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气往复压缩机泄漏酸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55636发布日期:2022-10-28 22:09阅读:19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酸性气田生产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酸气往复压缩机泄漏酸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酸性气田地层压力的逐渐下降,为了保产及上产采用压力越来越大,亟需在井口或集输站场设置酸气压缩机,采用往复式酸气压缩机工作时,隔距室的泄漏酸气高含h2s,需要将隔距室的泄漏酸气引至火炬,但是火炬管网通常背压比较高,泄漏酸气无法自行进入火炬管网。
3.目前主流做法是向隔距室充氮气,把泄漏的酸气用氮气压到火炬管网,其系统较为复杂;如果采用气体增压泵将泄漏酸气增压后自行进放火炬管网时,目前成熟的气体增压泵是柱塞式气体增压泵,而采用柱塞式气体增压泵时,因为气体压缩产生的热量需要复杂的散热系统,不适用于处理隔距室泄漏的高含h2s的天然气介质,并且也无法避免泄漏酸气在加压过程中的再泄漏。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酸气往复压缩机泄漏酸气处理装置,通过本技术方案,利用隔膜增压的原理,利用液压油推动金属膜片,并在金属膜片变形最大的位置时可以贴覆在气缸盖和油缸的上凹内腔面和下凹内腔面上,以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不但有效解决了再次泄漏的问题,同时泄漏酸气通过增压可以直接进入火炬管网,散热效果好,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酸气往复压缩机泄漏酸气处理装置,包括有油缸、活塞和往复驱动机构,所述油缸竖向设置,活塞由下向上插装在油缸中,往复驱动机构与活塞下端相连,还包括气缸盖、金属隔膜、进气口、出气口、单向进气阀和单向出气阀,所述金属隔膜设置在油缸上端面上,所述气缸盖扣装在金属隔膜的外缘上,并通过气缸盖将金属隔膜外缘固定在油缸上,气缸盖上面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与气缸盖内相连通,所述单向进气阀和单向出气阀分别设置在所对应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上,单向进气阀的进气端与酸气压缩机的隔距室相连,单向出气阀的出气端与火炬管网相连,在工作时,往复驱动机构带动活塞,并通过液压油驱动金属隔膜向下凹陷和向上凸起,使密闭的金属隔膜上方形成负压吸进泄漏酸气,形成正压对泄漏酸气进行增压输送到火炬管网。
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气缸盖底面上设置有与金属隔膜上凸形状相吻合的上凹内腔面,所述油缸上端面上设置有与金属隔膜下凹形状相吻合的下凹内腔面,在油缸的下凹内腔面上设置有与油缸内相连通的若干个通油孔。
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有液压油缓冲腔,所述液压油缓冲腔设置在油缸的下凹内腔面下方,液压油缓冲腔上部与通油孔相连通,液压油缓冲腔下部与油缸内相连
通。
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设置在气缸盖外侧上面上。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酸气往复压缩机泄漏酸气处理装置,通过本技术方案,利用隔膜增压的原理,利用液压油推动金属膜片,并在金属膜片变形最大的位置时可以贴覆在气缸盖和油缸的上凹内腔面和下凹内腔面上,以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不但有效解决了再次泄漏的问题,同时泄漏酸气通过增压可以直接进入火炬管网,散热效果好,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11.图中,1油缸、2活塞、3气缸盖、4金属隔膜、5进气口、6出气口、7单向进气阀、8单向出气阀、9上凹内腔面、10下凹内腔面、11通油孔、12液压油缓冲腔、13散热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1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酸气往复压缩机泄漏酸气处理装置,包括有油缸1、活塞2和往复驱动机构,所述油缸1竖向设置,活塞2由下向上插装在油缸1中,往复驱动机构与活塞2下端相连,还包括气缸盖3、金属隔膜4、进气口5、出气口6、单向进气阀7和单向出气阀8,所述金属隔膜4设置在油缸1上端面上,所述气缸盖3扣装在金属隔膜4的外缘上,并通过气缸盖3将金属隔膜4外缘固定在油缸1上,气缸盖3上面设置有进气口5和出气口6,所述进气口5和出气口6分别与气缸盖3内相连通,所述单向进气阀7和单向出气阀8分别设置在所对应的进气口5和出气口6上,单向进气阀7的进气端与酸气压缩机的隔距室相连,单向出气阀8的出气端与火炬管网相连,在工作时,往复驱动机构带动活塞2,并通过液压油驱动金属隔膜4向下凹陷和向上凸起,使密闭的金属隔膜4上方形成负压吸进泄漏酸气,形成正压对泄漏酸气进行增压输送到火炬管网。
14.作为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气缸盖3底面上设置有与金属隔膜4上凸形状相吻合的上凹内腔面9,所述油缸1上端面上设置有与金属隔膜4下凹形状相吻合的下凹内腔面10,在油缸1的下凹内腔面10上设置有与油缸1内相连通的若干个通油孔11。
15.作为进一步的实施例,还包括有液压油缓冲腔12,所述液压油缓冲腔12设置在油缸1的下凹内腔面10下方,液压油缓冲腔12上部与通油孔11相连通,液压油缓冲腔12下部与油缸1内相连通。
16.作为进一步的实施例,还包括散热翅片13,所述散热翅片13设置在气缸盖3外侧上面上。
17.本技术方案中,往复驱动机构可以采用机械驱动,也可以采用液压驱动,方式较多,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18.本技术方案中,采用液压油推动金属隔膜4,也可以采用气体作为传递介质,采用液压油作为介质可以更好的对金属隔膜4进行散热,使用效果更佳。
19.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活塞2推动油缸1内的液压油,液压油使金属隔膜4作往复振
动,以活塞2处于上止点的位置为起始点,此时金属隔膜4向上凸起贴覆在气缸盖3的上凹内腔面9上,当活塞2开始向下运动,金属隔膜4在残余气体的压力下和真空抽动下随液压油向下运动,此时容积逐渐增大形成负压,先是残留在余隙中的气体膨胀,继而打开单向进气阀7吸入泄漏酸气,当活塞2行至下止点时,此时金属隔膜4向下凹陷贴覆在油缸1的下凹内腔面10上;活塞2开始向上运动,驱动液压油推动金属隔膜4向上凸起,此时容积开始变小形成正压,进行压缩气体,当压力高于排气管道中的气体压力时,单向出气阀8自动开启,泄漏酸气被压出,液压油继续上推,迫使金属隔膜4紧贴气缸盖3的上凹内腔面9上回到起始点,排净泄漏酸气。
20.通过结构的巧妙设计,金属隔膜4所产生的热量一部分通过液压油和油缸1的下凹内腔面10传递给油缸1,一部分通过上凹内腔面9再经气缸盖3经散热翅片13散失热量。
2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酸气往复压缩机泄漏酸气处理装置,包括有油缸、活塞和往复驱动机构,所述油缸竖向设置,活塞由下向上插装在油缸中,往复驱动机构与活塞下端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缸盖、金属隔膜、进气口、出气口、单向进气阀和单向出气阀,所述金属隔膜设置在油缸上端面上,所述气缸盖扣装在金属隔膜的外缘上,并通过气缸盖将金属隔膜外缘固定在油缸上,气缸盖上面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与气缸盖内相连通,所述单向进气阀和单向出气阀分别设置在所对应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上,单向进气阀的进气端与酸气压缩机的隔距室相连,单向出气阀的出气端与火炬管网相连,在工作时,往复驱动机构带动活塞,并通过液压油驱动金属隔膜向下凹陷和向上凸起,使密闭的金属隔膜上方形成负压吸进泄漏酸气,形成正压对泄漏酸气进行增压输送到火炬管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气往复压缩机泄漏酸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底面上设置有与金属隔膜上凸形状相吻合的上凹内腔面,所述油缸上端面上设置有与金属隔膜下凹形状相吻合的下凹内腔面,在油缸的下凹内腔面上设置有与油缸内相连通的若干个通油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酸气往复压缩机泄漏酸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液压油缓冲腔,所述液压油缓冲腔设置在油缸的下凹内腔面下方,液压油缓冲腔上部与通油孔相连通,液压油缓冲腔下部与油缸内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气往复压缩机泄漏酸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设置在气缸盖外侧上面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酸气往复压缩机泄漏酸气处理装置,包括有油缸、活塞和往复驱动机构,所述油缸竖向设置,活塞由下向上插装在油缸中,往复驱动机构与活塞下端相连,还包括气缸盖、金属隔膜、进气口、出气口、单向进气阀和单向出气阀,所述金属隔膜设置在油缸上端面上,所述气缸盖扣装在金属隔膜的外缘上,并通过气缸盖将金属隔膜外缘固定在油缸上,通过本技术方案,利用隔膜增压的原理,利用液压油推动金属膜片,并在金属膜片变形最大的位置时可以贴覆在气缸盖和油缸的上凹内腔面和下凹内腔面上,以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不但有效解决了再次泄漏的问题,同时泄漏酸气通过增压可以直接进入火炬管网,散热效果好,结构简单,安全可靠。靠。靠。


技术研发人员:高晋 陈猛 徐志诚 张敏芳 田书斌 吴海燕 黄超 刘忠烈 陈洪杰 许有肖 席春晓 吕加华 臧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13
技术公布日:2022/10/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