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电源热管理系统用电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40296发布日期:2023-12-13 20:48阅读:37来源:国知局
电动汽车电源热管理系统用电泵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电源热管理系统用电泵,ipc分类可属于f04d13/06、f04d29/58或f04d29/40。


背景技术:

1、在寒冷环境,电动汽车等设施中的动力电源热管理系统常以微型离心电泵驱动热流体提高电池的温度,以确保其电性能。为此,本技术人提出了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用电泵的设计,见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14060288a、cn202122621949.1,该电泵的加热腔体环抱泵电动机柱面外周,由筒状加热器分隔为内、外周流道,各自沿圆周用隔板分隔为数段螺旋形流道,经轴向两端泵盖和泵体构成的换向流道顺序连通,上游连通泵蜗室输送的液流,经筒状加热器加热后,下游连通泵的吐出口泵出。但是,该电泵内、外周螺旋形流道与泵轴轴向和圆周周向均呈一定角度,其液流经轴向两端换向流道翻转后,流速方向急剧变化,导致流速分布不均,出现局部高温和困气,并且这样反复换向,次数多达六次以上;而且实际制造安装麻烦,螺钉安装易被隔水板挡住,筒状加热器、外周流道套需旋转装入。

2、有关术语和公知常识参见国家标准gb/t 33925.1《液体泵及其装置通用术语、定义、量、字符和单位第1部分:液体泵》和gb/t 7021《离心泵名词术语》、机械行业标准jb/t5415《微型离心电泵》、中国标准出版社1992年版《iec电工电子标准术语词典》、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年或1997年版的《机械工程手册》和《电机工程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版《泵理论与技术》、中国宇航出版社2011年版《现代泵理论与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版《泵与风机》和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电动汽车动力电源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电源热管理系统用电泵,相比如cn114060288a说明书中的实施例1、3及cn202122621949.1说明书中的实施例等在先设计,避免其数段螺旋流道反复换向,流速方向急剧变化,导致流速分布不均,出现局部高温和困气的问题。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汽车电源热管理系统用电泵,包括:

3、——电动机,具有筒状的电动机壳体,其轴向传动的叶轮于蜗室驱动泵液体;

4、——电动机壳体的外周大致同轴套设有筒状的泵外壳,泵外壳和电动机壳体之间具有一环抱电动机壳体的空腔,该空腔为所述轴向的环柱形;

5、——内置在所述空腔内加热泵液体的筒状加热器,沿所述轴向位于所述空腔的外周和内周之间,将所述空腔分隔为外周空腔和内周空腔;

6、——所述外周空腔绕设一道外周隔板,将外周空腔分隔为一道绕所述筒状加热器外周的外周流道;

7、——所述内周空腔绕设一道内周隔板,将内周空腔分隔为一道在所述筒状加热器内周绕行的内周流道;

8、——在所述空腔沿所述轴向的一端,所述外周流道的上游连通所述内周流道的下游,在所述空腔沿所述轴向的另一端,所述外周流道的下游通往所述电泵的吐出口,所述内周流道的上游通往所述蜗室;

9、——所述蜗室输出的泵液体穿越上述二个流道经电泵的吐出口排出。

10、该电泵环抱电动机壳体的空腔内置用于加热泵液体的筒状加热器分隔该空腔为内、外周两部分,再各自绕设一道隔板分隔为一道外周流道和一道内周流道,二个流道仅于所述空腔的一端换向一次,避免了在先设计中数段螺旋流道反复换向,流速方向急剧变化,导致流速分布不均,出现局部高温和困气的问题。

11、进一步的优化设计是:该泵为卧式屏蔽电泵,

12、——所述外周隔板由一段或多段具有不同升角的螺旋形隔板连接而成,所述外周空腔柱面最上方位母线l朝外周流道上游沿柱面逆时针15°位置定义为液流起始端e,所述外周空腔柱面最上方位母线l朝外周流道下游沿柱面顺时针15°位置定义为液流终止端f,位于ef之间的所述外周隔板的螺旋升角α小于20°,以减小所述外周流道内液流运动轨迹的曲率半径;和/或,

13、——所述内周隔板由一段或多段具有不同升角的螺旋形隔板连接而成,所述内周空腔柱面最上方位母线l’朝内周流道上游沿柱面逆时针15°位置定义为液流起始端e’,所述内周空腔柱面最上方位母线l’朝内周流道下游沿柱面顺时针15°位置定义为液流终止端f’,位于e’f’之间的所述内周隔板的螺旋升角β小于20°,以减小所述内周流道内液流运动轨迹的曲率半径。

14、这样使得外周空腔或内周空腔最高位置的液流离心加速度a更多地超过重力加速度g,从而更顺利地爬升越过最高位置并冲刷带走流道中的气体。

15、进一步的优化设计之二是:所述外周流道内设有多道与所述外周隔板走向一致的外导流翅片形成多道外导流槽;所述内周流道内设有多道与所述内周隔板走向一致的内导流翅片形成多道内导流槽。内、外周流道都被分成多道更窄的导流槽,将泵液体沿流道两岸及中央均匀导流分布,不会出现流道左岸或右岸流量偏低致使该部位传热太慢进而导致该处局部高温或困气的现象。

16、该技术方案典型设计之一为:电泵还包括:

17、——泵罩:成形有所述泵盖和于泵盖外边缘凸出的圆筒状的泵罩外壳;

18、——泵体:成形有大致呈环形的所述底板和于底板内环边缘凸出的圆筒状的内壳体;

19、——内置在所述外周空腔内的外水套:具有筒状的外筒状基体,沿穿过所述轴向的平面k切分为半外水套一和半外水套二,二者拼合为一件完整的所述外水套,所述的一道外周隔板被平面k切分成两部分,分别是外周隔板一和外周隔板二,所述的数道外导流翅片被平面k切分成两部分,分别是外导流翅片一和外导流翅片二,外导流翅片一和所述外周隔板一及所述半筒状基体一一体成形制成所述半外水套一,外导流翅片二和所述外周隔板二及所述半筒状基体二一体成形制成所述半外水套二;

20、——所述空腔由电动机二端的所述泵罩与所述泵体连接围合而成,泵罩的泵盖和泵体的底板构成所述空腔的两端,泵罩外壳构成所述空腔的外周,成为泵外壳的一部分,泵体的内壳体构成所述空腔的内周,成为电动机壳体,所述外筒状基体贴合所述泵罩外壳一同组合为泵外壳。

21、这样,整体式外水套分开成两件,各自与对应的外周隔板、外导流翅片一体注塑成形,安装时在筒状加热器外周拼合成一件完整的外水套,形成外周流道和外导流槽,工艺模具简单,生产安装便捷。

22、该技术方案典型设计之二为,电泵还包括:

23、——内置在所述内周空腔内的内水套,具有筒状的内筒状基体,沿所述轴向位于内周空腔的外周和内周之间,将内周空腔分隔为内周空腔一和内周空腔二,内周空腔一位于外周空腔和内周空腔二之间;

24、——所述的一道内周隔板,仅设置在所述内周空腔一,将内周空腔一分隔为所述的一道内周流道;

25、——在所述空腔沿所述轴向的一端,所述外周流道的上游连通所述内周空腔二,在所述空腔的另一端,所述内周空腔二连通蜗室。

26、通过紧邻电动机壳体外柱面的内周空腔二内的液流,加快电动机散热。

27、再进一步的优化设计是:电泵还包括:

28、——泵罩:成形有泵盖和于泵盖外边缘凸出的圆筒状的泵罩外壳;

29、——泵体:成形有大致呈环形的所述底板和于底板内环边缘凸出的圆筒状的内壳体及沿所述内壳体外周柱面圆周方向布置的多片轴向导流翅片沿所述轴向延伸;

30、——所述空腔由电动机二端的所述泵罩与所述泵体连接围合而成,泵罩的泵盖和泵体的底板构成所述空腔的两端,泵罩外壳构成所述空腔的外周,成为泵外壳,泵体的内壳体构成所述空腔的内周,成为电动机壳体;

31、——所述内壳体及其外周的多片轴向导流翅片和内筒状基体围合,将内周空腔二分隔为多道轴向流道;

32、——所述的一道内周隔板和多道内导流翅片绕设在所述内筒状基体的外周柱面一体成形制成所述内水套;

33、在空腔的第一端,所述内筒状基体向内延伸出环形端面,该环形端面沿圆周开设有多个上过水槽,用于连通蜗室;在空腔的第二端,所述内筒状基体沿圆周开设有多个下过水槽,用于连通所述外周流道的上游;所述的多个上过水槽、多个下过水槽与多道轴向流道一一对应连通。

34、这样,通过轴向导流翅片所形成的多道轴向流道,内周空腔二的液流在电动机壳体外柱面圆周导流均匀,电动机散热均匀且效率高。

35、各具体设计的技术方案和效果,详见具体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