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管间隙可调的蠕动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67300发布日期:2022-12-24 01:20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管间隙可调的蠕动泵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蠕动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管间隙可调的蠕动泵。


背景技术:

2.蠕动泵是继转子泵、离心泵、隔膜泵等之后的一种新型流体输送泵,它在医疗、医药、食品、饮料、化工、冶炼等各行业正得到广泛推广及应用。蠕动泵工作时依靠滚轮组件旋转弧形挤压或者压块组件作蛇形直线挤压弹性软管,滚轮组件或压块组件需要两个以上的滚轮或压块来挤压弹性软管输送流体。
3.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0715031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保护作用的蠕动泵,包括电机、安装板、底座、滚轮组、软管和盖子。所述安装板固定装设于所述电机上,所述底座装设于安装板上,所述滚轮组装设于底座内且通过电机驱动旋转,所述软管设于底座内且围绕于所述滚轮组的外围,所述盖子铰接于所述底座上。该蠕动泵还包括微动开关和开关触发杆,所述微动开关装设于所述安装板上并与所述电机电连接,所述开关触发杆活动装设于所述底座内且上端凸伸出底座的上端,下端抵顶于所述微动开关上设置的弹片上,通过微动开关在盖子打开和关闭时控制电机的开关,可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对检修工作带来便利。
4.但是,这种上述发明以及背景技术中心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
5.第一:滚轮与软管之间的间隙无法调节,导致滚轮对软管的压力以及密封效果无法调节,实用性差;
6.第二:软管在泵体内的限位仅仅通过滚轮组来进行限位,通常是三个或者三个滚轮以上,从而长腰型软管的内周进行抵挡限位,然后配合泵体自身的内壁形成软管外壁的限位,以此限定软管的位置,但是软管在输送流体的时候,由于流体在软管内部流动时产生的压力,软管会发生位置震动,导致软管发生多个方向的位移,使得软管出现异常磨损,降低软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管间隙可调的蠕动泵,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8.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管间隙可调的蠕动泵,包括泵体、驱动电机、压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内部开设有弧形的管槽,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泵体外壁上,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延伸至所述泵体内,所述泵体内部设置有安装块,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贯穿安装块且与安装块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块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板,每个所述安装板侧壁上均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架板,所述压轮的数量有两个,所述压轮顶部以及底部均转动连接有螺纹套,所述支架板上开设有供螺纹套贯穿的长腰型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块上还对称固定连接有弧形的抵板,所述抵板的外周具有弧形的凹槽。
9.优选的,所述泵体上设置有第一管口以及第二管口,所述第一管口以及所述第二
管口分别与所述管槽的两个端口相连。
10.优选的,所述泵体上还开设有扇形的传动槽,所述传动槽中对称设置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平行铺设在所述传动槽中,所述电动伸缩杆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顶部固定连接有润滑头。
11.优选的,所述泵体还包括侧盖,所述侧盖与所述泵体通过螺丝相连。
12.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上开设有条形卡槽,所述侧盖中部卡接有辅助盘,所述辅助盘中固定连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上设置有条形杆,所述条形卡槽中设置有弹性结构,所述条形杆通过弹性结构与所述条形卡槽相连,所述辅助盘靠近泵体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辅助板。
13.优选的,所述连接套远离条形卡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环,所述挡环上开设有出口,所述挡环外壁开设有限位槽。
14.优选的,所述条形杆外周壁上固定连接有指示杆。
15.优选的,所述弹性结构为弹性套筒,所述弹性套筒包括外套以及内套,所述外套内周壁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内套外周壁上固定连接有卡条,所述卡槽与所述卡条卡接连接,所述外套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内套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内套的另一端与所述条形杆固定连接。
16.优选的,所述辅助盘外壁上开设有复位槽,所述复位槽中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上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侧盖内周壁上开设有多个凹口,所述凹口与所述卡块卡接连接。
17.优选的,所述泵体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
18.本发明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压管间隙可调的蠕动泵,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
19.其一:本发明中压轮通过螺纹套可以沿着安装孔进行移动,从而改变压轮相对于软管的距离,从而调节压轮对软管的挤压力度,当螺纹套达到指定位置时,通过螺丝以及金属垫片,可以将螺纹套相对于安装孔的位置进行固定,操作方法为现有技术,这里不过多赘述,固定螺纹套之后,从而保障压轮的位置不动,以此实现软管与压轮间隙的调节。
20.其二:本发明中抵板在旋转的时候,凹槽能够包裹软管至少二分之一面积,从而在抵触软管内周壁的同时,软管垂直方向上的移动会受到凹槽的阻挡,保障软管输液时的稳定性,减少软管的偏移,且凹槽在经过软管的时候能够对软管的外表面进行有效的清洁,避免颗粒式的灰尘附着在软管外表面,保障软管表面的光滑度,从而压轮在挤压经过软管的时候,能够减少对软管的磨损,提高软管的使用寿命。
21.其三:本发明中压轮对软管的有效挤压面积不会超过软管面积的二分之一,所以凹槽对软管的清洁面积始终大于压轮对软管的挤压面积,从而保障压轮在挤压软管的时候,软管表面始终处于一个较为光滑的状态,减少软管磨损。
22.其四:本发明中驱动电机输出轴在旋转的时候,通过电动伸缩杆控制润滑头的直线移动,使得润滑头能够做远离或者靠近抵板的移动,从而使得润滑头能够定时的对抵板进行润滑作用,从而减少抵板与软管的摩擦力,提高软管的使用寿命,而抵板与压轮之间的没有衔接完全的空间则用来为润滑头的插入提供空间。
23.其五:本发明中在更换软管的时候,可以拉住软管的一端,然后将软管从蠕动泵中
直接抽出,然后旋转条形杆,并带动指示杆同步移动,当指示杆与出口对齐时,拉动条形杆,使得条形杆带动指示杆越过出口,然后接着旋转条形杆,使得指示杆与限位槽对齐,接着松开条形杆,在弹性结构的作用下,指示杆限位在限位槽中,此时抵板恢复的初始位置,接着推动整个辅助盘朝泵体内部移动,从而使得辅助板插入在抵板与压轮之间,从而填充压轮与抵板之间的空间,且辅助板与抵板结构类似,然后将新的软管从第一管口中插入,软管进入到泵体内部的时候,辅助板、抵板以及压轮为软管的弧形移动提供了完整了滑动面,从而保障软管能够沿着滑动面进行延伸,并从第二管口伸出,从而在不拆开泵体的情况下对软管进行更换,更换软管更加便捷,降低工作量。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发明中的整体结构第一视角示意图;
26.图2为本发明中的泵体平面示意图;
27.图3为本发明中的软管以及抵板平面示意图;
28.图4为本发明中抵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图4中的a处放大图;
30.图6为本发明中整体结构第二视角示意图;
31.图7为本发明中整体结构平面示意图;
32.图8为图1中的b处放大图;
33.图9为本发明中辅助盘以及侧盖剖视示意图;
34.图10为图9中的c处放大图;
35.图11为图9中的d处放大图。
36.图中:1、泵体;101、管槽;102、第一管口;103、第二管口;104、传动槽;2、驱动电机;3、压轮;301、安装块;302、安装板;303、支架板;304、螺纹套;305、安装孔;306、抵板;307、凹槽;4、电动伸缩杆;401、连接柱;402、润滑头;5、侧盖;501、条形卡槽;502、辅助盘;503、连接套;504、条形杆;505、挡环;506、出口;507、限位槽;508、指示杆;509、外套;510、内套;511、卡槽;512、卡条;513、第一弹簧;514、复位槽;515、第二弹簧;516、卡块;517、凹口;518、辅助板;6、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8.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
39.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
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2.如图1-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管间隙可调的蠕动泵,包括泵体1、驱动电机2、压轮3,泵体1内部开设有弧形的管槽101,驱动电机2固定在泵体1的外壁上,驱动电机2输出轴延伸至泵体1内,泵体1内部设置有安装块301,驱动电机2输出轴贯穿安装块301且与安装块301固定连接,安装块301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板302,每个安装板302侧壁上均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架板303,压轮3的数量设有两个,压轮3顶部以及底部均转动连接有螺纹套304,支架板303上开设有供螺纹套304贯穿的长腰型的安装孔305,安装块301上还对称固定连接有弧形的抵板306,抵板306的外周具有弧形的凹槽307,泵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6。
43.具体的:软管放置在管槽101中,这里的管槽101是相对于泵体1外壁形成的且软管放置在管槽101中的时候,由于管槽101是与泵体1内壁呈平行状态,所以软管并不会凹入管槽101中,软管呈长腰型布置在管槽101中,然后通过两个压轮3以及两个抵板306对软管的内周壁进行抵触,同时软管的外周壁与泵体1内壁抵触,从而限制软管的位置,然后启动驱动电机2,驱动电机2通过输出轴带动两个压轮3以及两个抵板306进行顺时针转动或者逆时针转动,然后在压轮3的挤压下实现对管液的正向或者反向输送,其中压轮3通过螺纹套304可以沿着安装孔305进行移动,从而改变压轮3相对于软管的距离,从而调节压轮3对软管的挤压力度,当螺纹套304达到指定位置时,通过螺丝以及金属垫片,可以将螺纹套304相对于安装孔305的位置进行固定,操作方法为现有技术,这里不过多赘述,固定螺纹套304之后,从而保障压轮3的位置不动,以此实现软管与压轮3间隙的调节;
44.可以理解的是,参阅图3,a为软管,抵板306在旋转的时候,凹槽307能够包裹软管至少二分之一面积,从而在抵触软管内周壁的同时,软管垂直方向上的移动会受到凹槽307的阻挡,保障软管输液时的稳定性,减少软管的偏移,且凹槽307在经过软管的时候能够对软管的外表面进行有效的清洁,避免颗粒式的灰尘附着在软管外表面,保障软管表面的光滑度,从而压轮3在挤压经过软管的时候,能够减少对软管的磨损,提高软管的使用寿命;
45.值得注意的是:压轮3对软管的有效挤压面积不会超过软管面积的二分之一,所以凹槽307对软管的清洁面积始终大于压轮3对软管的挤压面积,从而保障压轮3在挤压软管的时候,软管表面始终处于一个较为光滑的状态,减少软管磨损。
46.泵体1上设置有第一管口102以及第二管口103,第一管口102以及第二管口103分别与管槽101的两个端口相连,本设置中软管一端插入在第一管口102中,软管另一端插入
在第二管口103中,实现软管的安装。
47.泵体1上还开设有扇形的传动槽104,传动槽104中对称设置有电动伸缩杆4,电动伸缩杆4平行铺设在传动槽104中,电动伸缩杆4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401,连接柱401顶部固定连接有润滑头402。
48.具体的:驱动电机2输出轴在旋转的时候,通过电动伸缩杆4控制润滑头402的直线移动,使得润滑头402能够做远离或者靠近抵板306的移动,从而使得润滑头402能够定时的对抵板306进行润滑作用,从而减少抵板306与软管的摩擦力,提高软管的使用寿命,而抵板306与压轮3之间的没有衔接完全的空间则用来为润滑头402的插入提供空间。
49.泵体1还包括侧盖5,侧盖5与泵体1通过螺丝相连。
50.驱动电机2输出轴上开设有条形卡槽501,侧盖5中部卡接有辅助盘502,辅助盘502中固定连接有连接套503,连接套503上设置有条形杆504,条形卡槽501中设置有弹性结构,条形杆504通过弹性结构与条形卡槽501相连,辅助盘502靠近泵体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辅助板518。
51.连接套503远离条形卡槽5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环505,挡环505上开设有出口506,挡环505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槽507。
52.条形杆504外周壁上固定连接有指示杆508。
53.具体的:在更换软管的时候,可以拉住软管的一端,然后将软管从蠕动泵中直接抽出,然后旋转条形杆504,并带动指示杆508同步移动,当指示杆508与出口506对齐时,拉动条形杆504,使得条形杆504带动指示杆508越过出口506,然后接着旋转条形杆504,使得指示杆508与限位槽507对齐,接着松开条形杆504,在弹性结构的作用下,指示杆508限位在限位槽507中,此时抵板306恢复的初始位置,也就是抵板306与压轮3之间的空隙能够与辅助板518刚好对齐的时候,接着推动整个辅助盘502朝泵体1内部移动,从而使得辅助板518插入在抵板306与压轮3之间,从而填充压轮3与抵板306之间的空间,且辅助板518与抵板306结构类似,然后将新的软管从第一管口102中插入,软管进入到泵体1内部的时候,辅助板518、抵板306以及压轮3为软管的弧形移动提供了完整了滑动面,从而保障软管能够沿着滑动面进行延伸,并从第二管口103伸出,从而在不拆开泵体1的情况下对软管进行更换,更换软管更加便捷,降低工作量,更换完成之后将辅助盘502以及条形杆504复位即可。
54.弹性结构为弹性套筒,弹性套筒包括外套509以及内套510,外套509内周壁上开设有卡槽511,内套510外周壁上固定连接有卡条512,卡槽511与卡条512卡接连接,外套509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513,第一弹簧513与内套510的一端固定连接,内套510的另一端与条形杆504固定连接。
55.具体的:当指示杆508限位在限位槽507中的时候,通过第一弹簧513的拉力,能够对内套510以及条形杆504形成拉力,从而使得指示杆508稳定限位在限位槽507中。
56.辅助盘502外壁上开设有复位槽514,复位槽514中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515,第二弹簧515上固定连接有卡块516,侧盖5内周壁上开设有多个凹口517,凹口517与卡块516卡接连接。
57.具体的:通过卡块516在凹口517中的限位,从而稳定复位槽514的位置,并且通过第二弹簧515的伸缩功能,能够控制卡块516与另一个凹口517形成限位,从而改变辅助盘502的位置。
58.工作原理:启动驱动电机2,驱动电机2通过输出轴带动两个压轮3以及两个抵板306进行顺时针转动或者逆时针转动,然后在压轮3的挤压下实现对管液的正向或者反向输送,其中压轮3通过螺纹套304可以沿着安装孔305进行移动,从而改变压轮3相对于软管的距离,抵板306在旋转的时候,凹槽307能够包裹软管至少二分之一面积,从而在抵触软管内周壁的同时,软管垂直方向上的移动会受到凹槽307的阻挡,保障软管输液时的稳定性,减少软管的偏移,并且在更换软管的时候,可以拉住软管的一端,然后将软管从蠕动泵中直接抽出,然后旋转条形杆504,并带动指示杆508同步移动,当指示杆508与出口506对齐时,拉动条形杆504,使得条形杆504带动指示杆508越过出口517,然后接着旋转条形杆504,使得指示杆508与限位槽507对齐,接着松开条形杆504,在弹性结构的作用下,条形杆504限位在限位槽507中,此时抵板306恢复的初始位置,接着推动整个辅助盘502朝泵体1内部移动,从而使得辅助板518插入在抵板306与压轮3之间,从而填充压轮3与抵板306之间的空间,且辅助板518与抵板306结构类似,然后将新的软管从第一管口102中插入,软管进入到泵体1内部的时候,辅助板518、抵板306以及压轮3为软管的弧形移动提供了完整了滑动面,从而保障软管能够沿着滑动面进行延伸,并从第二管口103伸出,从而在不拆开泵体1的情况下对软管进行更换,更换软管更加便捷,降低工作量。
59.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