、过流部、支撑部以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螺纹连接于第一端盖的内壁上,所述过流部上沿周向均匀开设有多个过流口,所述压紧件安装于第二连接部上并将密封件压紧于支撑部上,所述密封件的外径大于压紧件的外径,所述密封件的边缘部位与活塞筒靠近第一端盖的一端构成密封配合;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内端分别设有用于套设在活塞筒外周的第一导向套和第二导向套。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将阀座的第一连接部螺纹连接于第一端盖的内壁上,将压紧件安装于阀座的第二连接部上并将密封件压紧于阀座的支撑部上,快速完成阀座以及密封件的安装。使用时,单独往第一气孔内通入增压空气,增压空气推动活塞筒往第二端盖的方向运动,阀门打开;单独往第二气孔内通入增压空气,增压空气推动活塞筒往第一端盖的方向运动直至顶住密封件,阀门关闭。该结构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以及安装方便的优点,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端盖的内壁上沿周向设置有限位台阶,所述活塞筒上设有向外周延伸并与限位台阶相抵的限位凸缘。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阀座的安装起到限位的效果,使阀座安装更加精确。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凸缘与限位台阶之间夹设有橡胶垫。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能够为限位凸缘提供预紧力,从而提升阀座安装
的牢固性,同时橡胶垫也能够提升阀座与壳体内壁之间的密封性。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台阶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定位凹部,所述橡胶垫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定位凹部相适配的定位凸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大大方便了橡胶垫的安装操作。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紧件包括圆筒部和压板部,所述圆筒部的内周与第二连接部的外周螺纹配合,所述压板部设置于圆筒部的外周并且压板部靠近阀座的一端与密封件紧密贴合,所述密封件的内周与圆筒部的外周紧密贴合。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密封件的稳固安装。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部上沿周向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密封件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凹槽相契合的定位凸缘。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进一步提升密封件安装的稳固性。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件的边缘设有第一锥形密封斜面,所述活塞筒靠近阀座的一端设有用于与第一锥形密封斜面构成密封配合的第二锥形密封斜面。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显著提升活塞筒与密封件配合时两者的密封性,避免内部介质从二者之间泄漏。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部上设有朝向第一连接部方向延伸并逐渐变小的锥形导流部。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介质流态更好,压损更小。
2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塞板的外壁上设有用于与壳体内壁构成密封配合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导向套的内壁上设有用于与活塞筒外壁构成密封配合的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导向套的内壁上设有用于与活塞筒外壁构成密封配合的第三密封圈。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升活塞板与壳体内壁之间、第一导向套与活塞筒之间、第二导向套与活塞筒之间的密封性。
2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分别通过螺栓连接于壳体两端,并且第一端盖与壳体之间夹设有第四密封圈,第二端盖与壳体之间夹设有第五密封圈。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拆装方便,而且具有密封性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壳体;2、第一端盖;3、第二端盖;5、活塞筒;6、活塞板;7、第一腔室;8、第二腔室;9、第一气孔;10、第二气孔;11、阀座;12、密封件;13、压紧件;14、第一连接部;15、过流部;16、支撑部;17、第二连接部;18、过流口;19、第一导向套;20、第二导向套;21、限位台阶;22、限位凸缘;23、橡胶垫;24、定位凹部;25、定位凸部;26、圆筒部;27、压板部;28、定位凹槽;29、定位凸缘;30、第一锥形密封斜面;31、第二锥形密封斜面;32、锥形导流部;33、第一密封圈;34、第二密封圈;35、第三密封圈;36、第四密封圈;37、第五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螺纹气动梭阀,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包括中空的壳体1,即壳体1内部呈一个圆柱形状的空腔,壳体1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端盖2和第二端盖3,壳体1内设有活塞筒5,活塞筒5的外周设有与壳体1内壁紧密贴合的活塞板6,活塞板6与活塞筒5在壳体1内部沿轴向滑移,活塞板6将壳体1内部分隔呈第一腔室7和第二腔室8,壳体1侧部开设有与第一腔室7相连通的第一气孔9和与第二腔室8相连通的第二气孔10;还包括阀座11、密封件12以及压紧件13,所述阀座11包括呈一体式结构的第一连接部14、过流部15、支撑部16以及第二连接部17,所述第一连接部14螺纹连接于第一端盖2的内壁上,所述过流部15上沿周向均匀开设有多个过流口18,所述压紧件13安装于第二连接部17上并将密封件12压紧于支撑部16上,所述密封件12的外径大于压紧件13的外径,所述密封件12的边缘部位与活塞筒5靠近第一端盖2的一端构成密封配合,所述密封件12为橡胶丁腈橡胶材质;所述第一端盖2和第二端盖3内端分别设有用于套设在活塞筒5外周的第一导向套19和第二导向套20。安装时,将阀座11的第一连接部14螺纹连接于第一端盖2的内壁上,将压紧件13安装于阀座11的第二连接部17上并将密封件12压紧于阀座11的支撑部16上,快速完成阀座11以及密封件12的安装。使用时,单独往第一气孔9内通入增压空气,增压空气推动活塞筒5往第二端盖3的方向运动,阀门打开;单独往第二气孔10内通入增压空气,增压空气推动活塞筒5往第一端盖2的方向运动直至顶住密封件12,阀门关闭。该结构体积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同时速度快压损小,由于介质压力全部释放在阀座11上,活塞筒5和活塞板6的移动几乎不受介质阻力的干扰,所以阀门可快速开或关。经改进的阀内结构,使介质流态更好,压损更小。另外,改结构还具有耐粘度的有优点,由于活塞筒5和活塞板6几乎不承受介质阻力,所以磨损很小,大大延长阀门寿命,同时适用于粘度介质。
30.如附图2所示,所述第一端盖2的内壁上沿周向设置有限位台阶21,所述活塞筒5上设有向外周延伸并与限位台阶21相抵的限位凸缘22。该设计能够对阀座11的安装起到限位的效果,使阀座11安装更加精确。
31.如附图2所示,所述限位凸缘22与限位台阶21之间夹设有橡胶垫23。橡胶垫23能够为限位凸缘22提供预紧力,从而提升阀座11安装的牢固性,同时橡胶垫23也能够提升阀座11与壳体1内壁之间的密封性。
32.如附图2所示,所述限位台阶21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定位凹部24,所述橡胶垫23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定位凹部24相适配的定位凸部25,该设计大大方便了橡胶垫23的安装操作。
33.如附图1所示,所述压紧件13包括圆筒部26和压板部27,所述圆筒部26的内周与第二连接部17的外周螺纹配合,所述压板部27设置于圆筒部26的外周并且压板部27靠近阀座11的一端与密封件12紧密贴合,所述密封件12的内周与圆筒部26的外周紧密贴合,该设计能够实现密封件12的稳固安装。
34.如附图1所示,所述支撑部16上沿周向设置有定位凹槽28,所述密封件12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凹槽28相契合的定位凸缘29,该设计能够进一步提升密封件12安装的稳固性。
35.如附图1所示,所述密封件12的边缘设有第一锥形密封斜面30,所述活塞筒5靠近
阀座11的一端设有用于与第一锥形密封斜面30构成密封配合的第二锥形密封斜面31。该设计能够实现活塞筒5与密封件12的自动对正,从而保证活塞筒5与密封件12配合时两者的可靠密封,避免内部介质从二者之间泄漏。
36.如附图1所示,所述支撑部16上设有朝向第一连接部14方向延伸并逐渐变小的锥形导流部32,能够使介质流态更好,压损更小。
37.如附图1所示,所述活塞板6的外壁上设有用于与壳体1内壁构成密封配合的第一密封圈33,所述第一导向套19的内壁上设有用于与活塞筒5外壁构成密封配合的第二密封圈34,所述第二导向套20的内壁上设有用于与活塞筒5外壁构成密封配合的第三密封圈35。该设计能够提升活塞板6与壳体1内壁之间、第一导向套19与活塞筒5之间、第二导向套20与活塞筒5之间的密封性。
38.此外,所述第一端盖2和第二端盖3分别通过螺栓连接于壳体1两端,并且第一端盖2与壳体1之间夹设有第四密封圈36,第二端盖3与壳体1之间夹设有第五密封圈37。该设计不仅拆装方便,而且具有密封性好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