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泵双马达的切换控制阀组及液压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99365发布日期:2023-03-08 15:34阅读:46来源:国知局
双泵双马达的切换控制阀组及液压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液压集成控制阀组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双泵双马达的切换控制阀组,另外,还特别涉及一种采用上述切换控制阀组的液压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工程机械的发展,对设备小型化、轻量化、标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液压集成控制阀组技术在工程机械中应用广泛。在工程机械的驱动系统,尤其是行走传动系统以及切削系统中,经常采用泵直接驱动马达,驱动方式包括双泵控制双马达、双泵控制单马达、单泵控制双马达。而目前双泵控制双马达通常采用换向阀组、梭阀组、插装阀组等集成的控制阀组来进行油路切换,例如,专利cn114198349a公开了一种双泵控制单马达的系统,该系统采用换向阀组、梭阀组、插装阀组等集成的控制阀组来进行油路切换,可以实现单泵控制单马达、双泵控制单马达,并且通过控制阀组的扩展和组合变化,也可以实现双泵控制双马达、单泵控制双马达。但是,这种集成控制阀组的液压元件较多,控制逻辑复杂,成本高且故障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泵双马达的切换控制阀组及液压控制系统,以解决现有采用集成控制阀组实现双泵控制双马达的方式存在的液压元件较多,控制逻辑复杂,成本高且故障率高的技术问题。
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双泵双马达的切换控制阀组,包括呈上下层叠设置的底部固定阀块、中间切换阀块和顶部切换阀块,双泵和双马达的进、出油口均与所述底部固定阀块连接,所述底部固定阀块、中间切换阀块和顶部切换阀块上均设置有多个上下贯穿的工艺口以实现上下油路连通,且每个阀块上均设置有连接油口以实现同一阀块上不同工艺口之间相互连通,相邻两个阀块的工艺口上下对接处设置有密封结构,通过旋转中间切换阀块和/或顶部切换阀块实现双泵双马达多种工况的油路切换。
5.进一步地,第一泵进油口、第一泵出油口与第二泵进油口、第二泵出油口对称设置在所述底部固定阀块的前后两侧,第一马达进油口、第二马达进油口与第一马达出油口、第二马达出油口对称设置在所述底部固定阀块的左右两侧,第一马达进油口所在侧还设置有第一连接油口,十二个工艺口在所述底部固定阀块上呈三行四列均匀间隔分布,第一泵进油口和第一马达进油口均与第十工艺口连通,第一马达进油口还与第九工艺口连通,第一泵出油口和第一马达出油口与第十一工艺口连通,第一马达出油口还与第十二工艺口连通,第二马达进油口与第五工艺口连通,第二马达出油口与第八工艺口连通,第二泵进油口与第二工艺口和第六工艺口连通,第二泵出油口与第三工艺口和第七工艺口连通,第一连接油口与第一工艺口、第四工艺口、油箱连通。
6.进一步地,所述中间切换阀块上开设有十个工艺口,且分别与所述底部固定阀块上对应位置处的十个工艺口一一上下连通,所述中间切换阀块的后侧还开设有第二连接油
口和第三连接油口,第二连接油口与第十八工艺口、第二十二工艺口连通,第三连接油口与第十五工艺口、第十九工艺口连通,且第二连接油口和第三连接油口在后侧面的出口被封堵。
7.进一步地,所述顶部切换阀块上开设有四个工艺口,且分别与所述底部固定阀块、中间切换阀块上对应位置处的四个工艺口一一上下连通,所述顶部固定阀块的后侧上还开设有第四连接油口和第五连接油口,第四连接油口与第二十四工艺口、第二十六工艺口连通,第五连接油口与第二十三工艺口、第二十五工艺口连通,且第四连接油口和第五连接油口在后侧面的出口被封堵。
8.进一步地,在正常工作模式下,将所述底部固定阀块、中间切换阀块和顶部切换阀块的后侧面对齐,所述切换控制阀组切换至双泵双马达油路。
9.进一步地,在正常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将顶部切换阀块旋转180
°
即切换至应急工作模式,所述切换控制阀组切换至单泵双马达油路。
10.进一步地,在正常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将中间切换阀块旋转180
°
即切换至快速施工工作模式,所述切换控制阀组切换至双泵单马达油路。
11.进一步地,在正常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同时将中间切换阀块和顶部切换阀块旋转180
°
即切换至节能工作模式,所述切换控制阀组切换至单泵单马达油路。
12.进一步地,所述底部固定阀块的顶面和/或中间切换阀块的底面、所述中间切换阀块的顶面和/或顶部切换阀块的底面在每个工艺口的周围开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圈。
13.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双泵双马达的液压控制系统,采用如上所述的切换控制阀组。
14.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
15.本发明的双泵双马达的切换控制阀组,由上下层叠的三个阀块组成,三个阀块通过上下贯穿的工艺口实现上下油路连通并通过连接油口实现单一阀块内多个工艺口之间油路连通,并将双泵和双马达的进、出油口均与底部固定阀块连接,仅需旋转中间切换阀块和/或顶部切换阀块即可实现双泵双马达多种工况的油路切换,不需要更换和拆装双泵双马达的管路,且仅通过阀块上的工艺口、连接油口的油路设计即可实现油路切换,无需采用液压元件,大大降低了成本和故障率,结构简单、可靠。
16.另外,本发明的双泵双马达的液压控制系统同样具有上述优点。
17.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18.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底部固定阀块的轴侧示意图。
20.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底部固定阀块的另一轴侧示意图。
21.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底部固定阀块的透视示意图。
22.图4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中间切换阀块的轴侧示意图。
23.图5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中间切换阀块的另一轴侧示意图。
24.图6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中间切换阀块的透视示意图。
25.图7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顶部切换阀块的轴侧示意图。
26.图8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顶部切换阀块的另一轴侧示意图。
27.图9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顶部切换阀块的透视示意图。
28.图10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双泵双马达的切换控制阀组在正常模式的轴侧示意图。
29.图1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双泵双马达的切换控制阀组在正常模式的另一轴侧示意图。
30.图1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双泵双马达的切换控制阀组在正常模式的透视示意图。
31.图1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双泵双马达的切换控制阀组在正常模式的液压原理示意图。
32.图14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双泵双马达的切换控制阀组在应急模式的轴侧示意图。
33.图15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双泵双马达的切换控制阀组在应急模式的另一轴侧示意图。
34.图16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双泵双马达的切换控制阀组在应急模式的透视示意图。
35.图17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双泵双马达的切换控制阀组在应急模式的液压原理示意图。
36.图18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双泵双马达的切换控制阀组在快速施工模式的轴侧示意图。
37.图19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双泵双马达的切换控制阀组在快速施工模式的另一轴侧示意图。
38.图20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双泵双马达的切换控制阀组在快速施工模式的透视示意图。
39.图2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双泵双马达的切换控制阀组在快速施工模式的液压原理示意图。
40.图2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双泵双马达的切换控制阀在节能模式的轴侧示意图。
41.图2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双泵双马达的切换控制阀组在节能模式的另一轴侧示意图。
42.图24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双泵双马达的切换控制阀组在节能模式的透视示意图。
43.图25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双泵双马达的切换控制阀组在节能模式的液压原理示意图。
44.附图标记说明
45.100、底部固定阀块;200、中间切换阀块;300、顶部切换阀块;1、第一工艺口;2、第二工艺口;3、第三工艺口;4、第四工艺口;5、第五工艺口;6、第六工艺口;7、第七工艺口;8、
第八工艺口;9、第九工艺口;10、第十工艺口;11、第十一工艺口;12、第十二工艺口;13、第十三工艺口;14、第十四工艺口;15、第十五工艺口;16、第十六工艺口;17、第十七工艺口;18、第十八工艺口;19、第十九工艺口;20、第二十工艺口;21、第二十一工艺口;22、第二十二工艺口;23、第二十三工艺口;24、第二十四工艺口;25、第二十五工艺口;26、第二十六工艺口;101、第一泵;102、第二泵;103、第一马达;104、第二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4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下述所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47.如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泵双马达的切换控制阀组,其包括呈上下层叠设置的底部固定阀块100、中间切换阀块200和顶部切换阀块300,其中,中间切换阀块200位于底部固定阀块100和顶部切换阀块300之间。双泵和双马达的进、出油口均与所述底部固定阀块100连接,所述底部固定阀块100、中间切换阀块200和顶部切换阀块300上均设置有多个上下贯穿的工艺口以实现上下油路连通,且每个阀块上均设置有连接油口以实现同一阀块上不同工艺口之间相互连通,相邻两个阀块的工艺口上下对接处设置有密封结构,通过旋转中间切换阀块200和/或顶部切换阀块300实现双泵双马达多种工况的油路切换。
48.可以理解,本实施例的双泵双马达的切换控制阀组,由上下层叠的三个阀块组成,三个阀块通过上下贯穿的工艺口实现上下油路连通并通过连接油口实现单一阀块内多个工艺口之间油路连通,并将双泵和双马达的进、出油口均与底部固定阀块100连接,仅需旋转中间切换阀块200和/或顶部切换阀块300即可实现双泵双马达多种工况的油路切换,不需要更换和拆装双泵双马达的管路,且仅通过阀块上的工艺口、连接油口的油路设计即可实现油路切换,无需采用液压元件,大大降低了成本和故障率,结构简单、可靠。
49.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泵进油口a1、第一泵出油口b1与第二泵进油口a2、第二泵出油口b2对称设置在所述底部固定阀块100的前后两侧,例如,第一泵进油口a1、第一泵出油口b1开设在底部固定阀块100的后侧,第二泵进油口a2、第二泵出油口b2开设在底部固定阀块100的前侧。第一马达进油口c1、第二马达进油口c2与第一马达出油口d1、第二马达出油口d2对称设置在所述底部固定阀块100的左右两侧,例如,第一马达进油口c1、第二马达进油口c2开设在底部固定阀块100的左侧,第一马达出油口d1、第二马达出油口d2开设在底部固定阀块100的右侧。第一马达进油口c1所在侧还设置有第一连接油口s1,十二个工艺口在所述底部固定阀块100上呈三行四列均匀间隔分布,十二个工艺口按照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编号,分别编号为1-12。第一泵进油口a1和第一马达进油口c1均与第十工艺口10连通,第一马达进油口c1还与第九工艺口9连通,第一泵出油口b1和第一马达出油口d1与第十一工艺口11连通,第一马达出油口d1还与第十二工艺口12连通,第二马达进油口c2与第五工艺口5连通,第二马达出油口d2与第八工艺口8连通,第二泵进油口a2与第二工艺口2和第六工艺口6连通,第二泵出油口b2与第三工艺口3和第七工艺口7连通,第一连接油口s1与第一工艺口1、第四工艺口4、油箱连通。
50.可以理解,本发明通过将第一泵进油口a1直接连通第一马达进油口c1、将第一泵出油口b1直接连通第一马达出油口d1,始终保持第一泵与第一马达连通,减少了阀组内部
的油路数量,使得阀组结构更加简单。
51.另外,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中间切换阀块200上开设有十个工艺口,且分别与所述底部固定阀块100上对应位置处的十个工艺口一一上下连通。其中,中间切换阀块200上的十个工艺口,相比于底部固定阀块100上的十二个工艺口,排布方式相同,仅少了第一行的首末两个工艺口,其编号采取继续编号,即编号为13-22,第二工艺口2与第十四工艺口14上下连通,第三工艺口3与第十三工艺口13上下连通,依次类推。所述中间切换阀块200的后侧还开设有第二连接油口s2和第三连接油口s3,第二连接油口s2与第十八工艺口18、第二十二工艺口22连通,第三连接油口s3与第十五工艺口15、第十九工艺口19连通,且第二连接油口s2和第三连接油口s3在后侧面的出口被封堵。
52.另外,如图7至图9所示,所述顶部切换阀块300上开设有四个工艺口,且分别与所述底部固定阀块100、中间切换阀块200上对应位置处的四个工艺口一一上下连通。具体地,四个工艺口呈两行两列排布,四个工艺口的编号采用继续顺序编号,编号为23-26,其中,第二十三工艺口23与第十六工艺口16上下连通,第二十四工艺口24与第十七工艺口17上下连通,第二十五工艺口25与第二十工艺口20上下连通,第二十六工艺口26与第二十一工艺口21上下连通。所述顶部切换阀块300的后侧上还开设有第四连接油口s4和第五连接油口s5,第四连接油口s4与第二十四工艺口24、第二十六工艺口26连通,第五连接油口s5与第二十三工艺口23、第二十五工艺口25连通,且第四连接油口s4和第五连接油口s5在后侧面的出口被封堵。
53.可以理解,如图10至图13所示,在正常工作模式下,将所述底部固定阀块100、中间切换阀块200和顶部切换阀块300的后侧面对齐,所述切换控制阀组切换至双泵双马达油路。具体地,第二泵进油口a2与第二工艺口2和第六工艺口6相通,第二工艺口2与第十四工艺口14相通,第十四工艺口14封堵,第六工艺口6与第十七工艺口17相通,第十七工艺口17与第二十四工艺口24相通,第二十四工艺口24与第四连接油口s4相通,第四连接油口s4封堵,第二十六工艺口26通过第四连接油口s4与第二十四工艺口24相通,第二十六工艺口26与第二十一工艺口21相通,第二十一工艺口21与第十工艺口10相通,第十工艺口10与第一泵进油口a1、第一马达进油口c1相通;第一马达进油口c1和第九工艺口9相通,第九工艺口9与第二十二工艺口22相通,第二十二工艺口22与第二连接油口s2相通,第二连接油口s2封堵;第十八工艺口18通过第二连接油口s2与第二十二工艺口22相通,第十八工艺口18与第五工艺口5相通,第五工艺口5与第二马达进油口c2相通。综上所述:第二泵进油口a2依次通过第六工艺口6、第十七工艺口17、第二十四工艺口24、第四连接油口s4、第二十六工艺口26、第二十一工艺口21、第十工艺口10与第一泵进油口a1合流作用到第一马达进油口c1上,同时通过第九工艺口9、第二十二工艺口22、第二连接油口s2、第十八工艺口18、第五工艺口5与第二马达进油口c2相通,从而实现双泵进油口a1与a2合流后与双马达进油口c1与c2连通。
54.而第二泵回油口b2与第三工艺口3和第七工艺口7相通,第三工艺口3与第十三工艺口13相通,第十三工艺口13封堵,第七工艺口7与第十六工艺口16相通,第十六工艺口16与第二十三工艺口23相通,第二十三工艺口23和第五连接油口s5相通,第五连接油口s5封堵,第二十五工艺口25通过第五连接油口s5与第二十三工艺口23相通,第二十五工艺口25与第二十工艺口20相通,第二十工艺口20与第十一工艺口11相通,第十一工艺口11与第一
泵回油口b1、第一马达回油口d1相通;第一马达回油口d1与第十二工艺口12相通,第十二工艺口12与第十九工艺口19相通,第十九工艺口19与第三连接油口s3相通,第三连接油口s3封堵,第十五工艺口15通过第三连接油口s3与第十九工艺口19相通,第十五工艺口15与第八工艺口8相通,第八工艺口8与第二马达出油口d2相通。综上所述:第二泵回油口b2依次通过第七工艺口7、第十六工艺口16、第二十三工艺口23、第五连接油口s5、第二十五工艺口25、第二十工艺口20、第十一工艺口11与第一泵回油口b1合流作用到第一马达回油口c1上,同时通过第十二工艺口12、第十九工艺口19、第三连接油口s3、第十五工艺口15、第八工艺口8与第二马达回油口c2相通,实现双泵回油口b1与b2合流后与双马达回油口d1与d2连通。
55.可以理解,在正常工作模式下,第一泵101的进油口a1和第二泵102的进油口a2合流后,再与第一马达103的进油口c1和第二马达104的进油口c2合流相通,同理第一泵101的回油口b1和第二泵102的回油口b2合流后,再与第一马达103的回油口d1和第二马达104的回油口d2合流相通,实现双泵合流控制双马达动作。另外,正常模式下的马达反转只是进油口和出油口互换,故具体油路连通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56.可以理解,如图14至图17所示,在正常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将顶部切换阀块300旋转180
°
即切换至应急工作模式,所述切换控制阀组切换至单泵双马达油路。例如,假设第二泵102出现故障,由第一泵101控制第一马达103和第二马达104工作,实现单泵双马达的应急工作模式进行施工。此时,第二泵进油口a2与第二工艺口2和第六工艺口6相通,第二工艺口2与第十四工艺口14相通,第十四工艺口14与第二十五工艺口25相通,第六工艺口6与第十七工艺口17相通,第十七工艺口17与第二十三工艺口23相通,第二十三工艺口23和第二十五工艺口25与第五连接油口s5相通,第五连接油口s5封堵,即当第二泵102的进油口a2封堵,不与马达油口连通。同样地,第二泵出油口b2与第三工艺口3和第七工艺口7相通,第三工艺口3与第十三工艺口13相通,第十三工艺口13与第二十六工艺口26相通,第七工艺口7与第十六工艺口16相通,第十六工艺口16与第二十四工艺口24相通,第二十四工艺口24和第二十六工艺口26与第四连接油口s4相通,第四连接油口s4封堵,即第二泵102的回油口b2封堵,不与马达油口连通。
57.而第一泵进油口a1与第十工艺口10和第一马达进油口c1相通,第十工艺口10与第二十一工艺口21相通,第二十一工艺口21封堵;第一马达进油口c1与第九工艺口9相通,第九工艺口9与第二十二工艺口22相通,第二十二工艺口22与第二连接油口s2相通,第二连接油口s2封堵;第十八工艺口18通过第二连接油口s2与第二十二工艺口22相通;第十八工艺口18与第五工艺口5相通,第五工艺口5与第二马达进油口c2相通。因此,第一泵进油口a1与第一马达进油口c1相通,且依次通过第九工艺口9、第二十二工艺口22、第二连接油口s2、第十八工艺口18、第五工艺口5与第二马达进油口c2相通,从而实现单泵进油口a1与双马达进油c1和c2连通。同样地,第一泵出油口b1与第十一工艺口11和第一马达出油口d1相通;第十一工艺口11与第二十工艺口20相通,第二十工艺口20封堵,第一马达出油口d1与第十二工艺口12相通,第十二工艺口12与第十九工艺口19相通,第十九工艺口19与第三连接油口s3相通,第三连接油口s3封堵;第十五工艺口15通过第三连接油口s3与第十九工艺口19相通,第十五工艺口15与第八工艺口8相通,第八工艺口8与第二马达出油口d2相通。因此,第一泵回油口b1与第一马达回油口d1相同,且依次通过第十二工艺口12、第十九工艺口19、第三连接油口s3、第十五工艺口15、第八工艺口8与第二马达回油口d2相通,从而实现单泵回油口
b1与双马达回油口d1和d2连通。
58.可以理解,在应急工作模式下,第一泵101的进油口a1与第一马达103的进油口c1和第二马达104的进油口c2合流相通,第一泵101的回油口b1与第一马达103的回油口d1和第二马达104的回油口d2合流相通,第二泵102的进油口a2与回油口b2封堵,从而实现单泵控制双马达动作。另外,应急工作模式下的马达反转只是进油口和出油口互换,故具体油路连通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59.可以理解,如图18至图21所示,在正常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将中间切换阀块200旋转180
°
即切换至快速施工工作模式,所述切换控制阀组切换至双泵单马达油路,此时,双泵控制单马达工作,马达转速快,施工速度快。具体地,第二泵进油口a2与第二工艺口2和第六工艺口6相通,第二工艺口2与第二十工艺口20相通,第二十工艺口20封堵,第六工艺口6与第十六工艺口16相通,第十六工艺口16与第二十四工艺口24相通,第二十四工艺口24与第四连接油口s4相通,第四连接油口s4封堵;第二十六工艺口26通过第四连接油口s4与第四连接油口s4相通,第二十六工艺口26与第十三工艺口13相通,第十三工艺口13与第十工艺口10相通,第十工艺口10与第一泵进油口a1、第一马达进油口c1相通;第一马达进油口c1和第九工艺口9相通,第九工艺口9封堵。因此,第二泵进油口a2依次通过第六工艺口6、第十六工艺口16、第二十四工艺口24、第四连接油口s4、第二十六工艺口26、第十三工艺口13、第十工艺口10与第一泵进油口a1合流并与第一马达进口油c1相通,从而实现双泵进油口a1和a2合流后与单马达进油口c1连通。同样地,第二泵出油口b2与第三工艺口3和第七工艺口7相通,第三工艺口3与第二十一工艺口21相通,第二十一工艺口21封堵,第七工艺口7与第十七工艺口17相通,第十七工艺口17与第二十三工艺口23相通,第二十三工艺口23和第五连接油口s5相通,第五连接油口s5封堵,第二十五工艺口25通过第五连接油口s5与第二十三工艺口23相通,第二十五工艺口25与第十四工艺口14相通,第十四工艺口14与第十一工艺口11相通,第十一工艺口11与第一泵出油口b1、第一马达出油口d1相通;第一马达出油口d1与第十二工艺口12相通,第十二工艺口12封堵。因此,第二泵回油口b2依次通过第七工艺口7、第十七工艺口17、第二十三工艺口23、第五连接油口s5、第二十五工艺口25、第十四工艺口14、第十一工艺口11与第一泵回油口b1合流并与第一马达回油口c1相通,从而实现双泵回油口b1和b2合流后与单马达回油口d1连通。其中,第一连接油口s1与第一工艺口1和4相通,第一连接油口s1接油箱回油;第一工艺口1与第十九工艺口19相通,第十九工艺口19与第三连接油口s3相通,第三连接油口s3封堵;第十五工艺口15通过第三连接油口s3与第十九工艺口19相通,第十五工艺口15与第五工艺口5相通,第五工艺口5与第二马达进油口c2相通,第四工艺口4与第二十二工艺口22相通,第二十二工艺口22与第二连接油口s2相通,第二连接油口s2封堵;第十八工艺口18通过第二连接油口s2与第二十二工艺口22相通,第十八工艺口18与第八工艺口8相通,第八工艺口8与第二马达出油口d2相通。即第二马达进油口c2依次通过第五工艺口5、第十五工艺口15、第三连接油口s3、第十九工艺口19、第一工艺口1、第一连接油口s1、第四工艺口4、第二十二工艺口22、第二连接油口s2、第十八工艺口18、第八工艺口8与第二马达回油口d2相通,且通过第一连接油口s1回油箱,此时第二马达的进、回油口c2与d2连通回油箱,第二马达为自由轮工况,可以在负载的带动下自由旋转,系统节能。
60.可以理解,第一泵101的进油口a1和第二泵102的进油口a2合流后,再与第一马达103的进油口c1相通,同理第一泵101的回油口b1和第二泵102的回油口b2合流后,再与第一
马达103的回油口d1相通,实现双泵合流控制单马达动作,其中,第二马达104的进油口c2与第二马达104的回油口d2相通,且直接接通油箱,第二马达104为自由轮,可以在负载的带动下自由旋转,系统节能。另外,马达反转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61.可以理解,如图22至图25所示,在正常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同时将中间切换阀块200和顶部切换阀块300旋转180
°
即切换至节能工作模式,所述切换控制阀组切换至单泵单马达油路。例如,假设第一泵101和第一马达103工作,第二泵102和第二马达104停止工作,实现节能功效。具体地,第二泵进油口a2与第二工艺口2和第六工艺口6相通,第二工艺口2与第二十工艺口20相通,第二十工艺口20与第二十五工艺口25相通,第六工艺口6与第十六工艺口16相通,第十六工艺口16与第二十三工艺口23相通,第二十三工艺口23和第二十五工艺口25与第五连接油口s5相通,第五连接油口s5封堵,即第二泵102的进油口a2封堵,不与马达油口连通。同样地,第二泵出油口b2与第三工艺口3和第七工艺口7相通,第三工艺口3与第二十一工艺口21相通,第二十一工艺口21与第二十六工艺口26相通,第七工艺口7与第十七工艺口17相通,第十七工艺口17与第二十四工艺口24相通,第二十四工艺口24和第二十六工艺口26与第四连接油口s4相通,第四连接油口s4封堵,即第二泵102的回油口b2封堵,不与马达油口连通。即第二泵102的进、回油口a2和b2封堵,不与马达油口连通。而第一泵进油口a1与第十工艺口10和第一马达进油口c1相通,第十工艺口10与第十三工艺口13相通,第十三工艺口13封堵;第一马达进油口c1与第九工艺口9相通,第九工艺口9封堵,即a1和c1相通,实现单泵进油口a1与单马达进油口c1连通。同样地,第一泵出油口b1与第十一工艺口11和第一马达出油口d1相通,第十一工艺口11与第十四工艺口14相通,第十四工艺口14封堵;第一马达出油口d1与第十二工艺口12相通,第十二工艺口12封堵,即b1和d1相通,实现单泵回油口b1与单马达回油口d1连通。其中,第一连接油口s1与第一工艺口1和第四工艺口4相通,第一连接油口s1接油箱回油,第一工艺口1与第十九工艺口19相通,第十九工艺口19与第三连接油口s3相通,第三连接油口s3封堵;第十五工艺口15通过第三连接油口s3与第十九工艺口19相通,第十五工艺口15与第五工艺口5相通,第五工艺口5与第二马达进油口c2相通,第四工艺口4与第二十二工艺口22相通,第二十二工艺口22与第二连接油口s2相通,第二连接油口s2封堵,第十八工艺口18通过第二连接油口s2与第二十二工艺口22相通,第十八工艺口18与第八工艺口8相通,第八工艺口8与第二马达出油口d2相通。即第二马达进油口c2依次通过第五工艺口5、第十五工艺口15、第三连接油口s3、第十九工艺口19、第一工艺口1、第一连接油口s1、第四工艺口4、第二十二工艺口22、第二连接油口s2、第十八工艺口18、第八工艺口8与第二马达回油口d2相通,且通过第一连接油口s1回油箱;此时第二马达的进回油口c2和d2连通回油箱,为自由轮,可以在负载的带动下自由旋转,系统节能简单。
62.可以理解,在节能工作模式下,第一泵101的进油口a1与第一马达103的进油口c1相通,第一泵101的回油口b1与第一马达103的回油口d1相通,第二泵102的进油口a2与回油口b2封堵;第二马达104的进油口c2与回油口d2相通,且直接接通油箱,第二马达为自由轮,可以在负载的带动下自由旋转。实现单泵控制单马达动作,且另一个马达为自由轮,可以在负载的带动下自由旋转。
63.可以理解,所述底部固定阀块100的顶面和/或中间切换阀块200的底面、所述中间切换阀块200的顶面和/或顶部切换阀块300的底面在每个工艺口的周围开设有密封槽,密
封槽内设置有密封圈。作为优选的,所述底部固定阀块100的顶面和中间切换阀块200的顶面设置有密封槽。
64.另外,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双泵双马达的液压控制系统,优选采用如上所述的切换控制阀组,其中,双泵和双马达的进、出油口均与底部固定阀块100连接。
6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