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取增压的箱体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47462发布日期:2022-05-07 16:40阅读:87来源:国知局
抽取增压的箱体风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箱体风机技术领域,具体为抽取增压的箱体风机。


背景技术:

2.风机是我国对气体压缩和气体输送机械的习惯简称,气体压缩和气体输送机械是把旋转的机械转换为气体压力能和动能,并将气体输送出去的机械,通常所说的风机包括通风机,鼓风机,压缩机以及罗茨鼓风机,箱体风机则是为了方便安装,将风机的外箱做成箱体装,现有技术中,箱体风机主要由一个安装外箱叶轮和驱动部件组成,工作时,驱动部件带动叶轮转动,以此将空气从安装外箱的进风口引导至出风口进行出,这种传统的风机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密封性差,只能用于空气的引导流动,无法与外部部件的进风口或出风口对接实现抽吸和增压的目的,风机进出风口的通用性差,为此,我们提出抽取增压的箱体风机。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抽取增压的箱体风机,能够与外部部件的进风口或出风口对接实现抽吸和增压的目的,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抽取增压的箱体风机,包括外箱和引风机构;外箱:为方形金属外箱,外箱的内部通过斜撑板固定连接有风箱,风箱的前侧开口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盖板;引风机构:设置于风箱的内部;其中:还包括进风方管和出风方管,所述进风方管设置于外箱左侧面中部开设的第一方口内,出风方管设置于外箱上表面中部设置的第二方口内,进风方管的内端与引风机构的左侧进风口连通,出风方管的内端与引风机构的上端出风口连通,利用弹性软管的形变和滚轮的碾压作用,快速的将弹性软管一端的空气碾压至另一端排出,装置整体的密封性强,能够与外部部件的进风口或出风口对接实现抽吸和增压的目的,提高风机进出风口的通用性。
5.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设置于外箱的左侧面下端,控制开关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调控装置的正常运行。
6.进一步的,所述引风机构包括弹性软管、弧形摆杆、主轴和滚轮,所述主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盖板与风箱的后侧面板体之间,弧形摆杆数量为三个,三个弧形摆杆均通过铰链铰接于主轴的外弧面中部,滚轮分别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弧形摆杆的外侧端头处,弹性软管设置于风箱的内弧面中部,弹性软管的左侧进风口与进风方管连通,弹性软管的上端出风口与出风方管连通,弹性软管与滚轮配合安装,能够将空气向一个地方持续引导。
7.进一步的,还包括弧形块,所述弧形块设置于风箱的内弧面中部,弧形块与弹性软
管配合安装,改变装置内部部件的运行路径,保证装置能够正常运行。
8.进一步的,还包括驱动皮带轮、主动皮带轮和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外箱的下表面中部,主动皮带轮设置于电机的输出轴后端,驱动皮带轮设置于主轴的后侧端头处,驱动皮带轮与主动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的输出端,为装置的运行提供动力。
9.进一步的,还包括法兰,所述法兰分别设置于进风方管和出风方管的外侧开口处,便于装置与外部部件对接。
10.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座对称设置于外箱的下表面左右两侧,便于装置在安装部位固定。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进出风口通用型箱体风机,具有以下好处:通过支撑座将本装置在使用位置固定,通过法兰将进风方管和出风方管分别与外部出风部件和用风部件连接,以此完成装置的安装,通过控制开关的调控,电机工作,输出轴带动主动皮带轮转动,主动皮带轮通过皮带带动驱动皮带轮,以此使驱动皮带轮带动主轴及上方部件进行逆时针高速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弧形摆杆通过主轴外弧面中部的铰链转动,以此使弧形摆杆带着滚轮展开,滚轮对弹性软管进行滚撵,以此将弹性软管内部的空气从左侧的进风口撵至上端的出风口,最后通过出风方管排出,同时,外部空气通过进风方管再次进入弹性软管的左侧进风口处,以此使弹性软管张开,滚轮在经过弹性软管的上端后,沿着弧形块的内弧面进行滚动,使弧形摆杆收缩,在经过弧形块的下端时,再次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张开,以此将弹性软管管内的空气撵至出风方管处排出,以此实现风机的正常工作,利用弹性软管的形变和滚轮的碾压作用,快速的将弹性软管一端的空气碾压至另一端排出,装置整体的密封性强,能够与外部部件的进风口或出风口对接实现抽吸和增压的目的,提高风机进出风口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风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3.图中:1外箱、2控制开关、3斜撑板、4风箱、5盖板、6进风方管、7出风方管、8法兰、9引风机构、91弹性软管、92弧形摆杆、93主轴、94滚轮、10弧形块、11驱动皮带轮、12主动皮带轮、13电机、14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5.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抽取增压的箱体风机,包括外箱1和引风机构9;
外箱1:外箱1为其它部件提供一个安装场所,为方形金属外箱,外箱1的内部通过斜撑板3固定连接有风箱4,风箱4便于其它部件的安装,风箱4的前侧开口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盖板5,还包括控制开关2,控制开关2调控装置的正常运行,控制开关2设置于外箱1的左侧面下端,控制开关2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引风机构9:引风机构9能够将空气向一个地方持续引导,设置于风箱4的内部,引风机构9包括弹性软管91、弧形摆杆92、主轴93和滚轮94,主轴93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盖板5与风箱4的后侧面板体之间,弧形摆杆92数量为三个,三个弧形摆杆92均通过铰链铰接于主轴93的外弧面中部,滚轮94分别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弧形摆杆92的外侧端头处,弹性软管91设置于风箱4的内弧面中部,弹性软管91的左侧进风口与进风方管6连通,弹性软管91的上端出风口与出风方管7连通,弹性软管91与滚轮94配合安装,弧形摆杆92底端的转轴与弧形摆杆92上端的铰链销轴间距加上滚轮94的半径之和大于弧形摆杆92上端的铰链销轴距弹性软管91内侧面的间距,保证滚轮94能够接触弹性软管91的内侧面,还包括弧形块10,弧形块10设置于风箱4的内弧面中部,弧形块10与弹性软管91配合安装,还包括驱动皮带轮11、主动皮带轮12和电机13,电机13设置于外箱1的下表面中部,主动皮带轮12设置于电机13的输出轴后端,驱动皮带轮11设置于主轴93的后侧端头处,驱动皮带轮11与主动皮带轮12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电机13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2的输出端,电机13工作,输出轴带动主动皮带轮12转动,主动皮带轮12通过皮带带动驱动皮带轮11,以此使驱动皮带轮11带动主轴93及上方部件进行逆时针高速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弧形摆杆92通过主轴93外弧面中部的铰链转动,以此使弧形摆杆92带着滚轮94展开,因弧形摆杆92底端的转轴与弧形摆杆92上端的铰链销轴间距加上滚轮94的半径之和大于弧形摆杆92上端的铰链销轴距弹性软管91内侧面的间距,滚轮94对弹性软管91进行滚撵,以此将弹性软管91内部的空气从左侧的进风口撵至上端的出风口,最后通过出风方管7排出,同时,外部空气通过进风方管6再次进入弹性软管91的左侧进风口处,以此使弹性软管91张开,滚轮94在经过弹性软管91的上端后,沿着弧形块10的内弧面进行滚动,使弧形摆杆92收缩,在经过弧形块10的下端时,再次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张开,以此将弹性软管91管内的空气撵至出风方管7处排出,以此实现风机的正常工作;其中:还包括进风方管6和出风方管7,进风方管6设置于外箱1左侧面中部开设的第一方口内,出风方管7设置于外箱1上表面中部设置的第二方口内,进风方管6的内端与引风机构9的左侧进风口连通,出风方管7的内端与引风机构9的上端出风口连通,还包括法兰8,法兰8分别设置于进风方管6和出风方管7的外侧开口处,还包括支撑座14,支撑座14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座14对称设置于外箱1的下表面左右两侧,通过支撑座14将本装置在使用位置固定,通过法兰8将进风方管6和出风方管7分别与外部出风部件和用风部件连接,以此完成装置的安装。
16.本发明提供的抽取增压的箱体风机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支撑座14将本装置在使用位置固定,通过法兰8将进风方管6和出风方管7分别与外部出风部件和用风部件连接,以此完成装置的安装,通过控制开关2的调控,电机13工作,输出轴带动主动皮带轮12转动,主动皮带轮12通过皮带带动驱动皮带轮11,以此使驱动皮带轮11带动主轴93及上方部件进行逆时针高速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弧形摆杆92通过主轴93外弧面中部的铰链转动,以此使弧形摆杆92带着滚轮94展开,滚轮94对弹性软管91进行滚撵,以此将弹性软管91内部的
空气从左侧的进风口撵至上端的出风口,最后通过出风方管7排出,同时,外部空气通过进风方管6再次进入弹性软管91的左侧进风口处,以此使弹性软管91张开,滚轮94在经过弹性软管91的上端后,沿着弧形块10的内弧面进行滚动,使弧形摆杆92收缩,在经过弧形块10的下端时,再次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张开,以此将弹性软管91管内的空气撵至出风方管7处排出,以此实现风机的正常工作。
17.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电机13可选用型号为kzg150-301201203r7的高速电机,控制开关2上设有与电机13对应的用于控制其开关工作的开关按钮。
1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