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22837发布日期:2022-05-16 22:16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井下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射流设备技术领域,也涉及钻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下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2.根据相关资料证实,较多气藏都有边水、底水存在,气井产水多半是边水、底水及少部分外来水,这对气井的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如下:(1)气藏出水后,在气藏产生分割,形成死气区,加之部分气井过早水淹,使最终采收率降低;(2)气井产水后,降低了气相渗透率,气层受到伤害,产气量迅速下降;递减期提前;(3)气井产水后,由于在产层和自喷管柱内形成气水两相流动,压力损失增大,能量损失也增大,从而导致单井产量迅速递减,气井自喷能力减弱,逐渐变为间歇井,最终因井底严重积液而水淹停产;(4)气井产水将降低天然气质量,增加脱水设备和费用,增加了天然气的开采成本。鉴于上述问题,排出井底水很有必要。
3.目前已有在井底设置水力射流泵抽吸井底水的工艺,但目前采用的都为中心射流泵,由于其要适应地层条件下的配管需要,整个中心射流泵结构非常复杂,容易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下排水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井下排水系统,包括第一环形结构、环形射流泵、封隔结构、第二环形结构和动力液泵;所述第一环形结构从地面延伸至井底;所述环形射流泵位于所述第一环形结构中且环形射流泵的吸液管沿所述第一环形结构轴向向下延伸;所述封隔结构用于封堵所述环形射流泵的外壁与所述第一环形结构的内壁之间的环形空隙,封隔后,所述环形射流泵的喷嘴入口、吸液管入口分别位于封隔结构的两侧;所述第二环形结构内置于所述第一环形结构中并从地面向井底延伸与所述环形射流泵的储液管出口连通;所述第一环形结构、第二环形结构之间的环形空隙为动力液腔;环形射流泵的喷嘴入口与所述动力液腔连通;所述动力液泵的出口与所述动力液腔连通。
6.环形射流泵是一项成熟的射流泵技术,其包括壳体、吸液管,环形喷嘴,吸入室,喉管和扩散管,环形喷嘴的入口位于壳体侧壁,目前市面上已有很多相关设备和专利技术,此处不再详述其具体构造。但为了使环形射流泵更好地适应井底工作条件我们对其局部进行了改进,增加了一些部件,具体如下: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环形射流泵的吸液管与壳体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使得吸液管能够沿壳体轴向移动从而改变环形喷嘴尺寸。具体而言,有多种实现形式,如吸液管外壁与壳体内壁滑动密封连接并设置锁紧结构,锁紧结构用于固定吸液管和壳体的相对位置;又如吸液管外壁与壳体内壁滑动密封连接并配套动力结构,动力结构用于控制吸液管沿壳体轴向移动;再如所述环形射流泵的壳体与吸液管外壁螺纹连接,
旋转吸液管即可轴向移动吸液管。
8.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环形射流泵的壳体内设置有环形凸台,环形凸台的内壁与所述吸液管外壁螺纹连接;所述环形射流泵还包括用于密封所述壳体与所述吸液管外壁之间环形空隙的密封结构。
9.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环形密封件和压盖,所述环形密封件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吸液管外壁之间的环形空隙中,压盖用于推动环形密封件轴向移动压紧所述环形凸台。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环形射流泵的吸液管中设置有单向阀,用于防止动力液沿吸液管逆流至井底。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环形射流泵的吸液管的入口设置有过滤网,用于截留大颗粒杂质。
12.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过滤网为袋状,过滤网的出口与所述吸液管的入口连通,以便增加过滤面积、降低流动阻力。
13.本实用新型起到的技术效果是:
14.本实用新型采用环形射流泵,环形射流泵的喷嘴入口位于侧壁、吸液管入口位于下方,与中心射流泵相比,在井底工况下无需对内部流道进行复杂构造,整个结构简单。环形射流泵的吸液管为圆柱形,与中心射流泵的环形入口相比,能够供更大尺寸的杂质通过,降低了泥沙沉积堵塞的风险,有利于延长使用周期。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井下排水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环形射流泵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环形射流泵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环形射流泵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压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
2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
23.实施例1
24.请参考图1和图2,图1是本实施例井下排水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环形射流泵的结构示意图。一种井下排水系统,包括第一环形结构1、环形射流泵2、封隔结构3、第
二环形结构4和动力液泵5。
25.环形射流泵是现有技术,此处仅简略介绍,环形射流泵2包括壳体21和同轴套设于壳体 21中心的吸液管22,壳体21与吸液管22之间的环形空隙为环形喷嘴23,壳体21的一端与吸液管22的外壁封闭连接,壳体21的侧壁设置有开口,此开口为喷嘴入口211,环形喷嘴 23出口方向上的壳体内部通道依次为吸入室24、喉管25,扩散管26。
26.第一环形结构1从地面延伸至井底,第一环形结构1具体可以是井筒也可以是油管,技术人员根据现场实际选择即可。环形射流泵2位于第一环形结构1中且环形射流泵2的吸液管沿第一环形结构1轴向向下延伸伸入井底水中。封隔结构3用于封堵环形射流泵2的外壁与第一环形结构1的内壁之间的环形空隙,封隔后,环形射流泵2的喷嘴入口、吸液管入口分别位于封隔结构3的两侧,封隔结构3可以选择常见的胶筒封隔器,利用动力液的压力使其动作封隔,当第一环形结构是油管时,也可以在地面时便将封隔结构动作封隔,此时封隔结构还可以选择普通的橡胶圈,不再配套设置井下使胶筒动作封隔的复杂动力结构,这些技术人员都可以根据现场情况选择。第二环形结构4内置于第一环形结构1中,其一端延伸至地面、另一端向井底延伸且并环形射流泵2的扩散管出口连通,第二环形结构4为管柱,技术人员可以选择现场的管柱也可以另行设置新的管柱;第一环形结构1、第二环形结构4之间的环形空隙为动力液腔6。动力液泵5位于地面,其出口与动力液腔6连通,环形射流泵2 的喷嘴入口与动力液腔6连通。
27.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动力液泵将动力液体送入动力液腔,动力液依次流经环流射流泵的喷嘴入口、环形喷嘴、吸入室、喉管,扩散管,然后经第二环形结构的内部通道返回地面,其中动力液流经吸水室产生负压使得井底水经吸液管进入吸水室并与动力液混合返回地面。
28.此外,从第二环形结构的内部通道返回地面的混合液体经处理装置进行一系列处理后返回动力液泵循环使用,至于处理装置的具体处理过程属于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详述。
29.实施例2
30.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采用了改进型的环形射流泵。
31.请参考图3,图3是本实施例环形射流泵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环形射流泵的吸液管22中设置有单向阀6,用于防止动力液沿吸液管逆流至井底。环形射流泵的壳体21内设置有环形凸台212,环形凸台212和吸液管22的出口分别位于喷嘴入口211的两侧,使得环形凸台212 不会影响动力液流动,环形凸台212的内壁与吸液管22外壁螺纹连接,使得吸液管22能够沿壳体21轴向移动从而改变环形喷嘴尺寸。此外,为了防止使用过程中吸液管22相对于壳体21转动,在壳体外壁设置贯穿本体的螺纹孔并配套锁紧螺钉7,锁紧螺钉7的一端穿过螺纹孔并压紧吸液管。
32.实施例3
33.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进一步改进了环形射流泵,增强了环形射流泵的密封能力。
34.请参考图4和图5,图4是本实施例环形射流泵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压盖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中的环形射流泵壳体上不设置螺纹孔也不再配套锁紧螺钉7。本环形射流泵增设了用于密封壳体21与吸液管22外壁之间环形空隙的第一密封结构。第一密封结构包括环形密封件81和压盖82,环形密封件81位于壳体21与吸液管22外壁之间的环形空隙中,压
盖82与壳体22外壁螺纹连接,用于推动环形密封件81轴向移动压紧环形凸台212侧壁。这里的环形密封件81可以是橡胶圈,也可以是填料。此外,环形射流泵的吸液管22的入口设置有袋状的过滤网,用于截留大颗粒杂质。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