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力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77095发布日期:2022-06-21 21:53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力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磁力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脱液且液体中含杂质颗粒运转的磁力泵,该泵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节减能耗、经济实用。


背景技术:

2.现有化工生产领域对生态环境及安全防范万分重视,因而对化工泵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坚决杜绝水泵跑、冒、滴、漏。因而磁力泵无密封,无泄漏、耐腐蚀的特性,在重要工段成为化工企业首选。
3.现有技术中的磁力泵结构主要由电机带动外磁钢高速运转,外磁钢通过磁力不接确带动密闭隔离套中内磁钢同步运转。内磁钢和叶轮固定在同一根泵轴上,利用轴套和滑动轴承的滑动摩擦组合同步运转,从而达到输送液体介质的目的。
4.市场现有磁力泵主要有以下技术有待改进:
5.1.不能脱液运行,如水泵脱液,泵内轴套、滑动轴承、止推轴承会产生干摩擦,2900转的转速下,2-3分钟会产生高温,从而烧毁轴套、轴承。长时间会使内磁钢退磁,造成水泵损坏。主要存在卸车过程,罐车抽空不停机;负压吸空不停机;新设备安装无液体进入等工段。
6.2.不能输送带有杂质、颗粒物的液体,液体中杂质砂浆等颗粒物进入轴承内会加速轴承、轴套的磨损,需经常更换,增加了使用成本。长时间使用杂质会堆积在内磁钢和隔离套间隙内,不利于内磁钢散热,加剧内磁钢和隔离套的磨损,影响水泵使用寿命。
7.3.由于现有磁力泵采用的是轴套、滑动轴承、止推轴承组合转动型式,运动模式为滑动摩擦。造成水泵轴功率较国标ih、is离心泵大,所配电机功率须大半个等级,在节能方面没有优势。
8.4.由于磁力泵使用的工况不同(如强腐蚀、高温、低温、耐磨)对轴套、滑动轴承材质,加工尺寸精度变化很大,材质主要有碳化硅石墨组合、碳化硅碳化硅组合、镍基硬质合金组合,加工配合尺寸要根据液体温度对材料热胀冷缩要求定制,造成配件尺寸不通用,所以对批量生产,和后期的配件供应有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9.本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磁力泵。
1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磁力泵,包括电机、外磁钢组件、内磁钢组件、隔离套、泵中体、转动轴、叶轮以及泵体;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于所述外磁钢组件,所述内磁钢组件设置在所述外磁钢组件中,所述外磁钢组件和所述内磁钢组件通过所述隔离套隔开,所述内磁钢组件通过转动轴连接于所述叶轮,所述叶轮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泵体中,所述泵中体设置在滚动轴承连接于所述转动轴。
11.进一步的,所述泵体通过连接架安装在所述电机上,所述外磁钢组件设置在所述连接架中。
12.进一步的,所述泵中体通过至少两个滚动轴承连接于所述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套接有轴承隔套。
13.进一步的,所述滚动轴承两侧外端的转动轴上套接有k型圈,所述泵中体上设有过流孔。
14.进一步的,所述叶轮和所述内磁钢组件通过六角薄螺母安装在所述转动轴的两端。
15.进一步的,所述泵体于所述泵中体之间设有第一隔离套垫,所述泵中体与所述隔离套之间设有第二隔离套垫。
16.进一步的,所述磁力泵安装在底板上。
17.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脱液且液体中含杂质颗粒运转的磁力泵,其有益效果:该泵内部运转部件采用氧化锆全陶瓷轴承加聚四氟乙烯k型圈的组合设计取代一般磁力泵用滑动轴承、轴套、止推轴承组合,从而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降低了水泵运转轴功率,达到水泵节能降耗目的;利用陶瓷轴承耐高温、强耐腐、自润滑的优良特性,可脱液空转,解决了轴套类磁力泵脱液干摩擦引起质量事故的弊病;泵中体在靠近水泵出口高压区设有流道孔,孔口有滤塞,过滤的高压液体经泵中体进入隔离套内,从而冷却内磁钢;隔离套内冷却液体经泵轴中间通孔流回叶轮进口低压区,从而达到循环冷却目的;四氟k型圈的设计阻止了液体杂质进入陶瓷轴承内腔,影响轴承使用寿命,从而增加水泵的使用效果,确保水泵能长期安全运转;该泵不锈钢泵体、叶轮、泵中体均根据国标ih泵流道设计,采用硅溶胶精密铸造,不仅保证了水泵流量、扬程、轴功率的要求,同时保证了外观质量和材料的紧密度,确保水泵经久耐用,衬氟磁力泵泵体、叶轮、泵中体由铸钢件和f46、pfa高温高压模压而成,两种材料粘合度高,不易剥离,经得起电火花渗漏检测;该磁力泵内外磁钢由钕铁硼强磁+金属组合、衬氟(温度≦150℃),钐钴稀土磁块+金属组合、衬氟(温度 150℃-350℃)磁力强劲,运转过程不易产生滑磁和退磁现象,经久耐用;本发明结构简单,连接部件少,降低了水泵运转过程中的振动和噪声,维修时拆卸方便,提高了维修效率。
附图说明
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标记为:1、泵体;2、叶轮;3、泵中体;4、第一隔离套垫;5、第二隔离套垫;6、转动轴;7、连接架;8、外磁钢组件;9、电机;10、底板;11、隔离套;12、内磁钢组件;13、过流孔;15、k型圈;16、轴承隔套;17、滚动轴承;18、六角薄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
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22.泵体1材质为硅溶胶精密铸造不锈钢或钢衬氟、叶轮2材质为不锈钢或pfa 压注件、泵中体3材质为不锈钢或钢衬氟、隔离套11材质为不锈钢或不锈钢衬氟、转动组件为全陶瓷滚动轴承与聚四氟乙烯k型圈组件、内磁钢组件12为不锈钢加钕铁硼强磁或钐钴稀土磁钢包氟。外磁钢组件8由钕铁硼强磁和铸钢件组成。k型圈15材质为聚四氟乙烯包覆件。泵体1、叶轮2、泵中体3为不锈钢硅熔胶精密铸造,隔离套11为不锈钢激光焊接件,为减少磁涡流采用316l、 c4、哈氏合金不锈钢材质。不锈钢磁力泵泵轴材质采用316l、c4钢、哈氏合金,衬氟磁力泵泵轴采用peek、ssic无压烧结碳化硅制作。
23.如图1所示,一种磁力泵,包括电机9、外磁钢组件8、内磁钢组件12、隔离套11、泵中体3、转动轴6、叶轮2以及泵体1;所述电机9的输出轴连接于所述外磁钢组件8,所述内磁钢组件12设置在所述外磁钢组件8中,所述外磁钢组件8和所述内磁钢组件12通过所述隔离套11隔开,所述内磁钢组件12 通过转动轴6连接于所述叶轮2,所述叶轮2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泵体1中,所述泵中体3设置在滚动轴承17连接于所述转动轴14。其中,所述泵体1于所述泵中体3之间设有第一隔离套垫4,所述泵中体3与所述隔离套11之间设有第二隔离套垫5,都为静态密封,使得泵体1至隔离套形成一个密闭空间,达到无泄漏的目的。泵体1和电机9通过连接架7直接连接,使得叶轮2、内磁钢组件12、外磁钢组件8能在同一轴线上运转。由电机9联动外磁钢组件8,外磁钢组件8通过磁力同步带动隔离套11内的内磁钢组件12运转。叶轮2和内磁钢组件12在同根泵轴同步运转,从而达到输送液体介质的目的。该磁力泵内转子依靠两只滚动轴承17的传动方式取代原有磁力泵滑动轴承、轴套、止推轴承组合,传动过程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水泵运转更灵活,轴功率也相应降低。
24.进一步的,所述泵中体3通过至少两个滚动轴承17连接于所述转动轴6,所述转动轴6上套接有轴承隔套16。该磁力泵内转子依靠两只滚动轴承17的传动方式取代原有磁力泵轴承、轴套、止推轴承组合,传动过程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水泵运转更灵活,轴功率也相应降低。
25.进一步的,所述磁力泵安装在底板10上,由于泵体1中心高和选配电机中心高不一定相同,本发明增加了底板10设计,增加了水泵的整体强度,降低了水泵的振动和噪声,现场安装方便快捷。
26.该磁力泵利用氧化锆全陶瓷轴承的优良特性(耐磨、耐寒、耐高温、强耐腐、抗磁电绝缘、无油自润滑、高转速、适用恶劣环境广),大大提高了水泵的使用面和寿命,为确保陶瓷轴承在洁净环境下工作,在轴承两侧外端设计有两只全四氟k型圈(聚四氟乙烯k型圈有特强的耐腐耐磨性、工作温度﹣73℃-260℃)阻止了液体杂质进入轴承内腔,影响轴承的使用年限。因内、外磁钢在运转过程中会产生磁涡流,导致隔离套和内磁钢温度升高,从而产生变形。为保证对它们冷却,泵中体在水泵出口高压区设有过流孔13,孔口装有滤塞,经过滤的液体进入隔离套内,从泵轴中间通孔流回叶轮进口低压区,达到循环冷却目的。该泵不锈钢泵体、叶轮、泵中体均根据国标ih泵流道设计,采用硅溶胶精密铸造,不仅保证了水泵流量、扬程、轴功率的要求,同时保证了外观质量和材料的紧密度。确保水泵经久耐用。衬氟磁力泵泵体、叶轮、泵中体由铸钢件和f46、pfa高温高压模压而成,两种材料粘合度高,不易剥离。经得起电火花渗漏检测。该磁力泵内外磁钢由钕铁硼强磁+金属组合、衬氟(温度≦150℃),钐钴稀土磁块+金属组合、衬氟(温度150℃-350℃)磁力强劲,运转过程不易产生滑
磁和退磁现象,经久耐用。本发明结构简单,连接部件少,降低了水泵运转过程中的振动和噪声。维修时拆卸方便,提高了维修效率。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