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顶风扇及用于吊顶风扇的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86551发布日期:2022-07-16 08:16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吊顶风扇及用于吊顶风扇的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吊顶风扇及用于吊顶风扇的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环保理念的推广,许多家庭、公共场所会安装吊顶风扇来辅助空凋机提高空气流动。现有的一种吊顶风扇,其设有正反开关。在夏季时,将正反开关设为正向,令吊顶风扇扇叶正向转动,可向下送风,风感温柔凉爽;在有空调的室内可以辅助空调机,来增加冷空气流动。在冬季时,将正反开关设为反向,令吊顶风扇扇叶反向转动,可把室内下沉的冷空气向上抽,将上升的热气向下压,增加了空气流通,而室内的人不会感觉到有风。
3.但是,当吊顶风扇设为反向时,吊顶风扇扇叶反向转动,朝天花板吹风,而吊顶风扇通常离天花板较近,则吊顶风扇送出的空气容易受到天花板的阻挡,导致回流的空气出现一定的损耗,且吊顶风扇送出的空气垂直朝天花板运动,从天花板回流的风由于反射的角度过小,难以扩散到四周的室内空间,从而导致循环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吊顶风扇,能够有效进行空气导流,提高空气循环效率。
5.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吊顶风扇,包括风扇本体,所述风扇本体包括上风口和下风口,还包括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包括进风腔、加速腔、出风下腔和出风上腔,其中,所述进风腔的下端为第一腔口,上端为第二腔口,所述第一腔口位于所述上风口上方,所述进风腔的横截面从所述第一腔口至第二腔口逐渐缩小;所述加速腔的下端为第三腔口,上端为第四腔口,所述第三腔口与所述第二腔口相连通,所述加速腔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吸附气孔;所述出风下腔的下端为第五腔口,上端为第六腔口,所述第五腔口与所述第四腔口相连通,所述出风下腔的横截面从所述第五腔口至第六腔口逐渐增大;所述出风上腔为椎体状结构,所述出风上腔设置在所述第六腔口上方,且所述出风上腔的锥顶与所述第六腔口相对。
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吊顶风扇通过导流装置使空气进行双循环,提高了室内空气的循环效率。此外,进入加速腔内的气体朝出风腔流动,出风上腔和出风下腔形成的倒锥体空间,适应流体力学,有利于出风腔中的气体流动并朝四周扩散,以辅助气体以水平运动方向回到室内空间,从而能够增大气体的扩散范围。
7.进一步地,所述吸附气孔上盖设有防护网。
8.进一步地,所述加速腔为折叠管。
9.进一步地,所述吸附气孔均匀环绕分布于所述加速腔上。
10.基于同一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吊顶风扇的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包括进风腔、加速腔、出风下腔和出风上腔,其中,所述进风腔的下端为第一腔口,上端为第二腔
口,所述进风腔的横截面从所述第一腔口至第二腔口逐渐缩小;所述加速腔的下端为第三腔口,上端为第四腔口,所述第三腔口与所述第二腔口相连通,所述加速腔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吸附气孔;所述出风下腔的下端为第五腔口,上端为第六腔口,所述第五腔口与所述第四腔口相连通,所述出风下腔的横截面从所述第五腔口至第六腔口逐渐增大;所述出风上腔为圆锥状结构,所述出风上腔设置在所述第六腔口上方,且所述出风上腔的锥顶与所述第六腔口相对。
11.进一步地,所述吸附气孔上盖设有防护网。
12.进一步地,所述加速腔为折叠管。
13.进一步地,所述吸附气孔均匀环绕分布于所述加速腔上。
附图说明
14.图1为实施例的吊顶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实施例的待定风扇在进行反向送风时的气体运动示意图。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17.本发明通过不同横截面积的通道改变气体流动速度,利用气体流速高的部分吸附其四周的空气,以促成空气的第二循环,低能高效地实现了空气循环率的提高。具体通过以下实施例进行说明。
18.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施例的吊顶风扇的结构示意图。该吊顶风扇包括风扇本体10、吊杆20和导流装置30,风扇本体10与吊杆20的一端固定连接,吊杆20的另一端垂直于室内环境的天花板并与天花板固定连接,风扇本体10通过吊杆20悬挂于室内的天花板上;导流装置30设置于风扇本体10与天花板之间,用于对风扇本体10送出的空气进行导流以及形成室内空气流动的双循环。
19.具体地,风扇本体10朝向天花板的一端为上风口,风扇本体10朝向地面的一端为下风口,风扇本体10设有正反开关(图未示),正反开关设为正向时,风扇本体10的叶片正向转动,带动室内空间的空气自上向下流动,室内空间的流动空气从风扇本体10的上风口进入,经由风扇本体10的下风口被送出;正反开关设为反向时,风扇本体10的叶片反向转动,带动室内空间的空气自下向上流动,室内空间的流动空气从风扇本体10的下风口进入,经由风扇本体10的上风口被送出,再经由导流装置30回到室内空间。
20.导流装置30包括自下而上依序布置的进风腔31、加速腔32和出风腔33,其中,进风腔31用于接收风扇本体10的上风口所送出的流动空气;加速腔32与进风腔31相连通,加速腔32用于接收进风腔31所送出的流动空气,并使进风腔31所送出的流动空气的流动速度增快;出风腔33与加速腔32相连通,出风腔33用于接收加速腔32所送出的流动空气,并使所接收的流动空气定向回流至室内空间。
21.更具体地,进风腔31可以为一圆台状的腔体,进风腔31朝向地面的下端为第一腔口,与其下端相对的上端为第二腔口,进风腔31的第一腔口的面积大于第二腔口的面积,或者进风腔31的腔体横截面积从第一腔口至第二腔口逐渐缩小,第一腔口设置在风扇本体10的上风口上方,并与风扇本体10的上风口相对,以使风扇本体10的上风口送出的空气能够
从第一腔口进入进风腔31。
22.加速腔32可以为一圆筒状的腔体,加速腔32朝向地面的下端为第三腔口,与其下端相对的上端为第四腔口,第三腔口与进风腔31的第二腔口相连通,以使进风腔31所送出的流动空气可以从第三腔口进入加速腔32。加速腔32的腔体横截面积小于进风腔31的第二腔口,以使进入流动空气的流动通道变窄,流动空气气体分子间相互挤压从而使气体流速增大。加速腔32腔体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吸附气孔321,吸附气孔321作为加速腔32外部空气的移动入口,当加速腔32中的空气以较大运动速度流动时,加速腔32内部的气压将低于加速腔32外部的气压,则加速腔32外部的气体将朝气压低的方向移动,则可经由吸附气孔321进入加速腔32。在一具体实施中,该吸附气孔321设置为4个,且围绕加速腔32轴向均匀分布,可设置分布于加速腔32腔体的中部。对于吸附气孔321的数量及分布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并不进行限定,在任何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实际的气体流动率的需求进行设置。
23.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加速腔32的腔体侧壁上的吸附气孔321处设有防护网(图未示),防护网盖设于吸附气孔321上,以防止飞虫、大颗粒灰尘等颗粒物被吸入加速腔32内,吸入加速腔32的颗粒物将可能随流动空气回到室内空间,然后下落至室内物品上,破坏环境卫生,且加速腔32的内部难以进行清洁。
24.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加速腔32为金属折叠管。在使用风扇本体10进行正向送风时,不需要导流装置30进行空气导流,此时可以将加速腔32折叠,使加速腔32呈压缩状态,使导流装置30的高度向上缩短,使风扇本体10的上风口处有足够的空间,以增加空气进入量;在使用风扇本体10进行反向送风时,可以将加速腔32展开,使加速腔32呈展开状态,使导流装置30的高度向下拉长,使进风腔31的第一腔口与风扇本体10的上风口靠近,以增加进入进风腔31的空气。
25.出风腔33包括自下而上布置的出风下腔331和出风上腔332,出风下腔331为一圆台状的腔体,出风下腔331朝向地面的下端为第五腔口,与其下端相对的上端为第六腔口,第五腔口的面积小于第六腔口的面积,或者出风下腔331的横截面积从第五腔口至第六腔口逐渐增大,第五腔口与加速腔32的第四腔口相连通,以使加速腔32所送出的空气可以从第五腔口进入出风下腔331。出风上腔332呈椎体状结构,出风上腔332的锥顶与出风下腔331的第六腔口相对,出风上腔332的椎体侧壁与出风下腔331的腔体侧壁共同构成出风腔33的空气流动通道,出风上腔332的椎体底边与出风下腔331的第六腔口共同构成出风腔33的出风口。
26.请参阅图2,其为本实施例的待定风扇在进行反向送风时的气体运动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吊顶风扇在进行反向送风时,室内空间的空气从风扇本体10的下风口进入风扇本体10,风扇本体10将其中的空气从其上风口送出,从风扇本体10上风口流出的流动空气经由导流装置30的进风腔31的第一腔口进入进风腔31,接着移动至进风腔31的第二腔口,再经由与第二腔口相连通的第三腔口进入加速腔32,接着移动至加速腔32的第四腔口,再经由与第四腔口相连通的第五腔口进入出风腔33的出风下腔331,接着在出风下腔331和出风上腔332的导向作用下,流动空气移动至出风腔33的出风口,并以水平运动方向回到室内空间中,在此过程中形成空气流动的第一循环。
27.由于进风腔31的腔体横截面大于加速腔32腔体的横截面,流动空气在进入加速腔32时因通道快速变窄而加速,气体的气压随气体的流动速度增大而减小,则加速腔32腔体
内的气压小于腔体外的气压,由此,加速腔32侧壁的吸附气孔321处对加速腔32外部的空气形成吸附作用,使外部空气经由吸附气孔321朝加速腔32内运动,接着移动至加速腔32的第四腔口,再经由与第四腔口相连通的第五腔口进入出风腔33的出风下腔331,接着在出风下腔331和出风上腔332的导向作用下,流动空气移动至出风腔33的出风口,并以水平运动方向回到室内空间中,在此过程中形成空气流动的第二循环。
2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吊顶风扇通过导流装置30使空气进行双循环,提高了室内空气的循环效率。此外,进入加速腔32内的气体朝出风腔33流动,出风上腔332和出风下腔331形成的倒锥体空间,适应流体力学,有利于出风腔33中的气体流动并朝四周扩散,以辅助气体以水平运动方向回到室内空间,从而能够增大气体的扩散范围。
29.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发明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